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现实反思及路径选择

2022-10-18 04:27刘瑞娟
科教导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内容评价

刘瑞娟

(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也不断创新发展,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规模的网上教学,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高校具有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日益成为教学的新常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主阵地,关乎意识形态工作的大局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总结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分析教学过程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可以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1 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特点

混合式教学泛指学习理论、教学媒体、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的混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指基于MOOC、SPOC 网络教学平台等形式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混合教学。

与传统的课堂和单纯的线上教学相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既发挥了互联网开放、共享、平等、自组织的特征,又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重新把教师、学生、教学、课程等要素进行定位和连接,打破了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

教学资源共享性。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秉承开放共享理念,它是多主体协同,强调教育资源广泛共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高校思政课“05 方案”适时提出“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思政课程线上教学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迅速得以发展。2015年,为了有效整合高校优质网络教学资源,促进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协调发展,中宣部、教育部推出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提出“探索网络教学试点,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互联网+思政”混合式教学成为理论学者关注研究的热点问题,各高校纷纷展开了混合式教学实践的探索,网络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具体实践中,怎样进行网络教学内容设计,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功能,如何做好传统教学方式和网络教学形式有效衔接,成为思政课教学实践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为此2018 年教育部提出了“不断创新网络教学形式,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的发展。在中央、地方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实践中,目前,线上教学平台中拥有大量制作精良、内容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混合式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庞大的线上资源,科学合理地整合、优化或再建学生学习资源,及时更新推送学习资源,以便学生能方便、快捷地从线上获得学习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

教学时空灵活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迅速发展,思政课教学时空环境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与学生连接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时空的拓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自由、灵活。学生通过线上观看视频、查找、翻阅资料,考试测验、教学互评掌握基本理论。线下教学重点是对学习问题和高级目标的深入探讨,不再是知识点的传授。线上线下师生间的交互,有效帮助教师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教学内容针对性。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学生在学习时拥有自主选择权利,充分关照了学生主体间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同时,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的优势,因材施教,增强教学内容的精准性。教师要善于采集、挖掘、分析数据,了解学生需求、能力及知识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思想疑惑,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回应学生问题,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学生课前通过学习线上教学资源,初步掌握基本知识点和简单的理论。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聚焦解决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点。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规律,掌握学生学习特点,研究分析社会热点,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启发学生思考,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专题式、案例式、情景式等适合线上和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法,打造高质量的课程内容与课程效果。

教学评价科学性。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是系统的、多元、发展过程的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的挖掘和整理分析,可以帮助思政课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它与传统教学只注重结果评价不同,注重的是过程评价。教师要善于分析大数据,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实行全方位评价。另外,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评价中,评价主体更加多元,有利于结果客观公正。

2 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

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不是简单的线上+线下,各种教学要素简单混搭在一起的物理混合,而是一种化学反应,即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发挥的是乘法效应,而不是加法效应。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要研究线上线下两者如何调配整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这是混合式教学的核心问题。它既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也是教学过程中的痛点。但在现实教学实践中,有些思政课教师由于对在教学实践的重点、难点和痛点认识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

教学资料更新慢。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是能将优质教学资源及时有效地整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能够得到及时满足。教师要围绕教材,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传统典籍、资料汇编、专著、论文等电子文档、视频资料。学生通过对线上丰富教学资料的深度学习,可以有效增强课程的知识性、学理性。教师要善于抓住理论研究前沿问题,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一些自建开放课程只配备了必要的课程课件、教案、视频资料、相关拓展资料、测试题、讨论题和相关链接等资料,课程内容长时间不更新,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还有待提高。

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缺乏设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内容应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根据线上适合简单学习任务,线下即时互动适合完成复杂学习任务的特性,混合式教学内容需要对线上和线下教学进行整体统筹安排。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思政课教师对线上线下各自特性认识不够,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侧重点不突出、内容设置重复,没有连贯性,学生在学习中很难准确地把握课程的整体理论框架,还会出现线上和线下教学“两张皮”的现象。

教学形式单一。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形式具有灵活多样性。它在释疑解惑、个别指导、小组讨论、协作探究等方面更具有动态性和灵活性,更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做到教师教学主导性和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教师教学程式化,课前布置线上学习,课中教学方法和手段依然是课堂单一讲授、简单的灌输或以简单化的启发式代替灌输式,对学生学习缺乏引导启发,对教学内容缺乏衔接总结和进一步深化。

线上教学管理的缺位。线上教学,学生可以用MOOC或SPOC 的方式自主完成学习。由于不是面对面教学,尽管教师在后台可以查看到学生学习活动的轨迹,但老师依然无法看到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学生线上作业或参加测试时,很难杜绝抄袭行为的发生。加之线上评价反馈缺乏及时性、多样性和具体性,不能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对学习的推动作用。

大数据的挖掘和整理不够充分。大数据时代,信息的传播和获取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学生的学习生活各方面都会以数据的形式真实记录下来。大数据技术为教师及时获取、快速分析学生的思想需求,学习情况提供了支撑。教师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发展轨迹及关注的热点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发掘和整理,促进自己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思政课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大数据的价值没有在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充分显示出来。

3 增强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痛点、难点,就是今后教师在教学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中的着力点。

搭建一个为教学全方位服务的教学平台。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无论是直接应用网上已建好的慕课,还是自己课程组在线自建课程,都必须为学生搭建一个使线上线下双向交织、无界共享、无缝联通的学习平台。首先,打造一个学生全员参与的学习平台。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具有集中与分散、同步与异步的双重优势,平台必须满足学生全方位的学习参与需要。其次,要打造一个为教学全方位服务的教学平台。平台要提供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方式和服务。创设资源共享网络,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获得所需的资源。设置具有互动性、趣味性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灵活的环境,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沟通和协作。根据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及时评估反馈,驱动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再次,要打造一个线上线下全场景融合的平台。把应用技术手段和教学场景联通起来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重要环节。要为教学活动提供使用功能实用、易学易用的技术工具,简化教学资源的获取、制作、应用,为学生提供极速体验服务等。当然,教学平台建设不是仅靠一个课程组来完成,它需要加强国家、学校、学术界、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间的合作交流,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打造一支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通晓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性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要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打造一支政治信仰坚定、勇于创新、严格自律、视野宽广、品行端正的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在教学中,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的尊重,坚定学生的信念、启发学生的心智,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其次,打造一支勇于改革创新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熟练掌握教学规律,优化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善于根据学情,利用教师自身的学识素养,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推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改革创新。再次,打造一支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不断探索大数据创新应用,提高思政课教师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教学的能力。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人才队伍结构,把熟悉现代信息技术中青年优秀人才安排在合适岗位上,实行职能分工和合作,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专业化水平。

优化教学内容。做好线上和线下学时分配,明确线上线下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内容的安排,应体现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层层深化态势。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和简单的理论通过线上呈现。教师课前向全体学生发布学习任务、提出目标要求,学生自主、灵活地观看教学短视频,完成作业习题、测试题和在线讨论。线下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及时整合学生线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坚持问题导向,以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着力点设置专题,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课堂教学实践中,无论是讲座或是讨论,专题的设置、内容的凝练都应与教材的逻辑保持一致。通过科学化的内容设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不断拓展课堂的高度、深度、广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建构起知识模型,深化对理论的认识。

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总体要求,教育评价应坚持评价的综合性,要积极改进结果评价,进一步强化过程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这为建立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指明了方向。首先,建立一套针对思政课教师的科学评价体系。要突出评价主体作用,倡导评价的多元化,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要客观准确,具有综合性。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自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同行、学校、社会等多主体、多种方式进行评价。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过程都要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中,强化过程评价。建立动态的评价标准,既要看到眼前和短期取得的教学效果,也要从长远和发展的角度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在思政课教师职务晋升中进一步提高评价中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占比。其次,建立一套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科学评价体系。评价过程要求教师、学生全员参与,以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协同性。基于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学习参与所有教学过程和环节进行考核,实现精确评价,克服了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提高平时成绩占比。一定要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从而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

构建强有力的保障体系。加强学校党委对思政课的领导,形成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和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改善思政课教师的待遇,确保思政课教师和高校其他专业教师享有同等待遇和地位,改善思政课教师的生活条件、科研环境、科研条件,建立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保障思政课的经费投入,严格落实思政课专项经费。积极宣传,形成人人关心支持思政课改革和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大对校园内思政课相关情况的宣传报道。开辟实践教学基地,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的力度,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内容评价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