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的思考

2022-10-20 01:20
时代商家 2022年21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行政指标

代 娜

(泸州市图书馆,四川 泸州 646000)

建立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模式,是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分配过程、提升项目实施效率、确保项目实施效益最大化的关键途径。因此要正视在预算绩效管理中暴露的不足,并为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指明具体的方向。

一、项目预算绩效管理问题

(一)制度保障不到位

预算绩效制度是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的晴雨表,如果未能建立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缺乏对预算绩效的深入理解,意味着项目预算绩效管理走入歧途。例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从思想上并不重视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资金争取、项目堆积等方面,并没有真正做精做细项目,体现出重“量”不重“质”的特征。导致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预算项目产出不如预期,在服务对象群体内口碑不佳。在安排预算项目时缺乏成本意识,缺少配套考核机制的监督,导致单位预算项目效益不高,相当规模的资金浪费在执行过程中,实际上反映出预算绩效制度缺位的弊端。即便是建立了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但是实际内容相对空洞,没有具体的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流程,绩效考核制度形式化,考核条文可行性不强。相当数量的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存在偏见,认为项目预算绩效仅仅与财务部门有关,是财务部门的分内职责,业务部门的主要责任是落实部门任务。这种思想导致业务与财务部门配合力度不够,拟定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目标时缺乏有效参考,单位业务与财务信息始终难以同源,影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质量。

(二)方案编制不科学

在立项决策阶段缺乏对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考虑,拟定的项目方案与单位发展目标不相符。立项规划过程中没有现场调研,盲目上马与实际需求脱钩的项目,导致项目实际效益不佳。由于未能掌握项目实际情况,项目预算申报与实际需求存在脱钩现象,直接影响项目预算的后期执行。部分事业单位在编制项目预算时有“多多益善”的观念,认为申报的资金越多、越充足,项目就可以更好地实施,这种思想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客观上养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浪费资金的不良习惯。在有足够资金后备支撑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不会节约使用资金,缺乏节约资金的思想认识,导致单位项目资金的低效浪费现象,对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也极为不利。

(三)项目预算绩效指标问题

项目预算绩效指标质量,对于评价单位项目运行质量至关重要。行政事业单位设定项目预算绩效指标时,缺乏严谨科学的观念,指标设置相对随意,或者脱离项目和单位的实际情况,预算绩效指标操作空间较小。在不能准确评价单位项目的前提下,也会误导项目的后续实施。产出指标是反映单位项目实际效益的重要指标,应当围绕项目产出情况合理设定指标,反映单位项目的产出质量以及成本。如果产出情况考虑不周全,意味着产出指标体系不能真正评价单位项目产出情况,触及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软肋。关于项目满意度的评价,指标内容必须精确到位;很多事业单位的满意度指标设定为“大于80%”“大于95%”,指标内容不够明确,导致项目预算绩效管理过于依赖主观经验,单位项目监控和质量评价的精细度明显不够,间接降低单位项目实施效益。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项目预算绩效指标时存在懒惰思想,直接将上一年度的考核指标原版照抄,或者不加调整直接套用模板,都会影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质量。

(四)项目监控问题

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对项目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监督力度不足,缺乏考核资金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益的有效指标。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采用年初全额划拨资金的方式,没有采用分阶段申请的方式,导致资金支出与实施进度不吻合。在项目监控不到位的情况下,对资金划拨不合理现象的约束力度有限。

(五)评价结果运用

部分单位没有建立绩效考核与监督体系的沟通机制,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面相对狭窄,无法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设置的评价指标不符合项目情况,导致实际执行困难重重,评价结果参考价值不大。

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措施

(一)完善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从思想方面重视项目预算绩效,在单位负责人员的带动下,建立并完善项目预算绩效制度。在单位内部形成预算绩效意识,将项目预算绩效要求融合在单位人员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项目预算绩效对于单位管理的价值。以建立全员项目预算绩效意识为目的,注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与单位整体工作的融合,将项目预算绩效管理要求纳入单位管理机制中,为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落实提供有效空间。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保证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同时与单位的发展规划、常规工作以及现有项目预算管理模式相融合,提升绩效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将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真正渗透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中。以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为依托,规范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流程,覆盖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符合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覆盖性原则,确保各项预算绩效工作有序执行。

(二)编制项目预算绩效方案

1.预算实施一体化

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并不是独立的过程,与行政事业单位其他预算工作紧密相连。在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应当充分贴合单位制定的预算方案。注重单位部门之间的沟通,确保业务数据信息快速共享,作为拟定项目计划和预算绩效目标的重要依据。项目实施计划不能含糊其辞,详细说明每一个细节问题,确保项目预算足够细致。注意项目总体规划的分解,保证项目预算绩效任务与各阶段项目任务吻合。项目预算绩效目标与单位的工作范畴、发展规划关系密切,同时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安排。拟定预算绩效目标时切忌空洞,必须有足够的实行空间,避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方案陷入尴尬境地。关于项目预算绩效目标,必须保障足够的量化分量,有助于评价项目预算绩效目标实现效果预算绩效。项目预算绩效目标要足够全面,统筹考虑服务对象、实际产出等多方面要素;同时以现有预算项目库为后备基础,选择项目预算绩效指标并合理划分级别。行政事业单位尝试构建三级预算绩效目标体系,覆盖预算项目绩效考核各项要求,在贴合预算绩效项目考核对象的前提下,逐步细化预算绩效目标,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目标执行效力,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紧密贴合。

2.建立绩效评估

基于绩效指标体系进行评估,确定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是否可行。评估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项目本身以及绩效指标的设置情况,确保项目绩效评估足够全面。如果行政事业单位项目广受社会关注,项目绩效评估过程需要引入第三方机构,保证项目评估结果合理公正。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审批项目评估结果。对于通过评估的项目编制预算计划,并进入到财政预算范畴,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项目基本把关工作。项目预算绩效编制需要考虑单位整体情况,单位部门要积极联动。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建立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业务、财务部门针对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充分对接,共同拟定预算绩效方案,确保单位项目信息准确无误,由此保证项目预算绩效信息的准确性与使用价值。

(三)加强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构建项目预算绩效人才队伍,加强相关人才的培训力度。每年定期开展人员培训,为工作人员接触并掌握项目预算政策、学习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知识提供更多机会。同时秉承“引进来”的原则,积极引进在项目预算绩效管理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人才,定期邀请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人才分享工作经验,广泛吸收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先进经验,不断推进本单位预算绩效工作。

(四)加大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监控力度

针对预算项目体系建立全过程监督模式,加强对预算项目各阶段的监控力度,是提升绩效目标管理的有效途径。行政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预算项目监控工作,以全面监控机制为切入点,秉承针对性原则,定位预算项目的重点因素,确保预算项目监控错落有致、用力得当。针对预算项目监控结果分析原因,在预算项目内部实现纠偏效果。重点关注预算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时定位预算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不当之处,保证预算项目执行准确得当。执行过程中严格执行预算项目绩效目标,发挥绩效目标的应有作用。例如通过监控机制掌握预算项目的资金划拨与使用状况,确保资金支出与既定计划相同,避免预算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暗箱操作,保证各项资金准确到位,实现预算项目管理中的公开透明效果。针对预算项目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发现问题症结并拟定改进措施。例如通过预算项目监控发现财政资金支出异常,说明预算项目存在资金风险,作为优化预算项目的重要依据,及时弥补预算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疏漏,为实现预算项目绩效目标铺平道路。

(五)加强对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评价

1.评价过程公正

绩效评价在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内扮演重要角色,若要确定项目绩效目标顺利实现,必须做好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在完成某个项目后,需要结合预算绩效目标,对单位项目进行整体绩效评价。预算绩效评价过程必须遵守客观合理的原理,考核结果公开透明,真正反映单位项目的执行情况;另外要吻合统筹兼顾的标准,善于发挥激励约束的作用。预算绩效评价需要关注单位项目的实际效益、执行效率以及实际的经济效果,善于利用社会专业机构资源优势;例如与专业第三方中介机构合作,共同完成预算绩效评价,保证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项目自评过程,涉及预算项目的决策质量、资金计划与使用分配、绩效考核制度执行效果,同时包括预算项目实际效益、单位产出规模等等。上述考核要求应当通过预算绩效指标体现,合理分配每个预算绩效指标的权重,预算绩效指标权重应当反映指标的重要性;例如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注重产出,意味着产出指标占据较大比重。通过设定预算绩效指标权重,反映单位项目的预算要求以及每一条要求的重要程度;通常情况下,将满意类指标的权重设为最低。获得每个预算绩效指标分数后,通过加权平均计算获得最终考核结果,反映单位项目绩效情况。

2.运用评价结果

①预算绩效评价完毕并不是重点,挖掘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潜在价值、合理运用在今后工作中,则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更高追求。行政事业单位借助绩效评价结果,确定单位项目的收益情况,作为下一年度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资源的合理分配。若能科学合理执行预算绩效评价过程,绩效评价结果应当与单位项目质量和效益成正比。对于绩效评价分数过低的项目,行政事业单位酌情考虑降低项目支出甚至直接排除,避免单位资金的低效投入。每次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形成报告,借助报告内容总结预算执行过程的得与失,为今后合理使用资金、提升单位资金安排效率奠定基础。

②绩效评价报告,是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在优化项目体系、改进项目执行过程中,同样充分参考预算绩效评价报告。通过绩效评价,准确定位项目执行结果与预期计划的偏差,讨论造成偏差的原因,由此定位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优化项目模式提供有效依据。同时关注到预算绩效指标本身,绩效评价过程中可能发现部分指标并不适用,需要及时修改更正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确保绩效指标体系内容可靠,由此提升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能力。

③要将绩效评价结果与监督体系融合,发挥绩效评价的监督作用,不断提升单位监督能力,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一股正气,为绩效管理注入更多的激励因素。例如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选拔、竞争与评价机制中,充分应用绩效评价结果;或者将绩效评价结果与人员收入标准相结合,多角度发挥绩效评价结果的激励作用。融合绩效评价与考核模式,根据绩效评价问题进行责任追究,塑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良好风气。发挥绩效评价的约束作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单位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公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全员公开绩效评价结果;预算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应当面向全社会公开,确保全社会知悉单位预算项目的执行情况与合理度,也是社会公众监督权的重要体现,符合项目绩效管理的公开透明原则。向全社会公开绩效评价结果,悉心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和运作能力。

(六)加强项目评审质量意识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在进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时候,也要加强前期对项目的投资评审工作的重视。开展项目投资评审工作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项目所带来的效益。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优化和完善项目评审的管理措施,通过制度来对评审行为进行约束,科学把控项目风险,提升项目绩效管理的水平。其次,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项目评审的过程中,从而实现项目信息资源共享,这也有利于提升项目评审人员工作的效率。最后,要对项目评审做好监督工作,通过联合评审的方式来夯实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成果,从而不断提升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在认识到项目预算绩效重要性的基础上,构建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加大对单位项目的管理监控力度,确保项目资金有序调配,并保证项目效益付诸实现。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行政指标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