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东
“为党而奋斗,为主义而牺牲。”在白色恐怖下,担任书记就意味着流血牺牲,可是再大的艰险也抵挡不住信仰的伟力。赣西北修水是一块浸透着英烈碧血的土地,该县大桥镇登记在册的樊姓英烈就有604 名,涌现出12 位曾任县、区委书记的“英烈书记”。他们中10 人牺牲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2人牺牲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时平均年龄仅33岁。
“遍体鳞伤誓不降,果真吾党好儿郎;未酬壮志身遭害,独倚铁窗泪满眶。”这是狱中难友匡亚明(曾任修水县妇联主任)目睹战友樊策安走上刑场长歌当哭的泣血之作。
樊策安(1901—1935),又名樊庆隆,出生于一个没落地主家庭。1923年秋考入江西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受马克思主义新思潮影响,立志以推翻旧制度、拯救黎民百姓为己任。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党组织选派到广州农讲所学习。是年7月,从农讲所学习结业后,以农运特派员身份回到修水开展农民运动、发展党组织。与共产党员胡思先、甘特吾取得联系,在县城青云门秘密成立中共修水县第一个支部干事会,选举胡思先为书记,隶属中共江西地委,共有党员6人。尔后,支部又吸收在省立第六师范学校读书的樊废级及胡宝生、祝东海等24人入党,党组织发展到30多人。
同年9 月,北伐军光复修水后,中共修水支部干事会乘胜将党员派往农村开展革命活动,组织农民协会。樊策安、樊废级回到大桥、墨田后,经常到朱溪仁义学校演讲,号召农民团结起来跟土豪劣绅作斗争。不久,他们吸收樊万祥、樊生发、吴海贤等加入农民协会。
1927年4月,樊策安、樊废级、吴冰清等人发动4000 多农会会员,召开群众大会,焚烧了杀害西尹农会委员长的长沙候补知县陈醉六的契约,没收他的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并将其处决。声势浩大的西尹暴动震动了修(水)平(江)边界,揭开了赣西北地区农民斗争的序幕。
同年5 月,经樊策安介绍,樊万祥、樊梅生、桂清林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樊万祥被选为农协组织委员,随后又当选为党支部委员,二区区委组织委员。樊梅生、桂清林等于1927年夏,成立了画坪第一个党小组,樊梅生任组长。革命的火种生根发芽,为后来画坪苏区成为湘鄂赣省委、修水县委驻地打下基础。1929 年5月,在一次组织行动中,樊万祥不幸被捕。敌人用尽酷刑,他誓不吐露组织秘密,英勇就义。樊废级在他亲自编写的《支部生活》一书中号召每个党员要做有力的战斗员、宣传员、组织员,像樊万祥同志一样“为党而奋斗,为主义而牺牲”。湘鄂赣省委决定用烈士的名字将第二区命名为“万祥区”,以志纪念。樊万祥烈士牺牲地山口村来家庄,修建了“万祥公园”,万流景仰。
1927年6月7日,修水土豪劣绅组织流氓打手袭击县党部,屠杀共产党员,制造惨案。7 月下旬,中共修水支部干事会在马坳北山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立即转入农村,以仁、西两乡为党的重点工作区,使人民革命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8月,樊废级任赣西北特别第二区委员会书记,在修平交界地区农运积极分子中发展党员,建立起党支部,为党在修平边界的农村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同年秋,樊废级秘密打入仁义高小,与共产党员王铁猛、朱再尧等发动进步师生,对大劣绅校董吴俊生展开斗争,夺取学校领导权,樊废级担任校长,以学校为中心开展党的地下活动,在师生中发展党员,革命工作取得可喜进展。
1927年冬,中共修水临时县委在曹廒七弯路(现东港乡黄荆村)成立,樊策安任宣传部部长。其后,建立了10 个支部,有党员200余人。1928年8月,县委书记甘特吾调离修水,樊策安接任书记一职。其时,铜鼓、武宁党组织划归修水县委领导,相继成立了修水县第一区(台庄)、第二区(上衫)、第三区(大桥)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
1929年1月,修水县委在朱溪与上衫交界的朱家庄召开党的扩大会议,充实了县委班子,选出正式执行委员5 人、候补执行委员2人。其中,选出常委3 人,樊策安任书记、樊废级任组织部部长、郑波平任宣传部部长,支部发展到47个,党员达972人。
1930年9月,修水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朱溪黄泥塘召开,樊策安再次当选为书记。党组织达到63 个,党员人数发展到3000余人,恢复和建立了7 个区委,革命火种开始呈燎原之势。到1932年6月,修水县党组织已发展到11个区、97个乡,且均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占全县版图的3/5。
革命先烈樊策安,是修水早期的党员骨干和党组织领导人之一,是当地农民运动的领导者之一,是许许多多仁乡革命者的引路人。1934年“六·七月事变”后,樊废级、樊策安相继被捕,英勇就义。
樊生发(1895—1934),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由樊策安介绍入党,任大桥农会会长。1928 年8 月,红五军攻打修水县城,在西门城墙下,樊生发第一个撑起竹篙带领队员飞身跃上城墙将敌人打倒,与红军战士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将敌人追到衙前,取得攻城大捷,受到修水县委的表扬。
1929 年年初,修水县暴动委员会成立,樊生发当选为委员,并被派到新开辟的五、六两区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出色的组织才能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得到充分展示,也为其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1930年6月,在上衫召开的修水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樊生发当选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土地委员会主席。
1930年7月,樊生发以修水县苏维埃政府的名义向各个区乡发出《土地分配问题督促》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苏维埃政府“站在贫农前面领导土地分配工作”“有违背不执行者一概以纪律治处”,使全县土地分配工作顺利进行。
7月21日,樊生发组织修水县区各乡赤卫队、少年先锋队在朱陂厂集编,日夜兼程赶到平江天岳书院,参加平江起义两周年纪念暨攻打长沙誓师大会,与红三军团领导联系,将4000 名精壮力量编入红三军团行列。7月25日,修水动员2.1 万人编为“湘鄂赣第三路赤卫纵队”,樊生发指挥纵队配合红三军团攻入长沙,出色完成了任务。
同年10 月,修水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朱溪召开,由于工作成绩显著,樊生发再次当选县苏主席。此时,修水苏区的发展进入一个全盛时期,全县建立了8 区63 乡苏维埃政权。仁乡一带成为湘鄂赣地区土地革命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为湖南省苏维埃政府落户上衫和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在此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修水苏区到处是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至今仍被老区人民称为“庚午年大红”。
1931年6月,修水县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选举方幼梅为县苏主席,樊生发改任县委巡视员。“只要是党的工作,就一定要把它做好!”樊生发不计职务高低,以普通工作人员身份一丝不苟地做好党的巡视工作。
1932 年4 月,红十六军第七、第九师各派一个团到修水的蒲口、港口、卢坊、纱笼的赤白夹杂地区消灭国民党团匪,使修水苏区与鄂东南苏区连成一片。在红十六军的支持下,这里建立起第十区(卢坊区)和七个乡苏维埃政权。因对地主武装消灭不彻底,红军一走,反动势力就恢复民团,反攻倒算,杀害区乡干部,使乡苏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十分危险,卢坊苏区岌岌可危。
如何开辟新区,谁来担任这个刚刚建立不久的苏区掌舵人,修水县委、县苏决定把这一重任交给作风硬朗、雷厉风行又担任过两届县苏主席的樊生发。
县委书记杨奇语重心长地说:“生发同志,你这个先头兵的担子很重,一定要想方设法打开卢坊的局面!”临危受命,樊生发深感责任重大,坚定了斗争的决心,毅然担任刚建立不久的卢坊区的区委书记职务。他不避艰险,不顾个人安危,与区苏主席卢通明和县委武装工作队达成共识:一是高举卢坊区苏维埃这面旗帜,把群众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尽可能恢复乡苏政权,重组赤卫队武装;二是狠狠地打击敌人,集中力量,分头歼灭各个民团,达到恢复苏区的目的。
国民党纱笼民团是一支反动透顶的地主武装,民团班长卢洪均残暴跋扈,是杀害区乡干部的刽子手,樊生发、吴海贤、朱北球带武装工作队化装潜入他家中将其处决,打击了纱笼民团的反动气焰。接着,县武装工作队和卢坊区游击队配合作战,击毙了大源民团副团总夏守中,缴获步枪6支,接着又在蒲口、卢坊等地分别处决了几个极其凶恶的反动首领,使卢坊区的局势有所好转。武装工作队撤走后,樊生发继续领导卢坊区苏干部和游击队与敌人展开殊死斗争,直到敌人重兵“围剿”,该区失守。1934 年7 月,樊生发不幸被捕,连同他13 岁的儿子一起被敌人杀害。
樊益升(1906—1935),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参加革命前以教书为业。1930年仁乡的土地革命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下,他毅然放下教鞭,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中。不久,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十六军成立后任师部文书。后转入地方,任修水县苏维埃政府委员、七区(经邦区)区委书记。
1934年5月,敌人重兵“围剿”苏区,县委驻地画坪失守。中共湘鄂赣省委委员、修水县委书记樊明德,县雇农工会主席卢月恒等突围至修铜(修水、铜鼓)边界,成立修铜县委,樊明德任县委书记(同年9月,不幸被叛徒出卖杀害)。
七区区委书记樊益升、游击队政委杨慰春等从画坪冲出重围,来到赣鄂交界的通城黄袍山区。为团结号召修(水)通(城)边一带的穷苦大众,樊益升化名“余济穷”,表明自己的革命目标就是为劳苦大众求解放。他与随后突围至此的三区区委书记朱庆隆按照湘鄂赣省委的指示,组建了修通县委、县苏,余济穷任县委书记,朱庆隆任县苏主席。赣鄂边修通崇(阳)边界的穷苦百姓奔走相告:红军和苏维埃又回来了!黄袍山里来了一个劫富济贫、为民请命的英雄好汉“余济穷”,专打土豪恶霸,为穷苦人抱打不平。
其时,修通边黄袍山一带的形势十分险恶,通城葛皇甫和上源曹佩友为首的两支地主武装常常联合骚扰黄袍山游击区,加上原通城县苏维埃主席方如炎被捕叛变,党组织受到很大损失。樊益升、朱庆隆根据形势,立即召开县委会议,决定跳出敌人包围圈,以塘城坳噪里为基点,向修通崇边界扩大游击区,深入敌区开展工作。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修通边界形势有了较大好转,游击队得以发展。1934 年11 月,红十六师在修通边界一带活动,樊益升、朱庆隆顾全大局,将一支40 多人的游击队大半输送给红十六师,还动员游击区30多名党团员和群众加入红军。同时,源源不断地从经济上支援省委、省苏和部队活动经费与物资,仅1935 年上半年,湘鄂赣省委交通大队大队长黄杜芳、红十六师政治部主任谭启龙就先后代表湘鄂赣省委、红十六师从修通县取走两万银洋。
1935年5月,樊益升带领游击队在崇阳大沙坪与数倍于游击队的敌人激战,不幸中弹,身负重伤。牺牲前,余济穷最后叮嘱县游击队负责人杨慰春、沈传奇:“一定要带好队伍,保存革命的火种!”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黄袍山游击队始终坚持对敌斗争。第二次国共合作后,这支队伍被编入新四军第一支队,汇入抗日洪流。
樊孝龙(1912—1940),出生于仁乡月塘(今古市镇)河坪桥的一个贫苦家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修水县第三区第八乡。1930 年,刚刚18 岁的樊孝龙参加赤卫队,担任河坪桥村赤卫队中队长。7 月,红三军团攻打长沙,他带领村赤卫中队加入“湘鄂赣第三路赤卫纵队”参加战斗。战斗结束后,樊孝龙发动中队全体队员参加红军,跟随红三军团进入中央苏区,参加了历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樊孝龙随中央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后,任中央政府外交部会计科会计。
在革命圣地延安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樊孝龙遇到了他一生的挚爱张玉英。张玉英(1918—1983),又名张四妹,出生于湖南省永顺县,15岁参加红军,是红二军团21 名长征女战士之一,先后在延安医院、延安邮印局工作。外交部与延安邮印局邻近,樊孝龙与张玉英得以认识。他们一起相互学习、交流思想、畅谈工作,渐渐萌生了爱情,宝塔山下、延河岸边留下了一对恋人甜蜜而幸福的身影。1937年2月,经组织批准,他们结为夫妻。
同年9月,樊孝龙响应中央军委号召,火速上前线,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从战场上下来后,夫妻俩还来不及享受短暂而温馨的快乐时光,10月底就被中央军委作为骨干从八路军抽调南下充实新四军,经西安辗转到达八路军驻汉办事处。年底,新四军奉命北上集结前夕,樊孝龙、张玉英被党组织派到修水从事地下抗日救亡工作,协助地方干部恢复党组织,组建抗日武装力量。
1938年年初,樊孝龙、张玉英回到离开8年之久的河坪桥,很快与修水党组织负责人朱庆隆和中共湘鄂赣特委青年部部长罗其南取得联系。党组织决定,樊孝龙夫妇以开设染坊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不久,河坪桥“兴隆染坊”正式开张营业。
1938年4月底,修水中心县委委员和有关党组织负责人以染布、买卖罐窑陶器、做山货生意等,秘密从四面八方陆续来到这个僻壤小镇,在河坪桥支部负责人家中召开修水中心县委第二次会议。会议总结了前期工作,部署下步任务,任命朱溪、山口、马坳、渣津等几个区的党组织负责人,樊孝龙担任朱溪区委书记。
这个时候,党的地下组织有了大发展。樊孝龙利用染坊老板的特殊身份结交地方开明绅士和进步青年,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为组建抗日统一战线打下坚实基础。樊孝龙出色的工作,得到了湘鄂赣特委和中心县委的肯定。
1939 年,国民党反动派提出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政策,6月“平江惨案”发生后,修水中心县委与湘鄂赣特委失去联系,反动当局加剧对我们党组织的破坏,白色恐怖笼罩在修水上空。
国民党反动当局在我们党的地下组织活跃的崇乡马坳以西地区组织特务密探网,秘密逮捕、杀害地下党员和抗日人士。中共修水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朱晃富、中心县委书记甘卓吾、修水各界民众抗日后援会副总干事杨抱爱、山口区区委书记樊水荣等共产党人和抗日爱国人士先后遭到暗杀。一时间,危若朝露,杀机四伏。
樊孝龙外出多年,杳无音讯,地方反动势力的目光原本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到这个染坊老板身上。但残酷的地下斗争,有少数意志不坚定分子经受不起考验,当了可耻的叛徒。
樊孝龙父母早逝,只剩下兄弟俩相依为命。他的危险处境着实叫胞弟樊孝狮担惊受怕,替他捏一把汗,忧心忡忡道:“哥,我眼皮跳得厉害,这段时间总有人鬼头鬼脑打探你,你还是带着嫂嫂到外面躲一躲吧!”“放心,不会有事的,我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不能离开!”樊孝龙想到身上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坦然地宽慰樊孝狮后,仍一如既往坚持与敌斗争。1940 年12 月13 日深夜,北风呼号,皎月冰凉,在叛徒的引路下,国民党反动派举起屠刀,突然包围“兴隆染坊”。樊孝龙不幸被捕,壮烈牺牲,时年仅28岁。
1941年1月7日,国民党修水县党部获悉情报“樊孝龙之妻,系抗大毕业生之张玉英”时,急命古市乡公所派出8 名全副武装的警士前往河坪桥捉拿张玉英。此时,早已警觉的张玉英已于4天前带着襁褓中的幼儿离开了河坪桥。匪徒们扑了个空。1942 年春,坚韧刚毅的张玉英历经磨难辗转回到娘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玉英享受老红军干部待遇,于1983年病逝,终年65岁。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英烈书记”的英雄事迹光昭日月,感人故事催人泪下:一区区委书记樊能求,长期负荷工作,积劳成疾,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时年仅29岁;湘鄂赣省苏维埃执委、少共修水县委书记樊象日,在对敌作战中英勇牺牲,时年仅22岁;修水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樊友桂、三区区委书记樊凡,以及铜鼓县委书记樊玉生、朱溪区委书记樊孝龙、山口区委书记樊水荣,他们的父母、兄妹多人被敌惨杀,满门英烈……
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唱响在被赤色浸润血脉深处的革命老区。如今,樊姓聚居地大桥镇,修建了礼源、朱溪、排上、墨田、西塘、井源、沙湾老街西、老街后、马口岭等9 处英烈陵园,正在修葺修水县第一次党代会遗址。每逢清明时节,络绎不绝的群众赶来瞻仰凭吊,纪念这些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捐躯的英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