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众创空间发展现状探析广西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共享基地建设方案

2022-10-18 05:29李思思钟玲玲蓝芯婷何凤秦明芳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8期
关键词:众创中医药大学中医药

李思思,钟玲玲,蓝芯婷,何凤,秦明芳

(广西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创新型的创业技术教育与其他高等专业技术教育不同,更注重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意识和自主开拓创新能力的双重培养。近年来,广西中医药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还未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高校众创空间是众创空间的重要组成之一,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众创空间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析广西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共享基地的建设方案,结合部分示范性孵化和服务平台,提出适用于高校建设众创空间的发展对策。

1 我国高校众创空间发展现状

众创空间在国内迅速发展,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平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1]。到2019年底,经过国家科技部的评估及复核后,全国共有1 88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目前,高校创新空间因其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及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平台作用,成为空间发展框架的核心部分,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及各个行业的关注并迅速发展[3]。现今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建设了众创空间、孵化基地、众创联盟等,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并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平台。

然而,一些高校众创空间存在运营模式缺乏规范性,创业资源缺乏,难以满足高校师生的创业需求,缺乏精确定位,同质化现象严重,专业化和特色化的高校众创空间较少等问题[4]。但目前国内也存在发展较好、体制完善、具有独特优势、极具借鉴意义的高校众创空间,如清华大学的i.Center、浙江大学的e-WORKS以及南开大学的GENS BOX。王洪梁(2017)[5]明确指出了这三者各自的独特优势及个性化的服务体系。显而易见,要规划好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发展方向、管理机制等,众创空间才能更好地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夯实基础。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促进中医药继承创新”的要求,这无疑加大了中医院校的创新创业空间。很多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课等,同其他非中医药院校一样成立创新创业基地、众创空间等,但其发展尚不成熟。有学者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特色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实践情况,总结了其在管理运营、功能建设和示范带动等方面的经验,为中医药院校建设各类创业平台提供了生动实践[6]。中医药院校拥有中医文化优势,虽起步较晚,但运用好独特的资源,可打造出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创新创业孵化器。

2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现状调查研究

2.1 问卷内容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该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弱、对学校创新创业类活动及政策的关注度、学校创新创业氛围、影响参加创新创业类活动的因素、对众创空间的了解程度等方面的内容,较为细致地了解当前该校学生对众创空间及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情况,探析广西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共享基地的建设方案。

2.2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涉及中医、护理、针灸推拿、药学等专业,包括2017至2020四个年级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共发出问卷303份,收回有效问卷300份,无效问卷3份,有效回收率为99.0%。

2.3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文献查阅、访谈等方式,采用线上发放电子问卷进行数据回收,线下对广西中医药大学学生发放纸质版问卷让其填写并回收,同时走访广西中医药大学明秀、仙葫两个校区的学生进行现场交谈。在回收数据时,通过Excel分别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线上线下的填写数据进行SUM加总统计,经过计算和观察数据,可概览本次调查的总体情况,再对数据的重要部分进行精确分析,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做相关性检验分析,检测数据的趋势及挖掘其产生的深层原因。

2.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4.1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较强

据统计发现,有55.33%的学生表示学校非常有必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有4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仅有4.67%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另外,“强烈支持”和“支持”学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学生共占比91%,8.33%的学生则认为可有可无,0.67%的学生反对学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综上可知,广西中医药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较高。

目前学校对于项目孵化、创业实践等方面的投入不大,而是更趋向于创新训练,出现“重创新、轻创业”的倾向。

2.4.2 影响广西中医药大学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因素较多

针对影响参加创新创业类活动因素的各选项选择比例分布是否均匀,使用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进行分析。从表1可知,拟合优度检验呈现出显著性(chi=451.886,p=0.000<0.05),可以通过响应率或普及率具体对比各项选择比例的差异性。具体来看,“经验不足、没有团队、缺乏科学性指导、缺乏创新思维、专业能力不足和技术缺陷”共5项的响应率和普及率明显较高。从以上统计结果可看出“经验不足、没有团队、缺乏科学性指导、缺乏创新思维、专业能力不足和技术缺陷”这5项因素是影响该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主要因素。

表1 影响参加创新创业类活动因素响应率和普及率汇总表格

2.4.3 部分学生不了解学校创新创业项目扶持政策

在本次调查中,完全不知道和不太了解学校关于创新创业项目扶持政策的学生分别占比4.33%和64%,有27%的学生表示比较清楚,仅有4.67%的学生表示十分清楚。从表2可知,利用相关分析研究“您对于学校所举办的创新创业类活动关注度如何?”和“您是否了解学校对于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政策?”之间的相关关系,“您对于学校所举办的创新创业类活动关注度如何?”和“您是否了解学校对于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政策?”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298,并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此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可知,学生越了解学校对于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政策,对学校所举办的创新创业类活动关注度越高,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另外,有55.33%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关创新创业的政策效果一般,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6%的学生表示效果很差和几乎没有效果。由上述数据可知,依旧有很多学生对学校创新创业项目扶持项目的了解不够全面。

表2 Pearson相关-详细格式

2.4.4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质作用较小

据统计发现,对于学校开展的相关创新创业类课程,有79.33%的学生更倾向于线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有68.33%的学生认为当前该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健全,49.33%的学生认为当前该校教学模式传统,缺少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由此可知该校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一方面,课程改革不够深入。王大本、冯薇(2015)[7]指出虽然近年来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但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只调整了表面,并未进行实质性调整,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中枢课程体系还未形成。另一方面,大部分课程仍是理论讲授课。但是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院校受到资金、资源、区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未建立起满足实践课程需要的教学平台[8]。因此,出于考核绩效和宣传效果考虑,很多高校迫切追求教育改革成效,即使有一些课程设计、评价指标面向广大学生,也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导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没有成为贯穿教育过程始终的核心理念。

2.4.5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据统计发现,有53%的学生认为学校当前存在相关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的问题,40%的学生认为该校当前存在一些教师过于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由此可知该校负责“双创”教育的师资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徐微(2017)[9]表明杰出的具有“双创”思维的学生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方面专业能力的教师。但是,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总体上难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师资队伍理论性强、实用性不足,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进而难以充分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类人才的需求。

2.4.6 管理衔接机构配合不足,协同育人局面并未形成

实地走访发现,该校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管理衔接机构不明确,难以区分这些机构职责,导致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类训练时易出现畏难心理,不利于创新创业的开展。目前,各中医药院校虽然都成立了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但不是独立的执行机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具体,挂靠在某一部门,有的在教务处、有的在招生就业处、有的在学生处或就业指导中心、还有的在团委。教务处负责创新创业课程安排;招生就业处、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创新创业中心”“众创空间”等的管理;团委负责组织参加创新创业类大赛;形成了多头管理、机制不畅的局面。由于顶层设计的缺陷,没有独立的执行机构,导致各自为政,资源整合不足,致使许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方面,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10]。由上可知,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应仅是师生之间的资源共享、知识教授,更应该是学校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高效配合。

2.4.7 硬件设施条件有限,缺少创新创业实践交流平台

据统计,针对该校学生创新创业现状,有71.67%的学生认为学校应举办创新创业类活动,提供模拟实践平台,39%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建设“双创”基地,提供实训服务,35.33%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进行校外创新创业平台扩展等。由此可知,学生迫切需要学校提供创新创业共享基地及一系列创新创业服务。

3 广西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共享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

3.1 强化硬件设施,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创业共享基地与众创空间本质上一致,是为有创意、创新、创业意愿的人才提供一个开放性、资源共享的平台,使其能在良好环境中更好地把想法付诸现实。无论是高校众创空间抑或是非高校众创空间,都具备水电、网络、场地、办公设备等基本条件。学校应整合现有资源,如实验室、实训室、办公楼等,因地制宜地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有利于师生进行创新创业想法碰撞、经验交流共享等。

3.2 明确职责机构,加强科学管理

当前,高校众创空间主要由团委、教务处等部门代为管理,专兼职管理人员较少[11]。广西中医药大学虽然已经批准成立了负责创新创业工作的领导小组、创新创业学院,但很多相关事宜仍然主要是由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协同负责,导致学生难以明确不同机构所管理事宜、各机构之间资源分散难以整合、协调配合机制不流畅的局面,很难做到全方位多维度的管理。学校应加强培养专兼职人员,积极接纳具备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创新创业经验的专业人才,做到各机构间的统筹调控,加强创新创业共享基地及创新创业相关事宜的科学管理。还可以利用学校自身的条件、可以运用的资源、学校建设方面等优势,围绕人才培养需求,加强对学生干部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培训,组建一支以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为首、以专兼职教师为主、以学生干部为辅的管理团队,明确职责,共同管理。

3.3 完善功能体系

一是面向学校师生加强对学校扶持政策、广西扶持政策、国家扶持政策的解读,提高师生对创新创业的关注度,有利于响应政策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二是建立和完善众创空间,打造一条龙服务,实现系统的项目成果转化、进行项目实践,给学生提供一个能从想法到真正实践的平台。这就要求学校明确创新创业共享基地的定位,明确创新创业共享基地的性质、类型及运营模式。因此,学校需要营造协同育人局面,使政府、企业、创新创业共享基地建立互动发展的常态。

3.4 注重人才培养,营造持续驱动力

影响广西中医药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参与度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学校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学生难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以至于不愿意尝试创新创业。二是医学专业的学生课业繁重,不愿花时间去尝试其他领域,创新创业参与度低。因此学校要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革新创新创业教育方式,营造浓厚创新创业范围,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首先开放交流通道,学校不仅可以邀请参与校内项目的学生分享经验,还可邀请校外优秀创业者来到学校给予专业的指导和经验交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类活动,如模拟创业、创新创业路演、校外创新创业平台拓展、学术讲座、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理论实践相统一,做到“赛中传教、教中促赛”。其次可以发展学校创新创业文化,联合学校社团举办创新创业文化节,鼓励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积极参加地摊经济、模拟创业、虚拟公司等创新创业文化节活动,自主设计创新创业文化周边等。

3.5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想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首先需要培养专业优秀的师资队伍。当前学校创新创业方面的专业教师较少,大部分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因此学校应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让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教师去示范基地进修学习,多吸纳这方面人才。除此之外,学校可定期开展创新创业经验交流会,让有经验的教授或专家分享经验,教师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成长。

3.6 专业与创新创业保持融合

目前,全国中医药现代建设化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在治未病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有利于开创多元化的“中医药”创新创业新格局。明确中医药专业特色,充分发挥学校科研优势,整合学科特点,让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有效融合。

4 结语

在信息时代,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以众创空间为重要载体。高校应培养一批创新创业专业技术人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依托学校自身优势,为师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缓解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众创中医药大学中医药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民盟福建省委会向福建中医药大学捐赠《精正大医图》
Two Approaches of Literature Teaching:A Classroom-Based Study
教育部回应8所中医药大学未列入名录:不影响学位授予及考试
兰州出台《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
西安市级众创空间可资助30万元
小米
——最易得的助眠剂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朝阳“五个工程”促进众创空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