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络首发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
——基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首发出版发布系统的分析

2022-10-15 07:09朱银周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出版商期刊编辑部

■唐 虹 朱银周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景明南路727号 650500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利用、查询、发掘、分享信息的方式,多种媒体的高度融合和移动传媒的普遍使用,使得数字出版成为快速出版的趋势和潮流。传统纸刊出版思维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期刊快速发展的需要。将数字出版与纸刊出版有机结合起来,以缩短学术期刊出版周期、提高出版效率已经成为期刊界的共同心愿。网络首发不但能实现学术论文的快速网络出版,大幅度提高出版效率,而且能和后期的纸刊出版很好地对接,获得了很多期刊编辑、作者和读者的高度认同。中国知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已经有2271种期刊加入网络首发的阵营[1],占我国期刊总数的22%左右。

学术论文的网络首发模式已经逐渐成熟,编辑一方面忙于学术论文的网络首发,另一方面又要忙于纸刊的出版,在网络出版和纸刊出版过程中不断重复工作,工作总量明显增加。网络首发和纸刊并存的出版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引发了出版界诸多的讨论。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首发的瓶颈问题及对策[2-6]、出版流程[7-9]、出版周期[10-11]、传播途径[12]、著作权[13-14]、编辑媒介能力与素养[13-14]、论文规范[9]、DOI[10]、论文版本[10]、引用[10]、论文成果认证[4-5]、论文收益[4]、论文撤回[15]、论文终审[16]等方面。王景周等[2]认为,学术期刊实施网络首发的瓶颈在于办刊体制问题、数字化出版断层、OA出版与整合传播问题。詹燕平等[3]认为录用定稿存在网络首发的阻力,表现在网络首发会弱化学术期刊的核心资源、导致编辑部人力资源短缺,以及传统出版流程不利于网络首发等。占莉娟等[4]认为,制约网络首发的现实瓶颈为期刊编辑部与网络首发平台利益的博弈,学术成果的认定,编辑部存在的出版定稿流程长、人力短缺等,导致网络首发效率降低。这些学者所提出的问题确实在网络首发的过程中明显存在,引起期刊编辑人员的讨论与共鸣。这些研究成果对网络首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作用,但网络首发的困境远远不止于此,与网络首发相关的网络出版商、期刊编辑部、作者、国家期刊管理部门等都存在一定的困境,研究解决这些困境的路径就显得十分重要。

1 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

1.1 网络首发的概念及内涵

网络首发(Online First Publishing)是指编辑部优先将录用论文通过网络出版商的网络出版平台进行网络出版,确认论文首发权,之后再以期刊印刷的方式出版论文,最后通过与网络出版商“对接”,实现论文的网络首发版本与印刷版的有机关联。《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是经国家批准创办的网络连续出版物,网络首发论文就在其上出版。

期刊网络首发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 按照我国有关网络连续出版物的管理规定,在网络首发平台上出版的论文被认定为正式出版,属于网络出版的一种方式。论文作者可以通过中国知网下载或打印期刊和中国知网共同开具的“网络首发论文出版证书”。

(2) 网络首发论文有4种版本: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和印刷版。其中录用定稿由于具有方便快捷和操作简单的特点被期刊编辑部普遍采用,但其插图和公式中有些内容难以修改,可能会有一定的错误。排版定稿一般要经过专业排版人员用出版专业软件排版,并经过编辑校对,错误相对较少,但相对录用定稿耗时稍长。

(3) 同一篇网络首发论文可能会形成多个版本,且版本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网络首发成功后论文会形成第一个版本;若对第一个版本的错误进行修正,对内容进行修改、补充,会形成第二个版本;纸刊出版后会形成最终版。同一篇论文有内容存在一定差异的不同版本,容易给读者阅读带来一定障碍。

(4) 网络首发论文涉及网络出版商、期刊编辑部和作者。论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但网络出版商和期刊编辑部拥有网络文献的汇编权、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和版式设计专用权等。

(5) 网络首发论文通过《CAN-J网络首发学术期刊合作出版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约定编辑部的收益,而编辑部支付给作者的稿酬已经包含了网络首发费用。

使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首发出版发布系统”的期刊编辑部较多,借助中国知网可以方便地查询、下载、浏览网络首发论文,该平台得到了很多作者和读者的认可。

1.2 期刊全能编辑的概念

新媒体的出现和多种媒体的融合改变了期刊的传播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芳[17]首次提出全媒体编辑的概念,认为传统出版编辑掌握的技能太过于单一,仅能适应传统的封闭出版工作环境;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出版编辑必须掌握全面的技能,强化互联网思维,成为新时代的全媒体人才——全能编辑。期刊全能编辑是指在熟悉期刊运作规律的基础上,基于全媒体思维,熟练掌握期刊管理与媒体编辑软件,能大幅提高期刊管理效率和出版效率,完成期刊管理和出版工作的全能型人才。期刊全能编辑应该拥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选题策划能力、选稿能力、期刊管理能力、媒体融合能力、全媒体支撑软件使用能力等,能够高质量、高效地完成期刊管理和编辑工作。

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首发出版发布系统为使用者设置了5种角色,分别是编辑、主编、全能编辑、标注编辑和校核编辑。该系统也提出了全能编辑的角色,但并未给出明确的定义和内涵。在系统的角色权限设置中,全能编辑和主编拥有同样的权限(上传、签发、重新提交、撤销出版、编辑部管理5种权限),表现出全能编辑在网络首发中的重要地位,而标注编辑和校核编辑权限都较低。由于期刊编辑部人员有限,一般不设标注编辑和校核编辑,全能编辑将完成网络首发的全部工作,这对全能编辑的要求更高。

1.3 研究对象

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首发出版发布系统为期刊编辑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网络出版平台,为提高出版效率和扩大期刊论文传播提供了一条通道。但同时网络首发也产生了一些争议问题:首发论文收益分配问题、论文从网络首发至纸版出版的内容变化给读者带来阅读障碍的问题、首发论文校对标准问题、网络首发论文认证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国家期刊管理部门、期刊编辑部和期刊编辑共同予以解决。

本文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首发出版发布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编辑在使用该系统过程中的困境展开分析,并从多角度提出解决困境的策略。

2 我国网络首发存在的困境

2.1 编辑部面临的网络首发困境

2.1.1 让渡收益换取论文网络首发

学术论文网络首发引发的利益之争主要体现在论文收益方面。按照实行网络首发以前的出版模式,纸刊出版一般早于网络出版,网络出版处于出版流程的末端,实际上是将纸刊出版的论文收录到论文数据库,属于文献收录,编辑部在此过程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如今,编辑部为了提高出版效率、扩大期刊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增加学术论文引用时长、获得良好的期刊评价,不得不让渡部分利益,和网络出版商签订《协议书》。根据《协议书》规定:网络首发论文被认定为正式出版论文;网络首发属于网络出版的形式之一,属于正式出版。网络首发处于纸刊出版流程的前端,纸刊实际上是论文的二次出版,属于文献汇编出版。出版的主体发生了根本改变,编辑部也失去了论文收益的话语权,论文出版的最大获利者变成了网络出版商。网络出版商依靠网络出版平台的优势实现了论文数据收益的“一网打尽”,作者、期刊编辑部通过劳动和成本投入形成的论文数据都成为了网络出版商的“商品”。

从成本投入与收入的角度,编辑部需要支出编辑人员工资与培训费、采编系统建设与维护费、论文处理费用、稿酬,以及纸刊出版的费用等。如今,编辑部最主要的收益来源于作者的版面费。当然,少量的收益来源于网络出版商。和网络出版商相比,编辑部为每篇论文支出的费用较多,可从网络出版中获得的收益却很少。事实证明,期刊靠数据库收益难以生存,特别是依靠纸刊收益生存的应用型期刊,网络首发或许不是最佳的选择。

编辑部利益让渡的最主要的推手就是各大期刊评价系统。在各大期刊评价系统的推动下,追求良好的期刊排名以及被各个期刊检索系统收录成为期刊的终极目标。在这种背景下,编辑部只有牺牲自身收益,以保障期刊的快速传播、扩大期刊的影响力。特别是实用性较强的期刊,为了追求期刊的排名实行网络首发,造成大量纸刊订户流失。靠收益生存的期刊,一方面想方设法追求较高的影响因子;另一方面,力图进入高级别的检索系统以收取更高的版面费。由此,期刊易进入恶性循环,而所有的费用都需要作者买单。网络首发让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期刊失去了原本的促进科研成果自由、快速传播的功能。

2.1.2 编辑向全能编辑角色转型

期刊质量的提升一方面要求编辑专业化办刊,另一方面需要吸引高质量稿件。编辑专业化办刊,就要选稿、审稿专业化,校对标准化,传播高效化;吸引高质量稿件的有力措施之一就是实行网络首发。网络首发可大幅缩短论文出版周期,正好契合传播高效化。

网络首发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准确、高效和快捷,能够快速圈定学术论文的首发权,这就对期刊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网络首发对编辑提出的高要求,编辑需要转变为全能编辑。具体而言,编辑需要深耕主办栏目的学科专业,实现“学者治刊”和“专家办栏目”,能快速捕捉热点问题,缩短稿件评审周期,实现录用稿件的快速网络首发;熟练掌握支撑学术论文编辑的各类软件,能够用对应的软件及时解决录用稿件中存在的修改问题,避免反复与作者沟通以及稿件传输问题。

论文的网络首发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若采用“录用定稿”或“整期汇编定稿”模式,编辑需要持续修改与校对录用稿件,直到完成网络首发为止;若采用“排版定稿”模式,专业排版人员首先需要排版,然后由编辑校对稿件,完成校对后编辑需要将满足网络首发要求的文件上传到网络首发平台。编辑还要对上传的稿件进行状态监控,对网络出版商审查后返回稿件的修改,首发后论文的修正、撤稿等事项进行管理,这又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在网络首发完成到纸刊出版前,少量的稿件还可能存在一定的错误或需要修改的地方,这又需要编辑投入精力。

以纸刊编校为主的出版模式中,编辑的工作重在选取好稿件,将初审通过的稿件送专家评审,并通知作者将录用稿件按照审稿专家和编辑要求修改到位,然后为修改好的录用稿件安排刊发时间,交由排版人员进行排版,进行“三校”,在纸刊出版后进行网络出版。整个出版过程始终围绕“三审三校”,中后端排版交由专业人员完成。实行网络首发之后最大的变化是按“期”出版模式变为按“篇”出版,后续按“期”出版的纸刊仅仅是将网络首发后的“文献”整理后按照纸刊要求汇编出版,是网络出版模式的延续。从严格意义上讲,随着期刊管理部门对期刊管理模式的改革、图书馆阅读和收藏模式的更新和科研成果认定方式的调整,网络出版(网络首发)成为终极出版模式,未来纸刊出版的数字化管理成为必然。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网络首发的实行,编辑的角色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对期刊编辑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不但要有丰富的出版专业知识、通晓整个期刊出版流程,还要有全媒体编辑的技能,能够同时完成网络出版和纸刊出版。在现有期刊管理体制下,编辑人数不变,此趋势势必导致编辑的工作量增加。这就引发了编辑角色转变带来的困境——编辑的专业性强、工作量大,但收益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2.1.3 网络首发论文校对标准的争议

期刊编辑部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严格执行期刊“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度 保证出版质量的通知》(新出报刊〔2001〕142号)完成论文的评审和校对工作。实行网络首发前,纸刊出版一般要经过“三审三校”,再进行网络出版。实行网络首发后,论文先行网络出版,确认学术论文的网络首发权,过一段时间之后,再完成纸刊出版,将最终纸刊对应的数字版提交给网络出版商,与原来网络出版的单篇论文进行“对接”,完成期刊出版工作,才算完成每篇论文的出版工作。

网络首发的学术论文通过“三审”,完成学术质量的评审,是否还需要“三校”,遵循严格的编校规范?网络首发的“三校”能否取代后续纸刊出版的“三校”?不同的期刊从业人员有不同的看法。《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提出稿件内容应基本符合国家有关书刊编辑、出版的技术标准,正确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外文字母、法定计量单位及地图标注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两种观点:大多编辑认为,网络首发仅仅只是确认论文首发权,抢占学术创新领地,只要保证论文主体内容与纸刊基本一致,应该容忍网络首发论文中存在编校不到位的问题,不必用严格的“三校”的标准去校对和评价网络首发论文,否则就违背了网络首发的初衷;少数编辑则认为,应该用“三校”的标准严格把握网络首发论文的编校质量,因为网络首发论文已经算是正式出版,纸刊不过是文献汇编出版——把众多已经网络出版的文献按“期”或某个主题汇编整理出版。

无论争议如何,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期刊为了快速首发采用“录用定稿”模式,一般都采用Word或WPS软件进行编辑。由于编辑的水平参差不齐,很难用Word或WPS将稿件编辑到达到专业出版水平的学术论文版本,特别是很难对插图进行二次编辑。只要插图没有明显的“大”错误,学术论文的网络首发版本会忽略难以修改的“小”错误。而采用“排版定稿”的网络首发模式,错误率会大大下降,但出版效率会有所降低,且在纸刊出版前,网络首发论文的修改需要编辑再次对论文详细校对,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

从作者的角度,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修改插图和正文内容,修改周期较长、效率低下,背离了网络首发的初衷,所以作者一般会容忍图中和文中的编排错误,实现快速网络首发。

从编辑角度,网络首发中编辑要扮演双重角色,既是排版人员,又是校对人员。由于对排版软件不熟悉,以及工作量的问题,编辑很难对网络首发论文校对到位,网络首发论文存在不同类型的编校质量问题。很多网络首发论文总是带“病”出版,影响阅读效果。只有在纸刊出版时通过专业排版人员排版,再经过“三校”严格校对,论文的编校质量问题方能被解决。

从读者的角度看,无论是网络出版还是纸刊出版,都要求最大程度地控制论文中的“瑕疵”,实现论文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双高”。若论文存在过多的编校问题,势必影响读者的阅读感受,影响期刊的形象,最终影响论文的广泛传播。从这个角度看,网络首发论文需要兼顾编校质量,这就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4 网络首发论文的认证、引用、评价和撤稿

学术论文网络首发后,发表时间是以网络出版时间还是纸刊出版日期为准?从理论上讲,网络出版(网络首发)已经算是论文的正式出版,其首发日期就算是出版日期,但现实是论文的发表时间更多以纸刊出版时间为准,由此引发学术成果的登记与认证、论文的引用、期刊评价的时间起点混乱的问题。有的单位对学术论文的成果登记以纸刊出版时间为准,不认可网络出版;而有的单位认可网络出版时间,但需要在纸刊出版后对学术成果进行二次认证;网络出版商对网络首发的论文则提供《学术期刊网络首发论文出版证书》,其上注明作者、论文文题、DOI和论文链接,证明论文已经网络出版。

学术论文的引用和评价以纸刊出版年进行统计。由于网络首发论文先行网络出版,纸刊只会对已经网络出版的论文进行整理出版,期刊评价系统对每种期刊的评价会以纸刊为准,可能会造成评价论文数量少于网络出版论文数量,被统计的网络首发论文的被引频次也可能小于实际被引频次,造成评价结果的误差。若网络首发论文有唯一的DOI,纸刊出版后经过网络出版平台“对接”,网络首发论文的引用、下载等数据会对应继承;若无DOI,则需要网络出版商进行人工“对接”。没有对接之前,网络首发论文的引用、下载等数据不累加到纸刊对应的统计数据上。

若网络首发论文由于某种原因被撤销或者经过重大修改,会造成各个版本之间内容差别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读者阅读上的障碍。更为可怕的是,网络首发的目的之一是吸引优秀作者、学术团队及其好稿件,增加论文的引用时长。有些期刊会为此压缩论文审稿周期,对论文的“三审”不是特别严格,仅依靠软件审查学术不端,缺少人工评判环节。录用稿件难以实施严格意义上的“三审三校”,网络出版较为仓促,往往会导致存在严重缺陷的论文匆忙出版。出版一段时间之后,编辑才会反复对网络首发论文进行修正,对存在严重错误的论文实行撤回处理;甚至有的作者在论文网络首发之后,由于一稿多投或者其他某种原因,单方面提出撤稿要求,导致论文无法在纸刊出版。网络首发的稿件处理流程较为仓促,导致稿件存在的问题增多。一旦论文被撤销,对网络首发论文的引用将失去意义,将会引发更多的后续问题。

2.2 作者面临的网络首发困境

实际上,网络首发使作者、期刊编辑部和网络出版商之间形成了接近金字塔形的层级关系。作者处于金字塔的底层,提供编辑部和网络出版商赖以生存的基础——学术论文。论文一旦发表,随着《转让协议》的签署,作者就把论文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改编权等权限转让给了期刊编辑部,还要付出一定的版面费,并承担论文中的学术风险和学术不端的后果,换来的是相对较低的稿酬,且稿酬协议中严格申明稿酬已经包含转让上述权限的所有费用。期刊编辑部处于金字塔的中间,下面连接作者,上面连接网络出版商。期刊编辑部通过《协议书》将作者授权的网络出版权(论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使用许可)转让给网络出版商。网络出版商获得了在全球范围内网络版文献的汇编权、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与纸质期刊相一致的版式设计专用权等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通过网络首发方式转让给了网络出版商,网络出版商通过自身平台的优势,实现了众多期刊的网络出版,形成了包含众多期刊学术论文的数据库,掌控了学术论文数据的销售权。

从网络首发到纸刊出版有一段时间差,不同的期刊出版时间差会有所不同。部分研究生在校期间通过网络首发发表论文,满足了研究生毕业的要求,在纸刊出版时学生已经毕业离开学校,导致其对后续论文的修改和校对积极性不高。更有甚者,编辑在纸刊出版时发现网络首发论文存在严重的错误,或者严重的学术不端,但已经收取了作者的版面费,为作者发放了录用证明,作者也从该论文中获益,撤销该论文会引发很多后续问题。这些困境有待更好的方法来进一步解决。

2.3 期刊管理部门面临的困境

网络首发打破了我国期刊出版模式,即由原来的纸刊出版后再完成网络出版,变为网络首发(网络出版)后再出版纸刊,使网络出版和纸刊出版同等重要,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期刊出版流程,导致整个出版过程呈现“双轨制”。

期刊网络首发同样引发了期刊管理部门的问题。国家期刊管理部门对期刊的管理,主要基于自然年(卷)和期次的管理,管理方式主要建立在出版的纸刊之上:纸刊出版之后,编辑部都要向国家管理部门按“期”邮寄纸质期刊;对期刊的审读以纸质期刊为基础或以人机协同模式,对期刊的编辑质量进行检查,不但要对论文编辑质量进行检查,而且还要对期刊封面上的信息元素进行合理性检查;期刊评奖也需要对纸质期刊从封面到内文作出一个全面评价;作者登记学术成果也需要提供纸刊,且作者单位需要对纸刊原件进行审查,需要对发表学术论文的期刊官网或者论文数据库进行查证,实行双重认证。基于出版年与期次的纸刊管理模式的政府监管中,纸刊出版不可或缺;网络首发主要建立在单篇论文或整期汇编出版的网络出版模式之上。就目前的国家期刊管理政策而言,纸刊出版依然不能省略,从而导致期刊编辑工作量加大。同时,如今读者主要从论文数据库中获取论文,而不是从纸刊上获取目标论文。纸本期刊除了用于图书馆的收藏、科研部门对成果的认定、作者保存和管理部门存档外,其他方面的价值逐渐减弱,是否需要出版纸刊成为编辑近年来探讨的热门话题。这就需要期刊管理部门对当前的期刊管理政策作一些调整,以适应期刊网络出版的需要,这是当前期刊管理方面的困境之一。

国家制定了关于纸刊的“三校一读”制度,编辑按照国家标准完成期刊论文的校对和评审工作,保证刊物的出版质量,但国家并未从政策上明确该制度是否适用于论文的网络首发。此外,没有统一的DOI规范,需要国家对DOI建立统一的标准,对单篇论文进行科学管理。网络首发论文的引用及著录规则,特别是针对没有DOI的网络首发论文的引用及著录规则,,都需要增加到国标中。国家期刊管理部门对纸刊的监管较为严格,但对网络首发论文的监管取决于网络出版商对网络首发论文的审核;网络出版商对论文的审核主要是对论文进行格式审查和政治审查,而不对学术质量进行审查,也不对编校质量进行校核。既然网络首发也是期刊的出版方式之一,网络首发论文的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同样会影响阅读效果,对网络首发论文也应该有一个评价机制。期刊管理方面困境的解决需要政府进一步改革管理政策,完善管理标准,将网络首发论文同纸刊出版论文一样纳入国家政策监管范畴。

2.4 网络出版商面临的困境

网络出版商处于网络首发的上游,依靠传播平台的优势,吸引了两千多种期刊自愿加入其首发阵营,让渡网络首发的部分利益[1]。同时,网络出版商通过《协议书》将论文作者对论文网络收益的诉求直接转移给期刊编辑部解决,避免了与作者的直接利益冲突。

网络出版商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量的做法,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问题:(1)没有竞争的自主定价论文数据库销售模式将网络出版商推到垄断的争议中,导致网络出版商与客户的关系不太和谐;(2)差异化支付期刊编辑部论文收益与限制论文在一定时限内不得在其他网络平台传播,导致期刊编辑部与网络出版商的矛盾日益突出;(3)OA期刊加入网络首发,导致其在纸刊出版前不能在其他网络平台传播,使OA期刊失去自由传播的特性,引发读者对网络出版商的不满情绪。

3 破解学术论文网络首发困境的对策

要彻底化解目前学术期刊网络首发存在的诸多矛盾,需要国家在期刊管理政策上进行改革和调整,从政策源头解决网络首发平台垄断下的利益合理分配、编辑转型、期刊出版流程简化、国家监管和管理政策调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简要的困境及其对策见图1。

图1 网络首发的困境及其对策

3.1 协调期刊数据库收益

要打破网络出版商对期刊数据库收益的垄断,有必要制定网络出版商、期刊编辑部和作者三者之间的网络出版收益分配模式,实现三者之间的利益合理分配,促成网络出版商、期刊和作者的共荣共兴。根据国家网络出版相关规定,网络出版为最终出版模式。网络首发为网络出版模式之一,纸刊出版实际上变为文献汇编出版。网络首发权限的垄断、首发平台的无可替代性和期刊评价体系的助推,必然导致期刊数据库对利益的垄断。为了追求论文的传播效果和期刊的影响力,很多期刊和作者选择让渡论文背后的经济利益。

为了打破网络首发平台的利益垄断行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放宽期刊网络出版许可证的申请标准,允许有条件的期刊实行网络首发;(2)鼓励建立各类专业期刊联盟,以专业联盟的身份创建专业期刊数据库;(3)鼓励发展OA期刊,实现论文数据的免费下载;(4)受国家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一律实行免费下载;(5)建立期刊论文数据库收益分配标准。

3.2 期刊编辑向全能编辑转型

为了满足期刊论文网络首发的全能编辑要求,期刊编辑需要向全能编辑转型。除了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选题策划能力、选稿能力、期刊管理能力外,各类编辑培训要向媒体融合、全媒体支撑软件的使用等的教学迈进,使期刊编辑尽快掌握全媒体编辑的部分技能。具体而言,网络首发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专业人员办专栏,要求编辑是栏目对应学科的专业人员、学者或专家;(2)通晓整个出版流程,精准掌握国家出版政策、期刊出版流程、期刊国家标准和规范;(3)掌握全媒体编辑的一般能力。

为了提高网络首发的效率,提高编辑的全媒体编辑能力,有必要对编辑进行专业培训,培训方向包括文字编辑、图形编辑、表格编辑、数学公式编辑、流程图编辑、文字计算机软件自动校对、参考文献软件校对、网页编辑等,未来可能还会存在音频编辑和视频编辑等。编辑通过专业排版软件排版通过“三审”的稿件,并进行“三校”,直接用“排版定稿”模式完成网络首发,避免稿件“带病”网络首发,一次性完成网络出版。

3.3 实行年(卷)和单篇论文监管模式

按年(卷)网络出版,弱化期刊按期次出版的“期”的概念,实行单篇论文网络首发为最终出版模式,建立按照自然年(卷)和单篇论文(DOI)的监督管理模式。按年(卷)的单篇论文网络出版的终极出版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出版流程,减少出版流程中编辑之间相互等待、出版流程间时间浪费的弊端,最大程度地改变栏目编辑处理论文时的被动性,使编辑能够快速、自主地完成一年的编辑出版工作。单篇论文网络首发为终极出版模式,可以采用“排版定稿”模式,按照《关于严格执行期刊“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度 保证出版质量的通知》和国家校对标准流程,一次性完成论文的学术质量审查和编校质量校核,保证网络首发论文的出版质量,避免“录用定稿”首发模式下存在较多编校错误的“带病”出版。

单篇出版的论文需要在指定的位置标注DOI,这是每篇论文的身份识别号。DOI成为一个重要标识码,应该包含期刊CN号(或ISSN号)、网络出版日期、论文编号等信息。单篇论文网络首发打破了“期”的概念,DOI可以不包含“期”的信息,不受制于期次,有利于提高出版效率。另外,各种期刊在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中对于网络首发文献的著录应该尽量包含DOI,保证每篇网络首发参考文献有唯一指向。

每种期刊在完成全年的网络出版任务后,可以对全年网络出版论文进行汇编出版,可以依据DOI分段分册进行纸刊出版,或者按照栏目出版,完成纸刊出版任务。

3.4 完善网络首发的国家管理规定

网络首发为网络出版的新模式之一,其出版效率高、传播渠道多、传播范围广,深受期刊编辑部、作者和读者的欢迎,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为了抑制其弊端,有必要将网络首发纳入《出版管理条例》《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中,明确网络首发的出版地位以及网络首发论文的校对标准,避免网络首发论文“带病”出版。虽然网络首发论文可以实现“勘误”和“撤回”、纸刊出版后的“对接”等功能,但论文网络首发后至纸刊出版前这段时间,学术论文可能存在学术质量问题、编校质量问题和学术不端等问题。为了弥补这些问题,期刊编辑部只有启动“勘误”和“撤回”流程,或者在纸刊出版后通过网络首发平台的“对接”流程,对网络首发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由此,同一篇论文会形成多个版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阅读体验和论文传播效果。所以,单篇稿件的“排版定稿”首发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论文出现不同版本。

3.5 实行网络首发或纸刊出版的单一模式

要破解学术论文快速网络首发面临的诸多困境,除了需要国家改革期刊管理办法外,还需要建立网络出版的新模式,即打破纸刊出版和网络首发出版的“双轨制”。期刊出版的“双轨制”导致编辑部资金和编辑精力的双重消耗及出版效率低下,不适应现代期刊发展的潮流。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有条件的期刊实行网络出版(网络首发)为最终出版模式,对纸刊可实行“单行本”模式,或者年底按卷将论文汇编出版;无条件或条件不成熟的期刊,可以选择每年按期次出版纸刊,然后再实行网络出版。

实行网络出版或纸刊出版,编辑部就可以提交年度(卷)网络出版的论文数字化文本来进行期刊上交、期刊评价和期刊审读;作者可以凭网络出版商和期刊编辑部联合开具的“网络首发论文出版证书”进行学术成果的认证,或者由单位管理人员通过网络出版平台查询认证,这能很好地契合网络首发快速出版的特点;同时,期刊管理部门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节约成本。

4 结语

网络首发迎合时代的发展,得到了期刊编辑部的普遍认可与使用,提高了期刊的出版效率,缩短了期刊的出版周期,优势十分明显。但在首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网络出版商、期刊编辑部和作者三者之间的利益之争,期刊管理政策与期刊网络首发内在要求之间的不匹配,期刊编辑角色转型带来编辑角色失调,首发论文的校对标准之争,网络首发论文的认证、引用、评价和撤稿问题,网络首发论文可能存在多种版本的困境。国家需要从政策上调适网络出版商、期刊编辑部和作者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网络首发可以作为终极出版模式;期刊出版可以将按“期”出版改为按“篇”出版,国家对期刊的管理由按年(卷)和期次管理转变“年(卷)”管理;期刊也可以改变其出版模式,甚至可以取消纸刊出版。这样,期刊可大幅度提高出版效率,节省纸刊印刷成本。但这些困境的解决,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利益,很难在短期内实现。

猜你喜欢
出版商期刊编辑部
期刊简介
《防爆电机》期刊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期刊审稿进度表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
各行各业
2006年国际消费类杂志调查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