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观赏绿肥油菜与杂草的关系

2022-10-18 04:02袁佳宁林芳源周瑞泉朱伟东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0期
关键词:盛花期株高生物量

袁佳宁 夏 闲 林芳源 周瑞泉 朱伟东 胡 飞

(1.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2;2.江门市新会区农业农村局 广东 江门 529100;3.江门市新会区睦州镇农业农村办公室 广东 江门 529143;4.广东省仁化县农业农村局 广东 仁化 512399)

油菜在盛花期还田作绿肥[1],其碳氮比利于植株分解,养分易被下茬作物吸收利用。种植油菜绿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2],根分泌物可使土壤磷素活化、钝化重金属而改良土壤[3],同时水旱轮作有利于减少早季稻田病虫草害[4]。近年来广东以观赏绿肥为目标的冬种直播油菜面积持续增加。

对于管理广东冬种直播油菜田杂草,大多种植者倾向于按习惯管理方式清除田间杂草;也有管理者认为,杂草的存在不会影响油菜的观赏绿肥效果。为明确以观赏和绿肥为目标的冬种油菜与田间杂草的关系,本研究在江门市新会区和韶关市仁化县设置了5个试验点对不同栽培管理方式下油菜和杂草的生长发育动态进行观测,对生物量采样分析,以期为广东冬种观赏绿肥油菜的杂草管理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概况

5个试验点分别为江门市新会区、睦州镇石板沙村、沙堆镇梅阁村、崖门镇南合村和京梅村,以及韶关市仁化县夏福村。前茬作物为水稻,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睦州镇石板沙村水稻收获后30 d播种油菜(2021年10月23日),沙堆镇梅阁村为水稻收获前3 d播种油菜(2021年11月6日),崖门镇南合村(2021年12月1日)、京梅村(2021年11月19日)及夏福村(2021年11月20日)为水稻收获后5 d播种油菜。

1.2 供试材料

新会区4个试验点的供试品种为希望699,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培育。夏福村供试品种为粤油28。

1.3 试验设计

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石板沙用种量0.40 kg/亩且清除叶蓼(X1)、石板沙用种量0.40 kg/亩且不清除叶蓼(X2)、梅阁用种量0.40 kg/亩且不清除叶蓼(X3)、南合用种量0.40 kg/亩且不清除叶蓼(X4)、京梅用种量0.75 kg/亩且不清除叶蓼(X5)、夏福用种量1.00 kg/亩且不清除叶蓼(X6)。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设6次重复(1 m×1 m)。

1.4 调查项目和方法

1.4.1 株高和密度调查方法 油菜抽薹前到盛花期,调查每处理中伴生杂草的种类;调查X2、X3、X5处理的油菜与叶蓼密度,并选择长势一致的油菜及周围3株叶蓼挂牌标记,记录油菜与叶蓼的株高变化;调查X1处理与X2处理的油菜株高。

1.4.2 生物量调查方法 春耕前调查6个处理油菜和叶蓼的生物量。采样后称单株鲜重,放入110℃的烘箱中杀青15~20 min,经过杀青之后,立即降低烘箱的温度,维持在70~80℃直到样品烘干至恒重,记录干重。

1.5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菜田间杂草主要种类及变化

调查发现,油菜抽薹前田间杂草种类主要有酸模叶蓼和零星的禾本科杂草。因前茬水稻秸秆覆盖抑制,禾本科杂草生长缓慢;因油菜抽薹后遮光,禾本科杂草几乎完全消失,仅存叶蓼伴生生长。

2.2 油菜和叶蓼密度的变化

由图1可知,X2处理在油菜抽薹前,油菜与叶蓼密度分别为(30.0±14.0)株/m2、(36.8±19.4)株/m2。在油菜盛花期,油菜密度稳定在(28.3±11.4)株/m2,叶蓼密度下降到(14.2±6.9)株/m2,与油菜抽薹前相比,油菜与叶蓼密度分别降低5.7%和61.4%。

由图2可知,X3处理的油菜与叶蓼密度在油菜抽薹期分别为(63.5±15.3)株/m2、(27.5±15.3)株/m2。在油菜盛花期前,油菜密度下降到(47.7±8.8)株/m2,叶蓼相对稳定,保持在(25.7±17.8)株/m2。

由图3可知,X5处理的油菜与叶蓼密度在油菜抽薹前分别为(174.5±44.4)株/m2、(105.2±46.4)株/m2。在油菜初花期,油菜与叶蓼密度分别下降到(80.3±5.5)株/m2、(76.3±16.4)株/m2,进入油菜盛花期,油菜与叶蓼密度分别为(73.7±3.3)株/m2、(60.5±19.4)株/m2,与油菜初花期密度相比,油菜与叶蓼密度分别降低8.3%和20.7%。同时,X6处理用种量大,整个生育期没有杂草生长。

综上,随着油菜生长发育,油菜与叶蓼密度均逐渐降低,但伴生叶蓼密度降幅大,说明油菜群体对叶蓼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

2.3 油菜和叶蓼株高的变化

由图4可知,X2处理从油菜抽薹前到初花期,油菜株高增长幅度小,株高始终低于叶蓼。在盛花期前,油菜株高迅速提高到(143.3±5.3)cm,叶蓼仅(99.0±19.0)cm,与油菜抽薹前相比,油菜与叶蓼株高分别增长163.1%、8.2%。

由图5可知,X3处理从抽薹期到初花期前,油菜株高略低于叶蓼。在盛花期前,油菜株高为(74.4±13.1)cm,已显著高于叶蓼,与油菜抽薹期相比,油菜与叶蓼株高分别增长131.9%、47.7%。

由图6可知,X5处理在油菜抽薹期,油菜株高低于叶蓼。进入油菜初花期,油菜株高为(96.7±8.6)cm,高于叶蓼株高[(87.6±7.9)cm],在油菜盛花期,油菜株高上升为(132.1±10.0)cm,远高于叶蓼株高[(93.4±7.6)cm]。

综上,在油菜抽薹前,油菜株高低于叶蓼;油菜抽薹后植株增高快,在初花期前株高均显著高于叶蓼。

2.4 X1处理与X2处理间油菜株高差异

由图7可知,X2处理的油菜株高高于X1处理。在抽薹期,X2处理的油菜株高为(62.9±1.0)cm,X1处理株高为(56.3±5.3)cm。进入盛花期,X2处理的油菜株高达到(143.3±5.3)cm,X1处理仅(115.1±6.6)cm,各处理分别上升127.8%、104.4%,清除叶蓼处理的油菜株高增幅小于不清除叶蓼处理。表明有叶蓼竞争的油菜植株增幅更大。

2.5 不同处理间还田生物量差异

由附表可知,还田时,X2处理的油菜干重为(0.62±0.02)kg/m2,叶蓼干重为(0.05±0.01)kg/m2,总干重为(0.67±0.02)kg/m2,高于X1处理的总干重[(0.65±0.13)kg/m2]。油菜干重最高的为X6处理,最低的为X5处理。X3处理总干重达到(1.41±0.11)kg/m2,高于X6处理。表明不清除叶蓼处理总生物量略高于清除叶蓼处理的总生物量,用种量为0.40 kg/亩且不清除叶蓼可达到最大还田生物量。

附表 不同处理还田生物量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广东地区种植冬种油菜目标主要是观赏油菜花和作绿肥,显然有别于以收获菜籽为目标的管理方式。以收获油菜籽为目标,为保证菜籽产量,除草是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5]。朱文达的研究发现,杂草会使油菜角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导致油菜减产[6]。周小刚等通过研究不同杂草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得出阔叶类杂草会使油菜减产8.46%~15.78%[7],清除杂草是保证菜籽产量的重要措施。

生产目标不同,管理方式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广东地区冬种观赏和绿肥油菜,在油菜抽薹前,田间可见杂草多,特别是叶蓼,不仅密度较大,株高甚至高于油菜,种植者根据传统经验,自然认为要开展控草活动。但叶蓼是阔叶杂草,少有合适的除草剂可供选择[8]。要清除油菜田间叶蓼,只能采用人工清除。人工清除工作量大、成本高[9],在田间操作易对油菜造成伤害。因此,冬种油菜田间杂草如何管理,是广东冬种油菜面临的问题。本次田间试验表明,油菜田间不清除杂草,虽然在油菜抽薹前,田间可见混杂大量叶蓼伴生生长,但油菜初花期前株高均超过叶蓼20.8~44.3 cm,因此伴生叶蓼不影响油菜正常开花。进一步研究发现,清除叶蓼处理的油菜株高显著低于不清除叶蓼处理,这表明不清除叶蓼不仅不影响油菜的观赏效果,且有利于刺激油菜株高的增加,提高观赏效果。

增加播种量也是常用的控制田间杂草的方式[10]。夏福(X6)和京梅(X5)试验表明,加大油菜用种量,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但也增加了用种成本。本试验显示,用种量0.40 kg/亩且不清除叶蓼处理的还田生物量要大于用种量0.75 kg/亩或1.00 kg/亩的处理。这表明播种量0.40 kg/亩足以实现冬种油菜的种植目标,且还田生物量大。同时,即使是成熟的叶蓼植株,茎秆也易打碎。因此,在早季春耕期间一并打碎还田,可达到改良土壤的效果。

3.2 结论

广东以观赏绿肥为目标的直播油菜,不需要进行除草工作。播种量在0.40 kg/亩时,既可观赏油菜花,又能达到春耕还田生物量最大的效果。

猜你喜欢
盛花期株高生物量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基于星载ICESat-2/ATLAS数据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
云南松不同径级组各部位生物量对比研究
花海泛波春意浓
花海泛波春意浓
不同NPK组合对芳樟油料林生物量的影响及聚类分析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