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杨雅丽 高瑜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五大疾病之一[1],国内 患PFD的 产 妇达38.1%~46.2%[2]。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但康复训练是一项长期持久的过程,临床中发现很多在训练一段时间后,看不到明显的效果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在家庭支持较弱的情况下往往不能按照康复计划完成训练[3]。5E康复护理模式由国际康复协会(Life Options Rehabilitation Advisory Council, LORAC)于1994年提出并推广,包括鼓励(encouragement)、教育(education)、运动(exercise)、工作(employment)和评估(evaluation),旨在通过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促使初产妇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积极应对,促进疾病康复[4-5]。已有研究证实5E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初产妇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提高相关器官功能的康复、改善其负性情绪等[6-8]。本研究尝试将5E康复护理模式应用到初产妇盆底康复中,探索其效果。
选取2021年6—12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盆底康复科就诊的8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①符合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标准;②初产妇;③自然分娩;④知晓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同意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①双胎及多胎妊娠者;②合并妊娠期疾病者或其他影响康复训练疾病者;③精神或认知异常者;④生殖系统手术史者;⑤研究过程中自愿退出或放弃治疗者。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22~31岁,平均26.42±2.73岁;孕周34+4~40+2周,平均37.94±1.24周;新生儿体质量3480.77±352.51 g。观察组年龄21~33岁,平均25.83±2.78岁;孕周35~40+4周,平均38.14±1.39周;新生儿体质量3513.98±315.33 g。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本研究无中途退出或放弃治疗者。
1.2.1 对照组 采用医院治疗和家庭训练,具体内容如下。
(1)医院治疗:借助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对初产妇进行电刺激治疗。由专业人员对产妇进行正确的盆底肌收缩指导,测试盆底肌力,针对不同的肌力情况给予不同的电刺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初产妇排空膀胱中的尿液,平卧于检查床上 5 min,以有效适应检查环境,通过护患交流对产妇心理状况进行了解,疏导和抚慰其负性情绪。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让产妇收缩腹部、会阴肌肉,将盆底电刺激治疗仪上的阴道探头插入初产妇阴道,针对Ⅰ类肌纤维将电刺激频率设定为8~33 Hz、脉宽20~320 μs;Ⅱ类肌纤维刺激频率为20~80 Hz,脉宽 320~740 μs。电刺激每次15 min,每周进行2次,共进行10次。
(2)家庭训练:盆底肌肉康复器(阴道哑铃)训练。初产妇在首次就诊做完医院治疗后,医护人员教会初产妇家中使用阴道哑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根据初产妇盆底肌情况自行购买阴道哑铃,对盆底肌肉收缩功能进行锻炼,每次25 min,每天1次,共进行1个月的训练。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5E康复训练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教育: ①集体授课。由盆底康复科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师向初产妇及其家属讲解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疾病分类、康复训练项目等;家中饮食、疾病监测、康复训练时间安排等;着重强调康复训练是长期坚持的项目,需根据康复训练计划按时完成康复训练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授课频率:每周1次,每次20 min,固定在每周三。②个体化指导。首次就诊时由主治医师对初产妇盆底功能进行评估,由治疗护士评估心理状况,并向初产妇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及答疑,询问初产妇的需求和疑惑,给予针对性指导。③线上指导。首次就诊时将初产妇纳入“盆底康复”微信群中,由2名群管理员每周推送盆底康复相关知识,并要求初产妇将每天训练的过程拍成小视频单独发给微信群另外2名护士,起到监督作用。
(2)鼓励: 每次来院治疗时接诊护士告知初产妇盆底康复的益处,鼓励初产妇正确面对疾病,通过成功案例增强初产妇按时有效做康复训练的信心;进行同伴教育,鼓励初产妇在微信群中分享自己的康复经历,及时肯定初产妇取得的进步并鼓励其继续努力,提高其治疗积极性。
(3)运动:主治医师根据初产妇每次评估情况,与治疗护士共同教会初产妇使用盆底肌肉康复器,并发放康复器的使用手册,待初产妇熟悉后让其自己陈述使用方法,确认正确后回家训练,在家中按照手册进行训练。患者每次来院治疗时询问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方法、有无不适感、使用中的困难等,由治疗护士进行指导和答疑。
(4)工作: 由治疗护士提示初产妇产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尽可能避免电脑办公,在家中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参加家务劳动,如洗衣、拖地、做饭等。
(5)评估: 每次来院做治疗时由主治医师和治疗护士共同对初产妇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在家中训练的情况、生活质量、家庭支持、有无出现不适反应、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等。
(1)治疗效果:初产妇来院首次治疗、治疗结束时,由盆底康复专业人员采用盆底肌张力评分[9]评定初产妇盆底肌力情况,肌力分级为0~Ⅴ级,其中0级表示未感受到肌肉收缩;Ⅰ级表示肌肉颤动;Ⅱ级表示肌肉不完全收缩,持续2 s;Ⅲ级表示肌肉完全收缩,持续3 s;Ⅳ级表示肌肉完全收缩,持续4 s;Ⅴ级表示肌肉完全收缩,持续5 s。
(2)盆底恢复情况: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产妇在治疗期内发生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情况。
(3)满意程度: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治疗结束后调查两组初产妇的满意程度,评价内容包括诊疗环境、操作技巧、服务态度、医疗及护理质量等,总分0~100分,≥90分为满意,60~89分为较满意,≤59分为不满意。
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和设置核查程序,进行逻辑检错,所有数据由双人录入。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等级资料构成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两组首次治疗时和治疗结束时不同等级肌力发生的人数,结果显示:首次治疗时,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初产妇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比较
观察组产妇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产妇盆底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初产妇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满意程度比较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指盆底组织因损伤、衰老等病因造成盆底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改变,出现二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及盆腔疼痛等症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是在分娩过程中胎儿胎头下降娩出,加上产程较长,胎儿头部长时间对产妇盆底肌肉及神经造成机械性压迫及长时间扩张,对产妇盆底肌肉造成严重的损伤,超过生理承受范围时可出现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为表现的疾病[9-10],严重者可影响二次生育。良好的锻炼依从性是康复效果的重要保障。
5E康复护理模式强调激发初产妇的潜能,增强其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11]。陈娜等[12]研究证实,教育、鼓励、运动、工作及评估的5E康复模式,有助于提升中青年高血压初产妇的疾病知识水平及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高血压的治愈率。刘玉春等[13]研究也证实5E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初产妇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将5E康复护理模式应用到阴道分娩的初产妇盆底康复锻炼中,结果显示,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初产妇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对于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来说,由于缺乏分娩经验,面临机体变化和角色转换,身体和心理存在更多的问题[14]。短期的康复训练达不到效果时易使初产妇产生悲观情绪,专业人员的鼓励与肯定、同伴成功经验的分享及家人的支持,能够激发产妇积极情绪,树立坚持锻炼、恢复盆底功能的信心[15]。教育能使产妇了解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到盆底康复的重要性,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深化初产妇的责任意识,促使患者建立健康行为,利于预防和管控疾病,从生理和心理做到个性化的指导,更有利于疾病恢复[16]。
盆底肌肉群锻炼从根本上加强了盆底肌纤维的粗度和承受力,使初产妇的盆底肌肉收缩及舒张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改善了孕产妇在分娩后的盆底功能恢复,有效预防其因盆底肌肉受损引起的各种并发症[17-18]。同时阴道收缩训练,协助提高阴道、肛门的敏感性,加快阴道肛门的肌肉收缩。盆底康复最主要的是产妇家中的持续锻炼,医护人员教会其方法,产妇在医护人员及家人的支持鼓励下,保持积极心态,掌握康复锻炼的方法,按照计划完成并定期复查评估盆底功能,能够有效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5E康复模式强调初产妇的参与对康复结局的重要性,鼓励初产妇主动管理自我疾病,指导自我管理技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本研究也证实在医院治疗和家庭训练的过程中融入5E康复护理模式更能促进盆底康复的效果,降低子宫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
为了探究初产妇对治疗的满意度,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治疗结束后调查两组初产妇对治疗、服务、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通过实施5E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取得了明显护理效果的同时也得到初产妇极大的满意。这是因为包含了教育、鼓励的5E康复护理模式不仅注重身体功能的康复,更是实现心理、生理和社会等方面的支持治疗,从而减缓了初产妇盆底功能恶化,提高了初产妇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将5E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初产妇盆底康复中可提高盆底功能的恢复情况,降低产后子宫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同时能够提高产妇对医院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满意度。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少,干预时间限制,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5E康复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康复的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