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本云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经济时代,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势在必行。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中小企业发展遇到了很大挑战,作为国民经济最具有发展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中小企业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力,提高其竞争能力,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冲击,促进中小企业快速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和生产方案,减少受疫情影响冲击,国家先后出台了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系列政策。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行了系列研究,特别是在疫情常态化时期,关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对于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梳理现有研究结论,借鉴成功经验为中小企业及其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建议,明确下一步发展方向。
国内学者对于中小企业数字化的研究从2002年开始,徐光明分析了ActiveX技术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林畅(2006)试图探索构建数字化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系,2016年以后,国内学者开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围绕转型中遇到的问题、政府相关政策的量化分析等方面进行。
3.数字化转型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一,数字技术强化柔性生产,导致价值链布局更加区域化和碎片化。数字企业总部高度聚集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从而加剧全球价值链分割为区域价值链的趋势(UNCTAD,2017)。第二,开放式创新将促进供给端的网络效应。开放式创新是指创造免费数字开源信息的众包行为(Chesbrough等,2006)。工业互联网基于云平台与边缘计算打通全产业链数据,将构建基于数据的全新协同创新系统,改造技术溢出的方式和规模(Brynjolfsson和Collis,2019)。
OECD发布的《2020年数字经济展望》显示,2019年22国实现国家数字战略政策目标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数字鸿沟、预算和资金限制、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和互动、制定有效的监管工具和框架、适应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与安全的平衡等。Alexey Borovkov(2021)通过对低数字化先进制造行业进行组织层面的研究,建立了一种量化的评价方法来确定数字化壁垒的水平。梳理国外相关文献,关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障碍和壁垒,主要有以下观点:
2.人员心态层面。首先,技术感知心态。如果一个人认为技术是中立的、永远丰富的,是一种破旧立新的力量,那么就会支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然而如果潜在的组织心态是技术是一个普遍的不可阻挡的力量,可能会威胁目前的工作和利益,那么就会抗拒数字化转型。因此企业的组织者和员工如何看待技术会对企业发展转型产生深远影响,Feenberg A.(2006)认为,技术将以不断增长的速度在世界各地制造和传播,产生不确定性的影响。
再次,对颠覆性创新的认知。一个企业组织如何系统地感知和管理创新,可能会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障碍。由于“创新者困境”的存在,很多企业认为应该把资金集中投资在那些承诺或者确定能获得最高回报的创新上,因此很多公司可能会对新的机会视而不见,也无法迅速适应市场的新变化。Christensen提出了颠覆性创新的理论来协助企业走出“创新者困境”。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成功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如何看待颠覆和创新。一个主要的障碍是企业组织的领导者如何正确认知他们的企业在增长曲线上的位置,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帮助他们到达增长曲线的下一个最佳位置,即全新的增长阶段(Roberston PP,2013)。除此之外,另一个主要的挑战是如何选取合适的时机来进行颠覆性创新。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持续深度融合,产业数字化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利用新技术、新思维、新应用赋能企业实现业务模式的创新升级变革,推动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创造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共识。结合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和趋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热点将聚焦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分析、中小企业数字化新基建研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准的研究等方面。
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分析研究为例,未来的转型路径集中于产业链发展路径、数字化平台路径、数字化环境体系建设等。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普遍面临资金不足、人才不足、技术不足的困境,通过以龙头企业带领跟随企业的产业链发展路径,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力合作。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科技企业的作用,实施数字化平台路径,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融合创新技术提供前沿技术能力,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促进中小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多元协同的数字化环境体系,政府、金融机构、互联网科技公司等机构通过协同发展,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提供政策、技术、平台支持,满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董本云,吉林工商学院副院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授。1992年9月-1996年7月,本科就读于吉林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工业外贸专业;1999年9月-2002年4月,在吉林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