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阳,汪洋,徐志杰,许岩丽*
近半个世纪,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研究(primary care research)在全球,尤其是在美国、荷兰、英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发展迅速[1]。这一领域的研究范畴,目前使用的国际通用定义由Starfield于1996年提出,即“在基本保健的背景环境中开展的研究”。在该概念中,强调了该领域研究的核心特征,并非是研究者的身份(如研究者必须是全科医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从业者)或研究的主题(如研究问题必须限定于全科医学),而是研究所立足的环境(研究重心必须基于为患者提供全科医疗和基本保健服务的基层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2]。这凸显了近年以来,在全球以发展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为重点的医疗改革的进程中,对该领域研究的主要需求:即其天然肩负着推动新时代的医疗体系和行业发展,构建关于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领域的学科知识库,以及培养、吸引和保留这一领域的临床、科研和教学人才的三重职能[3-4]。
在我国于2009—2020年开展的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培养全科医生始终是工作重点之一。在此期间,政府投入了9 650亿元用于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预算支持增加了20%[5]。同一时期,我国全科医学研究相关主题的科研论文,以及产自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6-8]。该现象与许多欧美国家的历史发展轨迹高度相似[1],从而凸显出在全球卫生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基层卫生和全科医学研究的需求和重视。
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已有诸多研究者尝试运用文献计量分析[1,9-10]、纵向横断面调查[7,11]、定性研究[12-13]等多种方法探索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领域的学科科研发展状况。但其在科研设计上普遍存在局限性,包括研究地域受限(仅关注欧美国家)[1,9,13]、对学科概念的定义范围受限(将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研究单纯的限定为由全科医生实施的研究或以全科医学为主题的研究)[9,14]及信息检索方式受限(论文检索范围、方式、筛选和信息提取的设计存在缺失)[10,14],这些局限性对研究结果反映我国这一领域科研发展情况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笔者团队通过开展范围综述研究,基于具有学科性质的,对我国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领域的研究概念、主题和方法的分类学定义,对发表于2021年的该领域的科研论文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探寻其在论文发表数量、发表期刊、地域、机构、研究类别、研究方法和作者数量上的特点,从而向相关研究者、研究机构和科研政策制订者展现近年来我国该领域科研论文发表乃至科研产出发展的总体情况。
本研究以ARKSEY等[15]建议的范围综述实施方法为基础,结合了范围综述方法和文献计量技术。实施步骤包括:(1)确定研究问题;(2)确定相关研究;(3)选择研究;(4)绘制数据图表;(5)分析、总结和报告结果。结果的报告遵循PRISMA范围综述检查清单(PRISMA-ScR)[16]的相关指导建议。
1.1 确定研究问题 基于本研究目的,将研究问题细化为以下7个子问题:(1)我国2021年发表的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原创研究论文的数量是多少?(2)这些论文产自哪些地区?(3)这些论文产自哪类科研机构?(4)这些论文属于哪些类别,聚焦哪些研究主题?(5)这些论文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6)这些论文发表于哪些期刊?(7)这些论文的作者数量存在哪些特征?因本研究注重学科背景,且原创研究对于科研发展的价值最为重要,因此本研究将研究重点聚焦学科定义所涉及的原创研究论文。此外,对于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目前国际通行的、适用于基本保健研究的领域和方法学的分类学标准。
1.2 确定相关研究 基于此前多项研究所积累的经验和开发检索式的基础[17],在这项研究中,笔者团队使用了可以反映“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这一概念的严谨的检索式,对国内外的4个主要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中包含的、我国科研机构研究者于2021-01-01至2021-12-31发表的科研论文进行了系统检索。检索式的内容见附表1,请扫描本文二维码获取。
1.3 选择研究 由2位有文献分析经验并接受过培训的研究者通过EndNote 20.4.1(Clarivate Analytics,Philadelphia,United States,2020)和 Rayyan对文献进行筛选,在通过EndNote自动去重后,由2位研究者首先以100篇随机抽取的文献进行初期的对照检查,在通过kappa检验确定一致性达到稳健(设置为80%以上)后,开始正式通过Rayyan系统进行独立的筛选和标注,每两周进行一次对照。在2位研究者出现矛盾和分歧时,由第3位研究者负责协助解决潜在的矛盾。
具体的纳入标准为:(1)论文属于原创研究,即使用了“导言-方法-结果-讨论”格式的研究;(2)研究的背景环境是我国的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体系,包括综合医院的全科医学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部等;(3)论文于2021-01-01至2021-12-31发表于学术期刊;(4)论文发表的语言不限;(5)研究摘要及相关信息完整无缺失。相对应的,本研究排除了所有的非研究类论文,包括案例报告、评论、非系统性的综述。
1.4 绘制数据图表 完成文献筛选后,使用预设的信息提取表(附表2请扫描本文二维码获取),从每篇论文中提取18项信息。其中前10项提取自文献计量数据,首先使用Openrefine进行了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数据整理和清洗,之后进行人工复检。后8项由两位研究者进行了人工分类、提取和检查。其中“研究类别”的分类方法,是基于BEASLEY等[18]提出的基本保健研究分类学定义,其各类别的概念见附表3(请扫描本文二维码获取)。“研究方法”的分类是由作者对欧洲全科医学科研网络发布的欧洲全科医学/家庭医学和初级卫生保健科研纲要中提出的研究方法归纳而成,共分为8个类别[19]。在机构和地域方面,因我国目前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将论文第一作者所属的机构视为作者机构,并基于该机构的所在省份划分生产该研究的地区。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划分方法,本研究将全国省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3个地区(具体的省份划分见附表4,请扫描本文二维码获取)。在期刊分类方面,SCI/SSCI期刊是指被收录于Web of Science中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s Citation Index)或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两个数据库的期刊;核心期刊是指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2021—2022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020年版)或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21年版)收录的期刊。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描述性统计(包括频数、百分比);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第一四分位数,第三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
对于反映研究主题的关键词的分析,首先将研究分为5个具体的研究类别(基本、临床、卫生服务、卫生系统和教育),然后使用VOSviewer 1.6.18对同一研究类别的研究进行关键词的共现分析,报告其词频密度。在软件自动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以PICOS的概念(对象、干预/暴露、比较、结局、背景环境)为基本筛选框架,通过手动的英文-中文翻译、同类同义词合并和无意义词的删除,使关键词的共现更为清晰。
2.1 文献检索结果 本研究初始纳入文献25 182篇,去重后纳入筛选文献19 722篇,阅读摘要和全文后,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16 600篇,最终纳入3 122篇全科医学和初级保健原创科研论文,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检索和筛选流程图Figure 1 PRISMA flowchart for study selection
2.2 2021年中国全科医学和基层卫生科研论文的发表数量和发表特征 在3 122篇纳入的论文中,论文第一作者机构集中于我国东部地区〔具体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布情况见附表4,请扫描本文二维码获取〕,机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 214篇,38.89%)和街道/乡镇卫生院(587篇,18.80%)为主,研究类别以临床研究(1 818篇,58.23%)和卫生服务研究(845篇,27.07%)为主,多使用随机对照试验(RCTs,1 276篇,40.87%)和横断面调查(1 146篇,36.71%)作为研究方法(其他方法的分类情况见附表5,请扫描本文二维码获取),见表1。纳入的研究发表于480本期刊,其中76.75%的论文发表于非核心且非SCI/SSCI期刊,仅有6.98%的论文发表于SCI/SSCI期刊(具体的期刊和发表量见附表6,请扫描本文二维码获取)。平均每篇论文的作者数量为2.00(1.00,3.00)人。
表1 2021年中国全科医学和基层卫生科研论文的发表特征Table 1 Published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l practice and primary care research papers of China in 2021
2.3 不同地区、机构、研究类别、研究方法、发表期刊论文的发表特征
2.3.1 不同地区发表的研究论文机构、类别、研究方法、发表期刊特征情况 如表2所示,我国东部地区的论文发表机构主要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6.71%),西部地区的论文发表机构主要为街道/乡镇卫生院(32.89%),中部地区的论文发表机构则相对较为均衡。各地区发表论文的主要类别均为临床研究(54.22%~69.23%)。主要方法均为横断面调查和RCTs(见附表7,请扫描本文二维码获取)。港澳台地区和国外机构产出的论文多发表于SCI/SSCI期刊(96.67%~100.00%),大陆各地区产出的论文均多发表于非核心期刊(73.51%~79.11%),其中中部地区产出论文发表于SCI/SSCI期刊的比例(9.82%)较东部地区(5.28%)和西部地区(4.89%)更高。
表2 不同地区发表的研究论文机构、类别和发表期刊特征〔n(%),篇〕Table 2 Paper institution categories,research categories and published journals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al groups
2.3.2 产自不同机构的研究论文的类别、研究方法、发表期刊特征情况 全科医学院系和全科医学科发表的论文均以教育研究(34.62%、31.58%)和临床研究(30.77%、39.47%)为主。公共卫生学院(系)发表的论文多为卫生服务研究(40.00%)。其他机构发表的研究均以临床研究为主,卫生服务研究为辅。无论是哪类机构,均很少使用干预类研究(RCTs或非RCTs)和横断面调查以外的方法,其中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系)使用纵向研究方法(前瞻性纵向研究4.00%,回顾性纵向研究10.00%)的比例较高,大学院系使用定性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的比例较高(定性研究3.19%~7.69%,混合方法研究0.29%~3.85%)。大学中的全科医学学院(系)(84.62%)、医院的全科医学科(59.65%)及大学中的公共卫生学院(系)(86.00%)产出的论文发表于SCI/SSCI期刊和核心期刊的比例要高于大学其他院系(59.13%)和医院其他科室(29.7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街道/乡镇卫生院产出的绝大多数论文(92.42%、100.00%)发表于非核心期刊(表3)。
表3 产自不同机构的研究论文的类别、研究方法和发表期刊特征〔n(%),篇〕Table 3 Paper research categories,research methods and published journals among different institution category groups
2.3.3 不同研究类别的研究论文的主题和研究方法特征情况 2021年我国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领域发表的论文呈现出以下特点:基本研究的主题较为分散,仅稍集中于家庭医生签约的指标、量表和问卷构建;临床研究的主题聚焦于社区一级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的临床诊疗和健康管理;卫生服务研究的主题聚焦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其服务对象,如社区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卫生系统研究多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准点,从宏观视角分析其服务、成本、费用、效率、质量等指标;教育研究则聚焦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全科医生的培训和保留,以及具有全科医学性质的规范化培训(附图1~5,请扫描本文二维码获取)。
表4所示,在研究方法方面,基本研究多使用其他研究方法(75.47%),临床研究和卫生服务研究的研究方法以横断面调查(34.05%、28.99%)和RCTs(46.37%、46.04%)为主,卫生系统研究和教育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均为横断面调查(66.88%、66.67%)。
表4 不同研究类别的研究论文的研究方法特征〔n(%),篇〕Table 4 Paper research methods among different research category groups
2.3.4 使用不同研究方法的研究论文的期刊发表特征 表5所示,使用前瞻性纵向研究、回顾性纵向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的研究论文均多发表于SCI/SSCI期刊(55.00%、57.45%、57.14%)和核心期刊(30.00%、17.02%、42.86%),但发表量很少。干预类研究无论是否使用随机对照设计,均主要发表于非核心期刊(94.91%、92.96%)。使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论文的发表数量较高(1 146篇),且发表于核心期刊(31.59%)和SCI/SSCI期刊(9.86%)的比例也相对可观。
表5 使用不同研究方法的研究论文的发表期刊特征〔n(%),篇〕Table 5 Published journals among different research method groups
2.3.5 不同亚组的作者数量特征 在地区方面,我国内地发表论文的作者数量都很少(中位数为1.00~2.00人);在研究方法方面,前瞻性纵向研究、回顾性纵向研究、混合方法研究的单篇论文作者人数较多(中位数分别为7.50、6.00、6.00人),干预类研究的单篇论文作者人数则最少(中位数为1.00人);在机构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出的论文多为单一作者所撰写(中位数为1.00人);在研究类别方面,临床研究和卫生服务研究论文的单篇论文作者人数最少(中位数分别为1.00、2.00人);在发表期刊方面,发表于SCI/SSCI期刊、核心期刊、非核心且非SCI/SSCI期刊的论文作者人数中位数分别为7.00、5.00、1.00人(表6)。
表6 不同地区、机构、研究类别、研究方法和发表期刊的研究论文的作者人数情况〔M(P25,P75),人〕Table 6 Comparison of author numbers among papers of different regions,institutions,research categories,research methods and published journals
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2021年发表的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领域的研究论文的相关信息,以从学科的视角,描绘我国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研究当前在生产力、研究地域、机构、领域、方法和期刊发表等方面的概况。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笔者团队在生产力、研究地区和机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期刊发表等方面发现了以下5个主要结果。
3.1 我国该领域的科研生产力目前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2021年,我国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领域发表的研究论文达到了3 122篇。对比HAJJAR等[1]对欧美国家同类研究生产力变化趋势的分析结果,在2010年后,全球该领域科研生产力最强的5个国家,即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在该领域的年度科研生产力峰值分别为1 999、936、515、417、237篇论文,可知我国目前该领域的年度科研生产力保守估计已不低于美国的1.5倍、英国的3倍、澳大利亚的6倍、加拿大的7倍和荷兰的10倍。如果考虑本研究仅纳入了原创研究论文,而排除了数量相当、甚至更多的非原创研究论文,则实际的科研生产力水平差距将更加明显。
3.2 我国该领域的研究机构以东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但研究人员间的合作程度较低 从对机构类别和地域类别的亚组分析来看,3 122篇论文中产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论文占比约六成,产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论文中有八成产自东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该结果验证了于德华等[8]和史晓晓等[20]于2017—2019年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产出的调查结果,即近年来我国社区卫生中心的论文发表数量可观,且增长非常迅速。换言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东部沿海省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目前已成为我国生产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领域科研论文的最主要力量。
但是,针对作者人数的分析结果却显示,尽管此类机构该领域的论文数量较高,但每篇论文的作者人数却很少,甚至很多时候仅由一人完成。这反映了此类机构中的研究人员的学术合作程度较低。该结果与史晓晓等[20]对2017—2018年我国社区卫生中心和社康中心发表的学术论文的分析结果一致:5 499篇论文中,有67.8%是由一家社区单位独立完成的。此外,金光辉等[21]于2016年实施的、对国内全科医生科研工作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77%的全科医生认为自身科研水平有限,60%的全科医生表示缺乏科研时间,64.3%的全科医生从事研究的目的是晋升需要。如将以上3个结果与其较低的学术合作程度结合,则可反映出我国此类机构当前的科研模式可能会限制其产出的研究质量。
3.3 我国该领域研究的主题贴近机构实践和相关政策,但基本研究的数量较少 在2021年发表的论文中,临床研究和卫生服务研究的发表数量占据了大多数,且这两个领域的研究主题存在明显聚焦,则可推知在2021年之前的1~3年,我国该领域被最频繁选择的研究主题,即为“慢性病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此外,对机构类别和研究类别的亚组分析显示,我国不同机构发表的论文类别普遍较为接近其机构自身的日常实践工作:如在大学的全科医学系和医院的全科医学科中,教育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占比偏高;在大学的公共卫生院系中,卫生服务研究则占比偏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则临床研究和卫生服务研究比例偏高。这一现象既呈现出我国该领域研究与北美和欧洲地区的相同的学科特征,即此类研究需要在基本保健的背景环境中进行,其重点在于基层医务团队、患者和社区[19];又呈现出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的一系列卫生政策,如建设“健康中国”[22]、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3]等政策对该领域科研工作的引领。
我国该领域研究和欧美的区别是对“基本研究”的重视可能不足。“基本研究”被定义为“有助于开发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研究工具的研究”。在欧美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的科研史上,有很多重要的“基本研究”,为学科的发展和崛起奠定了的基础。例如:GREEN[24]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每周返回卡(weekly return card)”,不仅在纸质病历记录的时代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全科医学诊所的多中心数据汇集,更随之而产生了“卡片研究(card study)”这一在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领域实施多中心临床和卫生服务研究的独有方法;PHILLIPS等[25]近年在尝试开发全科医学和基本研究论文报告清单(CRISP),试图为本领域的研究成果报告制订具有学科特征的标准,以助力研究成果在学科的背景环境中转化。在我国,近年虽也有研究者在尝试开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量表[26]、基层医务人员职业能力评价标准[27]、患者对全科医疗的体验量表[28]等支持学科发展的基本工具,但其数量上仍相对较少,且主题较为分散。
3.4 单纯的“循证医学金字塔”式证据判断标准在我国该领域并不适用 循证医学领域最为简要和直观的概念之一,即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中心(Medical Center of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于2001年提出的“循证医学金字塔”[29]。在该框架中,RCTs产生的结果被置于原创研究的塔顶,通常被视为临床研究证据的“金标准”,往下依次是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但本研究结果显示,在2021年我国该领域的研究论文中,尽管RCTs这一方法的使用率高达40.87%,但使用RCTs这一方法的论文的作者中位数仅为1人,且94.91%都发表于非核心期刊。
依常理而言,RCTs需要的研究人员和其他资源,以及对研究设计、实施和伦理的要求,在其他条件类似的情况下,是应高于其他类别的定量研究的[30]。但本研究的发现却与之存在明显矛盾。这一现象隐然暴露出我国该领域目前所发表的、使用RCTs方法的论文中,可能相当大的一部分都存在潜在的质量风险,需要通过进一步开展方法学研究对其进行评估。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使用单纯的“循证医学金字塔”标准,即凭借研究者是否使用RCTs方法来判断其研究结果的证据质量高低,在我国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领域可能过于武断并会导致风险。
3.5 我国该领域的研究较难发表于SCI/SSCI期刊,尤其是学会型SCI/SSCI期刊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2021年,我国该领域的研究发表于SCI/SSCI收录期刊的比例仅为总量的6.98%;且这218篇论文高度分散的发表于121本期刊,其中的91本期刊仅发表了一篇论文,而发文量最大的前五本期刊,则全部为业界较知名的开放获取期刊,包括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BMC Family Practice,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BMJ Open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以上结果凸显出在目前阶段,我国该领域主要的研究产出和以国际学术期刊为主导的科研价值评审体系之间,仍存在比较明显的间隔。其中可能涉及我国该领域研究的科研选题、方法学质量、英文表述等方面和国际期刊及其稿件判断机制间存在差距,以及研究者对国际期刊的信息了解不足等,有待对其进行深入探究。
本研究相较同类研究的优势,是其基于具有学科意义的概念,将该领域的研究明确定义为“基于中国全科医学和基层卫生环境而开展的研究”,且使用了范围综述的文献信息收集和检索方式,从而在仅纳入原创研究的情况下,依然收集和分析了超过3 000篇原创论文的相关信息,从而对我国该领域近年的科研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但其有一定局限性,主要包括4点:(1)限于庞大的数据量和研究者有限的分析能力,本研究仅纳入和分析了2021年的原创研究,而难以观察我国该领域科研论文的发表情况随时间发展而产生的变化。(2)本研究仅对纳入论文的文献计量和分类学信息进行了分析,却未能评估纳入论文的方法学质量,从而难以确证研究结果中呈现的,如“我国大量使用RCTs的研究可能存在方法学质量问题”的推测。(3)本研究使用VOSviewer分析了5个类别研究的关键词的词频密度。但迄今为止,诸如VOSviewer、Citespace等文献分析工具,都只能基于历史数据而做回顾性分析。此外,“研究该主题的发表论文较多”,实质上并不等同于“该领域的科研价值较高”。因此,本研究这部分的结果,仅能作为回顾性的总结和推测,而不应将使用其来指导未来的研究主题选择。(4)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发表的论文,但现实中实施研究的是研究者,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可能会受到发表偏倚的限制,且无法探寻一些和研究者个人的社会背景和科研工作相关的深层问题,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研究者大量孤立发表论文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相关影响。
为解决以上4个问题,拟在后续研究中,通过使用共识方法和针对研究者的横断面调查,来探索和验证更深层的信息;并将这项工作逐步发展为持续的纵向调查,从而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对我国该领域的学科发展和科研能力建设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持续观测和研究。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和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领域的生产力水平目前已发展至全球首位,其中,东部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出了主要贡献。其研究主题较贴近机构实践及国家的医疗卫生政策。但该领域目前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研究者缺乏合作、大量使用RCTs方法的研究可能存在质量隐忧、国际SCI/SSCI期刊对我国该领域研究的认可度较低。
因此,基于本研究结果,向科研政策的制订者和管理者提出以下4项政策建议:(1)在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对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领域的科研论文的评估标准,应从过往的重视论文发表数量,逐步转向重视研究的质量和价值。(2)在目前阶段,相对于单纯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作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更应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积极合作研究,以及参与大规模、高质量的研究,从而将大量的个体研究者凝聚和组织起来,形成组织化的学科科研力量。(3)应鼓励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不同机构、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员积极合作,共同构建适用于我国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科研事业的学科发展共识和跨学科合作框架,以形成合力,强化基础,提升研究效率。(4)在目前阶段,对于对我国该领域研究的结果评价方式,需避免粗暴的“唯SCI/SSCI论”和“唯RCTs论”,而应基于发展和建设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推动医疗改革事业的总体目的,使用更加具体和细节化的评价方法,更注重研究工作的严谨性及其结果的实用价值。
作者贡献:曹新阳负责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论文初稿撰写、对论文进行审校;汪洋负责研究设计、部分数据筛选和分析、对论文进行审校;徐志杰参与部分研究设计,对论文进行审校;许岩丽参与部分研究设计并负责整体管理;汪洋、许岩丽为文章负责。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