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娟 吴晓旭 陈宁来
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口传文化指的是依靠口耳相传遗留下的文化。这类文化没有文字记载,如说唱艺术、民风民俗、神话传说等,但是其价值却不容小觑。探析口传文化能够了解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可以领略古人的智慧与艺术造诣,也能感受古人内在品质与精神追求。因此保护与传承口传文化是必要的,是延续民族血脉永葆民族生机的重要举措。在文化多元化、全球化的今天,夯实民族文化才能自立自强,才能避免被它族文化侵蚀与同化,才能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不可忽视的力量。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是弘扬民族文化这一伟大事业的一部分,只有充分做到位才能为弘扬民族文化助力,同时也是达斡尔族获得更好发展的重要支撑。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来源,文化消逝断层,则意味着民族生命之根被破坏,只能犹如水上浮萍随波飘荡。达斡尔族是华夏大地上的古老民族,历经岁月更迭,现在的达斡尔族人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可是无论怎么变化,本民族古老风俗习惯、艺术文化等不能抛掷脑后,而是要得到重视与发扬。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并不是单纯地呈现与传播,而是要深挖其内涵,并将其与现实社会充分结合,以新形式、新内容让达斡尔口传文化在现实社会发光发热。通过这一途径所留住的民族文化之根才是有价值的以及有发展意义的,才能为达斡尔族在新的时代展现新的风采、为新的发展道路打下基础。
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丰富多彩,其中的说唱艺术尤为耀眼。乌钦是达斡尔族说唱艺术的重要组成,从具体作品中可以了解到乌钦是达斡尔族人在社会生活中创作而产生的,内容朴实,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情感简单却炽热无比,将达斡尔族人希冀幸福生活以及为获得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内涵传达了出来,有直白表述,也有隐藏于伦理关系之中的委婉倾诉。达斡尔族口传文化具有本民族风采特色,在本民族一路发展中起到行为指导与思想维系作用。保护与传承达斡尔族口传文化能够发扬民族文化之特色,增添本族人民的文化自信,进而在未来发展中获得更强动力。
社会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支撑。文化软实力越强,社会发展动力也会越足。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可以为文化建设提供助力,比如乌钦在得到更多人了解与认识后,有利于拓展其文化内涵影响力,尤其是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文化的兴盛既有利于满足人们精神层次的追求,也能为避免人们陷入到一味追求物质的漩涡之中。达斡尔族生存于塞外之地,艰苦的环境造就了达斡尔族人豪迈的性格与强劲的体魄,同时他们在艺术层面也有着炽热追求,如民间音乐、文学艺术等,但是随着时代变迁以及诸多外在因素影响,达斡尔族那份洒脱情怀与艺术追求却在不断消磨,在时代同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有利于唤醒达斡尔族人深藏内心的追求,让他们获得全新精神面貌的同时也能将口传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进而带动社会更好发展。
达斡尔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据考证也曾有文字存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影响遗失在了历史长河中。通过调查了解,现在的达斡尔族人中能够流利使用达斡尔语进行交流的大都是四十五岁以上的人,在四十五岁以下的群体中,流利使用者占比较低,只能听懂却不能说和听不懂也不能说的占据主要比例。“不能说”则意味着向后辈传承这条路将会堵死,如果这样的局面得不到转变,等到四十五岁以上群体逐渐消亡后,达斡尔语竟会面临消失灭绝的风险。造成达斡尔语言日渐衰微的原因中,语言教育体系不完善是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家庭教育中长辈向晚辈传授达斡尔语较为随意,造成很多年轻一代不会说达斡尔语;另一方面汉语教育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族人之间、师生之间还是对外交流都是以汉语为主,加之汉族与达斡尔族通婚增多,使用达斡尔语进行交流更加稀少。达斡尔族语言是本族口传文化的载体,如果语言日渐衰微,口传文化向后传承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谈,因此想要保护与传承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确保达斡尔语言不断代是重要前提。
在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中,获得相关资料支持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研究分析,才能更加深入认识与了解达斡尔族口传文化。口传文化是口耳相传,文字资料肯定无处可寻,只能在与老一辈达斡尔族人的交流中获得,比如有的内容可以用录音设备记录,有的内容可以转化为文字形式保存下来。从目前情况看,无论是录音资料还是文字资料都是寥寥无几,这能够反映出达斡尔口传文化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老一辈达斡尔族人会随着时间流逝不断减少,如果获得资料的行动不能及时开展,一些口传文化将会永远消逝,再想保护与传承已无可能。因此解决达斡尔族口传文化资料匮乏困难的关键在于“立马行动”,将达斡尔族口传文化最大程度地留存下来。另外,资料匮乏与缺乏专业的调查整理人才也有密切关联,因为口传文化较为特殊,常规记录方式很难彰显其全貌,只有采取专业方式才能获得更好效果。
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保护与传承团队对口传文化特征、性质、重要程度等不够了解,仍是采用常规方式来对待,造成传承效果不佳。口传文化没有具体文字记载,需要工作人员深入达斡尔族群中通过走访交流来获得,而这一过程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掌握达斡尔语,同时也要具有足够耐心,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保护与传承工作。二是达斡尔族内部对本族口传文化不够重视,甚至是漠然态度。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推进必然需要得到达斡尔族人的积极支持与帮助,比如提供传承人信息、提供相关资料等,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达斡尔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保护与传承工作漠不关心,进而对该项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年轻一代由于从小深受汉族文化熏染,与本族文化的距离越来越远,久而久之产生隔阂,不愿意也没有兴趣了解与学习本族文化。解决意识薄弱问题要从多方面入手,教育体系优化则首当其冲。
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和事业,因此要有稳定机制给予支撑,确保其能够切实开展下去。从实际情况看,保护与传承机制存在不完善问题:一是监督管理机制。任何工作的推进都要有责任者、管理者等角色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工作环节保质保量完成。具体到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相关政府机构支持力度有限,往往局限于财政支持层面,而质量监管方面却较为松弛,造成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出现滥用措施、开展主体不明、推诿塞责等现象;二是保障机制。保护与传承工作要得到多方面支持,如财政支持、人力资源支持等。在实际情况中,财政支持主要来自政府,社会力量并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导致财政支持力度有限,很多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人力资源支持要建立在人才培养体系足够完善的基础上,目前很多高校加强了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科建设并开设了相应专业,但广度与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达斡尔语言之所以衰微,主要原因是达斡尔族年轻一代很少甚至不再接触达斡尔语言,针对这种现象,构建“传帮带”体系尤为重要。该体系的构建要以汇集掌握和懂得达斡尔语言的老一辈达斡尔族人为入手点,因为只有源头上获得保障,后续传承才能成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忙着追求金钱与改善自己的生活,很多年轻的达斡尔族人离开原居地到其它地方发展,留下了老人和儿童。想要让年轻一代学习达斡尔语言,吸引他们回到家乡是重要一步,这需要在达斡尔族居住地大力发展相关产业,让年轻一代不再向外漂泊。重新规划教育体系也是构建“传帮带”体系的重要环节,汉语课程所占比例要有所压缩,将学习达斡尔语言作为当地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这样才能逐渐营造达斡尔语言学习氛围,为达斡尔语言流传下去打下基础。
关于资料匮乏问题,从当下入手尽快收集口传文化内容并将其整理成资料是重要举措。工作人员要深入到达斡尔族群居地区,对达斡尔族口传文化进行走访调查,并利用录音设备将其记录存储,为后续形成有声语档奠定基础。有的口传文化不止有声音还有形体表现,则需要借助影音介质进行收录,而后转化成音频和视频进行保存。这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相关技术使用能力。另外,保护与传承工作会有多个团队同时参与,通过收录所形成的有声语档、音频视频等可以在相关平台上发布出去,让更多团队获得资料,为他们在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做出更好成绩提供支撑。
“内外兼修”中的“内”指的是达斡尔族内部,“外”指的是保护与传承团队。达斡尔族内部一定要对本族口传文化给予足够重视,不能任由其消亡。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大力宣传、融入学校教育等方式来达到,让达斡尔族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认识到本族口传文化对于本族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不能机械说教,而是要从具体例子入手循循善诱,通过展现口传文化的精彩厚重引导达斡尔族人对其有更深入的理解。保护与传承团队人员要大力提升自身素质,包括思想观念、专业技术能力等。对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秉持一颗敬畏之心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谨慎对待,全身心投入其中,降低主观因素对保护与传承效果的影响。保护与传承意识要得到升华,工作人员要将这份工作当作事业来对待,充分认识到口传文化对于达斡尔族乃至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意识得到切实提升,其它方面的强化才能水到渠成。
保护与传承机制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的,而是多部门、多群体长期合作和共同努力的结果。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需要政府机构对传承与保护工作给予更大的重视,除了提供相应支持外,还要密切关注工作进展程度,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还要赋权于相应社会机构,让它们在某些方面代替政府实行管理监督。保障机制完善要得到政府机构、教育部门、社会机构等的共同支持,以财政供应为例,社会企业、金融机构等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不仅能增加财政供应总量,同时也能提升社会对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关注程度。教育部门要积极革新人才培养体系,能够培养出专业性更强的人才投入到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中,为该项工作的高效推进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