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敏
烧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增生性瘢痕,其修复方式包括药物治疗与外科治疗等,但临床效果均未达到理想水平[1]。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目前广泛应用于抑制瘢痕增生,其本质是一种能够对特定区域进行分解和对该区域的水进行特异性吸收的激光,通过损伤再修复的过程,对瘢痕组织抑制,重启皮肤修复的程序[2]。脉冲染料激光近些年被应用于修复增生性瘢痕,其靶物质为氧化血红蛋白,通过氧化血红蛋白激光能吸收凝闭周围血管壁,进而阻塞血管,缓解瘢痕继续增生[3]。上述两种治疗方式,目前均应用于临床手部烧伤后的治疗中,然而鲜有对两种治疗方式进行比较的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1月-2020年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手部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126例,依据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组,观察其修复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26例手部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纳入标准:手部深度烧伤(深Ⅱ度~Ⅲ度)[4];单侧手臂烧伤;单个瘢痕;增生性瘢痕病程>1个月;无残留创面;年龄≥18岁。排除标准:瘢痕挛缩和/或畸形;手部功能严重受损;创面严重感染;接受激素类治疗;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n=63)和对照组(n=63)。试验组男33例,女30例;年龄18~46岁,平均(31.41±7.69)岁;瘢痕病程1~4个月,平均(2.21±0.61)个月。对照组男35例,女28例;年龄18~44岁,平均(31.26±7.74)岁;瘢痕病程1~4个月,平均(2.14±0.5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压力治疗,治疗1周。试验组采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仪器采用美国Candela公司生产的波长595 nm的PDL治疗仪。设置参数,脉冲宽度0.45~10.00 ms,能量 4.0~9.0 J/cm2,光斑大小 7 mm。治疗前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同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466),封包2 h,清洗后治疗。由专人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严格参照使用说明书,仪器移动时,治疗重叠区域小于10%。30 min/次,1次/月,共治疗12个月。对照组采用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器采用美国科医人医疗激光公司生产的UltraPulse EncoreTM型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共两种模式,分别是Scaar FX(密度:3%~5%,能量 60~120 mJ)与 Deep FX(密度:5%~10%,能量20~50 mJ)模式。激光治疗前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同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466),封包2 h,清洗后治疗。依据瘢痕高度选择治疗模式,瘢痕高度<2 mm,采用Deep FX模式,瘢痕高度≥2 mm,采用Scaar FX模式。由专人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严格参照使用说明书,仪器移动时,治疗重叠区域小于5%。30 min/次,1次/8周,共治疗12个月。两组治疗结束后,均接受常规皮肤护理,并防止感染,避免接触水。
(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最后1次治疗后3个月)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判定参考文献[5]。显效为瘢痕颜色与周围皮肤接近,瘢痕平整部位>80%;有效为瘢痕颜色与周围皮肤不均,瘢痕平整部位50%~80%;无效:瘢痕颜色与周围皮肤不均,瘢痕平整部位<50%,或出现新增生瘢痕。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疼痛、瘢痕修复情况及血流灌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最后1次治疗后3个月)疼痛程度、瘢痕修复程度及瘢痕部位血流灌注量。疼痛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进行评价,共10分,测试者依据疼痛程度进行打分,分值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高;瘢痕修复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共15分,包括柔软度、颜色、血管、厚度4个方面,分值越高提示瘢痕越严重[6]。采用Periscan多普勒彩超仪器检测患者瘢痕部位血流灌注量,并记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65%,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前,两组NRS、VSS评分及血流灌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NRS、VSS评分及血流灌注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试验组NRS、VSS评分及血流灌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瘢痕修复情况及血流灌注量比较(±s)
表2 两组疼痛、瘢痕修复情况及血流灌注量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RS评分(分)VSS评分(分) 血流灌注量(灌注单位)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n=63) 6.21±1.32 1.62±0.22* 10.52±2.48 3.77±0.74* 95.36±10.27 60.47±5.26*对照组(n=63) 6.25±1.28 2.84±0.56* 10.84±2.61 5.15±1.12* 96.21±10.11 72.36±7.93*t值 0.17 16.09 0.71 8.16 0.47 9.92 P值 0.86 0.00 0.48 0.00 0.64 0.00
手部深度烧伤的创面愈合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增生性瘢痕,其本质是一种病理性、炎症性的瘢痕组织[7-8]。增生性瘢痕的特点在于其能够十分顽固地附着于皮肤表面,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增生性瘢痕难以自然退行性变化,导致瘢痕组织的弹性降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也受到严重影响。解剖结构的长时间严重受损,必然会导致功能不同程度的受损,而手的功能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降低瘢痕对手功能的影响尤为关键。此外,研究指出,瘢痕组织长期附着于皮肤表面,可能增加癌变的风险[9]。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在治疗痤疮瘢痕、萎缩性瘢痕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既往,有学者将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应用于增生性瘢痕,同样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超过80%的患者达到了治疗预期,且副作用轻微,安全性高[7]。增生性瘢痕表面色深,常伴有瘙痒,其经过脉冲染料激光能够缓解瘙痒,且瘢痕组织的颜色向正常皮肤组织颜色转变。现阶段,两种治疗方式均应用于增生性瘢痕的防治。
本研究中,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65%,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上述结果提示: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手部深度烧伤后增生新瘢痕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能够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本研究中,治疗后3个月,两组NRS、VSS评分及血流灌注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试验组NRS、VSS评分及血流灌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手部深度烧伤后增生新瘢痕相较于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瘢痕修复效果,降低瘢痕部位血流灌注量。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瘢痕,需要选择合理的能量数值,从而使得激光到达真皮表层,能够快速促进创面愈合。但是,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在治疗深度烧伤后的增生性瘢痕,无法作用于瘢痕深部,因此其临床效果受到限制。脉冲染料激光,介导激光的为染料成分,波长在585~595 nm,以血红蛋白为靶向蛋白,是治疗瘢痕、血管性疾病的首选方式。研究指出,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可降低转化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降低瘢痕组织的生成,达到祛瘢痕的目的[10-12]。Habib等[13-17]对患者实施脉冲染料激光,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本研究由于其回顾性质,无法避免地存在偏移。此外,由于是单中心研究,样本量有限,所得结论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手部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修复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