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竞争的背后,数以千计“小巨人”正在崛起

2022-10-22 03:21查志远
记者观察 2022年16期
关键词:专精巨人数量

文 查志远

“小巨人”企业的发展,不但关乎中国经济的未来,也是地方经济崛起的新支点。当前,在疫情仍然严峻复杂、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如何应对挑战、保持“韧性”,成为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成为社会共识,往更深一层说,支持“小巨人”企业的发展承载着中国经济继续腾飞的希望。

4月1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力度,今年准备再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计划5月左右启动第四批“小巨人”企业培育认定工作。

4月28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释放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

除了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外,各地也在持续出台文件,鼓励、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地方层面,甘肃省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将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对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每户奖励30万元,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每户奖励50万元。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何如此重要?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指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中小企业也飞速成长,逐步成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生力军”。

2021年11月,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市场主体已达到1.5亿户,其中企业4600万户,99%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按照这一比例计算,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突破4500万户。

据了解,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经济发展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也面临新的发展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的重要性就逐步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在稳定就业和保民生方面的地位日渐突出,国家在财税、金融、公共服务等相关政策上也向小微企业倾斜。

自2019年,国家工信部已先后发布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总计入围4922家。最终,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计4762家。4500多万家中小企业里面只有4762家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可谓是优中选优。

其实,早在2011年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的定位就被提出,发展路径也从“拼资源”向“拼创新”转变。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富有活力、善于创新、经营灵活、反应敏捷,具有很多大企业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企业小并不意味着弱,其在所在的领域内精耕细作,苦练内功,凭借着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逐步成长为所在细分行业里的“小巨人”。

这一点从研发强度上就可以看出。工信部数据显示,“专精特新”中的“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6.4%,相比之下,2020年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研发强度不足1.61%,“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是这些“500强”企业的近4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虽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其以技术见长,成为强链补链、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力量。

不过,除了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外,制造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也都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也有媒体指出,“小巨人”企业与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这两个相似概念对比,在专注于目标市场、长期在相关领域精耕细作并能够持续创新上有着共性,只是在认定条件、发展模式、发展阶段等几点上略有不同。

B企业分布差异化明显

不难看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经成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中坚力量。

从已经公布的三批4762家“小巨人”企业所深耕的领域来看,超六成企业属于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四基”领域,九成集中在制造业领域。

在行业方面,这些“小巨人”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相比于九成企业都来源于制造业和所属行业都集中在“高精尖”领域等特点,“小巨人”的分布更值得关注。

如果分省份来看,企业分布数量上差异化特征明显。目前,浙江前三批共入围470家,位列全国第一,广东429家紧随其后,山东多于江苏,为362家,江苏居第四,有285家。从第五到第十依次是上海、北京、湖南、安徽、福建和辽宁。

北方省份表现亮眼。数量上,制造业大省山东出人意料排在第三,地级市潍坊就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诠释了自身产业体系的积淀。除此之外,在北方地区中,紧随山东之后,北京排在第六,共有257家。天津也有130家,处在全国中游位置。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西北和东北的“小巨人”企业数量整体偏少。但辽宁凭借自身雄厚的工业基础,“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在了全国第十位,也是东北地区唯一一个排在前十的省份。

从省份排名来看,“小巨人”数量位列前十的省份,合计占全国的62%;数量位于中游的11个省份,合计占比31%;数量排名最后的10个省份,合计占比仅7%。

不难看出,在聚集特征上,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山东、北京等地是当之无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高地。其次,中部的湖南、安徽、河南、湖北以及京津冀区域的河北也是 “小巨人”的聚集地。

从城市的维度去看,GDP过万亿的城市依然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主要分布地。其中,在数量上,上海和北京领跑全国,二者不相上下。上海有262家,北京有257家。从第三到第十的城市依次是宁波、深圳、天津、重庆、成都、青岛、东莞、西安。

若按东、中、西部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小巨人”企业数量最多,共有2918家,约占全国总数的61%,中部和西部的这一比例分别为23%和16%。从区域分布上来看,东、中、西部的“小巨人”企业数量差距较为明显,东部地区在数量上依然遥遥领先。不过,这种分布特征也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特征相吻合。

C越来越受到关注

“小巨人”企业的产品虽“小”,但很多企业都在产业链中居于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们中任何一家企业的任何一环断掉,整个产业链安全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曾表示,“如果把一条产业链打开来看,都能发现无数的中小企业在做支撑,我们的产业链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很大程度上也归因于我国中小企业在产业布局上之深、之广。”也正因此,中小企业在打造“小巨人”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在采取多种手段,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对入选的企业给予高额奖励或在政策上进行扶持。

据了解,在“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将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各项政策的鼓励下,“专精特新”成为愈来愈多中小企业的对标方向。近年来,许多地方也响应中央政策,加快了培养“专精特新”企业的步伐。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一些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银鼓励本地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据报道,4月25日上午,广州市举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局局长叶华东在会上透露,对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除了广州,今年以来,无锡、武汉、郑州等城市都对新认定的“小巨人”企业给予高额奖励,奖励金额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

此外,据相关媒体的不完全统计,2022年的省级地方两会中,以北京、广东、浙江为代表的至少7个省(市)明确制定了2022年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具体目标,至少8个省份提出了截至2025年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的具体目标,包括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

不难看出,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将成为地方政府在2022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抓手。毕竟,对于地方来说,培育或者引进一个“小巨人”企业,就有可能推动当地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都说“船大好顶浪”,与冲在产业发展前沿的大企业不同,“小巨人”企业往往处在产业链中,加上生产的往往是工业中间品,所以受到公众的关注相对较少。这些企业虽然目标市场规模不大,但在所处的细分市场常常占据着龙头地位,甚至有影响市场的定价权。

疫情之下,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稳经济、保民生”的重要力量。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作为小企业中的优秀代表,“小巨人”企业承担着关键环节复工复产的重任。另一方面,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小巨人”企业也是中国制造业强链补链、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力量。

毫无疑问,“小巨人”企业值得关注。“小巨人”企业的发展以及多寡,不但关乎中国经济的未来,也是地方经济崛起的新支点。

猜你喜欢
专精巨人数量
山西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744户
山西省专精特新企业联合会成立
国内
四德
四德
角:开启位置与数量关系的探索
直立的石巨人
头发的数量
向量数量积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