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安院校毕业论文工作协同发展路径

2022-10-21 06:51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毕业论文论文

张 扬

(河南警察学院 侦查系,河南 郑州 450046)

一、引言

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模式有着较显著的自身特色且自成体系,既是公安工作与教育的本质属性与特殊需求所致,也是公安专门队伍持续推进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保障。尤其是随着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推进与落实,公安院校逐步建立了招生与公安机关招警协调机制,[1]专门警务人才的培养与对口输送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生源更加优质、培养更加聚焦、输出更加高质,不仅保障了学生的就业需求,而且满足了实践单位的用人需求与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普遍大幅提升。然而,在整体趋势向好、整体模式奏效的情况下,从毕业论文工作中既可以“管中窥豹”,又能“一览无余”,人才培养模式运行中存在一些不足与风险。对毕业论文工作开展情况的考察需以科学系统的质量评价体系为基础,即以结果导向为基准的前提下,注重考察此项工作过程推进的难易程度及参与主体的现实体验,其中教师的评价主体地位尤为重要。通过对部分公安院校的综合考察及部分教师、学生的调研发现,目前毕业论文工作存在一些共性的现实问题,反映了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实际运行中的不足之处,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并予以解决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虑。

二、重要指标: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核心价值

毕业论文工作是高等院校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论文质量与工作开展情况是学生综合素质、教师教科研水平、院校管理成效的直接、全面体现,从根本上反映了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质量。公安高等教育作为国民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公安队伍输送专门警务人才的重要阵地,[2]公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阶段的自然趋向又是新时代高素质警务人才的实践需求。[3]因而,正确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内涵与价值,是能够高质量开展工作的基础。

(一)功能定位:人才培养综合评价

毕业论文作为人才培养综合考核与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可谓“出口关”的重要体现,既是学生学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与必备任务,又是学业质量的综合考察与教育评价指标;既是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掌握情况的直接反映,又是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全面考察,包括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创新思辨、写作技能等方面。随着高等教育及公安院校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推进,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及规范管理既是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重要内容又是质量本身的直接体现。同时,毕业论文质量亦是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体现,[4]反映着人才培养主体的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二)工作要求:教育部抽检评议

2019 年9 月29 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严把毕业出口关”的严格教育教学管理举措,强调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要“严格全过程管理”“严把学位授予关”。[5]2020年10 月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教育评价的重要性,“评价指挥棒”决定着“办学导向”,指出“探索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抽检试点工作”,以“严格学业标准”“严把出口关”。[6]2020年12 月24 日,教育部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从程序上正式确立了对毕业论文质量的事后监督,包括形式与实质审查,倒逼毕业论文工作的高质量、规范化运行,对毕业论文的质量与规范提出了严格的要求。[7]

(三)培养需要:新时代高素质法治人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字化的高速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防控不仅改变着世界格局与全球生产生活方式,更加速了非传统安全与犯罪形势的发展变化。新时代、新格局对公安工作与人才能力素养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8]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需要,更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9]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体保障,更是满足时代发展与公安工作需求的核心基础。毕业论文质量作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考察与体现,本质上反映人才培养模式实际运行情况是否良好、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达标以及能否符合时代要求。

三、问题现状:毕业论文工作协同发展不足

毕业论文工作的评价体系是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遵循结果与过程考察并重的逻辑,涵盖指导教师、学生、过程管理人员等参与主体,并突出指导教师的评价主体地位。考察的内容包括学生论文的最终定稿质量高低、论文工作的过程推进顺利与否。后者属动态性考察,对于工作开展情况的反映更为直接,主要体现为指导教师与学生在这项工作中的体验感及满意度,由此反映的正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毕业论文的认识及态度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要求之间能否协调统一的问题,即学生的能力与论文的质量要求、学生的认识及态度与教师和管理者的期待之间是否存在较为明显的矛盾与紧张张力。在整体培养质量逐年提升、向好发展的态势下,毕业论文工作在应然的协同发展方面稍显不足。论文质量标准、执行程度之间存在不甚协调的现象。教师与学生的部分期待偏差形成了事实上的压力与任务转嫁。

(一)论文质量方面

相较于论文最终的定稿,毕业论文工作推进过程中学生提交的初稿及多次修改稿的质量是学生能力及态度的真实体现,亦是质量考察与衡量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论文的形式规范性存在不足,语言表述、标点符号使用等规范性有所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础写作能力不足的短板,没有达到学位论文关于语言使用之规范性、准确性、严谨性的要求,反映了部分学生对论文写作的认识与理解不够准确。二是对论文的学术规范性要求认识不足,有的学生不了解引用注释的学术规范要求,或不清楚引用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区别,有的学生存在过度借鉴与引用文献资料的情况。三是论文内容本身的实质要件层面存在问题,包括论文整体的逻辑性、层次性与创新性不够凸显,对各部分内容的总结与提炼不够准确、阐述与说理不够充分等。

(二)过程推进方面

根据对部分院校教师与学生的调研,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推进存在顺畅程度不佳的现象。一是教师(院校)的要求与学生(个人)的完成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毕业论文质量的责任分配与后果承担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实际上的失衡倾向,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师的压力与焦虑感增强,进而间接影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论文工作中的任务承担比例。论文工作过程推进不畅具体体现在双方沟通过程不畅与沟通效果欠佳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在沟通过程中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的要求,后者是指学生在沟通之后的落实、完成度上与教师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差。上述表现综合反映出在毕业论文工作中部分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方面存在不足,较为缺乏能动思考、创新思辨的意识与能力,在专业知识储备与拓展、联系上有所欠缺,同时不能较为系统地思考并理解毕业论文各项工作间的内在逻辑与要求,最终导致学生通常态度积极、配合有余,但因不能有效地进行系统、能动思考而体现出论文写作所需的灵活思辨、创新思维能力的不足。

四、原因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有待优化

毕业论文工作存在协同发展与质量提升不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参与主体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理解、具体执行等方面存在不甚全面的倾向。指导教师与学生作为核心的参与主体,双方的主观认知及差异、客观能力等掣肘,共同构成毕业论文工作过程推进不畅的主客观影响因素(表 1),是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运行不够理想的原因之一。

表1 毕业论文工作成效的影响因素

(一)认知局限:培养目标要素价值间的张力假象

公安院校教育作为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为显著的自身特色,以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可靠、纪律严明、素质过硬的公安队伍为指导思想,本科层次以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人才为培养定位。[1]因此,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品格,令行禁止、纪律严明、无私奉献的顽强作风,实战能力、知识储备、综合素质协同的警务能力,均属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相互促进、协调统一,共同构成公安队伍与警务人才的必备能力体系。在警务能力范畴,过硬的实战能力、优化的知识结构是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应然构成,包含着静态的知识储备与动态的能动思考意识及能力,后者是更为重要且必备的勤学善思、触类旁通的能动性与自主力,是警务能力能够持续输出并可更新与提升的内生源动力,也因此有别于单纯实战型警务人才之专科层次的培养定位,[1]为“高素质”“应用型”的应有内涵与恰当解读。

然而,部分不够充分或深刻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定位的认知局限与关注偏移,使得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运行容易出现体系中各要素间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的失衡倾向,人为形成相统一之目标要素价值间本不存在的“张力假象”。其中较为直接的体现即是“强纪律性与弱思辨性”“强实践意识与弱知识储备”之间的假性矛盾,这在毕业论文工作中也有所体现,即部分学生配合度高但能动思考不够充分、执行意愿强但知识融贯稍显不足。较为关注形式要求、未同时深入思考背后原理与逻辑,成为论文工作协同发展不足的原因。这种“张力假象”的出现,是部分培养主体疏于区分价值要素的真正内涵、未能深刻理解相互间协调统一的逻辑关系。

(二)运行偏差:培养体系设置及环境的不当反馈

认知局限导致模式运行及具体行为偏差是自然结果,引导不够充分,形成整体培养环境与氛围对学生的不当反馈。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实质考核等培养体系设置未能充分给予毕业论文工作相一致的重视。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毕业论文的正确认识、态度及能力养成自在情理之中。

一是存在未将论文写作相关能力培养充分融入课程体系的现象。部分公安院校未开设相关专门课程或组织专题培训,对学生基础写作能力的有意识培养及对文献搜集方法、论文撰写规范等基础知识的普及不足,学生对论文写作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因人而异、参差不齐,如部分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存在过于口语化表达的现象,即是不了解论文写作机理及基本规范的体现,对文献综述内涵、功能、撰写方法的理解与掌握不足,即是不了解论文写作相关基础知识的体现。

二是存在学生论文写作的专属时间给予不够充分的现象。碎片式时间是论文写作的大忌,而无论是什么层次或功用的论文,在难以保证相对持续性、沉浸式的文献阅读与系统性思考的前提下,均难以进行自主的信息输出,更遑论创新。部分公安院校存在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区分不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毕业论文质量的整体提升,同时给予学生一种不良的印象反馈。由时间或学时分配而感知培养主体对于某项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导致对毕业论文写作不够重视的态度倾向。论文写作遵循“资料收集、阅读与整理,形成大致的思路与观点,列出相对具体的框架与提纲,着手撰写并逐渐细化逻辑、丰富内容,不断调整、完善并保证表达通顺,后续不断修改形成完整文稿”的过程,显然是一项复杂、繁琐、耗费心神的系统工程,需要扎扎实实的时间与精力投入,而“信息输入,吸收、整合、加工,信息输出”的过程机理则需要实实在在的学习与思考。在没有相对充分的时间与平和心境的情况下,学生很难顺利完成一篇完整而达标的论文,而当论文写作又需让步于其他事务时,其论文完成质量则难以保证。

三是存在毕业论文工作过程监控落实实质性与严格度不足的现象。对论文工作开展过程的关注、考核、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充分,会直接造成工作推进困难。各公安院校建立了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且逐渐科学化、完善化,但存在的共性问题是过程管理较为侧重形式或程序考察,无论是出于毕业率或是就业率的考量,过程中都极少出现因论文撰写不认真或质量不达标而给予取消答辩或取消学位授予的情况。部分公安院校设置了二次答辩的流程,即当论文撰写情况不达标时取消第一次答辩资格并限期修改,但最终均会给予二次答辩的机会,学生相应责任承担不足。上述均属于培养体系设置及由此建立、营造的培养环境和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和反馈,是形成学生对待论文的现有认识与态度及能力养成不足的客观原因。

(三)主观懈怠:就业保障优势前提下的伴生轻视

学生对公安院校的自主选择意味着对未来公安事业的坚定投身,蕴含着对公安事业的憧憬、热忱与情怀,有着内化于心的警察职业精神孕育的天然优势。于是,学生整体质量更优、人才培养更专,成为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机制下,学生更加关注就业与岗位问题,正是对专业热爱、对职业憧憬的体现。但不可否认,在此前提下学生易于出现对毕业程序关注不足、对毕业论文工作重视不够的现象或倾向。同时,学生整体素质提升,对于个人发展的期待与追求更高,投入更多精力与时间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安院校联考当中[10]以争取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在毕业论文质量高低对于个人学历提升、就业选岗等并无决定性影响的情况下,学生的主观懈怠情绪与轻视态度随即产生。

(四)责任失衡:参与主体间的任务倒置

高校毕业论文工作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是保障教师尽职履责、论文质量达标的可行方式。但当存在前述问题的情况下,指导教师负责制则容易出现实际运行中的异化现象并导致失序状态。学生的能力与意识不足、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充分,对毕业论文相关基础知识与规范要求的了解与把握不足、能动思考与灵活思辨意识与能力欠缺,与毕业论文的完成机理与质量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协调情况。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有虚化倾向,实质性审查聚焦与严格度落实不足,学生在出现前述问题情况下较少承担相应的不良后果,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其轻视态度。此时,指导教师负责制就成了“教师终身全责制”,教师与学生间的责任失衡自然将指导教师置于重压之下,论文指导所需的任务量与精力投入大幅增加,实际上已经远超出“指导”的方向把控、思路拓展及逻辑、内容、语言等“把关”的内涵范畴与应然边界。

五、解决路径:模式运行的适度调试

以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要求为理念引领,在深刻、全面认知人才培养模式各价值要素的基础上,优化课程设置与考核标准,进一步推进毕业论文工作的高质量协同发展,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运行,是公安教育及院校向好发展、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的路径。

(一)理念引领: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11]全方位人才培养具有了新时代的特殊内涵与重要战略地位。公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务人才的主要培育阵地,对人才培养的认知显然应当置于国际国内新格局、中国发展新时代的场景中与背景下,遵循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总要求、高素质法治队伍建设总目标,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关于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精神为根本遵循,[12]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德才兼备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为法学、公安教育的核心引领和行动指南,从时代与工作的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的双层逻辑出发,着眼当下、放眼未来,是为人才培养的总体理念引领。

(二)观念调试:价值要素协调统一的正确认知

对人才培养模式价值要素体系及其协调统一关系的正确认知与准确把握,是模式得以恰当、合理运行的前提,更是培养主体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与培养的基础。公安人才或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人才的内涵是对实践岗位及需求的高度匹配与适应满足。作为不断输入公安队伍的新鲜血液,应当有着能够促进实践向好发展的能动意识与潜在力量。拥有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是能力需求的基本内涵,具备突出的创新能力并以创造性工作对社会作出贡献是最为本质特征。[12]知识储备与实战能力的必备素质当中蕴含着能动思考、创新思辨能力的灵魂支撑。这需要培养主体的正确认知且观念调适,给予学生相应的正确引导和影响。

一是强化师资队伍培养与能力提升。近年来,公安院校教师综合素质逐渐提高,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例增幅显著,为高素质警务人才培养奠定了扎实基础。在此强劲发展势头下,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深化观念与意识、养成责任感与使命感,是对学生予以正确引导的前提,是保障毕业论文工作高质量协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优质运行的核心。二是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内涵的解读,使学生能够形成较为准确的理解与认同,并清晰、准确理解自身的主体角色,是学生个人能够自主朝着目标方向努力的前提。三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提升综合能力的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勤学善思的意识与习惯养成,注重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潜力的挖掘。这种引导与训练应当自学生入校时即随教学活动展开,且应当是普遍性、系统性进行。

(三)体系优化:课程设置与考核标准的系统调整

在课程设置方面,加入关于论文写作的专门内容并充分落实,采用多种形式予以灵活解决,如设置必修课或专业限选课、公共选修课等形式。为了保证对学生整体普遍性的知识普及,建议设置一定强制性要求或鼓励性政策,如以必修课的形式要求所有学生参与并通过考核、拿到学分,或设置更高的专业限选课学分分值进行鼓励参与,充分落实论文写作培训课程的前提下,给予学生重视论文工作的良性反馈。

在课程学时设置方面,充分关注论文写作相较于其他教学活动或环节的特殊性,顺应其运行机理、给予其相对充分的专属时间分配,既是顺利推进工作并保证论文质量的方式,更是强化学生对待论文写作之重视态度的路径。可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学时分配设置中,将理论学习、实践教学、毕业备考、论文写作等环节适当区分、适度错开,在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且能力协同培养的前提下,遵从各教学环节的特点,分别给予适当的专属时间,融分结合且有度,或是更为适切的考量。

在考核标准优化方面,强化过程管理与阶段性动态质量监控,更重要的是真正落实相应处理规定,实现质量监控的实质性转变与责任的合理归属。对论文质量经多次修改仍不能落实建议且与合格标准差距过大等情况,应当给予中止推进毕业论文进程的处理,如取消答辩资格,或者在设置两次答辩机会的前提下取消第一次答辩资格,限期修改后视情况判定能否参加第二次答辩。如果仍然不能满足质量要求,则取消学位授予。培养主体的严肃认真、言出必行,过程管控的严格规范、合理归责,才能给予学生正确认识、认真以待,使得教师与学生间的责任与任务分配均衡且各相匹配。

六、结语

近年来,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为公安系统输送了大批优秀警务人才,是人才培养模式适切且优质的重要体现。毕业论文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征,从论文选题、撰写、实战贴合等的质量指标以及过程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方面,都呈现向好发展的态势。正视并思考当前影响高质协同发展的问题及原因,从培养主体观念确立与调试、课程设置与考核标准调整、学生意识与能力养成强化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运行,实现毕业论文工作与人才培养质量相协调的发展态势与质量提升,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与公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需求,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进一步形成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毕业论文论文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本科生论文要从严检查也要适度松绑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