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联办公厅 武震鑫
2022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回顾80年来中国文艺发展历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一代代艺术家、文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文艺对中国革命、创建新中国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对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对团结中华儿女、凝聚各族人民人心,提升人的思想认识,传播新思想和正能量,弘扬中国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文明发展,促进与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天,再次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深感意义重大,《讲话》揭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的本质、方向、作用等,也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讲话》不仅清晰地说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事业属性和发展方向,创造性地建设了文艺事业发展路径,回归了人类精神正确传播方向,而且对人类文艺事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特别是把《讲话》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结合起来学习后,更加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事业的历史意义和对世界文艺事业发展的伟大贡献,更加深刻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发展的深远意义,更加坚定新时代开展文艺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弘扬正道,必须守正创新,必须心系民族复兴伟业,更清楚认识到干好文艺工作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讲话》阐明了文艺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文艺界统一战线问题以及文艺批评问题等,清楚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文艺事业的本质、服务对象、传播内容、工作方法,对建设中国人的精神殿堂起到了深远意义,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为实践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中国文化自信和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推动人类精神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
实践证明,中国文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
《讲话》在理论层面上运用马克思主义阐明了文艺为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深刻论述了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
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重申了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特征,同时也科学回答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具有的时代性特征,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继承和中国化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艺工作领域指导地位是历史的结论、现实的必然,意义重大而深远。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命题,标志着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度理论自觉。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因此,构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必须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立足开放的、动态的人类社会发展实践,不断更新理论的知识结构和话语体系,拓展新的理论空间,从而保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创造性和活力。我们不仅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当今时代特征、民族特点相结合,更重要的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一种新的文艺学理论形态,彰显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主创新的新态势、新发展、新贡献。
文艺传播问题,是关系到文艺本质、文艺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讲话》中指出:“文艺是为地主阶级的,这是封建主义的文艺。”“文艺是为资产阶级的,这是资产阶级的文艺。”“在我们,文艺不是为上述种种人,而是为人民的。”说明了文艺是有属性的,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先进阶段,人人平等,没有政党、没有阶级,文艺就是人民的文艺。
文艺发展内容决定了传播的价值观。文艺传播的内容来源于人民。人民的价值取向,又受到文艺传播的影响。文艺传播还有普及和提升的问题。《讲话》中指出了“什么是文艺工作中的普及和提高?”因此,《讲话》将文艺形成规律、提升、传播方法这一最根本的问题清晰透彻地阐明了,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共产党的文艺传播之路。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实际继续发扬文艺传播思想,提出了“文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作为推进文艺传播工作的重要准则”。把文艺定位为“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明确了新时代文艺创作和传播根本方向就是“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创作环节上坚守文艺传播的关键一步,同时“要重视文艺阵地建设和管理,坚持守土有责,绝不给有害的文艺作品提供传播渠道”。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需求这一使命出发,以“以人民为中心”汇聚各种力量,从而构建起一种既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中心”的文艺传播力场有本质不同,又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所构想的“非总体、去中心”的文艺传播力场相区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文艺传播力场。“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传播观念,说到底,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创作和传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文艺传播领域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
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多个维度,标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建设发展的方向,匡正了文艺工作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科学阐明了新时代文艺前进的道路方向,全面擘画了新时代文艺事业的美好蓝图,明确指出了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的职能和责任,给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阐明了新时代的标准,对繁荣和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对文艺工作者和文联工作而言,要聚焦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前文艺工作和文艺创作领域存在的问题,诸如,存在着文艺作品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等。文艺工作者就必须具备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绝不能成为“娱乐至上”的工具和“金钱至死”的傀儡。强化责任担当,更是适应新斗争形势准备需要的必然选项。只有这样才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才能创作出符合人民期望和时代需要的精品力作。
要面向人民磨砺业务素质。文艺创作的源头是人民的生活和实践。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文艺创作的根本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做人民的孺子牛;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文艺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应该肯定和赞扬,什么必须否定和反对。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文艺工作的根本方针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工作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文艺工作者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要追求真善美弘扬“德艺双馨”精神。文艺工作者的角色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艺工作者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要讲品位、重艺德,要恪守高尚的职业操守、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以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文艺的价值本源是追求真善美。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歌颂真善美、针砭假恶丑。对正能量要敢写敢歌,理直气壮,正大光明。对丑恶事要敢怒敢批,大义凛然,威武不屈。要弘扬行风艺德,树立文艺界良好社会形象,营造自尊自爱、互学互鉴、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