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张扬工作室”的新闻报道创新

2022-10-18 01:46杨蜜
传媒 2022年18期
关键词:张扬新闻报道新华社

文/杨蜜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媒体工作者的工作状态和内容创作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容创作者不断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尝试新的产品形态。在这一背景下,不少记者开始通过短视频等形式创新报道,以亲身体验充实受众观感,收获了受众的喜爱与支持。本文以新华社记者张扬的系列体验式报道为例,探索短视频趋势下媒体记者在报道选题、记录方式上的创新。

新华社张扬工作室于2020年12月成立,由记者张扬负责。这也是新华社第一个社级个人工作室。目前,该工作室推出了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新闻报道,并多次登上微博、B站等国内平台热搜榜单,获得了青年受众的喜爱。在担任记者工作的同时,张扬本身也是互联网青年受众之一,她从个人视角出发,探寻自身与广大青年受众在情感、认知、价值观等层面上的共通点、共鸣点、共振点,挖掘不同的选题角度,创作内容也赢得了受众的支持与鼓励。

一、主题式报道

张扬工作室多采用主题式报道,聚焦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不同主题,以个性化的视角来为受众呈现报道内容,实现个性化解读。

2021年7月,因新冠肺炎疫情推迟了一年之久的东京奥运会终于拉开帷幕。受限于各类疫情防控措施,各大媒体的奥运专题报道也与往届有所不同,许多国内媒体都采用了远程连线的采访方式。新华社东京奥运会报道团也与奥运选手们进行了视频连线。本届奥运会上,我国奥运健儿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留下许多令人难忘的奥运瞬间。新华社记者张扬也在“对话奥运冠军”系列短视频中采访了卢云秀、巩立姣、张梦雪等本届或往届奥运会的金牌得主。

例如,2021年8月3日,张扬在新华社北京编辑部对在本届东京奥运会上夺得女子铅球项目金牌的中国运动员巩立姣以视频形式进行了专访。作为中国女子铅球界领军人物,巩立姣在2021年8月1日的比赛中打破个人最佳纪录,拿下奥运金牌。在与张扬的对话中,巩立姣直言夺冠之夜兴奋到难以入睡。同时她也表示,一路走来既品尝过失败也体会到了成功,21年逐梦奥运赛场让自己不再惧怕困难。这段对话让不少网友感叹“努力终会有回报”并向奥运精神致敬。除了对话奥运选手,新华社还推出“张扬100秒看奥运”系列短视频。在“混双国羽巅峰对决 男单球坛风云再起”一集当中,张扬不仅给中国球迷带来了奥运赛场上的好消息,还为大家普及了不少“羽坛”知识。比如,当羽毛球选手起跳重杀时,球速可以超过300公里每小时,也就是说观众需要在0.5倍速的镜头之下才能看清选手的花式接球。“百秒看奥运”节目也因其知识性和趣味性收获网友热捧,浏览量几乎期期破百万,成功引爆新华社奥运“流量”。

张扬的体验式报道覆盖多种报道题材,涉及多个社会领域。除了奥运采访、“两会”报道、对话权威,张扬还担任起旅游记者,以其细腻的女性视角,Vlog的生动表达形式,带领观众沉浸式游历祖国大好河山。

2021年8月17日起,“张扬Vlog”系列以《遇见西藏》为主题,踏上了为期10天的西藏探访之旅。经过70年的发展,西藏地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地人民也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这组Vlog透过记者视角,通过“窗前的风景”“生活的滋味”“远行的方向”“美好的种子”“幸福的新生”“美妙的遇见”6个子标题,详细展现了西藏的风土人情、特色饮食、文化生活、旖旎景色。缓慢的镜头呈现搭配记者张扬娓娓道来式的独白,《遇见西藏》旅拍纪录片式短视频抚慰了无数网友的心。通过张扬与西藏当地人民的交流对话,藏民们的淳朴友善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印刻在了观众心中。而通过游客、援藏教师和异乡创业者的叙述,观众们更感受到了西藏这片土地的神奇力量。许多人怀着向往的心情来到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感叹于西藏的多元和民族文化交融,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收获一份归属感和成就感。70年来,无论是岁月痕迹还是发展活力,西藏建设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西藏解放70周年,西藏人民正同全国人民一道,走在幸福生活的小康路上。上线以来,《遇见西藏》Vlog在新华社客户端上浏览量超过150万次,凭借其暖心、创新的叙事方式被网友们称为“人类高质量视频”。

为开展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推动青年党史学习,共青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大学习·一起学党史》系列主题团课。自策划播出以来,《青年大学习》邀请了众多高校学子、网红UP主、优秀青年主持人担任领学人,以青年之力带动青年人学习,营造党史学习氛围。而这当中不乏由网友们推荐“票选”产生的正能量青年代表。包括央视总台主持人王冰冰、新华社记者张扬等在内的人气主持人均作为青年领学人,参与了《青年大学习》节目拍摄。在《青年大学习》第11季最后一期当中,张扬受邀担任节目领学人,带领观众线上参观中国青年运动原点——北大红楼,揭秘中国青年运动蓬勃向前、永葆朝气的底层原因。

在这期节目中,张扬展现出了媒体人的专业素养,语气沉稳、情绪充沛,勾勒出中国新青年秉持光荣传统、自觉听党指挥的光辉形象。而在节目幕后花絮中,张扬也分享了当“领学人”和当记者的不同之处。她表示自己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喜欢和不同行业的人接触和沟通,而记者正是一个需要对信息进行翻译和传递的职业,要以生动、有逻辑的方式将新闻呈现给观众。而她也坦言,作为领学人,现场背台词对她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这期《青年大学习》不光上线了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还通过新华社客户端进行了播出。当期客户端浏览量达到98万次,网友留言超1500条,大家纷纷前来打卡学习。许多网友感慨道,北大红楼见证了一代中国青年的初心与使命,这样的历史回顾很有意义。

二、亲历式报道

记者体验式报道与传统新闻报道的一大不同在于,记者不再需要固定站在一个点位进行播报,而是可以边走边说、边看边说。这样的播报方式有了更多的体验感和互动感,也为新闻本身加入了更多的叙事性和可看性。在张扬的报道作品之中,她不仅充当着记者的角色,还时常站在观众视角,像新闻事件的亲历者一样去感受事件本身,让受众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到事件之中。

作为新华社的一名记者,张扬在节目中承担着客观信息传递的职责。但在体验式报道活动当中,记者同时也是观察者和感受者。因此,张扬也常常会在节目中分享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张扬Vlog在三星堆发掘现场!我竟得到了3000年前的一只小猪”当中,张扬走进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博士一道带领观众感受文物考古发掘工作的真实魅力。

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重启并出土金面具残片、玉石器等文物共计500余件。此次考古发掘成果面世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很多观众一样,张扬表示自己很想亲自挖一挖文物。但在视频中,张扬的心愿并没有能够得到满足。不过,张扬还是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进到了此次文物考古发掘现场,以亲历者的视角感受文物考古工作,并与观众分享自己的感悟。第一次见到埋在土里的文物,张扬直言自己紧张得心怦怦直跳。相较于正式的新闻采访,Vlog的记录方式能够捕捉到更多记者的体验细节,拍摄也更接地气。比如,在不少视频片段中,张扬都是通过手持摄影机自行进行录制。观众也能够看清主持人脸上的表情细节,新闻和受众之间的距离感被大大缩小。在采访结束后,张扬一行又驱车前往了三星堆博物馆。在这里,张扬和所有普通观展者一样,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还不自觉地模仿起一件在展的鹰形铜铃。直到临近闭馆时,张扬还是久久不愿离去。

一直以来,民众对新闻报道的印象大多是客观、理性、严谨、克制。记者只需要进行事实性的陈述,偶尔会对事件主旨进行升华。而张扬体验式报道常常会从自己过往的采访经历中提取出一些较为感性的话题切入点,这种理性与情感相交织的报道方式也引发了许多观众共鸣。例如,2021年5月28日,在“张扬近观察 院士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期节目当中,张扬从“院士”这一话题入手,帮助观众了解院士这一称号究竟包含着怎样的荣誉和意义。通过对奋战在新冠疫苗研发一线的陈薇院士的采访,张扬表示自己感受到了中国院士的胸怀与担当以及坚定的信念。这期节目也借“院士”这一主题对刚刚逝世的袁隆平院士和吴孟超院士表达了崇高敬意。张扬在节目中动情地说到:“以前总是习惯了这些院士们在背后守护着我们,习惯到我们可能已经忘记了,他们和每个人一样,也会老去,也会离开。”这样富于真情实感的话语表达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不少人在看完这期视频后感动落泪。观众们也纷纷留言“向前辈致敬,向前辈学习”。可见,在短视频时代,要通过有限的视频空间传达发人深思的观点,记者们可以从情感上进行切入,以真心换真情,引发观众共鸣,自然就能让观点深入人心。

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两天后,新华社音视频部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主题,通过客观叙述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向观众讲述了该工程背后的故事。视频开头,记者张扬先以“饮南水”切入主题。她描述了手边这杯“南水”的口感,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好奇。在张扬的叙述中,自丹江口水库奔涌北上的南水成了马拉松选手,而南水北调的全过程也被比喻为一段为期15天的马拉松赛程。

这一有趣的观察视角让南水北调这项目前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变得生动活泼而又贴近百姓生活。更有意思的是,在视频当中,张扬本人还一人分饰两角,坐在演播室中的主持人张扬还与在外景进行采访的记者张扬进行了互动连线。外景记者张扬向观众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末端位于北京区域范围内的明渠。张扬表示,虽然自己也在北京生活了很多年,但此前也极少注意到这条重要的水道。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介绍,张扬呼吁大家节约用水,饮水思源,永远铭记为南水北调工程无私奉献的建设者们。在整体呈现效果上,这期作品从文案到视觉元素再到背景音乐的配合都极具创意性,让传统的演播室报道形式成为了兼具可视性和知识性的新媒体科普作品,传播效果大大加强。

三、结语

在媒介生态、媒体形态均发生了深刻变革的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内容生产方式、信息传播渠道也都在不断实现深度衍变。同时,受众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信息接受方式也都随之产生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将正能量、主旋律变成大流量是央媒记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新华社记者张扬的体验式报道形式开创了重大事件新闻报道的新样式,让活泼多样的报道方式承载起热点事件内容。记者张扬及新华社张扬工作室在坚守国社高质量、高标准新闻报道的基础之上,找到了短视频时代新闻“破圈”的方式和技巧。通过体验式报道,记者张扬及其团队不断用心感受新闻选题和内容,挖掘年轻群体受众视角,在交流中相互感知,在互动中传递资讯,让新闻报道入耳入心。目前,张扬的Vlog已经成为其个人的特色IP,其内容不仅包括台前的新闻报道,还涵盖幕后的制作过程,极大拉近了新闻报道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猜你喜欢
张扬新闻报道新华社
浅析利用新媒体技术改进企业工会新闻报道工作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The Brief History of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遭遇张扬
《新华社烈士传》再版发行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
新中国六十华诞大阅兵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