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苇 杨浩
智能融媒体是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以5G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为核心,实现智能化融媒体内容的生产和发布,以及个性化受众服务。智能融媒体是融媒体与信息技术进一步融合的结果,其三个典型特征分别是现实高清、虚拟现实和超级智能。智能融媒体要满足人们对媒体内容与功能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实现媒体业务环节的智能化。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 商用牌照。5G 具有高速率、高容量、低时延、低能耗、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等新特性,将对智能融媒体的内容策划、采集、生产、发布以及运营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人工智能和融媒体的结合带来了智能融媒体这一新概念的出现,但国内外学者应用“智能融媒体”概念的较少,多是围绕着“智能媒体”概念展开研究,两者含义相似。所以在文献搜索时,本文将智能媒体也作为关键词。以“智能融媒体”为主题词,在CNKI 上有8 篇文献。以“智能媒体”为主题词,在CNKI上有205篇文献。以“Smart Media”为主题词在Web of Science 核心集上进行检索,发现有263篇相关文献。
现有研究中对智能融媒体的解读主要有以下两个视角,一是从技术视角出发,有学者认为智能融媒体是由媒体、人工智能、IT 和数据等技术基础所组成的媒体生产、展示、传播全链条;二是从用户视角出发,有学者认为智能融媒体是以用户为中心,时刻掌握用户的需求进行服务推送。在智媒时代,媒体融合发展因其具有的开放式、交互式、共生式特点,与数字时代、大数据时代、融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实现分野。智能融媒体平台实现内容生产与分发的全流程智能化,推进媒体融合由“窄融合”向“宽融合”转变。
5G 技术的发展会对媒体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从宏观层面看,5G 技术有望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实现万物互联,极大地推动社会的变革与发展。5G 技术的应用不仅意味着更快的通信速度,更预示着传媒业态的进一步改变和重组。人工智能技术将借助5G网络的传输技术,使更多的人工智能场景落地,从而实现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的智能信息服务,这将有利于促进智能融媒体的发展与进步。从微观层面来看,5G具有超高速率、超低时延、海量数据云端存储等技术优势,部分学者结合5G技术特点分别对短视频新媒体、电视媒体、县级融媒体的发展进行了规划与展望。5G时代到来之后,与其相匹配的强大智能传感器将敏锐地捕捉数据并进行快速处理,提升信源可信度测评、新闻采集、内容整合、制作、分发、用户反馈等各环节的工作效率和传播效果,扩大人机协同的广度和深度。
5G 技术对智能融媒体发展的里程碑意义已经得到了学者的广泛认可。现有研究主要是依托创新管理理论框架,研究智能媒体行业内部的创新发展规律;或者是从受众出发研究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智能融媒体的发展水平与影响因素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但针对5G技术对智能媒体的发展趋势和媒体行业的影响还缺乏系统研究;在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共同渗透下,学者对媒体本身的生产过程与业务流程的创新还缺乏针对性研究。5G技术的应用为智能融媒体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媒体行业又如何应对技术变化带来的挑战呢?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了5G技术对智能融媒体的媒体边界、内容生产、传播方式、营销场景的影响,并提出了媒体行业在5G时代需采取的应对策略。
5G 时代的到来势必会对智能融媒体发展产生全方位的深远影响。媒体产业的内容采集、内容生产、内容传播等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智能融媒体将呈现出全新的特征和内涵。
5G技术可以在人与人、人与物连接的基础上,构建起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新场景。人和物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信息分享、数据传输和接收,加速了用户从PC 端向移动端的转移。媒体产业会发生根本性的重构,其定义将被广泛延伸。在物联网市场的扩张下,任何物体都可能成为5G 时代的媒体终端。因此,实体产业和媒体产业深度融合,媒体的边界日益消融。5G技术通过全场景化增强了社交的现实感,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媒体内容的社交属性也会得以提升。智能化、移动化的产品内容矩阵通过增强用户情感共鸣来增加用户粘性,促进用户主动参与、主动分享。
5G 网速快、容量大、延时短的特点能够提升智能融媒体内容生产效率,引导传媒产业跳出“技术+传统内容”的瓶颈,逐步迈向数据和服务、生产与传播的深度融合模式。传统采编流程高度依靠资深编辑的经验积累。智能融媒体可以帮助采编人员完成海量数据的抓取、处理、分析,快速发现新闻线索,提取社会热点事件,对专题报道进行深度追踪分析,更快速地生产出大众需要的内容,提升报道的精准度。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应用在新闻稿创作领域,通过编写稿件、辅助视频编辑等方式支持智能融媒体内容生产。
5G网络助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在媒体融合领域的长足发展。5G 技术全面提升大数据的生产、加工、集成与分配能力,全数字化生产要素投入所激发的数字化生产将全面展开。利用算法将用户在各类媒体中浏览信息的行为大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可以明晰用户对媒体内容的需求。智能融媒体内部的媒体资源数据和用户大数据相结合,便于依据用户行为和喜好数据进行节目编排。同时,5G 技术结合传感器、定位系统和算法分析实现精准传播,让每个用户都能接收到最符合自己需求的内容,在用户和内容强连接的基础上,实现用户和内容高度匹配,以此提高用户体验,发挥内容最大效用。
5G 时代,改变了媒体内容的传播方式,受众接收信息的体验也发生了变化。5G具有超高速率、超低时延、海量数据云端存储等技术优势,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可以推动场景连接方式的变革,使场景成为融媒体接入的新入口。5G时代,以短视频、直播为载体的内容营销贯穿于品牌传播、运营、营销等各环节。5G 的广泛覆盖能够帮助短视频打破成本、地域、速度和清晰度的限制,让受众在任何地点都能利用碎片化时间收看短视频。
同时,5G 将移动宽带体验推向新高度,移动直播将成为内容产出的重要形式,极大地丰富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体验。在新闻移动直播和大型活动直播时,5G技术能够保障用户通过点赞、弹幕、赠送虚拟礼物等方式进行良好交互。随着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产品本身,而是开始强调“仪式感”与“体验感”,技术的进步可以为用户提供场景来认识产品,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内让用户产生购买的欲望,同时增加用户对品牌的信任感,加速为品牌赋能。
目前我国的融媒体行业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传统媒体在向融媒体转型过程中可能仅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线上媒体模块,媒体融合并不深入。而5G独特的技术优势能够进一步推进融媒体行业体系建设。
多终端、全场景、智能化传播的场景时代即将到来,用户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可以拥有更好的沉浸式体验,提升场景感知能力。平台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媒体行业重要的发展趋势。目前主流媒体主要通过入驻商业平台扩大影响力,但难以实现商业变现,也无法自主控制传播渠道。因此,无论是从自身社会责任还是商业发展角度来看,平台化是媒体行业留存用户和打造品牌的基础。
5G 时代媒体行业还应在媒体平台化的基础上,推进内容生产的智能化。媒体应尽可能全面利用线上与线下渠道,调动用户视觉、听觉和触觉,让用户能够全面地享受内容。人民出版社作为传统媒体,也创新性地推出了可听可看的融媒图书,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可以通过书中的三维码进行线上视频、音频的观看收听,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打造了更加沉浸式的用户体验。
5G技术增强了用户与内容的连接、场景的连接。移动端的智能APP 和超高网速使内容的制作和传播变得简便,打破了媒体行业的壁垒,催生了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发展。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将会到来。用户面临多元化的内容消费选择,内容质量优劣逐渐成为用户选择的主要标准。媒体需要通过丰富的内容、与受众的互动、积极宣传来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增强用户的持久关注度。在分析智能融媒体传播媒介、传播主体、传播场景、受众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制定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的智能信息服务,通过对用户精准“画像”,让内容与用户更匹配,改善用户流失问题。通过优质内容进一步增强用户对媒体平台的粘性,增强用户的参与感与依赖感。
5G 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得以快速传输,这给媒体内容审核造成了极大压力。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主流媒体的融合体现在“策采编发”等环节,通过在主流媒体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打通媒体内部壁垒,促进不同媒介间的平台资源整合。但赋能媒体,助力解决编辑难题,并不意味着把所有工作都交给智能机器人完成,现阶段主流媒体大部分还是采用人工审核的形式,强调人的把关作用。在媒体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要正确把握人机协作的基本特征,将正确的导向融入算法模型、产品生产流程,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为媒体行业服务。
用户既是媒体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媒体运营方数据的提供者。为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观看率,媒体运营方往往会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及行为数据,通过技术手段为用户“画像”,做到内容和服务的精准推送。用户个人信息及行为数据属于用户隐私的范畴,如果媒体运营方违规采集用户数据,势必造成数据安全问题。
除了数据安全问题,内容侵权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媒体生产的内容、用户创作的作品都受到著作权保护,信息传输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侵权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和媒体行业应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明确用户数据采集的范围,将用户在平台上的行为轨迹纳入到隐私保护的范畴,对于泄露用户隐私的平台,有关部门应加大惩处力度。针对内容侵权问题,媒体行业应建立问责机制,加强对内容的监管;媒体平台应优化审核与追踪机制,并为内容生产者提供维权渠道,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媒体内容生产者应提高媒介素养,在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同时,尊重他人的智慧成果,净化媒体行业创作环境。
5G技术的普及应用,对于智能融媒体发展的里程碑意义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基于5G技术特性,媒体内容来源多样化,媒体内容传播高带宽化,媒体传播介质多元化,媒体提供服务实时个性化。但是,5G 技术也使得媒体内容的生产和表达更具有复杂性。此外,囿于目前传统媒体技术储备和投入都较为缺乏,5G技术为媒体行业带来的改变可能不会迅速表现出来。本文通过分析5G技术对智能融媒体发展的影响,为媒体行业有效利用和开发5G 技术的价值指明了方向,希望能够推动传统媒体更加科学合理地向智能媒体转型。
[1] 廖祥忠.未来传媒:我们的思考与教育的责任[J].现代传播,2019(03).
[2] 中国信通院.中国5G 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R].2021.
[3] 商艳青.媒体的未来在于“智能+”[J].新闻与写作,2016(01).
[4] 胡正荣.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建构一个全媒体的生态系统[J].中国广播,2016(11).
[5] 刘峰,罗敦洲.智媒时代县级融媒建设发展的制约瓶颈与应对策略[J].出版发行研究,2021(05).
[6] 周静宜.智能融媒体平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探析[J].传媒,2022(03).
[7] 喻国明.5G 时代传媒发展的机遇和要义[J].新闻与写作,2019(03).
[8] 匡文波,江倩岚.5G 时代的媒体用户变化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8(11).
[9] 郭全中.5G 技术与我国传媒业发展[J].新闻与写作,2019(06).
[10] 卢迪,邱子欣.5G 新媒体三大应用场景的入口构建与特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07).
[11] 李素艳,徐驰.5G 互联时代电视媒体创新方向探析[J].电视研究,2018(12).
[12] 胡正荣,张英培.5G 与人工智能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关键点——以江苏邳州为例[J].电视研究,2019(05).
[13] 段鹏,文喆,徐煜.技术变革视角下5G融媒体的智能转向与价值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02).
[14] 张书玉,陈锦宣.智慧融媒体内容传播变现效能提升路径[J].中国出版,2021(04).
[15] 陈娜,唐百慧,曹三省.5G创新技术聚合智能融媒体发展[J].传媒,2020(19).
[16] 曾祥敏,齐虹翕.5G 技术背景下智能媒体发展初探[J].电视研究,2019(06).
[17] 刘波.形态、理念与策略:5G对媒体融合的深度影响[J].编辑之友,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