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讯员 刘乃朴
宁晋县实验一小每天下午第四节课是社团活动课,也是孩子们特别盼望的课。铃声一响,书法、绘画、篆刻、舞蹈、京胡、笛子、扬琴、腰鼓、摄影、田径、乒乓球、羽毛球、足球、轮滑、团体操、茶艺等20来个艺体活动社团都活跃起来。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找到了快乐,树立了自信心,增长了自身本领。这是宁晋县有力落实“双减”政策的一个缩影。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宁晋县以减负提质为目标,找准突破点和着力点,实施“三到位”举措,全县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首先是组织到位。宁晋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教育、政法、宣传、财政、人社、发改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宁晋县“双减”领导小组,先后出台或印发了专项治理、联席会议、联合督查、五项管理、课后服务等多个制度通知,全方位有序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与此同时,建立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共安排课后服务专项资金152万余元,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贴。
其次是推进到位。为全面落实《邢台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宁晋县建立健全“一提高、两控制、三严禁”作业管理制度,深入开展“优秀作业设计案例”征集活动和“学课标、研教材、减负担、提质量”活动,增强作业的有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2021年底,宁晋县在全市率先完成“学科类”培训机构清零的目标。今年以来,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共检查142个培训机构、104家小餐桌,下达整改通知书15份、停办通知书87份,签订停止线下培训承诺书5份,进一步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再次是宣传到位。宁晋县充分利用“宁晋教育”微信公众号及各校微信公众号,宣传栏、黑板报、电子显示屏和校园广播站(台)等宣传媒介,全面宣传“双减”政策、学校创新举措、“双减”典型案例和工作开展成效。县教育局依托教育部基础教育管理监测平台,开展了课后服务及五项管理问卷调查,发放家长问卷41858份,41548名家长表示满意,满意度为99.26%。
为达到减负同时提质的目的,宁晋县狠抓课后服务这一环节,建立“一校一案”课后服务方案,着力打造书法、合唱、足球、茶艺、武术、轮滑、乒乓球、舞蹈、美术等78个精品社团。全县80所中小学和140个教学点(不含全寄宿制学校),共有3634名教师、64189名学生参与,参与率达90.05%,实现了课后服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有需求的学生“两个全覆盖”。
截至目前,宁晋县十一中等10所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60余名教师通过了中国书画等级考试,16名教师被评为河北省书法教育名师,实验二小等7所学校被评为国家级或省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宁晋五中等5所学校通过省或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验收,实验三小等6所学校被认定为省或市级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