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张昕 霍春龙 韩晓伟
本次照明设计的核心任务是强化九寨沟景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设施的立意,即“师法自然,融入九寨天堂的山水胜景;取意人文,体现川藏特色”。因此,在严格控制能耗、亮度的基础上,应在视觉意象层面做出设计响应。
建筑尺度拟自然山体,常规用光尺度难以匹配其“环境建筑”的立意。沟口周边的山峦恰成起伏态势环绕,时隐时现的月光赋予了场地独特的夜晚气质。因此,采用人工月光的照明方式,从强度和动势两方面强化月光照明效果。地景建筑群的整体色温以主体建筑的月光(5 000K)为最冷,统领场地的自然气质,以林卡经幡的透光(3 000K)为最暖,回应在地文化的人文内涵,通过散布其间的地埋“星光”(4 000K)实现过渡。
地景建筑群也是交通枢纽,位于景区内外道路交互处。通过场地内的流线与视线分析,确定月光照明灯具的最佳位置为主流线外侧,照射方向顺延自远山背后的真实月光,并垂直于流线,既与主视方向相同,又可避免眩光。由此推算出7个月光照明灯位,包括藏于景观中的5组特造灯杆和屋面上的2组特造灯架(东侧补光)。
动态性通过DMX512控制系统实现,可呈现多种静态(日常模式)和动态(节日模式)的月光照明效果。建筑表面的明暗效果,即光斑的位置、大小与交接关系,由现场调光设定,着光状态与真实月光接近。
场地紧邻九寨沟景区,有良好的暗夜氛围与观星条件。月光照明的投射方向、角度、光输出均严格控制,仅为建筑表面提供5~10lx的照明,远低于《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中E2市郊区建筑表面平均照度的标准值。5个灯杆隐于场地周边的树木旁,杆体向场地外侧微曲,降低对日间景观的影响。为控制眩光和天空溢散光,月光灯具特制了十字防眩格栅,并通过控制系统限定灯具亮度。
功能照明灯具,如路灯、庭院灯和草坪灯等,均采用下出光的形式,兼顾赏月观星与活动行进的视觉舒适性。室外地面与景观均呈现低亮度的照明,烘托建筑主体。在建筑入口的室外区域进行地面补光,建立亮暗区域的过渡,减少因环境亮度转换而引发的视觉疲劳。在空间边界及高差变化处设置灯光提示,为夜间活动提供保障。
照明设计全面贯彻双碳理念,灯具均采用光效80lm/W以上的LED光源。日常模式仅照亮主体的西北侧,呈现静态月光模式。节日模式启动动态月光演绎,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光斑的交叠传递。该模式的人工光开启比例为2%~17%,每小时耗电低于1kW·h。所有夜间照明根据场地人流量和使用需求,经集中控制系统设置不同的开启比例模式,避免能源浪费。
林卡经幡创造了声、光、风交织的奇妙景象。采用间接照明的方式,灯具集中隐藏于中心柱的托盘结构中,依靠低色温和高显色性表达火光的意象。灯具投射角度严格限定,光线在经幡内多次反射,实现了由上至下的渐变,能源也得以有效利用。经幡灯具通过分组时间设定,参考日常中自然风的频次,实现“转经”的动态图像。
根据景观团队设计的星空地面,定制与小料石尺寸相同的发光砖。在低亮度环境中,发光砖的亮度控制极为重要,根据现场视觉感受,通过控制系统将亮度设置为2%输出,色温为4 000K。
区域内主要道路和广场统一色温为4 000K,强调功能性并在道路转弯处加强亮度,与九寨沟自然地貌中的钙化滩相呼应。光色与建筑内透光一致,体现区域整体性。临水乔木在近水侧设置照树灯,形成随水面动态波动的倒影,以此呈现两条自然水系。
1,2 王丹绘制
3,4,6-10 石洋拍摄
5 王丹拍摄
项目名称:九寨沟景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设施
灯光设计
建设单位: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建设地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庄惟敏、霍春龙
建筑设计:庄惟敏、霍春龙等
景观设计:朱育帆设计团队
照明设计:同原照明工作室
照明设计主持人:张昕
照明设计团队:韩晓伟、赵晓波、王丹、周轩宇、牛本田
灯具品牌:飞利浦
施工总承包单位: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18
建成时间:2021
1 动态月光与人行流线分析
2 动态月光(平面)
3 动态月光(实景)
4 动态月光(实景)
5 静态月光(西侧台阶)
6 静态月光(林卡回望)
7 静态月光(水上餐厅平台)
8 “一幡风顺”艺术构筑内景
9 “一幡风顺”艺术构筑外观
10 动态“转经”(实景)
沟口鸟瞰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