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毒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助力全国禁毒工作高质量发展专访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韩旭光

2022-10-16 15:44采编本刊高岚供稿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
警察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毒品预警监测

采编/本刊 高岚 供稿/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

近年来,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国家层面唯一从事禁毒相关技术研究的专业机构,在公安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禁毒技术工作,先后参与了2011年“10·5”湄公河专案侦办、新精神活性物质及芬太尼整类列管等多项禁毒重大事项,在禁毒科研、技术创新、服务实战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果,2019年积极推动国家毒品实验室和北京、浙江、广东、四川、陕西5个区域分中心建设,全面构建高水平毒品实验室体系。2020年2月,中心毒品实验室获批“毒品监测管控与禁毒关键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目前,面对严峻复杂的境内外毒品形势,中心在公安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杜航伟副部长的直接指挥下,主要致力于开展境内外毒情调研和监测预警、禁毒科学研究以及毒品检验鉴定等工作,持续为全国禁毒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本期专题邀请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韩旭光,深入解读国家毒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及相关禁毒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分析当前境内外毒情形势新特点、新变化,探讨以技术创新服务禁毒实战的应对之策,为新时代毒品治理贡献积极力量。

记者:当前,国内外毒情形势有什么新特点、新趋势?

韩旭光:经过全国各级禁毒部门的不懈努力,我国在毒品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国内毒情整体向好的态势继续得到巩固并不断拓展。一是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下降。2017年至2021年五年来,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45.1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8.8万名,缴获毒品305吨。毒品犯罪案件连续5年年均降幅达20%以上。二是毒品滥用规模日趋缩小。截至2021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148.6万名,较2016年底下降42.1%;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员340.3万名,是2016年底的2.4倍;2021年全国新发现吸毒人员12.1万名,较2016年下降72.8%;现有35岁以下吸毒人员数量较2016年底下降57.1%,毒品滥用治理成效持续显现。三是涉毒要素得到有力管控。国内毒品制造活动持续萎缩,制毒物品流失得到有效防控。通过完善麻精药品管理机制,创新实施整类列管模式,我国已累计列管449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以及芬太尼类、合成大麻素类两个整类物质,成为世界上列管毒品最多、管制最严的国家。

2021年9月,韩旭光主任召集会议专题研究毒情监测预警工作。

同时,受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等因素交织叠加的复杂影响,国际、国内毒情形势均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我国禁毒工作仍然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从国际来看,全球毒情持续恶化泛滥,周边国家渗透态势加剧。全球范围内,毒品产量居高不下,可卡因、鸦片产量继续增长,冰毒缴获量十年间增长了5倍。毒品走私贩运更加活跃,冰毒等合成毒品持续向新的滥用市场扩张。毒品滥用人数持续上升,目前全球约有2.84亿人滥用毒品,较十年前增长了26%,年轻人滥用毒品更为普遍。周边地区看,“金三角”地区仍是我国最主要的毒源地,2021年全国缴获来自“金三角”地区的海洛因、冰毒分别占缴获总量的98.8%和89.3%。南美地区可卡因向我国走私中转依然较多,以藏匿在船舶和集装箱中过境中转的大宗案件居多。另外,北美地区大麻通过国际邮包少量多次、分散入境我国也大幅增加。

从国内来看,毒品滥用品种更加多样,毒品犯罪方式方法变化升级。一方面,受毒品供应和流通数量下降影响,国内主流毒品价格居高且普遍掺假,毒品买不到、吸不起、纯度低成为普遍现象,部分吸毒人员减量降频,或寻求麻精药品和非列管物质进行替代,或交叉滥用非惯用毒品以满足毒瘾。同时,滥用替代物质的危害逐步显现,一些人滥用毒品替代物质后,出现狂躁症状甚至诱发精神障碍或心血管疾病,存在引发肇事肇祸风险。另一方面,因国内毒品供应减少和疫情影响,传统渠道毒品贩运活动大幅减少,犯罪分子更多采用受疫情影响小、被查获风险低的邮路、水路等贩毒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毒品犯罪网上和网下交织愈发紧密,毒品市场继续向线上延伸。2021年,我国破获网络贩毒案件0.5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0.8万名、缴毒0.5吨,分占全国总数的9.2%、10.4%和2%。“互联网+物流寄递”非接触式贩毒手法升级,勾连交易由大众聊天工具向小众社交工具、二手交易或游戏平台等方式发展;毒资流转由网银转账向虚拟货币、游戏币扩展;毒品运送由“大宗走物流、小宗走寄递”向大宗毒品交专业团队组织运输、小量毒品交未严格执行实名制要求的寄递公司代送演变。

在国际毒潮泛滥和国内多种因素影响下,毒品来源、滥用种类、制毒技术、贩运手段发生的深刻变化和毒品犯罪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凸显了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毒品治理能力的重要性,大力推进禁毒科技创新,准确分析判断毒情形势,才能持续助力新时代禁毒工作的发展进步。

记者:基于当前的形势,构建国家毒情监测预警体系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韩旭光:当前,我国禁毒工作稳中有进、毒情形势持续向好,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全球毒品泛滥态势持续发展,我国毒品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禁毒工作正处在攻坚克难、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构建全方位毒情监测预警体系,准确分析判断毒情形势,是破解禁毒工作难题的助推器,是禁毒领域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

首先,建立健全毒情监测预警体系是治理毒品问题的必然要求。毒品案件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吸贩毒诱惑性大、成瘾性强,如不及时主动发现,毒品问题就会迅速蔓延扩散,造成巨大社会危害。毒品问题的这些特性要求我们必须下先手棋、打主动仗,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毒情监测预警体系,深入挖掘“隐性”毒品问题,支撑禁毒工作向主动出击模式转变,不断提升禁毒部门治理毒品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建设毒情监测预警体系是应对快速变化毒情的迫切需求。当前全球毒品犯罪手段发展更新迅速、毒品滥用流行快,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物流寄递业的高速发展,新的毒品问题层出不穷,发现难度更大,对禁毒工作提出更大挑战,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准确高效、反应迅速地了解毒品犯罪新规律、新特点,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毒情监测预警体系,实时掌握毒情变化,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持续增强禁毒工作针对性、时效性。

最后,建设毒情监测预警体系是提升禁毒工作能力的关键之举。多年来,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将毒情监测工作置于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持续开展务实监测。近年,国家禁毒办也高度重视毒情监测工作,定期分析毒情形势,并发布年度报告;各地也创新开展了具有特色的毒情监测体系建设实践。但总体看来,我国毒情监测预警工作仍需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毒情监测预警体系,深化数据分析研判,强化科技手段运用,多维度、多角度开展智慧监测、智能预警,切实提升禁毒工作科学化水平。

记者:在毒情监测预警领域,中心具体推进了哪些工作?

韩旭光:全面加强毒情监测预警工作是积极应对复杂多变形势、破解工作瓶颈、提升工作能力的重要创新实践。作为我国禁毒科学技术研究的“国家队”,中心充分发挥技术部门优势,大力推进毒情监测预警工作:

第一,积极推进毒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努力提升预警防范能力。目前,中心正全面推进毒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在充分论证、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指标,丰富创新监测技术手段,搭建毒情监测预警平台,初步实现对全国、分类、分区域毒品形势科学、全面地监测和预警。同时,围绕禁毒重点工作,中心积极探索网络涉毒监测模式,着力攻克毒情监测预警重点难点;定期监测分析主要毒品来源地毒情形势趋势变化,及时研判涉我风险和危害;开展毒品价格、传统毒品与新精神活性物质、制毒物品和设备等专项监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测网络。

第二,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毒品实验室体系,着力提供高质量技术支持。中心强化顶层设计,加快建设以国家毒品实验室为统领,以北京、浙江、广东、四川、陕西五个区域分中心为支撑,覆盖全国、定位准确、功能互补、衔接有序的“1+5+N”全国毒品实验室体系。针对禁毒实战突出问题,中心推进毒品关联性判别、毒品滥用市场监测、新精神活性物质筛查预警等工作,加强对定罪量刑、法庭证据等方面研究,为指导缉毒执法办案、提升打击毒品犯罪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第三,大力强化禁毒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水平。中心坚持创新引领,积极推进前沿科技在禁毒领域的研究应用,加强禁毒基础研究和科研攻关,强化禁毒科研成果转化。针对毒品“迭代升级”带来的挑战,加强对芬太尼类物质等新型毒品检测技术的研究,深化核磁谱图筛查分析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开展新精神活性物质成瘾性与危害性评估,及时预警新物质品种滥用情况,为毒品管制、缉毒执法、戒毒治疗等提供科学指导。同时,中心不断深化禁毒实验大数据平台建设,纳入常规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毛发检测、污水监测四大监测体系,建立和完善毒情评估、趋势预测、监测预警等数据应用模型,实现全国禁毒实验数据的互通互联和汇集共享,切实发挥实验数据服务禁毒实战的作用。

2019年12月,韩旭光主任参加国家毒品实验室北京分中心揭牌仪式。

记者:目前,在毒情监测预警工作中所应用的新技术、新手段已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韩旭光:创新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持续提升毒情监测预警工作的水平和效率。目前,除运用禁毒执法数据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等传统手段外,中心不断加强毒情监测手段创新应用,开创技术服务实战新局面。

中心首创并在全国推广将毒品特征分析、毛发污水检测、核磁共振谱图筛查分析等技术手段应用于禁毒实战,实现科学智慧禁毒,成效显著:每年开展缴获毒品特征分析万余份,准确判定我国海洛因、冰毒等常见毒品产地来源和合成工艺等信息,为毒品溯源和制毒物品列管提供方向参考;利用毛发污水监测数据客观评估毒品滥用形势,精准排查高危人群,助力示范城市创建,并指导各地利用污水监测结果连续破获多起重大涉毒违法犯罪案件;每年通过分析可疑样品和筛查谱图,输出技术情报,精确指引侦查打击,并先后多次派出技术人员现场指导重大毒品案件侦办;研究评估新精神活性物质成瘾性和危害性,及时发布依赖性折算表,配合出台相关立案追诉和定罪量刑标准等法律适用文件,切实解决新精神活性物质管控难、诉讼难的突出问题。

持续创新探索毒情监测预警新技术、新方法是深化科技兴警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提升新时期公安禁毒工作科技化含量和智能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中心始终将服务实战作为核心要务,聚焦一线需求,创新监测手段,提高监测效能,全面提供高质量的禁毒技术支撑。

2020年2月,中心毒品实验室获批“毒品监测管控与禁毒关键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

记者:今后,中心将如何应对毒情形势的新变化、新挑战?

韩旭光: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中心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公安部党委部署要求,瞄准国际一流标准,聚焦基层一线实战,大力推进禁毒科技创新,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禁毒科技铁军,不断推动新时代禁毒科研工作发展进步,更好地服务支撑全国禁毒工作。

首先,把握禁毒工作中心大局,助推禁毒工作提质增效。面对毒情新变化,必须围绕禁毒工作总目标,综合运用“科技之手”精准刻画毒品问题“立体像”,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制定治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推出基层实战急需的技术和装备,提升基层禁毒部门核心战斗力;深入推进禁毒数据智慧应用,提高禁毒工作科技水平和毒品问题发现能力。

其次,强化禁毒专业技术研究,引领禁毒科技创新发展。突破层级和地域限制,构建“1+5+N”的高水平毒品实验室体系,形成集约一体的全国禁毒科技支撑体系;大力强化创新引领,加强世界禁毒领域原创性科研攻关,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构建全视角大毒情监测体系,支撑毒品治理向前瞻治理转变。

最后,优化禁毒科技人才培养,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着力培养一支“青春高能”的禁毒科技生力军;完善禁毒科技领军人物及技术骨干培养计划,吸纳高科技人才参与禁毒科技创新,带动全国禁毒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整体提升;不断优化人才选拔、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为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毒品预警监测
销毁毒品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火烧毒品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