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豆豆
上个月,手机弹出的一条通知吓了我一跳。
通知说:本周手机屏幕使用时间22小时,平均每天超过3小时,使用较多的App是微信、微博、地图(导航)。
我和朋友艾米说:“没想到自己花了这么多时间在手机上。”艾米却说:“你这已经很健康啦!我每天6小时,也不知道做了什么。”
艾米喜欢看八卦,关注了一大堆娱乐号,更恐怖的是,艾米因为关注这类东西,只要打开电脑、手机,都会弹出这类推送,这就是所谓的“推荐算法”。长期下来,世界好像在对她说:“世界虽然很大,但你只要看这些就可以了,脑子不需要用。”
虽然这是电脑算法在作怪,但你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算法,当你接受无营养的东西多了,人也会变得没营养。我问艾米:“你不能看点有用的吗?”艾米说:“我就想知道这些八卦的结局。”
心理学家亚当·阿尔特说:“游戏、八卦、直播等娱乐产品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让人上瘾。”越关注这些东西,越消耗我们的能量,只有主动屏蔽它们,减少关注度,才有机会将精力用在生活本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屏蔽垃圾信息是一种自我保护,保护我们的家庭和生活不受干扰,生活才能更美好和高效。
大志最怕过年,聚会活动太多。在一个春节,大志带家人出去玩了一圈,累却觉得值。
视觉中国
大志是做小买卖的,往年正月,聚会活动一个接一个。跟一群陌生人嘘寒问暖、加微信,一屋子人满嘴客套话,第二天醒来,记不清见了谁和谁。
大志的初衷是想多结交朋友,为自己赢得有用的资源。可是越到后面,他越迷茫,花时间和精力结交的人,不仅没有一个成为真朋友,还差点把他带偏。
后来,大志逐渐推掉一些不必要的饭局。开始确实有一部分人际关系流失,但他把多出的精力用来钻研业务,生意并没有变差。
这种事我也做过。我在浙江多年,但一直听不懂当地方言,也没啥本地朋友。一次参加活动,我被发起人拉进了一个群,好家伙,群里足足500人,来自本城各处。
大家整天在群里交流吃、喝、玩、乐的信息,一开始,我抱着努力融入当地生活的心态,积极和大家聊天,遇到问题也尽可能有所回应。为了融入其中,我努力充当起“砍柴人”的角色,但别人的羊吃饱了,我却两手空空。
由于注意力过多放在建立各种关系上,我荒废掉原本该学习的课程,得不偿失。我逐渐领悟到人的社会属性决定我们无法独立生活,但真正聪明的人,一定会对各类关系有所甄别和屏蔽,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
可是,子文却有自己的打算。她写网络小说,把简单狗血的爱情故事,七拉八扯拼凑出几十万字赚流量,语言直白得不用动一个脑细胞。
开始阅读量确实可以,可到后来,很多读者看到标题就开骂,根本不看内容。子文很苦恼,文章后面留言不少,但却从未有人打赏。
不难想通,不论是出于生存需要,还是顺应流量,写和自己内心深处相去甚远的文字和话题,对自己是一种内耗,对别人更是一种拖累。
霍金曾说:“宇宙中的物质都是由正能量组成的。”其实社会的发展亦然,永远是“正能量”在引导我们向前,没有人会真正喜欢“负能量”的东西。
面临选择时,请遵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除了被动屏蔽垃圾信息,我们完全可以主动拒绝制造垃圾信息。多写温暖之文、多行善良之举,让自己变得坚强,亦让别人看到世界阳光明媚的一面。
当世界越来越复杂时,我们越要简化自己,试着屏蔽不值得的人、事、物,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给自己赋能的事情上。就像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说的那样: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要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