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建设和综合效果评估

2022-10-14 02:39庸安磊
种业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防区二化螟稻飞虱

庸安磊

(信阳市平桥区农业农村局,河南 信阳 464000)

为贯彻落实“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按照河南省植保植检站《2015年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并结合豫南稻区独特自然生态环境,豫南地区着力开展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建设,加强试验示范,大力推行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就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建设的内容、要求以及示范区试验效果报道如下。

1 示范区建设内容

示范区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集中连片田块,且交通方便、便于观摩。示范水稻品种为当地主推品种。每个示范区设4个小示范区,分别为完全不防治区、农民自防区、绿色防控示范区、辐射带动区。完全不防治区: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完全不防治,面积0.07~0.13 hm2;农民自防区:按照农民常规方法进行防治,水肥管理同一般大田[1];绿色防控示范区: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严格按照绿色防治技术模式进行管理,面积在66.7 hm2以上;辐射带动区:以绿色防控示范区带动周边农民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面积在3 333 hm2以上[2]。

2 示范区建设要求

完全不防治区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不使用任何农药防治病虫草害,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与综合防治区一致;绿色防控示范区严格参照“绿色防控技术对策”进行操作,并计算防治成本;辐射带动区、农民自防区要及时记载水稻生长期间主要管理措施、时间及农民用药品种、防治次数、用药量、防治效果,并计算防治成本。在病虫害发生危害高峰期,分别调查不同类型示范区内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情况及天敌数量。水稻成熟期测定产量。在项目完成后,对不同类型示范区的防病治虫除草增产效果进行综合比较评估[3-4]。

3 示范区综合效果评价

3.1 防病虫除草效果

2018—2020年,共建设10个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每个面积66.7 hm2,进行技术组装配套和应用,并对主要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绿色防控示范区内,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效果分别达85.3%、86.5%、83.4%。在二化螟二代、稻飞虱、稻纹枯病、杂草等病虫草发生危害盛期调查发现,绿色防控区的病虫草危害程度明显轻于农民自防区和完全不防治区。

2018年,水稻病虫害总体发生偏轻,其中稻纹枯病、二化螟一代发生相对较重,部分田块稻飞虱发生也相对较重。绿色防控示范区、农民自防区和辐射带动区内的稻纹枯病、二化螟等病虫均得到有效控制,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1.3%、91.5%、90.7%。由表1可见,绿色防控示范区二化螟螟害率为1.06%,稻飞虱数量为91.00头/百丛,稻纹枯病病情指数为2.74,杂草密度为8.40株/m2;农民自防区病虫草害程度高于绿色防控示范区,二化螟螟害率为3.94%,稻飞虱数量为213.14头/百丛,稻纹枯病病情指数为5.98,杂草密度为17.40株/m2,分别比绿色防控示范区高2.88个百分点、122.14头/百丛、3.24、9.00株/m2;完全不防治区病虫中度发生,二化螟螟害率为6.69%,稻飞虱数量930.29头/百丛,稻纹枯病病情指数为14.45,杂草密度为91.20株/m2。

2019年水稻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发生特点前轻后重,发生较重的病虫害主要有稻纹枯病、二化螟二代、黑条矮缩病、稻飞虱等。绿色防控示范区、农民自防区和辐射带动区内的二化螟、黑条矮缩病等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5.5%、83.5%、79.1%。由表1可见,绿色防控示范区二化螟螟害率为3.34%,稻飞虱数量为239.33头/百丛,黑条矮缩病病株率为1.10%,稻纹枯病病情指数为10.57,杂草密度为14.60株/m2;农民自防区病虫草害发生明显高于绿色防控示范区,二化螟螟害率为5.83%,稻飞虱数量为458.33头/百丛,黑条矮缩病病株率为10.20%,稻纹枯病病情指数为24.50,杂草密度为16.20株/m2,分别比绿色防控示范区高2.49个白分点、219.00头/百丛、9.10个百分点、13.93、1.60株/m2;完全不防治区病虫害发生偏重,二化螟螟害率为21.31%,稻飞虱数量为950.67头/百丛,黑条矮缩病病株率高达56.00%,稻纹枯病病情指数高达45.89,杂草密度为98.50株/m2。

表1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主要病虫草害发生危害情况

2020年水稻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发生特点前重后轻,二化螟、稻纹枯病、稻飞虱、黑条矮缩病在部分田块发生偏重。绿色防控示范区、农民自防区和辐射带动区内的二化螟、黑条矮缩病等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病、虫、草害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7.0%、85.9%、82.4%。由表1可见,绿色防控示范区二化螟螟害率为2.90%,稻飞虱数量为357.45头/百丛,黑条矮缩病病株率为1.55%,稻纹枯病病情指数为7.80,杂草密度为11.80株/m2;农民自防区病虫草害发生明显高于绿色防控示范区,二化螟螟害率为5.61%,稻飞虱数量为1 338.03头/百丛,黑条矮缩病病株率为7.20%,稻纹枯病病情指数为20.70,杂草密度为15.40株/m2,分别比绿色防控示范区高2.71个百分点、980.58头/百丛、5.65个百分点、12.90、3.60株/m2;完全不防治区病虫害发生偏重,二化螟螟害率为17.74%,稻飞虱为2 167.09头/百丛,黑条矮缩病病株率高达20.40%,稻纹枯病病情指数高达41.31,杂草密度为103.00株/m2。

3.2 天敌保护效果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捕食性天敌种类繁多,主要有蜘蛛、稻红瓢虫、捕食管蓟马、黑肓绿肓蝽等,其中蜘蛛为优势种群,蜘蛛数量的变化代表和反映了整个稻田生态系统天敌的变化。2018—2020年,在绿色防控示范区内分别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诱集、稻鸭共育、生物农药和频振式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并统计田间蜘蛛的数量,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示范区内蜘蛛数量 头/百丛

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诱集示范田内,绿色防控示范区蜘蛛数量为165.76头/百丛,农民自防区为51.55头/百丛,完全不防治区为176.46头/百丛,绿色防控示范区比农民自防区多114.21头/百丛,但较完全不防治区减少10.70头/百丛。

应用稻鸭共育技术绿色防控示范田内,绿色防控示范区蜘蛛数量为120.00头/百丛,农民自防区为41.50头/百丛,完全不防治区为144.83头/百丛,绿色防控示范区比农民自防区多78.50头/百丛,较完全不防治区减少24.83头/百丛。究其原因,稻鸭共育技术对水稻基部害虫稻飞虱和叶蝉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且随着鸭子的生长和捕食能力增强,其后期完全可以替代药剂来控制基部害虫。稻鸭共育技术绿色防控示范区内鸭子在吃掉害虫和杂草的同时,也会吃掉部分大型蜘蛛,在一定程度上会伤及有益天敌,但不会像化学农药一样毁灭天敌,且由于大型蜘蛛占稻蜘蛛类群比例不足10%,而优势种群小黑蛛、球腹蛛等小微型蜘蛛由于化学农药减少,其繁育、生存得到有力发展。

应用生物农药绿色防控示范田内,绿色防控示范区蜘蛛数量为69.50头/百丛,农民自防区38.90头/百丛,完全不防治区为133.20头/百丛,绿色防控示范区比农民自防区多30.60头/百丛,较完全不防治区减少63.70头/百丛。

应用频振式杀虫灯绿色防控示范田内,绿色防控示范区蜘蛛数量为88.40头/百丛,农民自防区53.30头/百丛,完全不防治区为138.90头/百丛,绿色防控示范区比农民自防区多35.10头/百丛;此外,灯诱益害比平均为1∶28.4,表明灯诱虽诱集了瓢虫、草蛉等部分益虫,但对天敌的诱杀极低。

连续大量地使用化学农药在控制病虫害的同时,也毁灭性地杀害了天敌,加剧了稻田生态系统的失衡。而采用对天敌损害相对较小的诱控技术、稻鸭共育技术、生物农药等防控技术,可以充分发挥自然因素和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创造有利于保护对象生长发育、不利于害虫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控制害虫发生和危害、显著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保证水稻生产的目的[5]。

4 增产节支情况

由表3可知,2018—2020年,绿色防控示范区3 a平均产量9 106.5 kg/hm2,较农民自防区增产1 408.5 kg/hm2,增产率18.3%;平均产值32 826.0元/hm2,较农民自防区增收10 651.5元/hm2,增收率48.0%;用药次数平均比农民自防区减少2.7次,用药量减少57.5%,节约用药成本610.5元/hm2;折算减少人工等成本,3 a平均增收节支10 489.5元/hm2,防治成本投入平均1 273.5元/hm2,3 a平均防治成本与增收节支比为1∶8.23。

表3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经济效益评估(对照为农民自防区)

2018年,绿色防控示范区产量达8 679.0 kg/hm2,较农民自防区增产1 390.5 kg/hm2,增产率19.1%;产值31 272.0元/hm2,较农民自防区增收9 784.5元/hm2,增收率45.5%;用药次数比农民自防区少2.3次,用药量减少54.5%,节约用药成本537.0元/hm2;折算减少人工等成本,绿色防控示范区增收节支9 543.0元/hm2,防治成本投入1 263.0元/hm2,防治成本与增收节支比为1∶7.55。

2019年,绿色防控示范区产量达9 019.5 kg/hm2,较农民自防区增加1 446.0 kg/hm2,增产率17.6%;产值32 161.5元/hm2,较农民自防区增收10 594.5元/hm2,增收率49.1%;用药次数比农民自防区少2.9次,用药量减少59.0%,节约用药成本624.0元/hm2;折算减少人工等成本,绿色防控示范区增收节支10 467.0元/hm2,防治成本投入1 311.0元/hm2,防治成本与增收节支比为1∶7.98。

2020年,绿色防控示范区产量达9 354.0 kg/hm2,较农民自防区增加1 396.5 kg/hm2,增产率17.6%;产值33 915.0元/hm2,较农民自防区增加11 083.5元/hm2,增收率48.5%;用药次数比农民自防区减少2.8次,用药量减少58.1%,节约用药成本637.5元/hm2;折算减少人工等成本,绿色防控示范区增收节支10 936.5元/hm2,防治成本投入1 258.5元/hm2,防治成本与增收节支比为1∶8.69。

5 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通过技术选择、应用技术研究、技术组装配套和技术标准化4个环节组成重复循环,研究路线以靶标病虫害和技术产品为主线,追求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效果,不单独要求短期防效;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不简单要求单纯的经济效益;追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和农产品质量提高所产生的社会效益,通过技术的组装配套形成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河南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从而实现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重大突破。

猜你喜欢
防区二化螟稻飞虱
不同形态指标用于二化螟幼虫龄期划分的研究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加州新小绥螨控制薄荷叶螨的研究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控制效果评价
电力电缆线路回流缆防盗报警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省农委召开水稻二化螟航化放蜂防治技术现场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