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芝 杨 枝 王 艳 江雪丰
1.南昌市第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江西南昌 330000;2.南昌市第三医院眼科,江西南昌 330000
糖尿病属于是一种全身慢性疾病,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疾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2型糖尿病属于糖尿病常见的类型,能引起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内病变(diabetic intraretinopathy,DR)、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大血管并发症,且无论何种类型并发症,均能增加冠心病、中风、肾衰竭发生率。DR是2型糖尿病人群中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而非增殖性DR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阶段,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血压和血糖波动能引起心脑大血管病变率升高。杨一格等研究表明:高血压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DR发生率更高。由此看出,高血压能引起高压灌注,使毛细血管高压与鞘压变化,从而引起视网膜水肿与渗出,促进非增殖性DR发生率。因此,本研究分析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发生非增殖性DR的危险因素,能够为临床控制非增殖性DR的发生提出建议。
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南昌市第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非增殖性DR将其分为观察组(n=35,伴非增殖性DR)与对照组(n=65,不伴非增殖性DR)。观察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35~82岁,平均(61.39±5.63)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31 kg/m,平均 (23.59± 4.35)kg/m;糖尿病病程1~16年,平均(8.32±0.63)年;高血压病程1~7年,平均(3.23±0.51)年。对照组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34~81岁,平均(62.15±5.67)岁;BMI 18~30 kg/m,平均(24.11±4.43)kg/m;糖尿病病程1~17年,平均(8.37±0.66)年;高血压病程1~7年,平均(3.31±0.53)年。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2 h血糖≥11.1 mmol/L;高血压:参考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诊断分级标准进行判定;②意识清楚、理解能力正常,行动方便且依从性良好;③能完成眼底、血压检查,患者均可耐受。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糖尿病酮症、高渗状态或具有明确的缺氧、处于严重应激状态者;②其他类型糖尿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眼底微血管病变者;③严重脏器衰竭、潜在的不可靠患者或不能散瞳检查眼底者。本研究已获南昌市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L-KY-2022002),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临床资料收集。查阅患者病历资料,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职业、用药情况、生活习惯、吸烟、饮酒、传染病史、女性月经史及生育史等;②临床测量。完成患者身高、体重、臀围(臀部最大周径)、腰围(取肋弓下缘与髂前上棘连线的重点连线)及心率,常规完成BMI与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计算;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采用血糖测定仪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bloodsugar,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hemoglobin,HbA1c)水平;③眼底检查。积极邀请眼科会诊常规散瞳后完成眼底检查、眼底照相和结合眼底荧光造影。参考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诊断分期标准,对于临床症状明显,且具有出血、渗出者确诊为非增殖性DR;④血压水平测定。上述检查完毕后,由同一位医生按照统一的规范完成患者血压水平测定,检查前叮嘱患者排空膀胱。待上述操作完毕后,取坐位姿势,裸露右上臂,肘部放置在与心脏同一水平;将袖带紧贴敷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在肘弯上2.5 cm,听诊器的胸件放置在肘窝肱动脉部位,测量时快速重启,气囊内压力达到桡动脉波动消失并再升高30 mmHg,以稳定的速度放弃,2 min后再次测定取平均值,包括: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⑤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进行12个月随访,复查眼底比较两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前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非增殖性DR的危险因素。
①眼底相关疾病发生率。记录两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前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率;②统计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资料,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两组均未出现视网膜前出血,观察组眼底相关疾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眼底相关疾病发生率的比较[n(%)]
两组患者的年龄、饮酒、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治疗、BMI、WHR、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吸烟、SBP、DBP、血红蛋白、TC、Hb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s)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β=1.495,OR=6.791,95%CI=6.312~7.326)、SBP过高(β=1.213, OR=5.457,95%CI=4.698~7.132)、DBP过高(β=1.336,OR=6.632,95%CI=6.035-7.214)、血红蛋白升高(β=1.783,OR=4.313,95%CI=3.235~7.491)、TC升高(β=1.943,OR= 5.412,95%CI=4.951~5.838)、HbA1c升高(β=1.669,OR= 6.323,95%CI=4.346~7.982)是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殖生性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表3~4)。
表3 logistic回归分析因素赋值表
非增殖性DR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常伴有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部分患者伴有出血斑或出血点、硬性渗出及棉绒斑。Limb等研究表明:非增殖性DR发病早期可不出现视力下降,且多数患者就诊时出现眼底出血、渗出、病变累及黄斑区影响视力。本研究中,两组吸烟率、SBP、DBP、血红蛋白、TC、HbA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眼底相关疾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发生非增殖性DR患者具有更高的血糖、血红蛋白水平异常发生率,可能是导致眼底相关疾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沈莹等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两种疾病能相互作用及影响,可加重血管壁硬化的形成,使得心脑大血管病变患病率增加。主要是由于持续的高血压、高血糖能引起高灌注压,使得毛细血管高压与鞘压的变化,增加视网膜毛细血管液体渗透,从而引起视网膜水肿与渗出,能促进非增殖性DR的发生、发展。陆华文等研究表明:对于高血压并伴有糖尿病患者,非增殖性DR发生率较高,主要是由于两种疾病能相互作用及影响,能增加非增殖性DR发生风险,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从而造成血管壁增厚与血管弹性下降,增加非增殖性DR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β=1.495,OR=6.791,95%CI=6.312~7.326)、SBP过高 (β= 1.213,OR=5.457,95%CI=4.698~7.132)、DBP过高(β= 1.336,OR=6.632,95%CI=6.035~7.214)、血红蛋白升高(β=1.783,OR=4.313,95%CI=3.235~7.491)、TC升高(β=1.943,OR=5.412,95%CI=4.951~5.838)、HbAlc升高(β=1.669,OR=6.323,95%CI=4.346~7.982)是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增殖性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从本研究结果看出,非增殖性DR的发生与血压、吸烟及血红蛋白等存在紧密的联系。
表4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增殖性DR的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
综上所述,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增殖性DR的危险因素较复杂,主要包括:吸烟、SBP、DBP、血红蛋白、TC及HbAlc等,针对合并危险因素患者需予以更合理的预防干预措施,以避免非增值性DR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