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趋势及其启示
——基于CiteSpace5.7.R5可视化分析

2022-10-15 09:09田肖宜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聚类陶行知理论

田肖宜,徐 东,夏 巍

(西华师范大学 1.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2. 教师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陶行知先生是近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享誉世界的20世纪文化伟人,其教育思想颇有建树,囊括了多个层面,作为一名学者他将奉献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扎根农村、蜗居牛棚,把晓庄的曙光洒向中国的每一寸大地。在陶行知先生众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里,最能体现其风格的当属生活教育理论。近年来,有关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研究日渐丰富,本文借助知识图谱的方式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进行剖析,其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厘清生活教育理论在当代的学术价值,也有益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良好发展,更为我们当今教育实践改革提供启示。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研发的一款多元、分时、动态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主要用于分析科学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其发展背景溯源可追踪到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数据和信息可视化(Data and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等学科。(1)参见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2页。它可以较为直观地展现某个学科或者知识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研究方向,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作分析,主要分析国家、机构以及作者的合作关系;二是共现分析,主要分析主题和关键词的共现关系;三是共被引分析,主要包括引文、作者、期刊的耦合性。(2)参见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科学学研究》2015年第33期。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CNKI全文期刊数据库,检索主题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数据检索时间限定在2011—2021年,剔除报纸、会议等不相关文献,有效文献1047篇,为了对数据进行分析,将文献导出格式为Refworks并在CiteSpace中进行格式转换。

二、我国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整体态势

通过对2011—2021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年度文献数量统计、研究者及研究机构分布、高被引文献统计等情况的梳理,有益于进一步掌握国内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整体态势发展。

(一)年度文献数量统计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组成,其发展历经萌芽期(1917—1925年)、发展期(1926—1939年)和成熟期(1940—1946年),由“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到生活教育理论完整建构时期,其生活教育思想影响甚深。中国学术界根据叙事史学的方式将其思想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3)参见刘大伟:《承继与嬗变:陶行知研究的学术谱系》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2013年,第14页。所谓叙事史学实际上是教育史中采用叙事范式、历史感知的方法维度对教育历史发展的文化现象以及社会发展之间互动关系进行解读的研究视角。(4)参见丁钢:《叙事范式与历史感知:教育史研究的一种方法维度》,《教育研究》2009年第30期。第一,兴起期(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临界点的标志性事件为陶行知先生逝世,随后与陶行知相关的教育思想在国内开始兴起,生活教育理论也在之列。第二,沉寂期(1966—1991年)。在此阶段,陶行知思想受到批判,因而与此相关的研究也开始历经长达几十年的沉寂期。(5)参见龚光军:《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33页。第三,加速发展期(1991—2000年)。这一阶段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1991年纪念陶行知百年诞辰促使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大量出现。第四,繁荣深化期(2001年至今)。21世纪伊始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这一观点逐渐向时代发展的中心话题靠拢,研究者的研究方向由关注表面发展逐渐向融合时代背景转变,进而也加速了国内陶行知研究机构的涌现。

将中国知网(CNKI)2011—2021年有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文献数量进行梳理,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主题的发文量趋势如图1所示。从总体上看,2011—2021年我国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研究发文量呈现增长趋势,具体可将其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缓慢增长期(2011—2013年)。此期间的发文量由46篇涨至86篇,其增幅呈现直线式增长趋势,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陶行知先生120周年诞辰,随后与此相关的文章便持续涌现。但与2016年以后的发文量相比,其涨幅相对来说较为缓慢。第二阶段为波动下降期(2013—2016年)。虽说在2015年文章数量达到100篇,但从相对整体波动趋势来看,其发文量仍呈现下降趋势。第三阶段为快速发展期(2016—2019年)。此期间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并在2019年文章数量达到159篇,究其原因在于举办的论坛多以生活教育理论为主题,譬如2019年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十四五”成都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等。第四阶段为缓慢下降期(2019—2021年)。此阶段中相关研究的文章数量虽维持在一定的高度,但已逐渐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在这一时间段,随着教育思想百花齐放,时代需求产生变化,当代教育思想家譬如顾明远先生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图1 2011—2021年我国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发文量的变化趋势

(二)研究者及研究机构分布

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示目前国内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思想的研究现状,整理2011—2021年有关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研究,其研究者及研究机构分布情况如图2、图3所示。

图2 2011—2021年我国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作者图谱

图3 2011—2021年我国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的机构信息图

由图2可知,核心作者分布情况较为分散,主要以个人为单位开展相关研究,通过对作者分布情况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网络密度(Density)为0.0001,学者之间的联系也较为稀疏。其中,作者发文量人均稳定在2篇左右,正如核心研究者侯怀银(2篇)、张万红(2篇),但二者研究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学者侯怀银的研究着重梳理生活教育理论从萌芽到运用五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学者张万红将陶行知生活德育的内涵辨析及价值体现作为研究焦点。

我国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在2011—2021年的发文机构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对其发文量排在前15位的机构做了进一步梳理,位于发文量之首的当属南京晓庄学院,累计发文量17篇,其次是华中师范大学6篇及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6篇,而位居其后的幼儿园、高校发文量旗鼓相当。譬如辽宁师范大学5篇、西南大学5篇等,幼儿园如江苏省昆山市新镇幼儿园5篇等。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国内高校以及与南京晓庄学院地理位置相邻的幼儿园,成为国内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机构的中枢力量。以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的南京晓庄学院为例,2011—2021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两个层面:其一,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层面;其二,生活教育理论的价值阐述。

(三)高被引文献统计

对2011—2021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利用前7篇核心期刊高被引文献信息(见表1),挖掘生活教育思想的研究领域情况。

表1 2011—2021年我国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前7篇核心期刊高被引文献信息表

首先,居于被引频次之首的学者是王璞的《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特质及其时代价值》一文,该文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概念内涵考察着手,结合学校教育与学校关系的历史演进过程,揭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特质。(6)参见王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特质及其当代价值》,《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7期。文献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构建开放的网络、回归生活推动教育改革等代表观点。其次,研究者魏娟的《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中提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是“生活即教育”,将其详尽阐释为中学语文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进而通过挖掘生活教育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发,提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可行性策略。(7)参见魏娟:《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学语文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36期。此外,“人工智能”“劳动教育”等相关主题也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中心阵地。譬如学者左亚的《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引领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曾指出,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以生活教育理论为引领,开发适合学生的劳动课程。(8)参见左亚:《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引领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S1期。不难发现,其目的在于贯彻落实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有关劳动教育的方针,也是顺应劳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不仅如此,研究者赵慧臣在其《陶行知工具教育理论:本土特色的媒体应用方法》一文中倡导立足本土特色开发媒体运用方法,解读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作用,以便启发当下的媒体教学应用。(9)参见赵慧臣:《陶行知工具教育理论:本土特色的媒体应用方法》,《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第21期。陶行知先生在其著作中曾提出:“现在外国传进来的思潮,也有许多与我们是相冲突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固然非常宝贵,但它也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不能当作我们教育的中心。(10)参见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166页。概而言之,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蕴含的工具教育理论可知,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教育改革既要兼顾理论指导也要打破传统局限,教育工具要融入生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三、研究主题

为了进一步厘清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主题的聚焦区域,本研究对关键词的时区发展脉络、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及研究趋势进行追踪分析,旨在清晰掌握生活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脉络

梳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关键词时间线发展脉络,有助于了解目前国内有关生活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笔者将文献发表年度限定在2011—2021年,其发展脉络如图4所示。

图4 2011—2021年我国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的关键词时间线信息图

结合图4可知,将文献具体内容与时间线发展脉络进行深入分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此期间呈现如下特点:其一,研究领域愈来愈细化,学者们的关注内容落实到具体层面。其二,以生活教育理论为首要主题,其后逐渐涌现与之相关的子主题,譬如幼儿科学教育、STEAM教育与核心素养等。其三,文献研究由理论走向实践,以生活教育理论为研究中心,并出现了价值、实践、启示、运用以及园本课程开发等类似实践层面的主题。

(二)研究方向

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以关键词概括分析作为文章的切入点,进一步对相关主题进行深度挖掘。对关键词进行分析,采用可视化数据分析得到关键词知识图谱(如图5所示)。从图5可以看出,主要关键词有“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生活”“生活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幼儿教育”“化学知识”等词。

图5 2011—2021年我国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的关键词知识图谱

在内容分析法与文献计量法中,关键词展现出高度概括性,中心度在网络图谱中是判断连接作用大小的度量,中心度大的关键词往往被视为在该研究领域知识发展过程中有较大的影响力。(11)参见冯露:《陶行知乡村教育研究热点、趋势与反思——基于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的分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8年第34期。结合关键词图谱,在此基础上对中心度进行解析,2011—2021年我国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前8的关键词频率与中心词性排序对比情况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2011—2021年我国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前8的关键词频率与中心词中心性排序对比表

结果表明,“生活教育理论”出现频次最多,达到450次,本次研究选取“生活教育理论”为研究主题,因而其成为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其次出现较高频次的关键词为“陶行知”,频次为436;而频次排序在3—8的关键词为“生活教育”(277)、“生活化”(65)、“生活即教育”(56)、“幼儿教育”(46)、“陶行知生活教育”(39)、“教学做合一”(38)等,此类关键词均为主题“生活教育理论”的分支体系。此外,从中心度关键词系数来看,排名前3的高频关键词其中心性分别为0.71、0.56和0.52,从整体上看关键词间的联系也较为紧密。

(三)研究内容

通过聚类分析,根据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 Ratio)算法,有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共导出6个主要的聚类,得到关于其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6所示)。发现共词图谱有520个网络节点,1385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03,ModularityQ的值为0.4639,大于临界值0.3,说明聚类效果较好。同时,Weighted Mean Silhouette S值为0.7824,此结果大于临界值0.5,说明聚类结果合理。此聚类可用于探赜2011—2021年我国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如表3所示。

图6 2011—2021年我国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3 2011—2021年我国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的关键词聚类信息表

第一个聚类为#0“生活教育理论”,其聚类主题词有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陶行知。随着时代变迁与发展,关于生活教育理论现实意义的研究越来越被学术界重视,顾明远先生曾提到其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生活即教育”是建立在用“爱满天下”精神去奉献教育事业,将内涵的蕴意表述为:“它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到广阔的,从字面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到身心全顾的”。(12)参见周洪宇、鲍成中:《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46页。可见,生活即教育思想既有其宏观意义也有其微观价值,教育改革在对其进行价值判断时,“亦可近观亦可远观”,但究其本质要落实到生活教育对学生的发展上。

第二个聚类为#1“生活教育”,其聚类主题词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思想、核心素养。近年来,有学者将生活教育理论延伸至其他如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素养等领域。也有研究指出,生活教育理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内容具有实践性、人民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倡导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发挥思想政治课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13)参见何龙安:《生活教育理论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启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第3期。不仅如此,核心素养也是时下热点领域之一,自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果发布会正式公布其基本内涵与总体框架以来,而今高职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依旧面临诸多困境,引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也能为高职院校的建设提供养分。(14)参见金明磊:《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方向和新实践——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年第35期。

第三个聚类为#2“生活”,其聚类主题词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理论、幼儿。第四个聚类为#3“生活化”,其聚类主题词有生活化、幼儿园、阅读教学、初中数学。综合二者的聚类关键词发现,幼儿园教育成为这一类主题词的核心焦点所在。相关研究表明,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在此衍生出幼儿园数学活动、民族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体育教学运用等领域,幼儿园教育对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呈现放射状发展趋势。

第五个聚类为#4“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其聚类主题词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应用、小学数学。第六个聚类为#5“生活即教育”,其聚类主题词有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在关注“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时,也不难想到陶行知之师杜威先生的“学校即社会”,有学者将杜威与陶行知的教育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理论迥异的原因所在,这都是学者选取不同角度进行解读的表现。(15)参见刘梦:《“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年第11期。

(四)研究趋势

突现关键词往往被用于探索某学科领域在某段时间内的前沿发展动态。对2011—2021年有关文献的计量情况进行分析,其关键词突现(Strongest Citation Bursts)情况如图7所示。

图7 2011—2021年我国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的关键词突现图谱

从图7可以发现,研究依旧围绕与生活教育理论有关的主题进行探索,如“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等。而变化趋势较为明显便是从理论研究向实践研究的阵地转移,譬如“综合实践活动和运用”“语文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均是分科教学具体运用的表现。从时间跨度来看,跨度最大的突现关键词为“社会即学校”(2011—2015年),其次为“应用”(2016—2019年)。从突现强度来看,“教学做合一”成为强度最大的关键词(4.77),其次为“小学语文”(4.69)。其中“教学做合一”已然成为指导现代课堂理念的宗旨之一。随着新教育实验在中国推行,朱永新先生从生活教育理论着手对“教学做合一”深度解读,引导学生形成“自得自动”的品质,主动探索知识之本源。在教师的传授方面,指导学生的同时也是在不断进行学问研究,以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16)参见朱永新:《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28—230页。由此可见,生活教育理论的发展也将随时代步伐进行不断的革新。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研究以CNKI数据库为来源,对2011—2021年有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文献利用CiteSpace5.7.R5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整体的研究情况。我国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的发文量自2016年以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文章的研究数量持续攀升至2019年达到高峰,可得出生活教育理论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之一。但从研究者分布情况发现,其分布情况较为分散,这表明各自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在此期间有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研究团队是较少的。此外,对于研究机构分布情况来说,华中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等高校仍是发文量较高的中枢力量。

第二,研究主题和领域。主要以生活教育理论为中心主题而展开的研究,譬如一日生活、幼儿科学教育、三大理论、园本课程开发等。正如幼儿教育,学者们长期关注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这两个方面,集中表现为对幼儿园教育实践运用的关注。除此之外,研究主题分布的概况随时代变迁也逐渐发生转变,但仍以生活教育理论为中心点进行研究。

第三,研究热点和趋势。自2011年以来我国有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研究由宏观开始向微观转变,研究方向不仅仅局限在某个宏观主题,逐步落实到实践、园本课程开发等具体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理论作为研究的导向,加强对实践的指导,其发展趋势是随社会进步及时代发展而不断形成新热点。

(二)展望

整理2011—2021年有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文献发现,与生活教育理论相关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其理论对于我国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关注其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应进一步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为此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1.拓展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度

本文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发文情况做了梳理,2011—2021年发文量在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发文量集中在核心期刊和CSSCI收录期刊文章质量相对较高的文献数量还是较少。截至本文写作时,运用文献计量法对CNKI中生活教育理论发表在核心期刊及CSSCI收录期刊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其占比大约为22%。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提高生活教育理论文章的质量方面。陶行知先生作为在教育思想领域深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其生活教育理论思想对教育改革的作用影响甚深,拓展生活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度有益于构建生活教育思想的新境界。

2.丰富生活教育理论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已发表的文章中部分研究者对生活教育理论主要采用理论研究的方式,还有部分研究仅仅停留在描述性阶段,研究视角的切入点也较为单一。譬如部分研究者仅对生活教育理论做简单的阐述,并未对其深入剖析,也未将生活教育理论融入现实生活实际。因而,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转变思维方式,开拓生活教育理论研究新视野,从根本上纠正研究思路的问题。

3.推动生活教育理论与时代发展融合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也逐渐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诸如智慧课堂的发展已成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产物。纵观生活教育理论研究热点的演变趋势,顺应时代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现今,在深度挖掘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更应该考虑到多层次、多领域的融合发展,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生活教育理论实践性与现实性的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聚类陶行知理论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坚持理论创新
基于知识图谱的k-modes文本聚类研究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一种改进K-means聚类的近邻传播最大最小距离算法
基于模糊聚类和支持向量回归的成绩预测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