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脂肪注射填充联合胰岛素生长因子在面部瘢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0-17 01:16张来鑫郭万厚包明菲张家瑞马文超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12期
关键词:脂肪组织生长因子自体

张来鑫,郭万厚,姚 程,包明菲,王 恒,张家瑞,马文超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河北 唐山 063000)

瘢痕(scar)是创伤修复的产物,是创伤后皮肤组织外观及组织改变的统称。临床将其分为常规瘢痕、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等。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为真皮损伤机体后过度组织修复产物,是由于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过度增生引起的。瘢痕影响患者面部容貌易增加患者心理负担。自体脂肪填充技术是通过填充患者自体脂肪提高面部年轻化的手术,该技术获得的脂肪受机械损伤小、细胞结构完整性率,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自身免疫排斥较小,具有组织相容好及安全性高等优点。胰岛素生长因子(IGF)主要由2类受体、2个多肽类生长因子和至少6种结合蛋白构成,能促进细胞的增殖,参与胚胎的分化,亦可促进血管的再生、骨重建,从而能加快神经的再生。为探讨自体脂肪注射填充联合胰岛素生长因子在面部瘢痕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本研究结合我院60例面部瘢痕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面部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43.29±4.36)岁;体重指数(BMI)18~29 kg/m,平均BMI(22.15±3.27)kg/m;瘢痕长度1~5 cm,瘢痕平均长度(3.21±0.42)cm;瘢痕类型:瘢痕疙瘩21例,增生型瘢痕9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44.15±4.43)岁;BMI 19~30 kg/m,平均BMI(22.09±3.25)kg/m;瘢痕长度1~6 cm,瘢痕平均长度(3.28±0.47)cm;瘢痕类型:瘢痕疙瘩20例,增生型瘢痕10例。两组性别、年龄、BMI、瘢痕长度、瘢痕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面部瘢痕诊断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②瘢痕出现时间≥12个月,且瘢痕部位无感染;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无自体脂肪注射填充、胰岛素生长因子治疗禁忌。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②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者;③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④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自体脂肪填充技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术前干预:术前均完善各项检查,进一步确定面部凹陷性瘢痕范围、部位,借助数码射灯技术确定需要隆起部分,通过橡胶泥对面部凹陷部位塑形,并根据液体的体积变化确定自体脂肪注射量;②自体脂肪获取:常规采用注射器法获得自体脂肪组织,借助局部肿胀麻醉技术完成大腿部位脂肪组织的采集,采集前对腿部、面部进行消毒,并向大腿皮下注射肿胀麻醉液(平衡液1000 ml混合40 mg利多卡因与碳酸氢钠0.5 g),直到出现橘皮样变化;操作过程中将1.2 mm针头与20 ml注射器连接,针头刺入脂肪层,在负压模式下往复移动注射器抽吸脂肪,保证吸取自体脂肪组织量达到预期量的2~3倍;将获得的自体脂肪组织制备混悬液静置,以3000 rpm离心10 min,离心后脂肪颗粒分为3层,取中层大颗粒脂肪细胞、下层活力相对较强的脂肪细胞,并反复用0.9%氯化钠溶液持续冲洗,备用;③自体脂肪填充:借助美蓝标注手术区域,手术切口部位尽可能选择相对隐蔽部位,借助20号注射针头由深筋膜层、浅筋膜层分层注射,注射时遵循从远到近的顺序,保证面部的填充脂肪量多于预估量的20%~50%,注射高度略高于周围皮肤2~5 mm;注射完毕后轻轻按摩,保证脂肪组织填充均匀,并与周围皮肤自然衔接。观察组联合胰岛素生长因子干预,向自体脂肪中加入胰岛素生长因子[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0021,规格:4 IU∶1.33 mg支]500 U/ml,其余操作与对照组相同,两组干预后完成6个月门诊随访。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瘢痕严重程度、面部整体美容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1 瘢痕严重程度 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采用曼彻斯特瘢痕评定量表(MAPS)从色泽、颜色、厚度、边缘高度及瘢痕表面5个维度进行评估,其中色泽总分3分,其余维度总分5分,得分越高提示瘢痕越严重。

1.4.2 面部整体美容效果 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采用面部整体美容效果改善评分(GAIS)从皮肤湿润度、美观度、光泽度、柔和度及弹性5个维度进行评估,各项总分均为1~5分,得分越低提示效果越佳。

1.4.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记录血肿、感染、钙化、囊肿、脂肪液化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瘢痕严重程度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色泽、颜色、厚度、边缘高度及瘢痕表面评分低于对照组(<0.05),见表1。

表1 两组瘢痕严重程度比较(±s,分)

2.2 两组面部整体美容效果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皮肤湿润度、美观度、光泽度、柔和度及弹性评分

3 讨论

面部瘢痕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患者长期压力较大,不仅影响美观,也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体脂肪注射填充是面部瘢痕常用的干预方法,借助该方法获得的脂肪机械损伤较小,细胞结构完整性良好,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同时,自体低于对照组(<0.05),见表2。

表2 两组面部整体美容效果比较(±s,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41,=0.389),见表3。脂肪注射填充时自体免疫排斥相对较小,且肿胀麻醉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出血量小、恢复快等优点。研究表明,胰岛素生长因子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能促进面部填充后脂肪组织的活性。自体脂肪注射填充联合胰岛素生长因子可提高修复效果,美观性较高。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色泽、颜色、厚度、边缘高度及瘢痕表面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自体脂肪注射填充联合胰岛素生长因子能减轻面部瘢痕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自体脂肪注射填充能有效的改变患者面部轮廓,对患者太阳穴、额部等面部缺陷具有良好的修复、填充效果。同时,自体脂肪注射填充时从腹部或大腿部分,将脂肪移植到填充部位,有助于改善患者局部皮肤内环境,使得患者肤质更好。胰岛素生长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有助于减少创面部位炎症,改善瘢痕周围的微循环,从而能减轻水分的跨表面皮流失,最大限度维持内环境的渗透;面部组织能充分的吸收营养物质,改善创面的愈合质量。同时,胰岛素生长因子能促进交感神经的有丝分裂,加速神经递质的合成,刺激轴突的生长,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能促进毛细血管基底膜的降解、小血管形成及胶原合成。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皮肤湿润度、美观度、光泽度、柔和度及弹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自体脂肪注射填充联合胰岛素生长因子治疗面部瘢痕美观度较好,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分析认为,面部填充脂肪来自患者本身,材料容易获得,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免疫排异相对较小,有助于提高患者接受度。同时,治疗过程中联合胰岛素生长因子,能减少外部感染,促进患者创口的愈合,抑制瘢痕的生长,安全性较高;胰岛素生长因子的使用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有助于促进血管的再生,加快面部形态恢复,抑制瘢痕生长,促进瘢痕恢复,从而能获得更佳的美观。

综上所述,自体脂肪注射填充联合胰岛素生长因子有助于减轻面部瘢痕严重程度,愈合后瘢痕较小,美观度较强,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脂肪组织生长因子自体
X美术馆春季双展:特睿·阿布德拉:要上天了&自体触击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哪个更安全
脂肪有时可助免疫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炎症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探讨
嘻哈中的真自体
β—阻遏蛋白1在棕色脂肪组织中的调控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
胖孩子脂肪组织6岁时已现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