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丁丁
中秋前,盘门景区举办赏灯会。当天,一反“常态”。从新市路与人民路交界路口,就见人流都往西走。一路兴高采烈,像去参加游园会一样。等到了新市路与东大街的交界口,跟过年前的农贸市场一样,熙熙攘攘,还真是去游园的。路口斜对角的两个面包房,排队结账的队伍像小肠一样在店里蠕动行进。附近饭店并不多。前往新市桥与盘胥路路口,盘门路往吴门桥去的方向,都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头一回看到“冷水盘门”变成“热水盘门”。
曾经以为“盘门三景”之一的吴门桥,会一直桥上清风徐徐,桥下长船不息,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结果公布前去看时,差点没找着。平时在河面上显得很拱很高的古桥,缩在了蓝色彩钢板的包围中,石阶上原本的水泥轮槽被卸去后,像每每全妆示人的姑娘突然卸妆后没了标志性的眉形,是认还是不认呢?完工后,风景宜人的环古城河步道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挚爱。当平江路、十全街年轻人汉服打卡不断,网红店门外排队不止时,这里的中老年群众一样嗨翻沿河两岸。
在家磨不出洋工时,想去附近找家咖啡店混迹。沿着护城河,原本冷冷清清的废厂区、旧市场逐渐也有了动静。最近知道住家附近已经有了三个文创园,除了一个已有两三年历史,5个月前发现一家酒店后面有一个,又在一个多星期前发现了另外一个。以15分钟生活圈而言,是很富裕的了。我最终没有找到一家合适的咖啡店继续磨洋工,因为它们大都轻装上阵,没什么可待的地方,也没太多风景和特点。期待中的社区书店、社区自习室、社区花店、社区24小时健身房、社区影剧院之类的,暂时也还没有出现。不过坐着地铁,两三站以后还是可以找到更多综合体,去更多饭馆和咖啡店,也挺方便。
古城里,越来越多的古建老宅在修复。逮着机会看了一个,很有意思。大门上的装饰没在苏州城的老房子上见过;砖雕门楼上的年款清晰可见,但显然不是我们所知道的房主的年代,所以就有了不同的猜测和可能性;题款的是一个苏州有名但很难想到的人;老宅的地砖袒露了出来,二楼的木地板又长又宽又厚,一看就不简单……
景区热过一回就能再热第二回、第三回,文创园有了雏形就有了添砖加瓦的框架,修复中的古建老宅越来越多,我们距离苏州的灵魂内里也就越来越近。城市里每个角落都在生长,生活工作里的情景也跟随“剧本”展开,一些表面变化不大,其实都在向着未来合适的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