史 进,杭云颀
(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吐鲁番 838000)
作为新建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阵地建设注定是一项长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一定要帮助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看待国内外现状,加强爱国教育和维护民族团结。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还要以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建立健全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应对自媒体时代信息多元化和复杂性的能力,调整适合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模式,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新建高职院校朝着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的方向发展。
新建高职院校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短期内很难受到家长和学生的信赖,招收的普遍是高考落榜生和综合素质较低的学生,面对生源质量差的问题,高职院校在大力倡导职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但是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并且艰巨的任务,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润物细无声式的隐性突破,而职业技能可以通过考取国家技能证书而获得社会面的认可,从而增强学校办学能力和知名度,这种显性的认知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快速获得学校、家长、用人单位的认可,但是在实现职业教育显性成功的基础上,如何提高思政领域隐性教育是新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领域普遍向好,大多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有信念有道德。但是,由于学校底蕴不够丰富,大部分学生崇尚个性独立,他们普遍不关心国际国内时事政治,不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质相对较低,再加上当今社会风云变化,各种思潮通过终端应用充斥着校园的各个角落,很容易在潜意识里渗透到学生的意识形态中,影响学生接受正确思政教育的熏陶,导致学生进取心差、意识淡薄,没有集体观念等问题,表现在上课睡觉、多次挂科、没有荣誉感等方面。
新建高职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这部分地区因教育水平、经济发展、受关注度较低,再加上生活环境普遍在农村,家长没有很高的文化背景,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关注程度不够,家长只是希望孩子可以顺利毕业,不会对孩子做过多的要求,基本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面对日益增多的高职院校新生,教师的课程思政很难全方位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导致部分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再加上学生普遍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分辨是非能力较差,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选择逃学、逃课等方式来逃离学校的束缚,更加影响到学生思想政治领域阵地的建设。一些边疆地区的学生基础教育薄弱,普通话和MHK 考试的通过率较低,但是现在的新闻等信息是通过普通话进行传播的,学生在其中很难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再加上学生主观学习意识较差,学生很可能通过只言片语便以偏概全,人云亦云,思想上开始动摇。这就是新建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情况,也是迫切需要改变的局面。
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经费的持续性投入和招生比例扩大,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被招聘到新建高职院校中加入教师的行列,但是这些年轻教师普遍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缺乏系统的职业教育培训。随着社会对于素质型和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变化,各种现实性、整体性、相对独立性的思政教育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然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未能及时作出适应发展的改变,新建高职院校由于教育资源、师资规模、生源地等原因更加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相比于本科院校和成立时间较久的职业院校,新建高职院校教师在思政教育深耕程度上、与技能教育结合度、学生思政革新等方面存在问题,部分新进教师没能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没能站在老师的角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教授晦涩难懂的道理,没能真正理解思政教育的价值所在,没能很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导致教育的模式无法跟上时代的进步,弊端也就逐渐显现。
新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关联性强的工程,专业课程教育又是需要完整坚持的工作,要想做到双管齐下、取长补短就需要二级学院和思政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新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好坏取决于校园环境、师资队伍、理论基础等方面,学生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综合素质较差,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和教育,难以形成思政教育的全面引导力。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采取的是一师一班的方式,而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的是一师多班的方式,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的融合教育结合度较低,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导致重技能轻思政的现象发生。随着职业化道路的推进,高职院校向社会公开招聘了大批思政专业的教师,使得思政老师逐渐向年轻化转变,这部分老师在教师岗位上缺乏一定的教书育人经验,缺乏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导致新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流程化和形式化,在学校发展中,学生的就业率、获奖等级、考证通过率等是衡量学校办学能力的必要条件,过分关注招生人数、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学生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严重弱化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学生思政教育对于新建高职院校提升思想政治素养、提高办学能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省、市、县教育部门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很多新型高职院校拔地而起,这些学校创办之初在部门建立、师资培养、学生管理等方面投入很大精力,却忽略了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然而思政教育是一项循序渐进、因势利导的工作,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的综合运用和相互协作,才能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面对思政教育斗争日益复杂的局面和多元社会思潮碰撞交融的现状,新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思政教育建设最为薄弱的问题,在构建学生思政教育前沿阵地和桥头堡的关键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需求,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成立在党支部领导下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团支部,创建形式多样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社团组织,开展服务师生的校园实践活动,在各种各样的的活动中,突出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与关心关爱贫困生结合、与自身发展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唯物辩证法判断思政教育可能出现的问题,增强学生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前,要想重塑和改善学生思政教育阵地建设,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倾听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未来的实际需求,才能帮助站在岔路口的学生走上康庄大道,确保新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文化认同、理想信念、感恩教育等方面始终坚持国家对职业教育学生的初衷和期许。
新建高职院校在建校初期师资队伍会明显不足,其主要原因就是很多新进教师缺乏必要的教学经历,短期的培训又很难达到效果,思政理论教育建设相比于专业教学更为看重养成教育,所以应尽快建立一支既注重课程思政和思政课堂,更注重思想素养和道德涵养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的思政教学队伍,一方面要设立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主的思政教学团队来统筹全院的思政课程,同时还要吸纳全校的优秀教师参与到思政课程教育中,用身边事身边人引导学生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分析和研究思政理论教育中的典型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要从学生奖学金、成绩、资助等方面入手,将当前国家主流意识融入其中,通过鼓励教育、竞争教育、感恩教育引导学生饮水思源。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宣传、文明宿舍评比等丰富内涵建设,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班级建设、学校发展、社会创新,把思政教育与人生规划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今后创造社会价值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中鼓励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课程,从学生可以接受的实际出发,将理论结合到实际当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巩固思政教育阵地,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意识形态工具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而教师通过正确地指引,把学生思想政治建设转化为爱党爱国的群体意识,最大限度地增强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
新建高职院校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各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要想巩固好学生的思想教育阵地,占领网络意识形态的制高点,首先要坚持思政教育阵地的政治性,从官方认证的网络上选择优秀的思政教育资源,依托校园信息化技术和思政教师团队,将优秀的视听资源运用到学生思政教育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新建高职院校学生薄弱的思想教育阵地。其次,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和5G 网络的商业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利用移动网络表达自身情感和诉求,虚拟的网络世界成为思想教育又一需要被攻克的阵地,把握和占领虚拟网络世界的制高点对建设思政网络阵地尤为重要。再次,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思政教育体系,充分挖掘本土的红色故事资源,寻找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抗疫、救援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宣传身边的红色故事,让思政教育更加接近生活、更接地气、更富有情感。最后,思政教育应具有独特的政治属性,从事思政教育的工作者应充分尊重互联网时代下社交、自媒体、APP应用的影响力,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微信、抖音、微博等了解学生的意识空间,及时向学生推送国际、国内时政热点并发表具有正确导向性的政治观点,从自身的角度提升思政教育工作在新建高职院校的前瞻影响力。
在全国思政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新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思政教育工作者作为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努力学习思政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紧跟社会主义时代的步伐,加大意识形态领域的科研力度,努力提升发表论文的质量,以发表复合影响因子的论文为基础,增加发表SCI 文章的可能性,进而申报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新建高职院校还要培养思政教育的先进个人和组织,以点画线、以线带面、以面促全,覆盖整个高职教育的各个阶段。在科研的道路上要深化校园文化的思政宣传和普及,讲明白思政教育对全体教师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校园内外构筑思政教育的牢固阵地,增强校园文化软实力。
新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家庭条件的改善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更加决定了新建高职院校在全区乃至全国的职业教育地位,关系到未来生源质量和素质,以及吸引什么样的人才从事职业教育。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逐步发展和成熟,优胜劣汰的机制将逐步取代区域性小范围的教育模式,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艰巨,所以做好新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以学习先进理论知识为基础,拓展知识储备和范围,增加思政理论和实践研究,以服务和助力学生成长为目标,建立新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成熟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