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苏苏 朱雯 刘秧 沈彬 应珊珊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下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男性多发,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有研究指出,房颤可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年发病率约为6%~10%[1]。临床干预房颤的方法包括电转复、药物转复、起搏治疗等,其中射频导管消融术(下称消融)治疗优势明显,有利于维持患者窦性心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术者在治疗前后确定患者左心房、左心耳内血流以及血栓状况,对左心耳容积、形态、功能等详细评估,有利于提高手术及预后效果[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直接将探头置入食管中,最大限度接近心脏,将左心耳的形态、容积加以显示,从而为术者提供可靠指导,用于治疗疾病或者判定预后[3]。本研究应用TEE 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结构及功能的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择2019 年1 月至2021 年3 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接受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213 例,男121 例,女92 例;年龄26~70(52.33±5.66)岁;病程1~6(3.11±0.52)年;持续性房颤119 例,阵发性房颤94 例。纳入标准:均符合房颤的诊断标准,且符合消融的手术适应证;年龄>18 岁。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疾病;存在先天性心脏疾病;合并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伴有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狭窄/畸形、食管肿瘤、食管闭锁、口咽畸形等疾病;近期内发生过心肌梗死或者接受过心脏手术;存在沟通障碍或者精神疾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1-12-011),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消融治疗 患者取平卧位,给予全身麻醉,消毒双侧腹股沟,使用有创血压监测。于患者右侧股静脉穿刺鞘管,通过6F 鞘放置冠状窦电极,经两次穿刺房间隔,在左心房将AFocusll 电极导管通过Swartz 鞘置入其中,用Ensite 三维标测系统构建出肺静脉口、左心房的三维电解剖图,实施消融。距离右侧肺静脉口0.5 cm 处对右侧肺静脉实施环形消融,后对左侧肺静脉消融,以达到双向电隔离为准(AFocusll 电极导管进行监测)。
1.2.2 TEE 检查 采用荷兰飞利浦Philips iE Elite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配iE33 彩超探头(频率为1.0~5.0 MHz)及Qlanb 9.0 分析软件超声工作站。检查前嘱患者禁食、禁水8 h,均由经验丰富的影像学科医师进行检查,患者取左侧卧位,连接三导联心电图,采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进行局部口咽麻醉,于食管中置入X7-2t 探头,距离门齿25~30 cm处显示心底短轴观,调节切面角度(0°~180°),按照逆时针旋转,显示左心耳全部结构;调整聚焦以及深度活动区5 个心动周期的不同左心耳三维图像,实施图像分析;选择感兴趣区加以强化监测,包含二尖瓣部分、主动脉瓣、左心耳全部以及周围瓣膜情况,并留取截屏图像反复查看,利用分析软件进行评估。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左心耳结构指标,左心耳功能指标及二尖瓣功能指标。左心耳结构指标包括左心耳长径、左心耳口长径、左心耳口短径、左心耳口面积;左心耳功能指标包括左心耳射血分数(left atrial appendage ejection fraction,LAAEF)、峰值血流排空速率(peak emptying velocity,PEV)、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 volume,ESV);二尖瓣功能指标包括对合面积(舒张早期与收缩末期瓣叶面积之差)、对合指数(对合面积与舒张早期瓣叶面积的比例)。
2.1 患者治疗前后左心耳结构指标比较 患者治疗后的左心耳口短径明显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左心耳长径、左心耳口长径、左心耳口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左心耳结构指标比较
2.2 患者治疗前后左心耳功能指标比较 患者治疗后的LAAEF、PEV 大于治疗前,EDV 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治疗前后ES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左心耳功能指标比较
2.3 患者治疗前后二尖瓣功能指标比较 患者治疗后对合指数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对合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治疗前后二尖瓣功能指标比较
我国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0.77%,且随年龄增加而不断增高,在80~89 岁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23.5%[4],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房颤也是机体发生血栓以及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据研究显示,有91%的非瓣膜性房颤源于左心耳[5]。房颤发生时在左心耳的位置可清晰显示血流自发性声学显影[6]。左心耳的形状为狭长的倒三角椎体状,属于胚胎左心房残留的肌性组织,是左心房的附属结构,具有主动的舒张与收缩功能,可缓冲左心房中的压力,在保障左心室充盈方面也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房颤时左心耳及左心房的排空时间、充盈时间缩短,使得左心耳收缩末期的容积增加,继而引发排空指数下降,目前已有研究证实房颤患者存在左心耳功能异常、容积发生变化[7]。
TEE 是一种通过超声反射产生心脏动态图像的检查措施,将探头置于食管内部,有效避开胸壁、肋骨、肺气等干扰,距离心脏近,显示左心耳的结构以及形态。本研究通过TEE 对患者左心耳检查,显示患者治疗后的左心耳口短径明显短于治疗前;患者治疗前后左心耳长径、左心耳口长径、左心耳口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后的LAAEF、PEV 大于治疗前,EDV 小于治疗前;患者治疗前后ES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消融可改变左心耳结构,有效提高射血分数、排空速度,可能是因为心房恢复窦性心律后,心房肌细胞的功能逐渐恢复,促进左心房功能升高,继而提高心房整体射血功。唐梅艳等[8]研究提出,临床已证实房颤患者会出现左心耳结构重构,相较于非房颤患者而言,其左心耳开口径线以及左心耳的容积增加明显,且持续性房颤的患者左心耳体积也较非房颤患者大,导致血流速度改变,并可能发生湍流,影响左心耳排空,最终增加血栓发生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对合指数较治疗前改善;患者治疗前后对合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手术后患者二尖瓣功能改善并不明显。正常情况下二尖瓣前、后叶接触的对合面占据瓣叶总面积的20%~40%,二尖瓣叶有效对合是保证二尖瓣发挥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房颤患者左心房增大导致二尖瓣环被牵拉,但二尖瓣叶面积未随之增加,造成二尖瓣瓣叶与二尖瓣环面积比值降低,引起二尖瓣反流。房颤患者进行消融虽然改善了瓣叶闭合功能,但是由于对合面积未随二尖瓣环扩张而增加,因此二尖瓣叶整体功能没有明显改善。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研究纳入对象少,或者是纳入、排除条件的限制有关,未来还需进一步进行研究。消融可改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左心耳结构与形态,改善心功能。TEE 可用于评估房颤消融治疗后左心耳结构和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