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津津 朱 艺
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浙江温岭 317500
高血压属于一种终身不能治愈的慢性疾病,还是一种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并成为全球范围内能诱导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关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国内外学者仍在不间断地进行研究。全球各国高血压疾病的流行趋势中,发达国家以不低于20%的水平增长,增长速率会慢慢趋于平衡;而发展中国家的高血压患病率普遍较低,但增长速度较快。因高血压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显著,尚不能针对每个高血压患者的患病机制进行筛查及治疗。2018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其患病率为27.9%,患病人数达到2.44亿,平均每4个人中有1人患病。由此可见,我国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面临严峻挑战。大量文献显示,在我国,高血压被认为是导致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本研究开展了对高血压患病率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并对中青年男子肥胖与高血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为以后制订更精准的适合本地区高血压防治方面的策略提供参考。
采用便利抽样法,随机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的2350例中青年男性进行分析,根据有无高血压症状分为高血压组(447例)与无高血压组(190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60岁,平均(49.25±7.28)岁。纳入标准:①知情同意本研究者;②年龄18~60岁;③在温岭市居住时间满半年者。排除标准:①先天性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者;②严重肾上腺皮质增生者;③无严重精神疾病者;④患有严重肿瘤疾病等。本研究经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批号:KY-2018-1006-01)。
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体质量指数等。患者入院时采集其清晨3 ml空腹静脉血,离心处理15 min后立即送检(离心机半径16 cm,3000转/min常温下离心15 min,分离血清和血浆,并保存备用)。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并计算其比值(CRP/ALB)。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制订,即在未用降压药时,非同日诊室测量3次,测量时血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40 mmHg(1 mmHg= 0.133 kPa),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90 mmHg。以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肥胖的判断标准,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其中BMI≥28 kg/m为肥胖,24.0 kg/m≤BMI≤27.9 kg/m为超重。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1.04 mmol,或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4.14 mmol,或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6.22 mmol,或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2.26 mmol。腹型肥胖为男性的腰围≥90 cm。
两组患者的居住地、文化程度及高血压家族史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重超重、肥胖以及腹型肥胖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例)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体重超重(是=1,否=0)、肥胖(是=1,否=0)以及腹型肥胖(是=1,否=0)]纳入多因素分析,以是否发生高血压为因变量(坏=1好=0),结果显示,体重超重、肥胖以及腹型肥胖情况均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均与高血压患者高度相关(表2)。
表2 两组患者高血压患病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体重超重、肥胖以及腹型肥胖情况与高血压患者呈正相关(r=0.679,P<0.01;r=0.656,P<0.05;r=0.6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表3 体重超重、肥胖以及腹型肥胖情况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高血压患病率也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趋势,其不仅是肾功能损害、心力衰竭、冠心病等疾病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且引起的并发症均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尤其是肾功能损害、冠心病、脑卒中等,已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关于与高血压有关的危险因素展开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如体力活动、吸烟、高盐饮食、饮酒、肥胖和超重及生活方式等均对高血压的形成造成影响。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在这些患者中,死于高血压并发症者约有940万,且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因此,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如何发现、预防、控制和治疗是每个国家或组织制订高血压相关政策均应优先考虑的问题,积极研究高血压致病因素和对预防及控制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共调查青年男性居民2350例,其中患有高血压447例;两组患者的居住地、文化程度及高血压家族史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重超重、肥胖以及腹型肥胖情况的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患病情况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超重、肥胖以及腹型肥胖情况均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均与高血压患者高度相关;体重超重、肥胖以及腹型肥胖情况与高血压患者呈正相关(r=0.679,P<0.01;r=0.656,P<0.05;r=0.673,P<0.05)。由于目前城市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再加上老龄人口日益增多,因此应提高各社区卫生人员的业务能力,积极开展高血压防治的健康宣传教育,提倡居民加强锻炼,合理饮食,并建立一套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居民的高血压治疗率;也可借鉴国内外对高血压的防治策略,结合本地特有的流行病学特点制订合理的高血压防治策略,进而降低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
综上所述,肥胖和超重为中青年男子罹患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中青年男子应重视自身体重情况,预防高血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