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罐联合手指点穴治疗面瘫的效果观察

2022-10-20 03:19陈碧芳吴际生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7期
关键词:点穴面神经面瘫

陈碧芳 吴际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宁德市中医院针灸科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的面瘫患者70例。纳入标准:符合文献[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中面瘫诊断标准;病程2周内;单侧、初次发病。排除标准:面瘫后遗症期;中枢性面瘫;继发于外伤、耳源性疾病、脑部占位病变、手术损伤等因素所致的面瘫;合并脏器严重功能损害;面部皮肤病或破溃等;面瘫多次反复发作;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疾病;依从性差、中途退出。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左侧发病22例,右侧发病13例;平均年龄(47.26±15.74)岁;病程 1~13 d,平均(6.40±3.42)d。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左侧发病19例,右侧发病16例;平均年龄(45.66±19.25)岁;病程 1~13 d,平均(6.54±3.39)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甲钴胺(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207,规格:0.5 mg×10片),1片/次,3次/d,共4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针刺联合TDP治疗器照射。常规毫针针刺:患者取仰卧位,常规皮肤消毒,选取0.30 mm×25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马鞍山邦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具体取穴:患侧阳白、太阳、攒竹、牵正、颧髎、四白、地仓、颊车、迎香、人中、承浆、翳风、足三里和健侧合谷,采用平补平泻法,发病7 d内浅刺、轻刺,7 d后病情稳定者加电子针疗仪(SDZ-Ⅱ型),患侧阳白和太阳为一组,地仓和颊车为一组,选取连续波,强度以患者感觉耐受舒适为宜。TDP治疗器照射:采用2~25 μm中红外线和远红外线在距离患者面部约30 cm处进行照射治疗,以面部皮肤有温热感为度,20 min/次,1次/d,5次/周,连续治疗4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闪罐联合手指点穴治疗。闪罐:针灸结束取针后,常规消毒穴位,取口径适宜的小火罐在患者患侧前额、颞部、耳前、耳后、面部、口周进行快速闪罐治疗,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接着在翳风穴留罐,时间8 min/次,1次/d,5次/周,连续治疗4周,闪罐留罐过程中注意防止烫伤、皮肤破溃等,治疗后酒精棉消毒。手指点穴:闪罐结束后手指点穴,以拇指或中指指腹点、按、揉患侧阳白、太阳、攒竹、睛明、牵正、颧髎、四白、地仓、颊车、迎香、人中、承浆、翳风、风池、足三里和健侧合谷,每穴约30 s,以患者感觉酸、胀或麻且能耐受,感舒适为度,1次/d,5次/周,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面神经功能:根据H-B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评估。H-B面神经功能分级分为Ⅰ~Ⅵ级,分别对应正常、轻度功能障碍、中度功能障碍、中重度功能障碍、严重功能障碍和完全麻痹[7]。(2)临床疗效:根据H-B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为经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达到Ⅰ级;显效为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未完全恢复,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改善≥2级;有效为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未完全恢复,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改善1级。无效:未达上述标准,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几乎未减轻,H-B神经功能分级评价仍然停留在原级[8]。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面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改善(P<0.05),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面神经功能比较(例)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33/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29/3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面瘫,西医称之为“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指各种原因引起面神经受损从而引发面部表情肌群功能障碍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目前发病机制主流思想主要有“微循环障碍学说”“病毒感染学说”“免疫学说”和“压迫学说”。西医治疗主要有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物理导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欠佳,且可能对听力造成永久性伤害[9]。中医治疗面瘫历史悠久,效果确切。“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疾病的发生与人体正气的盛衰密切相关,面瘫亦不外乎如此,其主要是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复感外邪,邪气入侵面部阳明、太阳、少阳经脉,经脉受阻,气血不畅,失于濡养,面部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而见口眼歪斜。其基本病机为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基于辨证施治原则,本病基本治法为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改善(P<0.05),表明两组方法均可改善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治疗后,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闪罐联合手指点穴能进一步改善面瘫患者症状体征。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33/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29/3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闪罐联合手指点穴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常规毫针针刺选取阳白、太阳、攒竹、牵正、颧髎、四白、地仓、颊车、迎香、人中、承浆、翳风、足三里、合谷等穴,起到通调面部阳明、太阳、少阳经气,祛风舒筋,通经活络,调气和血。其中,阳白可刺激额肌功能恢复;太阳是经外奇穴,可清利头目;攒竹穴位于皱眉肌及额肌,可促使其恢复;牵正处于咬肌之上,布有耳大神经和面神经颊支;四白浅层分布有面动静脉分支,可祛风明目,通经活络;颧髎在面神经和眶下神经之下,可疏通手少阳和手太阳经气;地仓穴深层布有面神经颊支,可促进唇颊部功能恢复;颊车属于足阳明经,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可疏通面部局部气血;翳风穴系手少阳经穴,面神经干在其深层,祛风通络作用强;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经络近治作用特点,选取迎香穴、人中穴和承浆穴;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经络远治作用特点,“面口合谷收”及保健穴“足三里”可强壮补虚,扶正祛邪,补中益气,选取合谷、足三里穴,可起到疏通手足阳明经脉作用,且针刺合谷可强化感觉运动皮层之间的功能联系,促进脑功能重组[10]。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治疗面瘫的作用机制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针刺能改善面瘫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局部温度,改善面部神经供养,促进炎性物质吸收和代谢产物排泄,促进面神经水肿消退[11]。另一方面,针刺能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有利于修复神经脱髓鞘及轴索变性等病变,促进神经再生[12]。最后,针刺能启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机制,改善机制免疫抑制状态,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增强抗病能力[13]。

针刺治疗后以闪罐处理,拔罐是一种负压机械作用,通过反复快速吸拔,促使面部肌纤维收缩,减轻面瘫患者紧张的面部肌肉,增强面肌力量,有利于面部肌肉功能恢复[14]。闪罐时的温热作用有助于扩张微血管,加速周围微循环,减轻血管渗透性,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病理产物吸收和代谢产物排泄,消除面神经水肿,促使静脉回流及动脉供血恢复平衡,改善面神经缺氧缺血状态,通过增加面神经养供,增强面神经兴奋性,促使面神经功能修复,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促进面瘫的恢复[15]。翳风穴是手足少阳交会穴,为祛风要穴,穴下深部正对面神经干出茎乳孔,对该穴拔罐,可直接刺激面神经干,减轻面神经水肿,提高末梢神经兴奋性,促进受损面神经的恢复[16]。手指点穴是指结合多种不同手法如点、按、拍、掐、叩、捶等,通过作用于穴位和特定的刺激线上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变机体状态,促进身体功能恢复,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手指点穴有助于在针刺拔罐后进一步祛风散寒,舒筋通络,调和气血,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闪罐联合手指点穴治疗面瘫可以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效果,进而促使身体恢复正常,在临床治疗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点穴面神经面瘫
术中面神经肌电监测对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影响Meta分析
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联用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如何平衡肿瘤全切和神经功能保留
蜂蜇医治面神经麻痹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葵花点穴手
看清“点穴减肥”的真相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