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环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300
通过文献检索和网站搜索,了解校企协同育人课程思政教学国内外发展现状,为高职教育特色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夯实基础。课程思政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中存在的孤岛效应。程舒通指出,课程思政属于一种全新的思政工作理念,该理念侧重点于价值传播过程中所凝聚的知识,强调传播知识中的价值引领。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直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深入挖掘各类课程思政理论教育资源,以此在设置各学科、课程时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作用。
协同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融合多个学科探究规划逐渐构成的分析理论方式。在协同理论的引导下提出了协同育人,其包括多方面各个单位的普遍作用。融合“课程思政”主体来说,协同育人需要具有大范围的体系,并进一步精细划分为诸多小体系。协同育人强调思想政治创建过程中的多角领域,需全方位考虑其多元化的组成要素,创建完善的思政教育体制,逐步设计方案,牢抓每一环节,坚持发展思政育人,推广思想建设,以此达到思政教育任务。
为了探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基于《奔驰汽车电气》课程采取企业访谈、企业问卷调查、组织汽车维修专家座谈研讨、毕业生跟踪调查、兄弟院校调查等方式进行深入调研,为项目提供第一手资料,掌握汽车服务及维修行业对汽车电子电气故障诊断技能需求、人才规格要求和数量需求,以此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指导项目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素质高、专业技术全面、技能熟练,特别是具有一定技术管理能力的技术骨干,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大量学生只能适应企业低端的业务要求,特别是学生综合素质与现代维修企业的要求不相适应,比如责任心、沟通能力、服务意识等。在调查的汽车维修企业中,从事售后服务技术岗位主要分为机电维修、维修接待、配件管理、钣金、喷漆、保险索赔等,有部分企业还增加了汽车美容、二手车评估、新车助理等岗位。汽车维修专业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汽车机电一体化的高技能人才,该岗位对汽车维修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高要求且人才需求较大。
汽车电气维修工,要求具备坚实的汽车专业理论;能熟练掌握汽车检测设备及仪器;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资源查询汽车维修资料;具有良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机械和电路方面的基本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强;具备驾驶经验;具有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和技巧;应具备POCC MT 认证。主要的岗位技能要求具体如下:清洁场地;保养设备;阅读工单;诊断车辆车身电气及空调系统故障:选择和连接设备,故障诊断,结果分析,查找资料,确定故障部位;拆卸故障部件:阅读技术资料,选择专用及通用工具,拆卸部件;确认故障消失,自检;质量检验与交车;撰写维修报告;汇报交流故障案例;阅读维修资料。
针对奔驰西区经销商对汽车专业群毕业生的需求情况、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要求及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及《奔驰汽车电气》课程设置的评价建议等方面进行调研,通过调查发现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有明显优势,但推广力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运行保障机制,调动企业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参与性,建议重视学生的权益保护,强化校企混合式教学模式,夯实课程思政建设。
通过深度调研分析,针对汽车维修专业与岗位职业能力转换分析《奔驰汽车电气》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教学任务如下表1 所示:
表1 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内容
调研结果要求进一步完善实训条件,更新、补充新的实训设备,严格按照课程一体化教学需要调整布局,保证设备完好,满足教学需要。建议以汽车企业需求的各岗位技能为重点,系统整合设计资源,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因材施教,灵活运用于企业实践与课堂教学、线上理论与线下实训中。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流程和方法步骤,结合汽车电气故障诊断学习领域特点,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过程与终结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实现学生核心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的完美对接。
组建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双师型”教师为基础、行业专家为指导、企业技术骨干为支持的课程教师团队,有针对性的开展课程理论教育或专业实践培训。实行专业教师在岗进修(参加省级培训、国家级培训、专项培训等)、下企业锻炼有序交替地培养模式,促进其技能提升,打造“双素质双对接”课程教师团队。通过相互听课、座谈讨论、课后评议、设计教案、传授教学经验、指导课题研究等形式,构建满足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能力突出、技术实践应用能力强的课程建设教学团队。
首先,专业课程教师需参加国内外专业教学方法培训,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业务进修和下厂锻炼,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其次,从西安奔驰利星行、西安新丰泰奔驰等聘请多名高素质的校外导师,参与团队教研活动,打造独具教学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的教师队伍。最后,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课程思政育人建设,竭力提升课程教育团队自身政治修养。
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提升专业教师育人层次。定期开展课程思政培训,充分利用戴姆勒铸星教育校企合作资源,获得独特的学习经验、人生体悟、事业感受并反哺于课程育人中。定期组织研讨交流,探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课程思政内涵等,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机制,不断提升团队育人水平。
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教师之间的“同向同行”保障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同时依托戴姆勒铸星教育校企合作项目,引进奔驰企业资深专家,加强社会资源的功效。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定期团队研讨、交流机制等形式,推动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企业导师的合作交流,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综合素质。
立足《奔驰电气系统》课程课程学术内涵,发挥课程特色,依托戴姆勒铸星教育校企合作项目,积极挖掘社会资源育人案例,完善德育因素和德育内涵。
表2
进一步完善实训条件,更新、补充新的实训设备,严格按照课程一体化教学需要调整布局,保证设备完好,满足教学需要。以汽车企业需求的各岗位技能为重点,系统整合设计资源,建设《奔驰汽车电气》课程“智慧资源”,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因材施教,灵活运用于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线上理论与线下实训中。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流程和方法步骤要求,结合汽车电气故障诊断学习领域特点,以具体故障现象为载体,积极探索过程与终结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实现学生核心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完美对接。
学院拥有汽车电器实训室、汽车装配实训室、汽车构造实训室等,可以为汽车学院学生提供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学院与西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陕汽集团、宝鸡吉利、比亚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并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学校教学科研氛围浓厚,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在时间、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学校信息化的建设推动了教师能力提升,软件和教学资源制作室具有制作教学课件、收集教学资源的功能,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