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困境与路径研究

2022-10-21 09:01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6期
关键词:高质量经济发展

郑 瑞

(贵阳学院,贵阳 550005)

1 我国城市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夜间经济的发展在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解决就业、带动产业发展、满足市民生活需求等方面作用显著,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产品同质化、治安差、污染严重等负面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新一轮夜间经济政策的出台,夜间经济新的发展热潮已起,但问题与隐患也相伴而来,成为制约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

1.1 夜间产品同质化,城市特色缺失

我国近七成省级行政区出台了专门政策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现有的城市夜间经济政策侧重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发展,许多城市把夜间经济开发简单地等同于夜市开发,即通过夜景灯光、夜市或夜间经济集聚区拉动夜间消费,导致许多城市都有一条商业化的步行街。例如,各地纷纷上演无人机秀、景区灯光秀等,而具有代表性的、能够诠释城市夜间经济文化的项目往往因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对文化挖掘要求高而较为少见,如武汉“知音号”长江漂移式多维体验剧、河南“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夜间经济项目缺少创新性内容、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IP)的植入,必然会导致产品形式上的雷同,难以突出城市的特色。

1.2 公共资源分布不均,夜间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需要交通、照明、消防、环卫、安全、金融、医疗等部门相互配合。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客观存在,各城市拥有的公共服务能力和公共服务资源差异较大,各城市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水平及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优质的夜间公共资源及公共服务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以公共交通为例,城市夜间交通有城市轨道交通、公交车、出租车等,主要包括城市公共服务管理部门提供的公共交通、共享企业提供的共享车、各类网约车平台提供的网约车和私家车4 类形式。受市场规模和城市财政实力限制,这4 类交通资源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具有较大市场规模的一、二线城市,而三、四线城市较少有地铁、网约车和共享车等交通资源。从营运时间来看,我国一、二线城市公共交通营运时间也长于三、四线城市。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例,截至2021年4 月,我国共有687 个城市,但已开通地铁的城市仅45 个,占比仅有6.55%。地铁日常的维修和动能供应成本极高,地铁票价难以支撑成本,因此地铁运营多依靠政府财政补贴。全国已开通地铁的城市里,剔除政府补贴,只有7 座城市实现了盈利。由此可见,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公共资源越好,对城市公共服务的投入越大,夜间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也越强,这些城市夜间经济影响力的排名也在全国前列。我国三、四线城市经济实力较弱,城市公共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也客观存在,这直接影响了城市夜间公共服务的供给。

1.3 忽视市场维护,夜间经济投入大

夜间经济发展不是简单地延长商业运营时间,而是要有吸引力的内核,从而引入人流量。因此,夜间经济市场一方面需要培育,另一方面更需要做好市场维护。目前,许多城市发展夜间经济时热衷于建设夜间项目和招商引资,但不重视周边环境、配套设施的建设,更忽视了夜间经济市场的后期维护与推广,这导致新商圈、步行街、新项目在开业热闹期过后就面临冷冷清清的尴尬局面。与日间消费相比,夜间消费高峰时段较短,夜间人流量少且分散,商业运营成本高,直接导致许多24 小时书店、24 小时餐厅叫好却不叫座,最终只能倒闭。此外,城市夜间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等亮化工程也会产生高额电费、维护费用,再加上城市治安管理、城市交通等其他成本,使夜间经济发展成本高、投入大,且与夜间收入回报之间难以产生平衡。

1.4 消费者追求刺激,与夜间安全要求存在冲突

夜间经济消费中,朋友聚餐、KTV 泡吧等娱乐消费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因酒精刺激导致的冲突与矛盾屡屡发生,夜间是酗酒、暴力事件的高发时段,也是犯罪的高发时段。悉尼早在2011 年就提出“开放悉尼:夜间未来发展方向”战略,确定新兴夜间贸易文化起源地的定位,但随后因两名未成年人先后在King’s Cross 地区被夜间醉酒者殴打致死而引起广泛争论;2014 年2 月,新南威尔士州颁布宵禁法以防止在城市中心出现酗酒、暴力行为。对于我国夜间经济发展而言,夜间治安问题是夜间经济发展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尤其酒吧、夜市、餐厅、KTV、游戏厅等餐饮娱乐场所是夜间矛盾冲突发生较频繁的区域,如何对这些区域实施有效监控是城市夜间治理的难题之一。

1.5 主体活力释放与高监管压力之间存在冲突

城市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提供丰富多元的、具有吸引力的夜间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更需要举全市之力,构造干净、安全、便捷、舒适的夜间消费环境。因此,夜间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对夜间各参与主体的活力释放过程,尤其是夜间经济产品的供给方较庞杂,其产品涵盖文化和艺术类、休闲和娱乐类、生活配套三大类,这些参与主体规模各异、性质各异、产品各异、服务质量各异、从业人员素质不相同,因此对他们所用的激励方式和方法也各异。随着夜间经济不断发展,这些参与主体在夜间经营过程中产生了环境污染、占道经营、噪声、道路拥挤、酗酒闹事、黄赌毒等问题,给城市夜间灯光管理、户外广告管理、外摆管理、集会活动行政报批管理、停车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公共交通、公安等部门带来了较大监管压力,增加了这些部门的运营成本,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因此,如何做好主体活力释放与监管压力缓解之间的平衡是城市实现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2 我国城市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城市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表现为市场能提供完备的多层次夜间产品,以及服务体系能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还具备发展高效、绿色生态、高附加值与和谐的社区关系等特点。要想实现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各城市可以采取以下发展路径。

2.1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日”“夜”兼顾的空间规划布局

城市功能区划分,应尊重“日”“夜”差异。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多以城市日间活动为主,围绕城市居民和游客日间生活、工作、游览展开,忽视了居民和游客的夜间消费活动。因此,科学规划布局“日”“夜”兼顾的活动空间,不仅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和游客的“日”“夜”消费需求,还能避免城市运营中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与浪费。

首先,做好居民和游客生活、休闲娱乐、游玩活动等空间分类。艾媒咨询把夜间经济分为三大发展类型,夜间延伸型、夜间专项型和综合型。城市夜间活动空间也可划分为市民生活空间、夜间商业空间和夜间特色空间三大空间,如图1 所示。市民生活空间以居住小区、高校和职业院校等居住区为主,根据不同类型居住区的社区历史文化,以商业配套和公共服务配套为规划对象,结合市民15 分钟便民生活圈进行设计,以日间消费空间的延伸为主设计适合本区档次、风格、规模的夜间产品与服务;夜间商业空间重点围绕城市主要商圈、步行街等展开,结合所在城市和社区的历史文化开发夜间专项型项目,围绕市民和游客的餐饮、购物、健身、聚会娱乐等活动来开发项目;在夜间特色空间中,主要围绕城市休闲、旅游、文化、艺术、体育、教育、健身、科技等展开,侧重城市文化的展示、交流与城市形象的塑造,该空间可以作为日间活动的延伸,也可以作为专项的夜间活动。

图1 城市夜间经济空间分布

其次,做好城市总形象和各区形象的规划与设计。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各区的历史文化、民俗、体育、科技和节庆事件等资源,建设城市各区自有的IP项目和品牌,提高各区夜间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在夜间生活区和夜间特色空间突出各区形象;统筹规划城市文化和各区文化之间的关系,做好城市总形象和各区形象的区分和设计,在夜间特色空间和夜间商业空间重点塑造城市总形象。在一些具备条件的广场、街区或商圈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固定或临时的主题类特色夜间活动,充分盘活城市现有空间场所的运营活力,传播城市文化,塑造城市良好形象,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夜间活动品牌。城市还可根据游客与居民的活动时间规律和季节性特点,灵活调整夜间市场营运时间,如夏季营运时间适当延长,冬季营运时间适当缩短。

2.2 盘活现有资源,完善夜间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

各城市对城市夜间经济的规划与发展应该结合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和城市人流走向展开。夜间经济的开发应立足于市民与游客的需求,同时考虑各项目夜间基础配套设施和配套服务是否完善。城市最好不要在非居民区、非商业区或步行街,或者非城市休闲、旅游、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场所进行新的夜间项目开发。各城市可根据夜间经济空间分布规划,借助我国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契机,围绕现有或规划在建的居住区、商业区、步行街及休闲、旅游、文化、艺术、体育和科技等场所进行合理布局,根据各区特点,盘活现有城市公共资源,升级改造现有的城市夜间照明、道路和停车场、城市监控与安保、通信、公共交通、救援、环卫等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促进夜间活动消费群体顺畅流动,提高城市现有场所的运营效率和效益,避免或减少城市大规模新修、新建造成的浪费,实现夜间经济绿色和高效发展。

2.3 放权让利,扶持优质夜间产品和服务项目

夜间服务项目和产品的开发,尤其是市民生活空间周围的夜间项目开发必须得到合理规划。若缺乏有效规划,势必导致市民生活空间杂乱、环境恶化,影响居民正常休息;若管制过严,势必又会阻碍夜间企业和商户的多元化经营与产品创新。因此,城市可以通过放权,调动夜间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并主动协调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矛盾,如给予商户一定的发展权,激发商户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商户自觉维护夜间消费环境,创造更多的夜间消费项目,打造更高效益的消费场景。另外,城市可通过让利扶持优质夜间产品和服务项目,如利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金融优惠政策、降低门槛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民间资本、个人参与优质夜间产品和服务项目的开发。例如,政府可以对处于萌芽期和成长期的优质夜间产品和服务项目给予财政补贴,吸纳民间资本和个人参与夜间经济发展,激发参与主体的活力,实现夜间经济投入与产出的均衡和高质量发展。

2.4 科学布局与引导,构造安全的夜间环境

安全的夜间环境是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和前提。一直以来,夜间是城市犯罪和治安冲突的高发时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夜间大部分地区光线不足,黑暗便于掩盖不良行为;人流少,城市监管薄弱,使不法分子产生了侥幸心理,但这也成为制约市民和游客参与夜间活动的障碍。另一方面,受日间工作限制,人们日间对酒的消费较为克制,但在夜间,人们忙碌了一天,为消除日间压力,在吃饭聚会、休闲娱乐时会加入酒精元素,且不再节制,夜晚因酒精的作用而变得“活跃”,酒精的刺激导致治安冲突也不断增多,尤其是在夜间经济中与酒精相关的场所,发生冲突的概率更高。因此,构造安全的夜间环境,一方面需要强化夜间治安,另一方面需要对夜间经营场所进行宣传教育。在夜间治安方面,应做好城市夜间亮化高质,确保人们夜间出行时有路灯照明,还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监控系统,查缺补漏,确保监控系统正常运转,挖掘现有监控资源,搭建“无缝”“天网”监控体系。例外,要充分发挥社区街道的作用,实现固定岗亭和流动巡逻相结合、专业警力与社区志愿者相结合、社区派出所与住宅区商业区保安相结合,再利用夜间机器人等科技手段,确保夜间治安管理高效化。在夜间经营场所宣传教育方面,应对酒精消费较高的群体给予足够的关注与引导,加强宣传教育与引导夜间消费者对酒类饮品的理性消费。

2.5 多措并举,激发夜间经济主体活力

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各参与主体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和融入夜间经济开发,确保城市综合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其中,夜间经济的直接参与者,也是直接受益者有两类:一是消费者,二是直接参与的企业、商户和个体经营者。对于消费者群体而言,通过购买满意的产品,获得良好的消费体验。要想激发消费者的活力,各城市应加强对夜间活动的宣传,构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提供丰富、优质的夜间产品,以及与之配套的交通服务和安全的治安环境,还应该通过举办夜间活动、发放消费券等多种形式来吸引客流。对于企业、商户和个体经营者而言,足够的人流量是调动其参与积极性的主要动力。此外,城市要对重点企业、特色项目给予政策扶持、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金融优惠等,还要做好夜间活动的宣传,提供便捷的夜间交通、安全的治安环境、干净的消费环境。与此同时,针对夜间经济受益群体,如居民、游客和企业商户等,可设置科学合理的专项夜间经济税种,用于弥补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所涉部门的开支,鼓励相关部门创新,为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最终确保城市提高夜间经济综合效益。

3 结语

我国城市在发展夜间经济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要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日”“夜”兼顾的空间规划布局,形成完善的夜间产品和服务体系,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通过高效利用现有的资源,完善夜间基础配套设施与服务;要放权让利,鼓励民间资本和个人积极参与夜间产品、夜间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通过科学布局与引导,构造安全的夜间环境;通过多渠道激发不同夜间经济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城市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高质量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