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鲲 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为新时代如何开展乡村建设工作、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方向指引。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党建工作的方向引领,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开展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内核。一方面,党员干部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先锋队,也是乡村振兴的内生主体,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人,有政治引领和思想领导功能,在建设美丽新农村的目标指引下,乡村基层党员干部团结广大群众,有效整合了各项乡村发展资源要素,并促进了农村治理模式和组织运行机构的优化。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是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最重要目标。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重要战斗堡垒,需积极响应各项政策号召。而乡村振兴战略准确地分析了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描绘了美好的蓝图,只有将该战略嵌入农村的经济社会建设和组织架构之中,才能确保乡村振兴的顺利实现。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强调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并将之作为全党工作的重要内容。2018 年9 月国务院印发文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对“三农”问题作出了针对性的批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在于培植党的组织优势,而在开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新局面面前,开展好乡村治理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尤为重要。广大党员干部分布于农村地区,他们扎根农村,献身基层,在基层治理和建设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角色,是党中央的政策在基层得到稳步推行的重要执行保障。当前,农村基层社会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部分农村地区经历了快速的城镇化过程,城乡二元结构得以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中乡村和城市的分割已成必然,在农村人口日益衰减的大背景下,必须培植农村社会发展新活力,在优化农村政治结构和权力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功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加强党的建设工作。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开展乡村振兴的重要组织基础和执行保障,在广大党员干部的领导和努力下,各方力量有效团结,为了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实施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调整自身角色定位和功能,在新时代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主要表现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方面,而这对党组织角色功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首先,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发展者,领导着“三农”事业科学发展。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历经漫长的奋斗过程,基层党组织在充分考察本地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并将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本土化重塑,实现因地制宜,在开展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提供专业的决策意见。其次,基层党组织是整合乡村多元利益的协调者。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力量和最终受益者。在乡村治理建设工作中,党组织始终代表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注现实发展问题,在听取农民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整合发展目标和实施战略,在政府和农民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实现了各方利益代表的协调。再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提供乡村社会服务的服务者。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重要战斗堡垒,也是党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有效组织形式,始终代表着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为了发挥乡村振兴战略的功能,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坚持服务于民。其既要坚持在农村建设事业中的政治引领作用,还要坚持以农村的利益诉求为工作的出发点,适当拓展自身的服务工作内容,从而帮助农民群众谋发展、奔小康,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基层党组织是党政策文件的宣传者,乡村振兴战略设计了农村实业发展的伟大蓝图,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做好政策解读工作十分重要。而基层党组织深入农民群众,基层党员干部由广大农民群众构成,其对乡村振兴的战略内容和意义有着更深入的认识,在政策和文化宣传下,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示范功能,帮助农村加深了对政策精神的认识,实现了以点带面的长效发展。
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数量庞大,但就当前带头人的构成情况来看,年龄偏大、能力偏弱、素质较低的问题还比较明显。尤其是在中西部农村,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较落后,党组织书记年龄偏大,其接受新思想和知识的能力偏弱,或者对工作的认识不够,造成责任意识淡薄,不能正确地认识自身工作使命,实践工作缺乏创新和干劲。且部分带头人在开展工作实践时不能很好地结合农村和农民的基础情况,不能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我国庞大的党员数量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人员保障,但是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着党员队伍空缺、缺少新鲜血液填补、素质不高的问题,乡村治理和建设工作缺乏高素质的人员支持。一方面,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老龄化问题严重,优秀年轻人才大量外流,后备队伍的建设不足。另一方面,一些乡村的基层党组织队伍在治理建设上存在松弛的问题,且部分党员干部外出谋求生存发展机会,成为流动党员,乡村党员队伍缺乏活力,在教育和管理上存在不足,难以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畅通的内部运行机制能够保证党组织的乡村治理和建设工作的稳步运行,而不畅通的组织架构会制约乡村事业的发展。就实际情况来看,党员组织机制、党组织生活制度、谈话制度都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运行。许多农村地区基本不开展或是很少开展党员大会,且没有深入贯彻党组织内部的生活制度,党员对自我的批评和认识不足,对新政策文件和精神的学习干劲不足,对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党员和党支部之间缺乏凝聚力,工作效率低下。
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掌握的资源不足,难以支撑开展组织建设工作。一是缺乏优质政治资源,农村地区的党员干部晋升空间有限,其积极性受到限制。二是经济资源匮乏,经济资源表现为对集体经济的占有,但是一些农村地区没有发展集体经济,造成党员干部对乡村治理建设的归属感不强,党组织的活力也不强。同时,虽然时代发展使得农民有更多机会了解优质文化,但是部分党组织发展缓慢,未能掌握优质的精神文化资源,难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为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作用,从基层党支部自身来看,发挥组织作用是其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有关党在农村基层工作的条例内容明确规定,党组织要领导开展各项组织工作。但许多地区的党组织作用发挥并不明显。一是对本区域内各类组织活动的领导不明显,长期以来村委会与党组织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地位都难以协调,且党组织在领导其他各类组织时存在不足。二是其参与农村基层治理建设的领导地位不明显,群众组织力明显弱化,无法有效动员农民群众。
在广大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在外务工流动党员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为了追求更多的发展机会而离开农村,进而逐渐脱离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党组织对这部分流动党员的管理力度不够。在一些党员外出务工后,原有党组织对其管理弱化,导致党组织内部的凝聚力被削弱,随着外出务工党员的增多,党组织甚至呈现出组织结构空虚的问题,这对保证党在基层的领导力和话语权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在认清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机理和存在不足之后,必须切实推进党建工作,在优化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夯实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框架基础。在追求农村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的基础上,切实开展组织架构工作,依据各村情况合理设置党支部,并建设一支优秀的党员队伍,要坚持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其他组织合作共创的新模式,坚持党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实现党在农村各项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功能,从而为农村地区实现振兴发展夯实政治基础。同时,还要稳抓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从政治学习、队伍管理、作风建设和文化引领方面出发,保证更多优秀的年轻血液能够加入党员队伍,从而更好地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能够为基层党组织提供更多经济资源,从而夯实农村基层党建的物质基础。为了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追求产业兴旺的目标,党和政府要坚持依照农村基层的资源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同时为了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要开展各项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工作,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充分彰显党组织在发展特色产业中的领导地位,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同时培养农村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从而促进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
基层党组织的动员能力是开展一切乡村工作的重要基础,对此,必须加强组织动员力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群众基础。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和政治建设,要坚持发挥优秀党员干部的带领作用,在乡村建设事业中树立典型,从而引领群众发展。同时还要在提高自身政治素养的基础上向农民群众宣传相关的政策文件,从而有效动员农民。在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基础上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坚持深入一线,围绕其诉求开展工作,并开辟群众发表意见建议的途径,从整体上培植组织动员力。
党的建设工作在积极向基层延伸的过程中,要借助乡村文化建设农村精神文明,进而为党在基层的领导地位培植精神文化力量,在积极传承和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文化基础。一方面,大量农村地区都有富含本地特色的乡土文化,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要对其进行创造性改造,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乡村振兴发展和党组织建设的需求开展文化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在宣传优良乡风文化的基础上,党员干部要坚持发挥示范作用,以行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自身在文化建设事业中的领导作用,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带领群众建设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和全社会摆在战略优先地位的重要政策,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能够凝聚社会共识,团结各方力量,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的基础上开展好乡村建设工作。在深刻认识以往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不足的基础上,找准农村基层党组织振兴的方法途径,切实落实乡村治理工作,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科技的全方位发展,让农村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安居乐业、谋求更好发展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