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公共空间语言景观调查分析

2022-10-14 05:35关英明乐明叶
关键词:沈阳景观空间

关英明,乐明叶

(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沈阳是辽宁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金融、商贸和交通中心。《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按照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国家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要求,提出力争通过“两步走”,实现沈阳振兴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成为引领实现东北振兴发展的中心城市;……到2030年,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中心城市。”[1]13-15在“两步走”目标中,城市管理、政策宣传和人文环境建设等都是必要且重要的工作内容,而语言景观建设正是这些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我们关注的沈阳城市公共空间是人流密集区域的广场、绿地和开放公园,这些处所好似一个城市的“喉舌”和“颜面”,而这些处所中的语言景观就是这个城市“喉舌”中讲出的话语、“颜面”上擦涂的胭脂。

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概念是1997年加拿大学者Landry 和Bourhis 首次提出的,指“某个特定的地区或者城市群的语言景观,由该地理区域内的公共交通路牌、广告牌、街道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机构的公共标牌上的语言所共同组成”[2]。笔者认为,语言景观是由语言文字承载主要信息内容、是社会公共空间构成元素的实物,具体表现为标语口号、公共指示牌、警示牌、街道广场名牌、公共道路标识、广告牌、建筑物上的公共标识等。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语言景观有十几年的时间,语言景观研究已逐渐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产出了较多研究成果:语言景观译写及规范的研究,如城镇或景区标识语、牌匾、路牌语言的特征及其翻译研究[3-4];行业领域语言景观的研究,如教育、交通、旅游、体育赛事、公共服务等语言景观研究[5-6];语言景观研究理论与方法论的探究,这方面研究逐渐发展,也引起著名语言学者的关注[7-10];专注某个城市的语言景观研究,如某城市背景下语言景观状况研究[11-13]。但文献中关于沈阳城市公共空间语言景观的调查研究尚未发现。

笔者认为,语言景观是语言现象与景观现象的复合,具有“语言”和“景观”两种属性,语言属性依托于语言的工具性和象征性,即通过语言景观上的文字向人们传递信息的属性和借语言景观上的文字排列、相对大小反映使用这种语言文字的某个族群相关权利和地位的属性;景观属性表现为语言景观的整体性和元素性,即语言景观中的文字与承载其的物质材料具有融合性,并且作为一个整体的语言景观是其所处城市环境中的一个构成元素。语言景观的属性使它形成多种特有功能。结合语言景观的功能和设置部门的主要意图我们把语言景观分成警告提示类、宣传推广类、指示服务类、请求禁止类、标识处所类、通知通告类等6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语言景观会体现不同的主要功能,对城市管理和民众生活都有或大或小的帮助,值得我们深入探究。鉴于以上对语言景观的研究现状和重要认识,我们对沈阳城市公共空间的语言景观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以期了解沈阳城市公共空间中语言景观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的效能,并思考沈阳城市公共空间中语言景观未来提质增效的策略,助力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逐步建成东北亚国际中心城市的战略规划。

一、沈阳城市公共空间语言景观调查基本情况

(一)组织、培训调查队伍

从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中选取有参与科研调查意愿的学生16 人,课题主持人向他们讲解课题的选题背景和价值,明确语言景观的概念内涵和外延,解说和强调实地调查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以2 人为一个调查小组,编成了8个调研小组。在开始正式调查之前,课题主持人带领所有调查人员到皇姑区泰山路广场实地讲解如何确定调查点的范围、判断语言景观的标准、统计同类语言景观的数量、拍照的视角、构图和拍摄小视频的中心点选择等调查要求和技巧,并逐一解答调查人员存在的相关疑问。

(二)精心选定调查范围

以沈阳市管辖的主要城区作为调查区域,包括沈河区、和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于洪区、沈北新区和浑南新区8个城区。再分别从以上各区中按等距分布法选择具体调查处所,每个区选择10~15 处调查处所,视具体情况可做微调。为了突出公共空间的典型性,我们设置的筛选条件是同时满足:人流量大的区域;室外开放空间;可以自由进出;周围居民经常活动的场所。按以上4个筛选条件确定的调查点主要是室外广场和开放公园等,这些公共空间也的确是沈阳城市“喉舌”和“颜面”的代表。最终,课题组与8个调研小组共同确定了各区具体调查处所,分别是沈河区14 处、和平区 9 处、大东区 12 处、皇姑区 15 处、铁西区16 处、于洪区13 处、沈北新区6 处和浑南新区12 处。

(三)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是实地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采用手机或者相机拍照,对选定调查处所内的语言景观进行穷尽式的拍照记录,拍照时不仅要拍全、拍清晰语言景观内容,还要在照片构图上兼顾景观所处的环境。如果在拍摄语言景观时遇到信息不全或者制作部门不明的,可以访谈周围的居民,了解、补充语言景观背后的信息。除了拍下照片,还需要调查人员在调查点选择合适位置为中心旋转一周拍下周边的空间环境,以利于我们认知语言景观所处的“语境”,更加客观、准确地解释、评价语言景观。

(四)转写调查数据

实地拍摄的语言景观都是照片和小视频的形式,不利于整体观察和研究,所以需要把语言景观信息转写到统一格式的调查表上。调查表中体现调查时间、调查人、调查方法、调查点所在区域、调查点名称、调查点中语言景观总数,语言景观的文字内容、制作部门、载体形式、字符类别和数量等。各调查小组将每个调查处所的语言景观数据分别转写到一张调查表上,建成文本数据档案。

(五)统计调查结果

根据语言景观数据档案中的相关信息,课题主持人组织各调查小组统计了调查基本情况,并结合区域、功能类型、字符类型和载体材料等不同指标分别做了统计,详见下文。

二、沈阳城市公共空间语言景观调查结果统计

(一)语言景观的区域分布

表1 显示本次调研的8个具体城区,以及在各个城区收集到的语言景观数量、调查处所数量和各个城区调查处所出现语言景观的平均数量。总体上,课题组共调查沈阳城市公共空间97 处,收集语言景观1 482个,每个公共空间的语言景观平均数为15.3个。从平均数上看,皇姑区为25.3个,处于领先的位置;铁西区和于洪区紧随其后,分别为23.4个和20.5个;沈河区和沈北新区分别为6.1个和6.3个,处于末位;其他城区,如和平区、大东区、浑南新区等平均值在10个上下波动。

表1 沈阳城市公共空间语言景观调查统计

(二)语言景观的意图类型分布

本课题将城市公共空间视为城市“喉舌”,公共空间中的语言景观就是城市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喉舌”讲出的话语,所以笔者依据美国日常语言学派哲学家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语言景观进行分类。从已收集到的调查数据中,笔者尝试结合语言景观的主要功能和设置部门的主要意图把语言景观分成警告提示、指示服务、请求禁止、宣传推广、标识处所、通知通告等6 种类型。

据表2 统计数据可知,不同类别的语言景观在各区调查到的所有语言景观中出现比例不同。其中,宣传推广类语言景观在各区语言景观总量中占比较高,除了沈河区和浑南新区的占比是第二位外,其他区都是占比第一位的。另外是标识处所类语言景观占比也比较高,除了沈河区和浑南新区的占比处于第一位,于洪区的占比处于第三位,其他各区的占比均是第二位的。请求禁止类语言景观在各区语言景观总量中占比也较高,如和平区、大东区、皇姑区、于洪区、浑南新区等的占比都处于第二、三位。警告提示类、指示服务类和通知通告类语言景观在各区语言景观中占比都比较低。

表2 沈阳城市公共空间各类语言景观数量分布统计

(三)不同意图类型语言景观的空间分布

据表3 统计数据可知,不同意图类型语言景观在所调查的公共空间中出现的概率不同。其中,宣传推广类出现的概率是最高的,除了沈河区与和平区是第二位外,其他各区占比都处于第一位,其中大东区、皇姑区、于洪区、沈北新区都是100%的出现率,沈河区的出现概率相对较低,为64.29%。标识处所类出现的概率也很高,沈河区、和平区和浑南新区的占比是第一位的,铁西区的占比是第三位的,其他各区均为第二位,其中和平区是100%的出现率,铁西区的出现概率相对较低,为50%。以上分布情况恰恰反映出所选公共空间的城市“喉舌”性质,第一要务是在宣传推广上,其次是对所在空间的标识和界定。

表3 沈阳城市公共空间各类语言景观空间分布统计

(四)语言景观的字符分布

据表4 统计数据可知,有外文出现的语言景观共有161个,占所收集语言景观总数的10.86%,比例是很低的。而且现有的汉外对译语言景观大多数是汉英对译,收集到汉英对译语言景观150个,占汉外对译语言景观的93.17%。目前收集到含俄文语言景观0个;含日文语言景观2个,仅占收集到语言景观的0.13%;含韩文语言景观4个,仅占收集到语言景观的0.27%。从表4的调查结果统计观察各区的汉外对译语言景观绝对数量,皇姑区的数量最多,为44个,占区内收集到语言景观的11.61%;沈河区35个,占区内收集到语言景观的40.70%,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区;浑南新区20个,占区内收集到语言景观的18.02%,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区;铁西区、沈北新区仅有4个,占区内收集到语言景观的1.07%,是出现数量最少、出现频率最低的区;其他各区出现数量均不多,出现频率也较低。

表4 沈阳市公共空间语言景观字符分布统计

(五)语言景观的载体材料情况

据表5 统计数据可知,语言景观的载体材料众多,材料制成的具体形式更是丰富多样。在多种材料中,布料、钢材和木材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分别达到33.47%、24.56%和23.75%。承载语言景观的载体材料对语言景观的整体影响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影响语言景观的整体美感、置放持久性和对所承载语言内容的烘托效果。高频使用的布料、钢材和木材应该是语言景观的设置者出于审美、实用和性价比高等不同角度思量后的选择。

表5 沈阳城市公共空间语言景观载体材料情况统计表

三、沈阳城市公共空间语言景观现状分析

(一)整体分析

1.语言景观分布广泛,部分区域比较薄弱。从表1 统计数据看,所调查的沈阳城市公共空间中语言景观平均数为15.3个,且在每个区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可见,沈阳城市公共空间语言景观分布广泛、数量比较充裕。但语言景观的区域分布不均,部分区域数量较少。皇姑区语言景观平均数为每处空间25.3个,铁西区为23.4个、于洪区为20.5个;而沈北新区语言景观平均数为每处空间6.3个、沈河区为6.1个;其他城区,如和平区、大东区、浑南新区等语言景观的平均数在10个左右波动。语言景观平均数较高的区域是其他较低区域平均数的2~4 倍。语言景观的平均数值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各区对各自公共空间利用程度的差别,也反映各城区政府相关部门对语言景观构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

2.语言景观功能丰富,但服务类型语言景观偏少。根据语言景观的不同设置意图和所起的功能,我们把收集到的语言景观分为警告提示类、宣传推广类、指示服务类、请求禁止类、标识处所类、通知通告类等6 种类型,它们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民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我们认为请求禁止类和宣传推广类是政府相关部门规范和引导民众行为的语言景观,具有更明显的城市管理功能,是偏管理类型语言景观;指示服务类和警告提示类是政府相关部门向民众提供有价值信息和提示规避某种风险的语言景观,具有更明显的城市服务功能,是偏服务类型语言景观;标识处所类和通知通告类是政府相关部门基于客观环境或事实向民众传递信息的语言景观,兼具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功能。从表2 统计数据可知,6 种类型语言景观的出现次数和频率差异较大,其中宣传推广类、标识处所类和请求禁止类都是出现次数和频率较高的类型,而警告提示类、指示服务类和通知通告类都是出现次数和频率较低的类型。普遍来看,各区中出现次数和频率较高的类型是较低类型的三倍甚至更高的倍数,所以,我们不难看出沈阳城市公共空间偏服务类型语言景观较少。

3.大部分公共空间充分发挥了“喉舌”作用,小部分公共空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大部分公共空间都设置了充足、多样的语言景观,宣传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价值导向,服务城市文化建设和市民生活。从表3 统计数据可知,宣传推广类语言景观在各区的空间出现率都是很高的,但也有小部分公共空间的语言景观只有2~3个,甚至一个都没有。此外,调查人员还发现一些特殊的城市可利用公共空间,如高架桥下、主要的交通岗等处,语言景观也是空白。说明政府相关部门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喉舌”作用认识不一致、不充分,对辖区内公共空间的重视程度不同,有些部门忽视了语言景观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4.语言景观制作规范,但缺乏沈阳城市特色。调查中收集的绝大多数语言景观都有一定的样式和规格,总体上制作规范,但缺乏沈阳城市的个性和特色。沈阳作为1986年12月公布的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一朝发源地,两代帝王都”、中国重工业基地,这座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语言景观的设计本应该有自己特色,但很多语言景观在外观上中规中矩,说明政府相关部门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脸面”价值认识不够深入,对语言景观是这些“脸面”上“胭脂”的思考不够深刻,没有对语言景观的设计给予充分的要求和思考。

5.语言景观被政府多个部门广泛接受,充分使用,但缺少统一规划管理。调查发现,政府众多部门在公共空间设置过语言景观,如区委区政府、区文明办、区城市管理局、区公安分局、区应急管理局、市文明办、市地震局、市体育局等50 多个相关部门。单位层级上,从国家、省、市、区,直到街道;单位更迭上,有老体制下的政府部门,也有精简整合后的新部门;单位业务内容上,涉及国家政府机关的绝大部分部门,还有协会和重要国企。不同相关部门设置的语言景观,在景观外观设计、字符种类、置放位置、关注内容等方面丰富多样,特色不一,可谓“百花争艳”,但某种程度上也造成某些公共空间语言景观整体的“混乱”。

6.语言景观的载体材料优质多样,但存在一些选用失当现象。从表5 统计数据发现,语言景观的载体有石头、钢材、木材、布料、铁板、塑料、贴纸等多种材料。从语言景观的“景观”视角出发,景观载体是景观的构成元素,影响到语言景观的整体质量和美感。语言景观根据具体信息内容的不同,可以区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的景观,结合不同的使用周期应该科学选择载体材料。显而易见,石头和钢材更适合长期使用的语言景观,木材和铁板相对适合中期使用的语言景观,布料、塑料和贴纸则更适合短期使用的语言景观。调查中收集到的语言景观多数都合理使用了载体材料,但我们也发现一些思虑不周、选择载体材料不当的语言景观。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该是需要长期宣传的语言景观,某些该主题内容的语言景观却使用布料做成条幅悬挂,或者使用贴纸粘在墙体上,时间稍长一些,经风吹日晒就极易发生变脏、褪色、破损等不美观的情形,很影响观瞻,并且拉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庄重度和重要性,降低了这个语言景观的实际宣传效果。

7.语言景观的字符使用规范,但对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准备不足。收集到的语言景观中字符绝大多数都以汉字为主,且占据显要位置。从表4 统计数据看,沈阳城市公共空间双语符以上的语言景观为数不多,其中绝大多数是汉英双语的语言景观,城市国际化发展的语言景观准备比较薄弱。沈阳作为东北亚未来的国际大都市,城市公共空间的语言景观设置应该有国际化标准,长远规划。就目前的调查结果看,汉外对译的语言景观构建仍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有很多类型语言景观需要完善。而且,在为数不多的汉英双语景观中的英文翻译也有不准确或者错误的现象——或是拼写有误,或是翻译不专业,或是翻译有错误。如调查中发现沈北新区七星公园中语言景观“风雨长廊”的英文译写有误等。

(二)个体分析

1.大多数公共空间中语言景观数量合理,但个别公共空间因某些语言景观的过度设置构成景观“污染”。公共空间中语言景观没有或太少是空间利用不充分的表现,但也不是语言景观越多越好,每个公共空间中出现的语言景观数量也要适度。有些公共空间中,同类型甚至是同样的语言景观高频密集出现,形成过犹不及的效果,构成语言景观“污染”,破坏了原有公共空间的美感和舒适感。如皇姑区某广场设置“禁止犬只入内”的标牌达7 处之多,不仅在入口处设置,在广场内部甚至角落中还设置了此类标牌;还有一些公园、绿地的草坪上某个局部区域多次出现“禁止践踏草坪”的标牌等。这种做法不仅增加制作成本,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该公共空间整体的美观。

2.多数语言景观体现出人文关怀,但某些语言景观表述生硬冷漠。语言景观是政府相关部门向民众传递的“话语”,表述方式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该部门的管理理念和交际姿态——是否有人文关怀、是否有服务意识等。调查中,发现很多“作息有规律健康伴你行”“青草萋萋踏之何惜”“少一声喧哗多一分宁静”等类似表达的语言景观,但也有不少“禁止×××”类语言景观,我们认为这种表述过于生硬,官气较重。特别是警告提示类、请求禁止类、通知通告类语言景观的表述,应该注意语气的委婉,尽可能增加人文关怀和礼敬程度,把“好心事儿”做成民众心悦诚服的事儿。

3.绝大多数语言景观文字使用正确规范,但也发现个别语言景观存在错别字或繁简字混用现象。错别字是人们日常语言文字应用中的低级错误,在文化普及率已经很高的当下社会,错别字是相当低端的文字使用现象,特别是在公共场所的错别字就更加“刺眼”了。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语言景观中出现了错别字,如铁西区兴华公园一个语言景观“要礼让共享公务,不躺卧独占座椅”中“务”应该写作“物”;浑南新区圣火广场的“芦苇”简介和“荷”的介绍中均有多个错别字等。此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14 条规定: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用字[14]2,即不能使用繁体字。我们也发现几处语言景观中出现繁简字混用的现象。如铁西区建设公园中一个语言景观“健康步道健康有活力生活更美麗”中的“麗”等。

4.多数语言景观美观完好,但部分语言景观存在文字脱落或破损的现象。语言景观中的文字是核心元素,文字是语言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脱落、破损必然会影响语言景观的整体美观,也影响语言景观所承载信息的完整性和庄重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多处语言景观有文字脱落、破损现象。如于洪区御龙湾广场“怡興園”中的“怡”脱落;皇姑区泰山路广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雕塑的部分文字脱落等。

5.绝大多数语言景观文字表述精准恰当,但个别语言景观存在语用搭配不当的情况。语言景观大多是一句话或是两句话的文字表述,其中语用的规范是基本要求。调查中发现一个多区域多频次出现的语言景观——“讲文明语做文明事当文明人”,这个语言景观中的动宾搭配情况值得商榷。景观中“当文明人”的“当”与“人”的搭配不是很恰当,“当”的意义是“担任、充当”,后面搭配的往往是表示“角色、职业、岗位”类的名词性成分,“人”不属于这类名词,可以用“做”与“人”搭配,这样“做”在景观中就重复使用了,可以把“做文明事”调整为“行文明事”。另外,把“讲文明语”中的“语”换成“话”,这样该语言景观最终表述可以调整为“讲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

四、沈阳城市公共空间语言景观构建的提升策略

(一)强化对公共空间的价值认知和利用

城市公共空间是民众社会交往的重要处所,是民众乐享生活、接收城市讯息的重要平台,更是展示城市面貌和管理能力的重要舞台。典型的城市公共空间——室外广场和开放公园,这些处所人流密集,具有突显的公共性、中心性、聚集性和形象性。它们是城市的“喉舌”和“颜面”,是城市公共管理和市容建设的重要资源和运作平台。作为城市管理者——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充分加深并不断强化对城市公共空间价值的认识,结合本部门职能工作加以充分、合理利用,不要浪费公共空间资源,也不要乱用公共空间资源,尽心优化落实工作、管理城市、服务民众。

(二)提升对语言景观的功能认知和利用

城市广场和开放公园中的语言景观几乎都是政府相关部门设置的,它们是城市“喉舌”中讲出的话语,“颜面”上擦涂的胭脂,是政府管理城市,与人民群众沟通思想、表达自我、服务民众的重要渠道,是政府建设城市环境、打造营商环境、树立城市形象、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手段。语言景观能够标记处所空间、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和价值观、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言行方式、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提示人们注意人身或财产安全、提供方便人们生活娱乐的有价值信息和服务、美化所在空间环境等。语言景观的功能是多样的,在不同情境下体现的主要功能会有所差异。政府相关部门设置不同类型的语言景观会体现管理倾向或者服务倾向,所以相关部门不仅要充分发挥语言景观的功能管理城市、建设城市,而且要注意管理类语言景观与服务类语言景观的平衡设置,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温度,为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不断努力。

(三)完善语言景观管理的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语言景观的管理也需要有法可依、有规可循。2000年 10月 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我国语言生活进行规范和指导,使我国语言生活有法可依,这当然也包括语言景观的设置在内。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各省市先后制定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还有些地市也积极制定了语言文字工作方面的实施办法,如厦门市、哈尔滨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但是,沈阳市目前还没有制定出语言文字工作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完善沈阳市语言文字工作方面的规章制度是当务之急。

(四)授权某个业务部门统筹管理

目前,语言景观的设置部门众多,景观样式五花八门,有些处所的语言景观数量过多、样式庞杂,已造成景观“污染”。如果政府责成某个业务部门统一协调管理语言景观的相关工作,必将获得高质高效的设置效果。建议为该部门初步赋予如下职能:第一,由这个业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起草沈阳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规章制度;第二,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设计几种有沈阳特色的语言景观模板,特别是标记处所类的语言景观更加需要这种模板;第三,筛选优质的语言景观设计、制作和安装企业和厂家;第四,接受政府其他职能部门提交的语言景观设置申请,并审核语言景观的主题和文字内容;第五,规划语言景观的主题内容、空间位置和设置数量;第六,督促语言景观的后期维护和定期撤换;第七,定期协调、组织城市语言景观的评估工作。

(五)聘用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参与管理

政府授权统一协调管理语言景观的业务部门中,需要有语言学专业知识背景和景观设计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语言景观文字内容上错别字、违规违法用字和语用失误等现象;也能更好地利用公共空间设置语言景观,使语言景观与所处环境和谐相配,提升市容市貌等;更好地完成个体语言景观字体字号、色彩样式搭配等的优化处理,设计出既有特色又端正雅致的语言景观等工作。

(六)建立语言景观设计、制作和设置产业链

管理部门通过市场手段择定语言景观设计、制作和安装的优质企业和厂家。企业或厂家就语言景观的大小、高度和选材等,结合管理部门给定的模板、指定的处所和文字内容开展设计,并保证质量进行制作,最后完成语言景观的设置安装。语言景观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形成一条可追溯的完整链条,既可以保证语言景观的质量,又可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追溯问责。

(七)加强语言景观的监督、维护措施

语言景观的存续一般都是半年或者更长时间,所以语言景观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如果出现破损、陈旧等问题,要及时维修或者撤换,不要让残损的语言景观成为公共空间美观效果的减分项。如果语言景观出现内容、形式或者外观等各类问题,需要管理部门及时有效处理,并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管理部门要把监督联系方式通过媒体或者网络充分公开,使民众的监督能够广泛、及时且有效发挥作用。也可以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啄木鸟”假期实践活动,把城市语言景观中的错别字等语言文字问题及时收集、上报给管理部门。

(八)构建语言景观要有国际标准和国际视野

管理部门在做语言景观规划时,不能限于一时一域,更要展望未来,胸怀世界。沈阳城市未来语言景观的设置,在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础上,需要注意国际元素的引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语言景观中适当对译国际主要外语,特别是我国东北地区邻国的语言文字和主要经济伙伴国的文字。结合沈阳的地理区位和未来建城方略,在字符选择上,不仅考虑汉英的对译,也要考虑周边邻国的文字,如俄罗斯、日本、韩国等,还要考虑重要贸易伙伴国的文字,如德国等。除了自我的反思,也要借鉴其他城市化建设较早的大都市设置语言景观的经验。特别是指示服务类、请求禁止类、警告提示类、标识处所类的语言景观,这些相对固定的语言景观在不同地域具有类似的功能,有更深的相互借鉴基础,比如东京、首尔、伦敦、巴黎、罗马、柏林等。这些国际大都市对语言景观的“语言”和“景观”属性的科学处理方式非常值得沈阳借鉴和学习。

(九)定期开展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

在本次沈阳城市公共空间语言景观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不同层面、不同内容的问题,建议管理部门及时开展一次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在充分总结沈阳城市优秀语言景观案例的基础上,把错别字、繁简字混用、文字脱落破损、外文翻译错误、语用搭配不当等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补救;整体问题可以做好规划管理,逐步调整和改善。尽快解决掉沈阳城市公共空间语言景观的现存问题,继而使语言景观朝着更美观、实用的构建方向发展。

本文基于沈阳城市公共空间语言景观的调查现状和相关分析,提出未来语言景观构建的提升策略。然而,当前我们处于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关于语言景观的创新发展,延伸语言景观在未来城市管理和服务方面职能的策略和措施也应该被思考和探究。限于文章篇幅,拟另作他文论述。

猜你喜欢
沈阳景观空间
沈阳伟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景观别墅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沈阳远洋公馆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最小和最大
《景观平面图》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