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领导人廉政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点

2022-10-21 08:07朱春花
西部学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腐败现象廉政领导人

朱春花

为维护党的肌体健康,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保持廉洁、反对腐败”庄严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从毛泽东同志到习近平总书记,历代中共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的廉政思想。

一、中共领导人廉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共领导人廉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滋生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根源的分析;二是对反腐倡廉地位和作用的揭示;三是对廉政建设具体路径的探讨。

(一)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

腐败是公权力的孪生物。自公权力诞生之日起,公权力异化——以公权谋私利的腐败现象就一直存在着。对于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中共领导人主要是从思想根源和制度弊端两方面进行剖析。

1.思想根源

对于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产生发展的原因,毛泽东同志主要从思想意识方面探寻其根源。毛泽东同志认为,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是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根源,“就其社会根源来说,这是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反动作风的残余在我们党和政府内的反映问题。”邓小平同志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他认为,封建主义残余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其中,前者对腐败的影响更甚。因此,要遏制腐败现象,既要批判损人利己、惟利是图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更要肃清家长制作风、个人崇拜、特权观念和官本位思想等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江泽民同志也认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封建主义残余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对干部队伍的侵蚀不可低估,必须坚决予以抵制。

2.制度弊端

毛泽东同志虽然侧重于从主观方面探寻腐败产生的根源,但也觉察到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产生与现行体制中的某些弊端有很大关联。他说,国家制度中的某些缺陷和机构庞大、部门众多是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但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认识还处在初步阶段,他并未从理论上对此作深入的探讨和阐述。邓小平同志认为,与消极腐朽的思想观念相比,制度弊端才是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产生的“总病根”,“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这是防止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的关键。

(二)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

腐败不仅是一个历史性难题,也是一种世界性痼疾。古今中外因腐败丧失政权甚至亡党亡国的例子不甚枚举。以史为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将其上升至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地位。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一著名论断,并多次号召共产党员要同党内的贪污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党和国家机关中存在的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现象,毛泽东同志又亲自领导了“三反”“五反”运动,严惩了刘青山、张子善等一大批贪污腐化分子。在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看来,腐败问题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若是任凭腐败现象蔓延,党就有变质乃至走向自我毁灭的危险。周恩来同志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腐败现象如“听其发展,不坚决加以克服,必将造成更大的危害”。

改革开放后,面对党内频频出现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邓小平同志再次强调了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说,如果我们不坚决刹住腐败这股风,党和国家就有“改变面貌”的危险,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继邓小平之后,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共领导人同样对反腐倡廉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十四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腐败现象是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他又再次强调,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而必须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惩治腐败。

(三)反腐倡廉的对策与措施

1.教育是基础

重视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着重从思想上解决廉政问题,是毛泽东廉政思想的一大特色。毛泽东同志认为,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侵蚀,党的领导机关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是这些非无产阶级思想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要克服这些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进而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关键在于思想教育。邓小平同志继承了上述做法,1985年,他在回答一位外国友人提出的中国将如何解决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现象的问题时指出,主要通过教育和法律两个手段予以解决。他强调,要坚持不懈地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党员发扬大公无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实践证明,中共领导人重视党员的思想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共产党员拒腐防变的能力。

2.干部为重点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西汉·桓宽《盐铁论·疾贪》)。深谙传统文化的毛泽东同志十分清楚,搞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键所在是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表率作用。因而,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表率作用,要求他们要带头执行党关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邓小平同志也说:“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要纠正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就必须从各级领导干部抓起。江泽民同志也说,党内的腐败主要表现为部分领导干部的腐败,只有管好领导干部这一块,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教育好子女,并且带头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风廉政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首先要从中央领导做起。”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带头做到廉洁自律。

3.党风为抓手

以党风建设为抓手,用良好的党风带动和促进廉政建设,是中共领导人廉政思想的重要内容。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论述了党风建设的重要性,他说:“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正是因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风建设的高度重视,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这为廉政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邓小平同志同样重视党风建设,他认为,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大大小小的乱子。在邓小平同志看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特别是艰苦奋斗的作风,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

4.监督是关键

腐败现象之所以会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正如美国法理学家埃德加·博登海默所言:“不受制约的政治权力乃是世界上最具动力的、最肆无忌惮的力量之一,而且滥用这种权力的危险也是始终存在的。”因此,如何对权力的行使进行有效的监督进而防止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的出现,是中共领导人在廉政建设中一直思考的问题。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和人民谋利益的政党,理应接受人民的监督。此后,他在回答黄炎培先生提出的中共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一问题时又再次强调了人民群众监督的重要性,他说:“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除了人民群众的监督,毛泽东同志还注重发挥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对党和政府的监督作用。邓小平同志同样强调要发挥专门的监督机构、各民主党派及舆论的监督作用,让腐败分子在党内没有任何藏身之地。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也多次指出,要加强对重要部门和重点人员的监督,特别是要加强对直接掌管人、财、物的部门及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发挥党纪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的监督作用。

5.法制是保证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合称。中共领导人在重视思想教育的同时,也强调法制的约束作用。早在江西瑞金时期,中国共产党就颁布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制定的第一份完整的反贪污浪费的法律文献。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又签发了建国后廉政建设的第一个法律准绳——《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对贪污行为及其惩处标准进行了具体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防治腐败起到了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认为,法制是廉政建设的根本保证和出路,如果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实行集体领导制度化、建立群众监督制度正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制度建设特别是廉政制度建设的重视。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也多次提到,解决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靠加强法制建设。江泽民同志指出,由于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给腐败现象的滋生以可乘之机,因而必须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现象的法律法规,并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胡锦涛也认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只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二、中共领导人廉政思想的基本特点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反对腐败、保持廉洁”庄严地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从毛泽东同志到习近平总书记,中共历任领导人始终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倡导廉政。在长期的反腐倡廉实践中,中共领导人提出了许多有关廉政建设的思想主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特点鲜明。

(一)人民性

人民性是中共领导人廉政思想的特征之一,而且是其根本特征。中共领导人廉政思想的人民性特征,首先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源于人民并代表人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中共领导人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为了通过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最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是中共领导人廉政思想的人民性特征也是由公权力的来源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对此,毛泽东曾有过精辟论述:“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既然“权为民所赋”,自然就要做到“权为民所用”,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最后是中共领导人在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中,始终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这同样也是中共领导人廉政思想人民性特征的重要体现。

(二)传承性

传承性也是中共领导人廉政思想的基本特征。中共领导人廉政思想的传承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共领导人的廉政思想是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式传承”。英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其著作《文化论》一书中曾指出,任何一种人类文化,都有它的持久性和独立性。虽然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但其中的许多思想精华对当代社会治理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特别是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廉政思想更是中共领导人廉政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共领导人在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中,始终注重对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廉政思想进行批判性地继承。二是中共领导人的廉政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廉政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廉政建设的思想,为中共领导人的廉政思想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三是中共每一任领导人在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中,都十分注重借鉴和总结前人的经验。因此,每一任领导人的廉政思想也是对前面历任领导人廉政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三)时代性

思想意识作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必然带有特定时代的烙印。中共领导人的廉政思想作为一种思想理论成果,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如前文所述,马、恩、列的廉政思想和传统廉政思想都是中共领导人廉政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但是中共领导人的廉政思想既不是对马、恩、列廉政思想的照搬照抄,也不是对传统廉政思想的简单继承。中共领导人在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从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出发,有选择地借鉴、吸收马、恩、列的廉政思想和传统廉政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廉政思想。此外,由于在不同历史时期,每一任领导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肩负的具体任务有所不同,因而中共领导人的廉政思想虽一脉相承但各有侧重,他们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党建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不断探索廉政建设的新内容、新方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①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出自西汉桓宽《盐铁论·疾贪》,释义:想要影子端正,必须先端正身体,想要下属廉洁,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猜你喜欢
腐败现象廉政领导人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廉政之歌
对腐败现象哲学根源的几点探析
水利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研究
领导人这样说“健康”
如何成为优秀领导人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领导人的访美瞬间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
给企业家腐败现象开“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