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提升探析

2022-10-15 02:42亳州市广播电视台刘明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7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传统媒体广播

■ 亳州市广播电视台:刘明辉

广播新闻记者是广播媒体的重要从业者,当新闻事件发生后,能够快速、及时、客观、有效、公正地通过广播媒体为公众传递信息。在传统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记者作为大众媒体传播者,在社会发展和信息传播过程中肩负重要职责,有了他们,传播活动才能得以顺利开展。而新媒体时代,大众主流媒体的传播特权正在不断被分化,公众借助新媒体传播渠道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传播权,凭借着发达的网络和新媒体平台,人人都可以成为“草根记者”,像广播记者这样的传统媒体记者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似乎正在不断弱化。

在新的传播语境中,广播新闻记者如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重塑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广播新闻记者要提升新闻作品质量,首先要对新媒体的传播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正视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全面提升自身职业素养,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有关工作。

1. 新媒体时代媒体特征

新媒体时代这一概念,是根据传统媒体时代提出的,在这一时代,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媒介打破了原来的广播、电视和报纸的局限,数字化的网络传播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信息传播中,而且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建立起来的更加高效、多元、交互和可靠性强的媒体传播网络,已经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甚至是首选渠道。

而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是借助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搭建的新媒体进行传播,因此与传统媒体传播状态相比,新媒体时代的媒体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突破时空桎梏

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相对有限,范围相对狭窄,传播过程也较为漫长。有着“信息高速公路”之称的互联网,让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突破了时空的桎梏,信息通过数字加工后,可以在网络世界快速传播,可以在同一时间快速传播到多个人手中。

1.2 参与性,交互性强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实现了一种交互式的传播,这种传播过程不是静态的,而是在传受双方相互作用下,以动态方式传播。新媒体的受众不是一味地被动接收信息,而是掌握了很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他们可以更多地参与到传播过程中,不仅可以对信息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信息活动的二次创造,而且也可以转发信息,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实现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互动。在这样一种动态传播过程中,受众摆脱了信息被动接收的地位,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1.3 传播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媒体时代,发布信息是大众媒体的特权,专业记者是信息把关人和舆论领袖,公众只能通过电视台、电台和报纸这样的权威新闻传播渠道获取信息。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主体更为多元化,人人拥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草根记者”,话语权被分散到每一个人受众手中,专业记者编辑的地位不断弱化,如何在喧嚣的舆论环境中,重新获取公众的关注,这对于传统媒体记者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

2. 新媒体时代提升广播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2.1 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近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让传播语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数量激增,传播效率加快,快餐式的网络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严重威胁着传统媒体的发展,不断挤占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分流着传统媒体的受众。在传统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下滑的今天,广播媒体从业者不管是思维方式和工作技能,都应当紧跟新媒体时代的步伐,用扎实的岗位职业素养应对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生产出更多的广播精品作品。

2.2 提高广播媒体的竞争力

新媒体时代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其实新媒体技术对于任何一家媒体都是一视同仁的,应用得好,可以在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如鱼得水,应用得不好,则可能因为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无情地淘汰。广播媒体新闻记者是电台的重要从业者,其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闻作品的优劣。现如今,“新闻立台”对于很多广播媒体来说,依然是一条重要的生存法则,新闻竞争力的高下直接决定着广播媒体在市场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因此,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高下,不仅仅关系着个人的成长与进步,更是关系到广播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大事。

3. 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记者提升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3.1 思想理念落伍

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有一些广播新闻记者在新媒体环境中,依然墨守成规,思想观念较为陈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薄弱。广播电台作为老牌的主流媒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记者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制度,对于突然崛起的新媒体,有些人从内心深处是有着抵触情绪思维,他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因此不愿意改变主观看法,工作中依然沿用传统工作模式,在实际工作中也表现出与环境格格不入的状态,难以和新媒体有效接轨,不能适应当下受众的需求。

3.2 采访能力薄弱

新媒体时代到来,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异常丰富,往往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不管是首发还是转载,各个媒体都会在短时间内进行及时关注。如何将同一新闻素材进行二次加工,充分发挥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特色化的报道,这考验着记者的新闻采访能力。媒体界一直有一句俗语:“好的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广播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受访者,需要厘清错综复杂的新闻事件,以多角度、宽领域和发散性的思维来收集新闻素材,这就需要他们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广播记者到达新闻现场后,采访技能跟不上,采访模式僵化,问题设计不合理,难以抓住新闻现场的一些典型细节,难以提炼最有价值的信息,新闻采访收集的新闻素材本身价值不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然导致最后的新闻报道也难有出彩之处。

3.3 报道的深度有待提升

与新媒体相比,广播媒体在信息传播渠道上并不占优势,与网络新闻相比,广播新闻不管是信息的时效性、丰富性、交互性,都有所欠缺。那么广播新闻应该在什么领域与网络新闻一较高下?深度报道就是广播媒体的一个重要发力点。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广播电台本身掌握着丰富的新闻资源,其新闻记者是专业的新闻从业者,综合素养较高,完全有能力生产一些质量较高,能够满足受众深层次信息需求的深度报道,与蜻蜓点水式的网络新闻形成差异化竞争。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广播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就是简单地对新闻事件进行记录式报道,分析事件不够深入,视角单一,思维局限,仅仅停留在对当前事件的分析上,缺乏全局观念,没有从深度和宽度上对新闻报道进行延展,没有充分发挥广播媒体的传统优势。

4. 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提升分析

记者这一行业曾被人们誉为“无冕之王”,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崛起,记者身上的光环正在逐渐隐退,在自媒体的加持下,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记者这一以传播信息为工作职责的职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记者需要肩负的职责更为重大,他们需要承担起及时客观地传递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传播社会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的责任。如何切实地肩负起社会责任,结合新闻工作的职业特点和当前新媒体的传播特征,笔者认为,一名合格的广播记者在新媒体时代必须具备以下职业素养。

4.1 具备新媒体传播能力

一方面,广播记者必须熟练地掌握各种新媒体最新技术。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助推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推陈出新,各种复杂的网络应用不断出现。一名合格的广播新闻记者必须要时刻保持学习新事物的热情,迎接新技术的挑战,善于将各种新技术应用到广播新闻的采写过程中。

另一方面,要积极地参与网络新闻传播,实现立体化的融媒传播。现如今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巨大,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了解新闻事件最便捷的传媒工具,广播电台的媒体融合进程正在不断加深,基本各级电台都已经搭建起了立体化的信息传播渠道,“一台一网,两微一端一抖”这些基本已经成为标配,如何实现传统媒体传播内容在新媒体端的传播?这就需要广播记者及时转型,基于不同传播平台的传播特点和传播规律,生产不同形式的媒体产品,实现多种渠道的信息分发。可以说,在新媒体语境下,熟悉各种媒体渠道信息传播特点,能够生产不同类型媒体产品的复合型记者才是时代需要的紧缺人才。

4.2 具备政治素养和法律素养

新媒体时代,舆论环境异常复杂,各种思潮激荡,网络上新闻的信息量虽然巨大,但是信息质量却堪忧,真假信息交织,一些价值观错误的新闻给受众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就如定海神针一般,必须要牢牢守住舆论大关,坚持正确、客观、公正的信息传播,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广播记者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法律素养。任何时候,广播媒体作为主流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因此,记者必须熟知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最新政策,能够做好上传下达、反应民情民意等一众事宜,这极大地考验着记者的政治素养,这样才能精准地把握政治红线的尺度。

另一方面,法律也是新闻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作为广播记者,必须知法懂法,这样才能更好地肩负起信息传播的职责。新媒体时代虽然使得信息传播的效率大大增加,但是却使得不良信息不断对公众产生影响。一名合格的广播记者只有心中牢记法律底线,对新闻保持谨慎的形态,切忌为了追求点击率,使得传播内容丧失真实性或法律的公平性,避免个人感情渗透到报道中,避免作品涉及一些侵犯他人隐私权、肖像权等情况出现,这样才能使其新闻作品更具权威性和公信力。

4.3 新闻专业素养

所谓的新闻专业素养,是围绕新闻本职工作出发,探讨其从业者的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总体来说,作为一名广播新闻记者,其应对具备的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能够对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保持高度敏感性,并有追踪和判断能力。新闻线索的最典型特点就是隐匿性,它只是新闻事件表现出来的一点表征。广播新闻工作者必须善于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现并搜索新闻线索,判断其新闻价值大小,这样才能确保将最新鲜的资讯及时挖掘出来。第二,甄别新闻信息的能力。在新媒体时代,这方面的能力尤为重要,由于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来源和信息呈现方式表现出典型的多元化特征,更为复杂多变,因此这就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有了清晰和精准的辨别能力,能够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迅速甄选出有价值的关键信息,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确保受众可以了解真实客观的新闻事件。第三,良好的应变能力。现如今新闻的时效性被高度强调,这也意味着留给新闻工作者准备和思考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广播新闻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现场应变能力,能够针对各种突发状况采取应对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起有条理有策划的采访活动,这样才能使得新闻采写更为高效。

4.4 沟通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沟通素养也是广播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一个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内容:第一,广播记者要具备与采访对象沟通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当采访受阻时,要善于化解阻力,运用个人的工作方法和沟通能力来解决问题。第二,沟通素养还体现在广播新闻记者能够根据所采访的内容和事件本身的主观分析和理解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帮助记者对于新闻事件有更加清楚客观的认识,让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保持一种探索精神,带着问题和思考来进行新闻采写。第三,沟通素养还要求广播记者本身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清晰地传达自己的采访意图,而且可以引导受访者娓娓道来,更加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以笔者采写的新闻作品《最美“豆浆夫妻”》报道为例,这篇报道也是获得安徽广播电视奖一等奖和安徽新闻奖二等奖,“豆浆夫妻”李炳倩和信玲老两口坚持多年给学生和环卫工人送豆浆。李炳倩是谯城区谯东镇人,妻子信玲也体弱多病。老两口刚刚脱贫却又乐于助人,每年高考前都会连续一个多月为学生免费送豆浆,每天夜里两点起床干活。在李炳倩家里,除了一张床和一些磨豆浆、修自行车的工具,电扇、电视、冰箱等电器一样没有。除了为学生和环卫工人免费送豆浆,李炳倩还在学校门口开了一个自行车修理铺,经常免费给学生修理自行车。近年来,虽然自己的日子过得很紧张,夫妻二人还坚持资助多名贫困学生。李炳倩说,儿子读书的时候,因为贫困日子过得很是紧张,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渡过了难关。现在日子好过了,也尽最大努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爱心传递下去。近年来,夫妻俩为学生免费送豆浆5万余杯,曾被评为“中国好人”“安徽好人”“亳州好人”。虽然两位受访者的事迹非常感人,但是笔者在采访过程中却遇到了困难,这对夫妻不善言辞,很多时候都是答非所问,或者是寥寥数语,说不到点子上。如何破解难题?我决定打感情牌,调整了采访思路,我没有再围绕新闻主题来问话,而是和夫妻俩拉家常,问他们日常的琐事,慢慢地,夫妻俩的紧张情绪消除,也打开了话匣子,把自己多年人乐于助人的经历如倒豆子一般,一股脑地说了出来,最后记者采访到了很多一手的珍贵素材,这就是善于沟通的魅力和效果。

5. 结束语

综合来说,作为一名广播新闻记者必须看到新媒体时代的变化,认识到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年代,转变固有思想,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保持开放的理念和认真的态度,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增强业务能力,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这样才能成长为新时代背景下合格的广播新闻记者,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群众服务。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传统媒体广播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我是新闻记者
公示
公示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