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婕,李庆华,王立君,丁伟光 (.天津市南开区三潭医院急诊内科,天津 0090;.淄博市中心医院急诊内科,山东 淄博 55000;.天津市南开区三潭医院内科,天津 0090)
糖尿病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当前该病发病率正呈逐年攀升趋势,且开始趋于年轻化,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慢性疾病之一[1-2]。其中糖尿病足(DF)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主要是糖尿病引发血管神经病变,同时在感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的足部或下肢组织受损,继而导致的皮损病变,病情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足部溃疡,继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截肢[3-4]。由此可见,对重症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DF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亦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糖尿病治疗仪治疗重症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DF皮肤疗效及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87例DF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4)。观察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40~79岁,平均(61.39±4.12)岁;糖尿病病程3~29年,平均(15.38±2.35)年;Wagner分级:Ⅰ级10例,Ⅱ级10例,Ⅲ级23例;体重指数(BMI)19~32 kg/m2,平均(23.29±1.06)kg/m2。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41~79岁,平均(61.45±4.17)岁;糖尿病病程3~30年,平均(15.45±2.36)年;Wagner分级:Ⅰ级11例,Ⅱ级10例,Ⅲ级23例;BMI 19~32 kg/m2,平均(23.34±1.08)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入组标准:①所有入组人员均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层版)》[5]中所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②均为成年人;③入组前尚未接受相关治疗。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发生严重病变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意识障碍或合并精神疾病者。入组人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研究方法: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饮食干预,运动训练等综合疗法,以维持空腹血糖水平不超过7.0 mmol/L以及餐后2 h血糖不超过10.0 mmol/L为目标。之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创面细菌培养结果等,合理选用抗生素。此外,对局部进行清创处理,彻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之后实施充分引流,以3%的过氧化氢溶液实施涡流式冲洗。之后以生理盐水重复冲洗3次,按照创面大小和深度等情况,以维生素C以及胰岛素湿敷,换药,1次/d。同时,予以前列地尔静脉注射,1~2 ml/次,1次/d。连续治疗2 w。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糖尿病治疗仪治疗:使用仪器为WLTY-2000型电糖尿病治疗仪实施穴位照射。协助受试者取坐位,将治疗仪电极分别连接在肺俞、脾俞、胰俞、关元、太冲、中脘、足三里、涌泉、尺泽以及太溪等穴。之后取左侧仰卧位,将电极置于公共穴以及左侧合谷穴照射治疗,3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2 w。
1.3评价指标: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与足部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疼痛、肿胀、麻木变化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主诉治疗相关不适症状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疗效判定标准如下:①治愈:创面彻底愈合,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②显效:创面基本难愈合,且临床症状明显缓解;③好转:创面有所缩小,临床症状有所好转;④无效:创面及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加剧。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疼痛、肿胀、麻木变化情况主要是通过患者自身感觉进行计分,每项评分0~3分,得分越高则症状越严重。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两组治疗前后ABI与足部动脉血流速度对比:观察组治疗后ABI与足部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ABI与足部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2.3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肿胀、麻木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肿胀、麻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肿胀、麻木评分比较分)
2.4两组安全性分析:所有受试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或主诉治疗相关不适症状,安全性较佳。
2.5重症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糖尿病足预后不良Logistic回归分析: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未使用糖尿病治疗仪治疗以及糖尿病病程均为重症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糖尿病足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4。
表4 重症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糖尿病足预后不良Logistic回归分析
糖尿病足的病因及病机尚存在一定的争议,不少学者认为可能和长期高血糖导致的血管神经病变有关,同时遭受感染、免疫力受损等因素共同影响[6-7]。因神经末梢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从而使得其调控微循环的能力降低,从而促进了动-静脉短路开放,致使毛细血管网交换功能发生异常,血液无法实现物质交换,从而引起皮肤溃疡等病变[8-9]。此外,糖尿病会导致患者血管病变的风险增加,从而极易引起管腔狭窄,导致上述相关损害的进一步加剧,刺激糖尿病足的发生[10]。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降糖、抗感染、局部清创等综合手段进行糖尿病足的治疗,但对感染的控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加之疗程相对较长,极易发生创面粘连等,不利于临床推广应用[11]。因此,寻求一种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与沙仕贤等[12]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糖尿病治疗仪治疗重症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糖尿病足疗效显著。前列地尔属于血管活性药物之一,可发挥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等效果,继而有助于微循环改善,为末梢神经功能康复创造有利条件。药物湿敷主要保证创面微循环,同时于病灶处形成保护膜,促进药物渗透,继而有利于创面愈合。而糖尿病治疗仪是基于中医经络理论以及现代电子技术开发而来的一种物理治疗器械,主要是通过毫米波照射以及超低频数控点脉冲技术,实现对疾病相关穴位的照射与刺激,达到刺激创面早期愈合的目的。上述各种治疗手段可发挥一定的协同作用,因此临床疗效较佳。此外,观察组治疗后ABI与足部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这反映了糖尿病治疗仪有助于糖尿病足患者ABI与足部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究其原因,糖尿病治疗仪可通过对体表穴位实施有效的刺激,继而导致机体组织细胞发生谐振,有利于能量转换和增强,改善蛋白酶活性与蛋白质氨基酸水平,有利于细胞代谢,增加局部血流速度以及血流量,有助于神经细胞再生以及功能的康复。另外,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肿胀、麻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了糖尿病治疗仪有助于缓解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症状。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和糖尿病治疗仪可促进神经末梢功能以及微循环的改善有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未使用糖尿病治疗仪治疗以及糖尿病病程均为重症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糖尿病足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考虑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免疫力以及抵抗力下降;而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未使用糖尿病治疗仪治疗则无法从该治疗方案中获益。
综上所述,糖尿病治疗仪治疗重症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糖尿病足可获得明显的疗效,有效改善患者ABI与足部动脉血流速度,缓解疼痛、肿胀以及麻木等症状,且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