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茂丽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课程,而语篇又是语言的载体,语言通常以语篇的形式呈现,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如果学生能有效掌握语篇的整体知识,那么就能更好地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尤其注重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和掌握,灵活运用语篇来进行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语篇的理解和分析,希望学生建立整体的语篇意识和思维习惯,由此形成综合性的语言能力。然而语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所以要想学生充分掌握语篇,教师需要引导他们从语篇结构分析开始。
通俗意义上讲,语篇是在交流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者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是相互关联且衔接的语言形式。语篇通常是人们交际行为中所形成的语言载体,拥有完整的结构、内涵和意义。而语篇结构分析,是指深入理解语篇整体,并对语篇中所有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的过程。所以语篇分析本质上是立足语篇整体,将语篇视为完整的、综合性的结构,继而从整体角度入手,逐步对语篇内涵进行细化分析和理解,然后再综合性地掌握语篇内涵与思想。所以这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活动。在语言学习活动中,语篇结构分析是全面的语言分析形式,与传统的仅着眼于词句分析的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更适合新时代英语课堂培养综合能力的需求。
正确地分析语篇结构,学生就能有效地把握语篇的整体含义,理解语篇的主体思想,从而更完整、透彻地了解语言运用方法。所以语篇结构分析是极具综合价值和意义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能让学生从整体角度把握语篇内容,结合语句之间的结构和关联,迅速地掌握文本的中心思想,理解文本的核心内涵。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整体观、全局观,从整体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抓住语言细节和本质,由内而外地渗透语言结构,提升阅读速度和效率,促使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提升。所以从整体角度推动语篇结构分析是当前英语教学的核心方法。
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整体观的培养,学生需要培养综合的视野,能从全局角度去考虑问题,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推动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高中英语教师要结合语篇分析的形式和意义,立足日常课堂,有效地推进语篇分析,让学生能有效深入语篇,巧解文本大意。
语篇是语言的载体,语境则是语言发挥作用和意义的环境。不同的语境下,语篇的内涵和大意都是不同的。所以理解语境是理解语篇大意的前提。在学习语篇内容时,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注重语篇中词汇或者语法的分析,而忽视了语境下语篇的整体性含义,所以学生往往无法全面地掌握语篇,所学语言知识只局限于不同的词汇或者句式等方面,使得学生的英语能力零散、分散,不成体系。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迅速掌握语篇大意,从正确的方向综合地理解语篇中的语言呢?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立足语境去理解语篇,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本含义,这样有助于他们充分理解语义,掌握语言运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要首先立足语境分析,先带领学生体验语境,然后借助语境寻找语篇的主旨大意,从整体角度初步把握语篇内涵。
以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一册Unit 2 Travelling around教学为例,该单元的语篇内容主要描述了秘鲁及中国的部分旅游景点,在阅读中不难发现,对秘鲁之旅,文本主要以第二人称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独特的亚马孙雨林、安第斯山脉以及附近的旅游胜地,引人入胜。而对中国之旅,则是先以书信语篇,用第一人称阐述了西安兵马俑的壮观景象,然后又以说明性的语篇从客观、严谨的角度全面概括了兵马俑。在阅读时,学生能明显感受到语篇整体语言环境下独特的表达方式,所以如果对相同的旅游经历和见闻能够以不同的语境呈现出来,将会带来很大的含义变化,让学生能体会到不同的语言层次。比如,秘鲁之旅如果以第一人称实际体验介绍的语境来描写,就会显得更加亲切、生动、趣味,而第二人称形式说明和阐述的意味更重。在这样不同的语境中,学生就能体会到不同的主题思想,并在深入理解语境的基础上真正掌握文本的主旨大意,找对方向开展深入的探索。
语篇是一个完整的语言结构,在叙述和表达时通常会有既定的脉络或者逻辑,也可能具有一定的顺序或者趋势,所以要真正深入理解语篇,必须理解其语篇脉络和逻辑,整体掌握语篇结构。由此,进行语篇分析时,除了理解语篇的基本大意外,还需要深入地分析语篇句与句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联,才能从细化的结构上完整地理解语篇的内容和含义。也就是说,分析语篇不能仅仅了解其大意,还需要深入其中,对大意进行细化拆分,寻找其中的关联性与逻辑性,这样才能真正地将语篇内化为综合性、系统化的语言整体,才能从中理解语言的运用方法和技巧。而思维导图工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细致化地梳理语篇脉络,使得他们在阅读时能强化语篇结构,梳理语篇逻辑,不断提升对语篇的完整性把握能力。所以教师要依托导图,引导学生在语篇分析时细致化地梳理文章结构和逻辑,以强化语篇脉络,提升语篇理解水平。
以高一必修第一册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教学为例,在该单元Reading环节,用一篇感想类的语篇向我们阐述了健康和健身的意义。它是以一名高中生Kayla的口吻书写的健身经历和对健康的理解。虽然Kayla讲述了她一开始如何尝试保持身材,如何面临失败,又如何开始转换方式,最终赢得变化,但究其核心思想,她是想表达有关健康的基本大意,那就是“being positive”。但是教材中的语篇是如何来阐述这一重点主旨的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阅读边绘制思维导图,用结构化的方式呈现出语篇的内容,比如,拥有积极态度之前,“我”经历了什么?做了什么?拥有积极态度之时,“我”做了什么?拥有积极态度之后,“我”又做了什么、改变了什么?通过阅读和梳理,在学生脑海中的语篇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继而学生就能顺畅地掌握语篇结构和大意,能在梳理中寻找到语篇表述的方向和逻辑。由此,学生就能逐步地理解文本的结构,清晰地认识到语篇的语言脉络,这样一来,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研究语篇的关联词句和关联内容,从而加深对语篇的理解。
语言源自生活,一篇完整的语篇是语言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体现,其中融入了丰富的生活、文化及思想元素。细细品味可以发现,如果语言表达的场景和环境不同,那么所呈现出的语篇主题就会大不相同,给人的体验和感受也会不同,由此说明,深入体验是理解语篇主题的基础,是不能缺少的开展语篇分析的关键。所以开展语篇分析时必须深入体验语篇,不能忽视真实体验带来的影响。而如果学生在语篇分析时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语篇场景,体会语篇中的思想、情感和态度,那么就能透彻地掌握语篇,从内涵、意义和思想上拥有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所以教师教学时可以借助情境法,结合语篇内容为学生营造不同的体验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感悟语篇内容,理解语篇主题,从思想、情感、文化或者语言上充分掌握语篇的表达方式,由此不断建立英语运用经验,感受不同层次的语言内涵,发展独特的语感和技能。
以高一必修第一册Unit 4 Natural disasters教学为例,该单元用两个非常有代表意义的语篇诠释了大自然的灾难对人类的影响,分别是唐山大地震和亚洲海啸,这两个自然灾难对人类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就唐山大地震而言,它是对中国地域影响最广的一次地震,有近40万人伤亡,整座城市变成废墟,所以给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语篇中既讲述了地震来临时的变化,又讲述了地震发生后的救援过程,从开始到结束,向读者展示了灾难时刻的团结和奋进。在理解该语篇主题时,学生往往无法深切地感受语篇的内涵,他们只能停留在触目惊心的数字和词语上,阅读完成后却不能形成系统的主题思想。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情境的方式,选取地震时的某一个环节进行演示或者让学生表演。在这样的情境体验中,学生深入地理解那些艰难、困苦的时刻和希望到来时的美好,能从整个事件角度去体会灾难来临时团结的重要性。由此可以帮助学生深化语篇主题,在深入阅读时有效地从主题出发理解语篇内涵和表达方式。
语篇结构分析在语言功能上具有推动语言技能发展的作用,而在社会功能上却有着发展学生人格品质、思想德行的作用,能让学生通过深入语篇了解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感受不同的美的元素,由此形成优良的思想和品质。所以分析语篇还具有塑造学生品德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英语语言的人文特性。由此可见,语篇分析的效用不是只注重理解文本,更重要的是在于对学生语篇内涵的深度理解。理解了内涵,掌握了文化,内化了思想,就达成了语篇分析的最佳目的。而应用就是深化语篇内涵的关键,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合作探究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激发思维,共同探讨和思考,深入分析语篇中知识应用的途径和方法,然后在探究主题下开展语篇应用,由此提升学生的英语技能,促成他们对语篇中文化、思想和情感的理解,从而发展他们的优秀品质。
以高一必修第二册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教学为例,该单元以野生动物保护为主题,讲述了藏羚羊曾经面临的困境和保护藏羚羊的措施与效果。现在看来,这些保护措施是有效的,但藏羚羊只是濒危动物中的一种,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很多濒危动物,它们面临的困境和危险在曾经的藏羚羊身上都能有所体现。所以只有人类意识到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时,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动物的保护。由此,为了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力,从语篇中汲取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教师可以以濒危动物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先通过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该语篇的主题思想、结构形式以及表达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探究当今世界上存在的濒危动物的困境,并结合语篇的表达内容和形式,尝试为选定的濒危动物写一篇相关的保护举措,同时倡导人们保护濒危动物,努力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这种探究与应用方式下,学生的思想被熏陶,他们能深刻地理解语篇中的倡导保护自然的思想,同时还能在应用时倾注自己的情感,用深度的思维去构建新的语篇,尝试相似的语言结构、表达方法,由此从语篇中汲取技法,不断提升应用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工具,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也就是说,英语语言的学习需要结合生活应用来开展,所以在进行语篇分析时必然要达成实践应用的目标。如果仅分析语篇而不注重语篇分析实践,那么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也就停留在语篇层面,无法深入其中,形成系统的分析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英语语言也无法有效内化。所以结合语篇分析开展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内化语篇思想和意义的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语篇分析实践,拓展并引入不同类别的语篇,让学生尝试依据自己的语篇分析技能开展阅读分析。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深入探索语篇内涵和意义,掌握语篇结构和风格,由此能够促使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不断提升,逐步内化不同语篇的内涵,让学生全面地提升阅读品质和素养。
以高一必修第三册Unit 4 Space Exploration教学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太空探索,而探索太空不仅是科学领域的关键项目,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自主、自发地去了解整个领域的知识,发掘整个领域的故事,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所以这个主题极具实践意义。在该单元中教材也用大篇幅的语篇探讨了探索太空的价值和意义,能给予学生很好的实践引导。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该语篇引导学生分析其语言阐述的结构,如“Firstly”“Secondly”“Finally”“In closing”等关联词的运用,以及它们各自所引出的段落大意,然后再鼓励学生从语篇中找出佐证主题的句子或内容。最后再引导学生结合语篇的主旨大意,进行语篇分析实践,让他们运用该语篇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其他拓展类的课外语篇内容。在这样的实践下,学生不仅对太空主题了解更加深入,对语篇分析的能力也逐步增强,他们既能从多个角度透彻地理解语篇内容,整体把握语篇内涵,同时也能从细化角度掌握语篇的结构、思想,从中掌握表达主题、中心句或者段落大意的方法,继而不断内化语篇分析的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整体性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篇是体验语言运用的主要形式,可以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语篇,如同文化一样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同的语篇能给学生带来全然不同的体验,依据不同的语境、语篇的内涵和主旨带给学生独特的启发。所以着重语篇分析是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语言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教师要借助语篇分析,帮助学生深挖文本内涵,理解语境意义,从多姿多彩的语言文本中体会不同的情感、思想,理解不同的文化、观念,并且从中汲取优秀的主旨含义,达到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学生建立了语篇结构意识,形成了语篇分析思维,那么他们的阅读过程将更加高效、迅速,也更能促进未来的健康发展,所以高中英语教师要积极地落实语篇分析,以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