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汤素兰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是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这里的“康桥”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剑桥”。徐志摩认为,只有在剑桥游学的这段时光是他人生中不曾虚度的,他说:“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独的机会。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他最爱的是剑桥的黄昏,夕阳西下,整个国王学院、康河、河边的柳树、草场上的牛群和远处的地平线,全都一片金黄。
英国的天气多变,但我的运气很好,2019年3月去剑桥的时候,一整天都阳光灿烂。我逛了市中心的街道,参观了三一学院,致敬了牛顿的苹果树,下午才去国王学院寻觅徐志摩的踪迹。我走进国王学院宏伟的哥特式门楼时,太阳已经开始西斜,康河、河畔的柳树、国王学院的草坪和所有建筑的屋顶、墙面,都被太阳涂成了金色。
国王学院是剑桥大学最有名的学院之一,极为富丽堂皇,尤其是国王学院礼拜堂,更是剑桥的标志性建筑。这座礼拜堂由亨利六世亲自设计,但他并未看到完整的教堂,因为主要结构在亨利八世手上才得以完成。礼拜堂高耸的穹顶、精致的木雕、巨大的管风琴和艳丽的彩色玻璃,都是凝聚着中世纪匠人匠心的杰作。
参观礼拜堂之后,我穿过国王学院绿草茵茵的庭院,寻找徐志摩诗碑。
跨过康河上的学院桥,经过桥旁的百年柳树,我走进了一个别致的花园。一条刻着《再别康桥》诗句的弯曲小径将花园中心的“圆”分割成一个太极图,太极图的一边铺着切成小块的花岗岩石,另一边栽种着黛青色的玉龙草,在明亮的夕阳下,岩石和青草一阴一阳,黑白分明。我细看诗歌小道上的诗句,发现诗句也用了阴刻和阳刻两种刻法。每一句诗都有中英文,中文诗句是中国作家和书法家写的,其中“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两行字旁边,署了莫言的名字。
花园外面是国王学院的主道,旁边的草地上,立着我所寻找的徐志摩诗碑。这是一块不太起眼的大理石,上面刻着《再别康桥》的开头和结尾。
徐志摩诗碑本身也有故事。据说,当年国王学院打算把学院桥边的一棵柳树移走,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学院的历史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觉得挺奇怪,一打听,原来这棵柳树跟一个名叫徐志摩的中国诗人有关。后来有一年,他来中国旅行,在长江边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吃饭,人们问他从哪里来,他答:“剑桥大学。”没想到周围的人异口同声说:“哦,就是徐志摩写《再别康桥》的地方!”老教授顿时觉得徐志摩很了不起,竟然能让千里之外的人认识了剑桥。从那时起,他开始研究徐志摩。
河边的柳树自然没有移走。2008年,一块重达两吨、刻有徐志摩诗句的白色大理石从北京运来,放置在国王学院后花园的草地上。这是剑桥大学的一名中国校友捐赠的,因为这块诗碑,剑桥大学总算有了一件徐志摩的纪念物。但诗碑上的诗句是中文,而且周围没有任何附属物,匆匆而来的游客有时候很难找到这块诗碑。
自2015年起,艾伦教授发起组织“剑桥大学徐志摩诗歌艺术节”,每年8月,来自中国、英国和欧洲各地的诗人们来到康河畔诵诗交流。随着诗歌节影响的不断扩大,国王学院觉得有必要也应以更艺术更隆重的方式纪念徐志摩,于是,他们决定在国王学院为徐志摩建一个专属的纪念花园。花园经过三年的筹建,于2018年10月正式开园。我所参观的,正是这个花园。
徐志摩纪念花园在国王学院的后花园里,可以说是园中园。纪念园不大,但无论是中心的“圆”、诗歌小径、陶罐和新月椅,以及种植在周边的花草树木,都融进了中国文化和徐志摩文学的元素,值得细细品味。徐志摩纪念花园的修建,象征着徐志摩和他的诗歌已经成为了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文化遗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