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莉莉,安 曼
(辽宁大学 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引导企业创新已成为当前实践中的重大课题,其中研发投入是关键力量。在众多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因素中,人才是核心。CEO 作为企业的掌舵人,是制定和执行企业研发投入决策的核心人物[1],其背景特征会反映到管理决策活动中,进而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深远影响[2]。
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出台,鼓励拥有学术经历的科研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事实上,从20 世纪90年代开始,大批高校教师、科研机构人员从原单位离职后自主创业或投身企业参与经营管理,就形成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独有的“文人下海”现象[3]。这些高校教师以及在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所具有的学术经历,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学术经历赋予了CEO 更加审慎的逻辑思维、更高的道德水平及独特的创新气质与思维[4-8],这些特质已经构成了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关键前因变量[9]97。然而,就目前所掌握的文献而言,大多基于高阶梯队理论的传统视角,忽略了背景特征影响CEO 行为背后的认知因素与能力因素。本文则基于烙印理论识别出学术经历对CEO 所产生的“创新认知烙印”和“创新能力烙印”,进而探讨CEO 学术经历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内在机理。此外,现有文献也未涉足CEO 学术经历经济后果的深入探究。本文则基于“特征—行为—经济后果”的研究范式,进一步验证企业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从而揭开CEO 学术经历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作用路径机制。
本文主要有以下理论贡献:首先,基于烙印理论提出了“CEO 学术经历—创新认知烙印、创新能力烙印—企业研发投入”的内在机理,进一步深入拓展了CEO 学术经历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其次,为解释CEO 学术经历如何影响企业研发投入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传统高阶梯队理论视角不同,本文基于烙印理论识别出了认知和能力因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不仅拓展了烙印理论的应用,也为企业CEO 聘用提供了更为细致的决策参考;最后,关注了“CEO 学术经历的经济后果研究”,有别于学术经历影响效应的直接“经济后果”,本文以企业研发投入为中介,揭示了CEO 学术经历促进企业价值升值的传导机制,拓宽了学术经历价值效应的研究视域。
烙印理论认为,个体在敏感时期会受到所处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产生烙印效应,即使外界环境发生改变,其烙印依然可以持续影响个体[10]。外界环境包含人际因素、宏观经济和技术因素以及特定的组织机构或场域[11],而高校和科研机构就是对个体认知和行为模式有着强烈塑造作用的组织机构。进入高校、科研机构工作往往与学历教育密切衔接,是个体迈向社会的起点,是个体职业生涯的开始,是个体认知和行为模式形成的敏感时期,因此学术经历会在CEO 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这种烙印会影响CEO 对于创新的认知,从而影响研发投入决策的制定;同时,这种烙印也会提升CEO 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研发投入实施的成功率。
基于认知烙印视角,创新认知烙印会对企业研发投入决策产生影响。多年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对于创新的认知已经深深烙印在CEO的头脑中。创新是学术研究必不可少的活动[12],学术研究工作的本质就是创新。学术研究工作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创新。学术研究工作是“主动性”行为,需要学术研究者探索出不同的研究方案,不断试错,积累原始经验,并作出关键性的决策。这不仅塑造了CEO 的自主创新意识、培养了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9],更加深了CEO 对于创新具有持续周期长、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等特征的认知与理解。学术研究工作经历对CEO 严谨的学术思维以及审慎的决策态度的培养[13],使其更加注重创新的“质量”[7],并通过高质量创新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因此,学术经历对CEO 产生了良好的“创新认知烙印”,从而保证了企业研发投入决策过程的科学合理性。
基于能力烙印视角,创新能力烙印会对企业研发投入实施过程产生影响。如果多年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就会从实践中提升CEO 的创新能力。学术研究工作使CEO 掌握的关键知识具有稀缺性,因而更具价值独特性和专用性,不仅能够带来更优越的创新生产函数,更能在非均衡增长路径上增强熊彼特式创新能力[14]。具有丰富学术研究工作经历的CEO 对创新前沿的理解和把握更为深刻,能够向资本市场和资源市场发出企业大力实施创新的优质信号并引导企业研发方向[8]。CEO 在学术研究工作阶段就接受到了严格且长时间的学术训练,在投身企业后又拥有大量的实践机会,CEO 会释放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复制能力[15],将其掌握的较为全面的特定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加速向企业迁移的同时,还能降低创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16],以提升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因此,相较于非学术经历CEO,学术经历使CEO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从而保证了企业研发投入实施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投入。
综上所述,提出研究假设H1:CEO 学术经历正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
本文以2009—2018年中国深沪两市A 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剔除了ST 企业及数据缺失较多的企业样本,共获取8 980 条观测值,形成非平衡面板数据。CEO 学术经历资料来自CSMAR 数据库上市企业个人特质数据库,缺失数据通过东方财富网、证券之星、新浪财经网等进行补充和证实,最后经手工整理得到全部详细信息。企业研发投入等相关数据均来自CSMAR 数据库。此外,为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已经对所有连续型变量在1%水平上进行了Winsorize 处理。
1.CEO 学术经历
参考周楷唐等的研究,构建虚拟变量,若CEO 具有学术经历,取值为1,否则为0[3]。借鉴姜付秀等的研究,将CEO 学术经历界定如下:曾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高校指高等职业院校以上);曾在专业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或学术性组织和团体等各类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17]。满足以上两项中的任何一项,即被界定为CEO 具有学术经历。
2.企业研发投入
参考Gentry 和Shen 的研究,用研发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来测量;而研发投入与总资产的比值将作为替代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18-19]。
3.控制变量
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回归分析结果的影响,参考张晓亮等[6]、黄灿等的研究,控制了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资产报酬率、股权集中度、风险水平、现金持有、企业年龄、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独立性、CEO 性别、CEO年龄、两职兼任等变量[6][8]。此外,还控制了行业效应和年度效应。
各变量的测量方法如表1 所示。
表1 主要变量定义
为检验本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借鉴张晓亮等[6]的研究设计,使用stata13.0 统计分析软件,对主效应设立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进行检验:
其中,RDSi,t是被解释变量企业研发投入,Acadei,t是解释变量 CEO 学术经历,Controls 表示控制变量,β0表示截距项,β1表示估计系数,i 表示企业,t 表示年份,ε 表示随机误差项。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见表2。CEO 学术经历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167,p<0.01)。以上结果初步验证了假设H1。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CEO 学术经历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将样本分成CEO 无学术经历组和CEO 有学术经历组,进行单变量T 检验,结果见表3。表3 结果显示,具有学术经历CEO 的样本企业其研发投入指标均值在1%显著水平上高于无学术经历CEO 的样本企业。
表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表3 单变量检验
表4 报告了CEO 学术经历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实证及稳健性检验结果。表4(1)结果显示,CEO 学术经历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回归系数为0.005,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支持了CEO学术经历正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假设论断。
1.内生性控制
CEO 学术经历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但该结论可能存在内生性。主要是研发投入大的企业可能倾向于聘用具有学术经历的CEO,具有学术经历的CEO 可能更愿意去这样的企业工作[17]。因此,采用Heckman 两阶段模型控制因反向因果而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参考张晓亮等的研究,选取该企业所处行业中有学术经历CEO 的企业占比(iv)作为工具变量[6]。表4(2)结果显示,在第一阶段回归中,工具变量与CEO 学术经历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在企业所处行业中有学术经历CEO 的企业占比越多,企业越倾向于聘任有学术经历的CEO,与理论预期相符。表4(3)结果显示,在第二阶段回归中,CEO 学术经历与企业研发投入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之后,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此外,CEO 学术经历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影响作用不仅会在当期存在,在滞后期同样也会存在,而对滞后期的研究也能够避免内生性问题。表4(4)、4(5)报告了企业研发投入滞后1 期及2 期差分处理后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其回归系数均为0.003且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
表4 CEO 学术经历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实证及稳健性检验结果
2.稳健性检验
首先,企业研发投入虽然在正值上大致呈现连续分布,但还包含了一部分以正概率取值为0 的观察值,即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为0。由于因变量受限,因此采用Tobit 模型对假设H1 重新进行检验。表4(6)结果显示,CEO 学术经历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回归系数为0.008,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回归模型的设定保持稳健性。其次,重新定义企业研发投入的衡量方式,即采用研发投入与总资产的比值来衡量。表4(7)结果显示,CEO 学术经历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回归系数为0.001,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保持稳健。
1.认知烙印效应检验
由于创新具有失败概率大、风险高的特点,基于传统薪酬契约的激励机制对CEO 的作用有限。相关研究表明,高额的短期薪酬与长期股权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对激发CEO 加大研发投入方面是有效的[20]。由于创新具有收益跨期性、严重信息不对称性的特点,致使代理问题严重,容易引诱CEO 实施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阻碍企业研发投入,但在更强的监管力度环境下,其机会主义行为可能得到遏制[21]。本文凸显了学术经历对CEO 创新认知的烙印效应进而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认为,无论CEO 的薪酬高低与否、企业内外部治理环境如何,学术经历CEO 出于内化于心的创新认知烙印,都会有效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水平。
在模型中分别加入CEO 外部薪酬差距(Payi,t)和CEO 持股比例(Sharei,t)与CEO 学术经历的交互项。参考周兰等的研究,CEO 外部薪酬差距被定义为若该企业CEO 薪酬超过行业平均值则赋值为1,否则为0;CEO 持股比例被定义为若该企业CEO 持股比例超过行业平均值则赋值为 1,否则为 0[1]。表 5(1)显示,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003,在统计上不显著,表明CEO 学术经历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影响作用在薪酬高低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表5(2)显示,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005,在10%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表明CEO 学术经历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影响作用反而在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在模型中分别加入自由现金流(Fcfi,t)和外部审计(Big4i,t)与CEO 学术经历的交互项。参考姜付秀等的研究,自由现金流(Fcfi,t)=(第t年企业经营性现金净流量-预期投资额)/总资产;外部审计(Big4i,t)为第t年企业聘用的外部审计机构是否为“四大”会计事务所,是则赋值为 1,否则为 0[22]。表 5(3)结果显示,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018,在统计上不显著,表明无论企业内部治理环境好坏与否,CEO 学术经历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影响作用不存在显著差异;表5(4)结果显示,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010,在10%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表明CEO 学术经历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影响作用反而在外部审计监督质量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2.能力烙印效应检验
本文认为,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能够提升CEO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其专业特长上,不同专业特长有利于学术经历CEO 在专门领域内对企业研发投入进行更加有效的分析[23]。虽然财务、会计领域学术经历有助于烙印CEO良好的风险认知和融资能力[1],但管理学领域学术经历CEO 大多仅能对企业运作模式、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规划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总体上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贡献性较弱。经济学领域学术经历有助于烙印CEO良好的国家创新政策理解把握能力,能够通过获取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来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水平[24]。而技术领域学术经历CEO 具有加速创新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向企业迁移的能力以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效率[25]。
因此,参考李莉等的研究,将学术经历CEO分为商学、经济、技术这三类专业背景[23]。其中,商学包括管理、财务、会计专业;技术专业包含相关自然学科门类。根据学术专业背景,构建了商学领域学术经历、经济领域学术经历和技术领域学术经历三个哑变量。表5(5)显示,回归系数为0.007,但在统计上不显著,说明CEO 的商学领域学术经历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有限;表5(6)显示,虽然回归结果在5%水平显著为正,但回归系数上升至0.021,说明CEO 的经济领域学术经历正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所释放出的引领创新功效更为明显;表5(7)显示,回归系数为0.006,在10%水平显著为正,说明CEO 的技术领域学术经历正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实证结果符合预期。
表5 创新认知烙印效应和创新能力烙印效应检验结果
已有研究表明,CEO 学术经历会显著提升企业价值,这种关系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更强[26]。前文检验了CEO 学术经历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影响,也有学者研究证实了企业研发投入不仅可以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消除资本报酬递减趋势等途径实现企业价值提升,而且企业研发投入也可以视作企业发展前景良好的信号,进而影响外界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预期[27]。因此,本文认为企业研发投入在CEO 学术经历与企业价值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
参考温忠麟和叶宝娟的研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28]:
参考何瑛等的研究,企业价值以TobinQ进行衡量,即市场价值与资产的比值[29];鉴于CEO 学术经历对企业价值提升的滞后作用,采用t 至t+1 期的TobinQ 分别进行检验,其他控制变量保持不变。表6(1)显示,CEO 学术经历与企业价值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CEO 学术经历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价值;表6(2)显示,当将CEO 学术经历与企业研发投入同时放入模型时,CEO 学术经历、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企业研发投入在CEO学术经历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在Sobel 检验中,中介效应占比为23.3%。表6(3)、(4)结果表明,在滞后期,企业研发投入在CEO 学术经历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中同样发挥了中介作用。
表6 CEO 学术经历、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
本文以烙印理论为基础,基于2009—2018年中国沪深A 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以及手工收集的CEO 学术经历数据,实证考察了CEO学术经历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及其机理。研究发现,CEO 学术经历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采用调节效应验证了CEO学术经历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内在机理,即学术经历能够对CEO 产生“创新认知烙印效应”和“创新能力烙印效应”,学术经历CEO 具有良好的创新认知,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研发投入决策;学术经历CEO 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能够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实施过程的人力资本投入。构建了“CEO 学术经历—企业研发投入—企业价值”之间的逻辑思维体系,CEO 学术经历的价值效应是通过正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来实现的。
第一,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而研发投入又是影响企业创新的关键。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应注重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决策的科学性与增加研发投入实施过程的人力资本投入,从而提升企业创新的整体水平,并致力于企业可持续的价值创造,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更为坚固的创新力量。
第二,选聘具有学术经历的人才作为CEO是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水平的优化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专业领域学术经历对CEO 的创新能力烙印具有差异性,从而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作用也有所不同。因而在聘用学术经历CEO 的决策上,应关注经济和技术领域学术研究背景,充分发挥其具有的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的政策获取能力和创新技术迁移能力等方面的优势。
第三,政府部门应充分协调高校、科研院所等,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大潮中;同时,积极搭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三方服务平台,帮助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身份及其科研成果顺利转化,以期更好地为企业创新服务,提升企业创新质量。
本文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探讨。考虑到二手数据的局限,对学术经历CEO 的创新认知和创新能力变量验证还不够充分,未来可以考虑通过一手数据或访谈等形式进行拓展,以突出学术经历赋予CEO的“创新认知烙印效应”和“创新能力烙印效应”对于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整体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