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澄劼/文 IC/图
老龄化是全球人口发展的大趋势,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6亿,这意味着约每五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老人。
年轻时,他们为社会、为家庭、为子女奉献了自己。年老时,他们理应从社会、从家庭中获得尊敬、关怀和真情回报。很多时候,小辈们对老人的关注通常是放在生活照料、物质支持上,而忽略了对其消防安全需求的满足。然而,无情的大火却不会“忽略”老年人,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往往会成为火灾事故中的头号“受害者”。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优美动听的歌曲唱出了老年生活的美好与宝贵,可又有多少暮年的生命停滞在了消防安全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面前。
2021年全国火灾数据统计显示,全年火灾74.8万起,死亡1987人,受伤2225人。其中,老龄人口火灾亡人占比突出。在住宅火灾的亡人事故中,47%系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是火灾发生时的弱势群体,多重因素共同构成了这一安全难题。
随着城市老龄化的加速,加之部分老年人的经济能力和自主意识在不断增强,我国养老行业正处于一个高度发展的阶段,以养老院为代表的机构养老模式逐步发展壮大。养老机构通过为老人提供集中居住与照料服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让老人接受养老机构的专业照料,看似是省心省力的做法,但若是遇上缺乏资质的机构可就要遭殃了。2015年5月25日20时许,河南省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39人死亡、6人受伤。经调查,失火公寓的铁皮屋墙体夹层多由泡沫板填充,有易燃的特点,该老年公寓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建设、运营,管理不规范,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先天隐患加后天缺失,共同造成了养老机构安全问题丛生的情况。许多养老机构的建筑由旧楼改造而成,未经过消防审批。在运营中,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对机构的设备安全运行情况与人员的安全培训不重视,使本就存在的火灾隐患愈发严重,这些问题在偏远地区尤为常见。
我国养老服务领域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自今年1月起正式施行,为养老机构的标准建设提供了有力依据。首个,既意味着创新,也暗示了原先养老机构的标准管理处于缺位状态,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借助法律手段强化养老机构的安全环境。
有了国家标准的加持,各地的相关工作也正紧紧跟上。今年7月份开始,上海各区民政局联合消防救援、市场监管、住建、公安等部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内养老机构开展全面安全检查,同时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培训。
2.1 TSH筛查结果百分位统计及确诊情况 209 534份新生儿血片TSH值呈偏态分布,共确诊CH及高TSH血症107例,TSH水平中位数为3.16mU/L,95%、99%分位数值分别为6.37mU/L 和9.63 mU/L。TSH频数分布结果见表1。
在专项检查行动的基础上,民政部门会同消防救援部门开启了完善《上海市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评分细则》工作,组织对养老机构开展评估检查,创建一批消防安全行业标杆示范单位,并上报民政部;建立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与日常监测、等级评定、信用监管等结果挂钩及淘汰机制,促进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工作预计11月底前完成。
为解决老年人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的问题,消防、公安等部门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宣讲活动
独生子女政策的长期实施,使得现在的许多家庭都是“四二一”模式。在这样的人员构成下,无论是老人的经济供养,还是生活照顾,小辈们多少有些有心无力。还有部分老人与小辈同住后,发觉两代人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区别,时常发生摩擦,因此选择了独居。于是,纯老家庭和独居老人成为了如今社会的普遍现象。
独居生活虽然自由,但对老年人有着一定的要求。首先,老人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其次,老人需有一定的行动能力,能做到生活基本自理。即便是人财皆有,老年人所面临的安全形势仍旧严峻。
2021年12月10日11时30分左右,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一老式居民楼顶楼着火。火势于半小时后被基本扑灭,现场过火面积约90平方米,火灾造成1人死亡。死者为一名家住在八楼的老人,为躲避火势从顶楼八楼的窗户跳下,不幸身亡。
老年人的行动能力逐渐迟缓,尤其是部分因瘫痪、残疾导致行动不便的老人,一旦发生火灾,他们既不能及时发现,也不能迅速自救逃生。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老年人很容易在大火中惊慌失措,或者因恐惧而采取跳楼等危险的逃生方式,从而成为火灾最直接的“受害者”。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如何营造安全舒心的养老环境,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老年人身体反应迟缓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居委、街道作为离老人最近的社会组织,应对辖区内老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排摸,建立档案台账,日常与老人子女保持沟通。一旦发生火灾,工作人员能为救援人员提供老人的具体信息。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帮助老人火场逃生。
同时,各部门应加强对独居老人的火灾预防工作。例如,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静安支队为老人家庭发放厨房定时器,预防“烧锅子”火警;宝山支队走进高龄老人家中,手把手指导老人发现家中的安全隐患,预防火患;奉贤区奉浦街道为独居老人免费配置灭火器、灭火毯、应急处置包等,将火灾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在重视孝文化的中国,家庭养老从古至今都是我国养老模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养儿防老”天经地义。
物质上有子女奉养,心理上有儿孙陪伴,家庭养老看似是最为理想的老年生活方式。可实际情况却是,大部分子女忙于工作或学业,无法24小时陪伴老人,疏于对其安全方面的照料,致使老人在家中遭遇危险的可能性增加。
2016年3月27日,安徽省合肥市一居民家中发生火灾。起火卧室内,一名七旬老人不幸丧生。据了解,火灾是因为老人吸烟引燃被褥所致。事发时,老人的儿子和女儿在其他卧室,待他们发现时火势已然蔓延,为时已晚。
老年人的某些习惯往往会成为火灾的“导火索”,老年人群很容易因吸烟、使用电热毯、明火祭祀等原因引发火灾,并因发现晚、报警晚及逃生自救不及时导致亡人。
其中,冬季取暖时火源引燃衣服或被褥是造成老年人死伤的首要原因。其次是因吸烟、电气线路老化和用火用电用气不慎所致。此外,部分老年人生活较为节俭、朴素,电器发生老化或故障后仍不舍得丢弃、更换,还喜欢在居住场所存放纸箱等可燃物品,一旦遇上火星就会急速燃烧,造成火势的蔓延失控。
在照顾老年人时,子女应担负起老年人消防安全第一监护人的职责,除了在物质上、精神上关爱老人外,还要关心注意老人的安全。
平日里,子女可为老人讲解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消防安全习惯;经常检查家中的电气线路是否完好,不要私拉乱接电线,大功率电器插座最好固定,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电器设备。此外,家中要常备手电筒、灭火毯、灭火器等小型消防器材,并教会老年人在火灾时如何有效自救逃生。针对行动不便、瘫痪在床的老年人,子女要安排专人照看,切不可留老人独自在家。
还有一种结合居家与机构的养老模式目前也受到了不少老年朋友的欢迎,那就是社区养老。老年人依旧可以在自家安度晚年,社区整合辖区内的各种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解决老年人的各类实际生活困难。社区养老结合了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优势,却也综合了它们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021年9月15日,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一民房起火。消防员抵达现场后发现,火势呈猛烈燃烧状态,屋顶已被烧穿,厨房附近堆满木柴,如不及时扑灭,房屋将有垮塌风险,情况十分危急。经事后了解,原来是两位老人不知道如何报警,甚至误以为消防员灭火要收费,因此迟迟没有拨打火警电话,直到一小时后邻居发现方才报警。
回顾以往的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调查,无论是公安部首次举行的全国性调查,还是各省市近期做的区域调查,结果都显示,老年人群体的火灾防范意识和火场逃生知识技能均低于其他年龄段群体。
我国的消防事业较之发达国家起步相对较晚,消防宣传教育尚未完全纳入义务教育和岗前培训,部分年轻人都未曾接受过专业的消防安全教育,更何况是老年人。此外,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增长迅速,尤其是采取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他们居住分散,更是增加了消防宣传教育的难度。
在“三人行必有一老”的大环境下,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一系列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制度、工作,改善老年人生活条件的设施、服务正在逐步推进,无论硬件如何完善,老人自身的安全意识仍是必不可少的。
在数字时代,老年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主动融入、适应数字化社会,消除数字鸿沟,通过网络渠道,掌握更多关于消防安全的信息和知识。同时,老年人应积极参与社区或相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危险行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老年人还可将这些知识传递给更多人。近期,江苏就出现了一支由退休群体组成的“妈妈消防宣传队”,走街串巷宣传消防安全知识,为提升全民消防意识出了一份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老年人不再单纯满足于“老有所养”,而是追求起了“老有所乐”的更高目标。无论是“养”还是“乐”,这一切都建立在安全这个大前提上。在保障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同时,如何保证其安享晚年是全社会亟需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