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明
霍金,这个21岁时被确诊患有“渐冻症”、医生断言“只能活两年”的男人,活到了76岁。
他的成就毋庸置疑:创建弯曲时空中的量子场论,发展了黑洞理论,写下《时间简史》等一系列著作。
宇宙是一口幽深的矿井,那些在黑暗中闪耀的宝石,只留给最勇敢、最执着的人。同时,宇宙也索取它的报酬。对于那些泄露天机的人,命运的报复似乎来得酷烈无情。自患病以来,霍金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最后,他只剩下右眼珠能勉强转动,每分钟只能表达一个字母。
尽管如此,霍金并没有被身体的不便限制,相反,他总能以另一种方式吸引公众的眼球。他在卡通片《辛普森一家》中拯救女孩;他在《星际迷航》中扮演自己,和牛顿、爱因斯坦一起打桥牌。
有人说他是轮椅上的“图腾”,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也有人质疑他频繁作秀,利用媒体炒作自己。在我看来,霍金不过是在证明,他是一个正常的人。
霍金不需要怜悯。病魔打不垮他,也改变不了他。哪怕只剩下一只眼珠能转动,他也一样热烈地活着。
为了描述黑洞理论,霍金讲过一个故事。鲍勃和爱丽丝是一对宇航员情侣,在一次太空行走中,两个人接近一个黑洞。突然,爱丽丝的助推器失控了,她被黑洞的引力吸引,飞向黑洞的边缘(视界)。由于越接近视界,时间流逝得越慢,鲍勃看到,爱丽丝缓缓地转过头,朝着他微笑。那笑容又慢慢凝固,定格成一张照片。爱丽丝面临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在引力的作用下,她飞向黑洞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被巨大的潮汐力(引力差)撕裂成基本粒子,消失在最深的黑暗中。这就是生死悖论。爱丽丝死了,可在鲍勃眼中,她永远活着。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起这段生死悖论,突然哽咽。我仿佛一下子明白了,爱丽丝不是别人,正是霍金自己。他见过最深的黑暗,经历过最彻底的绝望,依然怀有巨大的勇气。在万劫不复到来之前,他转过头,用尽力气微笑。
(大浪淘沙摘自微信公众号“文汇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