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年来传统地方小戏发展式微分析和初步探索
——以晋南非遗项目“曲沃碗碗腔影戏” 为例

2022-10-19 08:36阎征宇高宏瑞
今古文创 2022年39期
关键词:戏曲传统艺术

◎阎征宇 李 楠 高宏瑞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一、曲沃碗碗腔流传入晋早期的良好发展

曲沃的历史十分悠久,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文化,有着辉煌且优秀的文化传统,曲沃碗碗腔是这艺术殿堂里的一颗明星。曲沃碗碗腔的产生和发展,与陕西东部的同州府城一带的碗碗腔息息相关。《中国戏曲大百科全书》“戏曲篇”记载,清代曲沃的“碗碗”是由陕西的民间艺人引进的。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和发展,至清代末期到民国时期,已进入全盛期。此后,经由当地碗碗腔爱好者的传播,又受当地特色的影响,东路碗碗腔包容改变,班社持续扩大,剧目、音乐、唱腔、乐器也逐步充实起来,长时间的变化发展,开宗立派,逐渐变化成有着曲沃地区特点的新的碗腔皮影。直到清末民国初年,曲沃碗腔班社达到顶峰,各种班社扩张到30多个,剧目达80多回。再因军阀之间的混战,民不聊生,皮影戏班也无法躲避灾运,分崩离析,几近灭绝。

“建国后,通过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分散在各地的皮影人重新开始了他们的职业生涯,组建了新的班子,安六、仈自茂、元柱子等15个皮影剧团重新焕发生机”,碗碗腔也成为当时重要的大众文艺活动之一。为满足社会文化的需求,曲沃重新整合,将原本的皮影艺术,改为真人来演出,并于六十年代组建了“曲沃县碗碗腔剧团”,继而编排了《双报恩》《清白居》《花柳林》等20余回古装剧。

流传入晋半个世纪以来,曲沃的碗碗腔戏班兼收并蓄,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唱腔、板路,形成了集大成的标准化戏班。剧目上,在继承皮影戏特色的基础上广采博取,在完善剧种机制的发展中谋求提高,“新”与“旧”并存,先后排演了曲沃碗碗腔传统古装剧38个剧目等。曾为国家领导人及国际友人献演,代表临汾市参加专业戏剧团体演出,并荣获多项奖项。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艺术发展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一)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当前,曲沃碗碗腔受困于演出市场急剧萎缩,专业团体人员老化问题十分严重,后继人才匮乏,技艺失衡,形式单一固化等不利于碗碗腔发展的不利因素,碗碗腔艺术陷入濒临灭绝的境地,无法彻底摆脱低迷状态。据碗碗腔剧团刘团长说,近几年剧团仅剩32人,政府一年补助四万元,因为小剧场成本低廉,演出一次也就三五百块钱。过去一年可以演出三百多次,二十几出戏,如今仅剩五出。由于薪水太少,导致大量的艺人离开,有搞美发的,有离家打工的,仅靠演出已经无法满足演员的生活需求。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工资低、无法养家糊口等原因导致大多数民间传统艺术从业人员转行,去做更加赚钱的工作。再加上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使表演团队的综合素质大不如前,队伍混乱,无组织纪律。同时,新的娱乐形式和外来文化的传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变迁,人们的欣赏习惯已经发生改变。因此,传统曲沃碗腔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于种种因素,一度深受大众喜爱的戏曲已不复昔日的辉煌,陷入即将绝境的境地。

戏曲入门难,体现在戏曲是一种集音乐、动作、文学、剧本、舞台美术、人物造型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蕴藏丰富的内涵。要论戏必须先懂戏,但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快节奏的事物,缓慢且陈旧的传统戏曲根本无法吸引年轻人。喜欢戏曲的人多半为老年人以及戏迷,人数较少,且无法吸引新的爱好者,导致曲沃碗碗腔逐渐没落。

(二)传播困境及原因分析。1.发展模式单一。曲沃碗碗腔的发展大部分情况下是通过线下传统演出形式进行,而即便山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抱着看戏的目的来山西旅游的游客却在少数。没有观众,卖不出票,就更别提复兴碗碗腔了。曲沃碗碗腔是一种具有戏曲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它的发展应受到国家和团体的重视。在市场上没有立足之地,没有将碗碗腔这一旅游资源利用好,无法变现,也就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碗碗腔。作为地方珍稀戏种,曲沃碗碗腔的发展模式较为单一,仅通过传统的演出模式演出会逐渐走向消亡。

2.传播媒介单一。曲沃碗碗腔扎根于曲沃,唱腔也采取当地发音,其方言习惯就限制了它的推广前景,外地游客无法听懂。像现代京剧就做得很不错:剧场演出中会配套对应的字幕,即使观众听不懂一些方言俚语,也会在有字幕的情况下进行观看。

3.滞后于主流文化及媒体。作为一种扎根民间的艺术形式,曲沃碗碗腔无论是剧目的创排还是演出,可以说是取自民间且演在民间。这些剧目都真实地反映了当地的民众生活,使人们共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年无论节庆节日还是婚丧嫁娶,都会请到碗碗腔剧团演出。因为人们爱看,且当时的人们也并没有其他更多的娱乐形式。而如今,娱乐形式多种多样,民众获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也有了更多的喜好,碗碗腔越发无法吸引人们的喜爱。现今婚丧嫁娶或者商业演出被歌曲舞蹈等其他形式占领,使得碗碗腔无用武之地,逐渐淡出民众的视野。

(三)传承困境及原因分析。碗碗腔的传承方式是师徒之间口口相传,留下的整理出来有关碗碗腔的资料、书籍很少,相关的文献也微乎其微。且曲沃碗碗腔剧团的核心工作人员,他们的年纪都在40以上,艺术人员青黄不接、出现断层。总结曲沃碗碗腔的传承困境,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传”的困境;二是“承”的困境。

目前曲沃县对碗碗腔艺术进行传承的人员基本已是寥寥无几。当上一代老艺术家年龄渐老,各个资深的老艺人相继离去,使得很多技能和代表作也渐渐消失。另外,有些老艺术家,思想还不够开阔,认为自己辛苦学习到的“独门技艺”,不能随便拿出来。其实这样的思想对碗碗腔的传播有百害而无一利。要转变原来的封建观念,保持一种开放和宽容的心态,让年轻人也开始喜欢碗碗腔,热爱碗碗腔。

戏曲是一门综合的技艺,一个戏曲表演者的成长,需要长达数年的舞台实践与磨练。但是,由于该行业的收益不能保证演员的基本生存需要,致使对戏曲的狂热爱好者数量锐减,一些很有艺术天赋的年轻从业人员早已不再潜心于碗碗腔艺术,而是转行或经商。因此,培养和造就新一代艺术人才以及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是另一大问题。现今有许多大众戏曲已经走入学校开设课程,让学生从小就开始受戏曲的熏陶。曲沃碗碗腔需要开创新的传承模式,需要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它并热爱它。

三、基于上述问题对传承和发展策略的初步探索

(一)借助新媒体。21世纪的数字化发展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现代科技技术基本占据了90%的空闲时间,现代人类几乎全靠互联网来汲取信息资源。所以可以通过与表演者或传承人合作,将碗碗腔视频上传至互联网来进行碗碗腔宣传。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来看,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不可否认,智能终端可以作为多种文化形式相互传递的平台,且其文化传递范围最广、传播受众最大。足不出户,也可以实现群众的文化需求。抖音视频平台也顺势而为,成为当下业内关注度最大的非遗宣传平台。在中国的诸多非遗艺术中,超过九成的非遗传承人都选择了入驻短视频网络平台,通过发表一些有关制作非遗、表演非遗艺术等方面的视频进行宣传推广。短视频的传播,不仅能使传统戏曲不再“疏离”、富于时代气息,还能让更多的中国观众认识传统戏曲。

除了关注表演者与传承人以外,戏曲在教育方面的创新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当前,有不少非遗产品正在探索乐教乐学的非遗教育创新路径。2019年,人民网社交媒体部联合腾讯QQ推出的公益小游戏《我是非遗传承人》,让参与游戏的网友们化身成为“非遗传承人”,使用游戏内的非遗物品进行解锁合成。在解锁非遗项目的同时,还能了解该非遗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制作手法等。了解相关知识后还可以去趣味答题现学现用得到更多游戏礼包。“非遗+扶贫”的新型模式已经在大多贫困地区实践,这种创新的形式带领广大网友共同助力非遗保护。

同时,网络推广也是如今最新的且是最有效的推广方式,曲沃碗碗腔可以坐上网络的“顺风车”,借助网络平台推广打响知名度,同时也可以快速将投入市场的资金回流,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到新的建设中。新媒体的宣传加上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等的宣传,可以达到1+1>2的效果。

(二)运用新技术。如今的曲沃碗碗腔主要存在视频与音频资料模糊不清、纸质材料陈旧、更多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传承等特点,不利于记录传播。应该运用高新技术,对曲沃碗碗腔进行复排,将剧目整理成册,保留清晰的视频音频以及纸质资料。其次,要增强科技技术在舞台上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舞美在演出中的重要性日渐增强,“一桌二椅”的传统戏剧舞台布置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剧的要求。可运用3D、 VR、 LED舞台等技术,可以让平面变得立体,更加生动,增强观众的视觉体验,也可以更好地描写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更深层次地刻画人物。近几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就采用了全LED屏幕的舞台,可以营造各种复合空间,并可以按需改变。舞台背景自由切换、现实世界与想象衔接,唱腔与剧情相辅相成,可以创造无限新的可能。

(三)编创新剧目。编创更多迎合年轻人喜好的剧目,将传统与新的时代文化融合在一起。当今,戏曲这种传统艺术慢的步调和老套的形态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很难提起兴趣。很多传统艺术都通过“出圈(网络流行词,指不止被小圈子所关注,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的形式获得了更多年轻人的青睐。如结合电子音乐、结合说唱、编创新奇剧目等等,都是曲沃碗碗腔“出圈”的好方式。2015年,广东粤剧院出品排演《决战天策府》,是我国首部互联网与戏曲(粤剧)的结合,以3D武侠网络游戏《剑网3》为素材,并根据其改编而成。据悉,该团队将传统的粤曲文化与当代流行的网络游戏相结合,以青少年为目标,创造一种思想积极向上、富有武侠色彩的新型粤剧,以塑造广东特有的文化品牌,吸引和培养新一代的粤剧爱好者。从票房上来看,《决战天策府》已经实现预期目标,并获得很好的效果。据悉,该剧在北京、上海、广州、珠海、佛山等地的表演有30多场,观看人数已逾五万,门票收入约为二十万元。这对于戏剧表演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从《决战天策府》中,可以看出传统戏曲的振兴之路。粤剧在艺术形态上的继承和革新,值得其他戏曲品种借鉴并进一步探索、发展。

(四)拓展新市场。曲沃碗碗腔具备足够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要吸引眼球,首先要让人们认识它。对于曲沃碗碗腔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设计文创产品。碗碗腔可以设计一些文创产品如戏曲人物的挂件、摆件,在增加收益的同时也可以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用传统的手法可制作的新鲜产品极多,是最应该利用的。既能通过生产文创产品来传承文化,又能与消费者保持紧密的联系。但是,生产出现代的商品,并不是要简化原有的传统技艺,想要赢得顾客,就要以工匠的心态把每个产品做好。比如北京冬奥的“雪融融”“冰墩墩”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这也更加证明了一个好的文创产品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设立旅游专线。想要开发旅游资源,首先要让民众想去旅游,这就要指定一些吸引游客的特色旅游路线。将碗碗腔融入整个旅游的过程中,再加上曲沃当地的特色文化,并建立相关的设施,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在游玩过程中也可以让游客体验穿戏服、化戏妆、亲身感受上台表演的乐趣,让游客有更深刻更有趣的体验,到节庆节日时还可以开展特色活动,如临汾的尧都文化节等。创设属于自己的特色活动也可以扩大碗碗腔的知名度,同时潜移默化地让游客了解并接受碗碗腔这一艺术形式,进而热爱碗碗腔。

四、结语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等方法,分析了曲沃碗碗腔的发展困境、传播困境、传承困境,对曲沃碗碗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借助媒体、运用技术、编创剧目、拓展市场等方式保护并传承曲沃碗碗腔。曲沃碗碗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被誉为“晋南第一腔”。保护与传承它对于中华民族的接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要做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将它不断传承发扬。传统戏曲在以前本就是满足人们娱乐需求、陶冶情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而面对当今社会,传统戏曲文化更不应拘泥于老旧的模式,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停滞不前,而是要顺应时代潮流,吸收新的养分,直面市场,以市场的生存与竞争意识大胆进行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运用好当前的高新技术,借助现代高新技术产物,寻求新的发展途径,了解当今社会群众的需求,调动群众广泛参与性,唤起社会大众心中的文明记忆,才能发展壮大,焕发新的生机,在人民心中树立起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才可以对民间艺术尤其是民间戏曲文化有效地保存与传播,戏曲市场的低迷现状也可以改变,戏曲的新的春天也会来临。

猜你喜欢
戏曲传统艺术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雷殛”结局新探
戏曲从哪里来
纸的艺术
少年力斗传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