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全序,慈慧敏
(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影像科,山东 威海 264200)
真菌性鼻窦炎(fungal sinusitis)是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主要是鼻腔内或鼻窦中出现真菌引发感染所致。在临床中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鼻塞、鼻腔中有腥臭味、流黄脓鼻涕等,有些患者还会出现眼痛、头痛等症状。真菌性鼻窦炎发病部位一般为单侧,上颌窦发病率较高,其次为蝶窦、筛窦等,若疾病持续发展,还会累及至多个部位。近几年来,真菌性鼻窦炎的患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可能与环境污染、使用抗生素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是由于体检工作广泛开展、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使得真菌性鼻窦炎的检出率增高。早期对真菌性鼻窦炎进行诊断很重要,一般经过早期诊断和治疗,患者大多都能治愈;若疾病发展到后期,诊治会有一定的难度,且容易复发,患者预后水平较差。此外,真菌性鼻窦炎容易与慢性鼻窦炎、鼻腔鼻窦肿瘤等疾病相混淆,从而延误治疗时间,加重患者病情。因此,快速、准确诊断真菌性鼻窦炎,对于临床治疗该疾病、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积极意义。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CT技术逐渐运用于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中。有研究显示,真菌性鼻窦炎通过CT检查,准确性较高,能够直接观察到患者的病变位置、范围,有助于医生对疾病进行判断,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基于此,本研究结合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探究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68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27~81岁,平均年龄(54.20±9.12)岁;症状表现:脓涕50例,鼻塞52例,头痛37例,面部疼痛5例,嗅觉下降24例,鼻腔有异味14例;涕血10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病理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②临床症状明显;③无精神疾病,能够正常沟通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肿瘤疾病者;②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3 方法 采用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对所有患者开展检查,数值设置:120 KV为电压,200 mA为管电流,3 mm为层厚和层距。扫描范围:额窦处至牙槽根部,对患者实施横断位扫描,开展冠状位重建技术。运用软组织窗和骨窗摄片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观察内容包括病变部位、周围结构、影像学特征、骨质破坏情况、范围等。
1.4 观察指标 观察CT检查技术的诊断准确率(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比)、鼻窦病变情况及影像学表现、骨质破坏范围以及窦壁增厚程度。
2.1 CT检查技术的诊断准确率 纳入研究中的68例患者中,通过病理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疾病;通过CT检查技术诊断,68例患者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疾病;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CT检查技术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68/68)。
2.2鼻窦病变情况 通过CT扫描,发现68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多数为单侧发病,共48例(70.59%),双侧发病仅有20例(29.41%);病变最常发生于上颌窦(93.57%),其次为多组鼻窦(75.00%),病变单发于额窦(20.59%)、蝶窦(16.18%)较少,全组鼻窦(2.94%)占比最少,见表1。
表1 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鼻窦病变情况(n=68)
2.3 CT检查技术的影像学特征 真菌性鼻窦炎66例患者(97.06%)窦腔内有软组织影,且密度不均匀,可观察到高密度钙化影;60例患者(88.24%)有合并液平面的表现;腔内可观察到局限、轻度的骨质破坏或窦壁增厚,见表2。
表2 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具体影像学特征[n(%)]
表2(续)
真菌性鼻窦炎在临床上也被称作霉菌性鼻窦炎,最为常见的是曲霉菌感染,其次为假丝酵母菌和毛霉菌。若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发生该疾病的几率则会增加。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得到改变,真菌性鼻窦炎的患病率也在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患者在患上该疾病后,会出现头痛、头晕、食欲下降、记忆力变差、精神状态较差等情况,使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对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及时进行诊断治疗,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方式为手术治疗,再配合药物治疗,有助于避免避免骨质破坏范围持续增加,降低发生细菌感染的风险。在进行手术治疗前,需结合影像学表现明确手术治疗方案。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CT技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由于CT技术具有分辨率高、无创性等优势,运用于真菌性鼻窦炎的检查中,能够清晰观察到患者鼻窦内的结构和病变位置、范围,其辨识度和对比度较高,是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首选检查方式。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组织学特征,可将真菌性鼻窦炎分为真菌球、慢性侵袭性鼻窦炎、急性暴发型以及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4种。其中真菌球的特征和影像学表现如下:通常是单侧发病、发病较为隐匿,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常受累于上颌窦,窦内软组织呈粗点状钙化影,鼻窦壁内有骨质增生,骨质破坏。慢性侵袭性鼻窦炎的特征和影像学表现如下:发展缓慢,会延伸到颅底、眼眶内,会破坏鼻窦周围的骨质吸收,呈现骨质增生硬化。急性暴发型的特征和影像学表现如下:发展迅速,骨质破坏范围较广,而且破坏得比较严重,会延伸到颅底、眼眶内,鼻窦内少见高密度阴影。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特征和影像学表现如下:双侧或单侧鼻窦有毛玻璃状阴影,且密度呈均匀状态,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或吸收。
本次研究中的68例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特征如下:病变部位主要位于上颌窦,其次位于筛窦、额窦和蝶窦,有较多患者累及超过2个以上的鼻窦;大部分患者都有软组织影,且亮度呈现不均匀状态,在病变的窦腔内可观察到粗点状或沙粒状的高密度钙化影,还可观察到鼻腔内有局限、程度较轻的骨质破坏或窦壁增厚;且有60例患者有合并液平面的表现,表明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有合并细菌感染。通过影像学发现,真菌性鼻窦炎主要发生于人体的上颌窦部位,因此在临床检查中,应主要观察患者的上颌窦部位,在平时生活中,患者也可以对好发部位做好针对性预防,以减少真菌性鼻窦炎发生几率。通过CT影像学检查,能够有效观察到病变部位、累及范围,清晰显示鼻和鼻窦等部位的影像学解剖,显示出鼻窦炎症的范围、骨质破坏的程度,有助于医生判断疾病类型,进而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该技术不仅能够诊断疾病,还能够判断患者预后,以便于临床医生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运用CT影像学技术检查,在临床中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全面观察到患者的病变部位、累及范围,骨质破坏程度等,有助于准确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