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辉 廖帮斌 封建华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病因、诱发因素复杂多样,涉及多学科,病情反复发作,对患者生活、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1]。西医关于该病以对症治疗为主,多采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但存在较大的不良作用,整体效果欠佳,且部分患者因长期治疗仍不能治愈而放弃治疗。中医对眩晕具有深刻的认识,关于其治疗积累丰富的经验。中医学强调辨证论治,在对眩晕治疗中发现以痰浊型最为常见,其病理因素涉及风、火、痰、虚,虚实夹杂,张仲景提出“因痰致眩”的说法,故治疗该病的关键在于化痰[2,3]。《金匮要略》中记载的苓桂术甘汤和泽泻汤,前者是治疗中阳不足之痰饮的良方,具有健脾利湿、温阳化饮之效;后者是主治头晕目眩,具有健脾制水、利水除饮之效。鉴于此,本研究探讨眩晕患者应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月横峰县阳光医院收治的眩晕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5.37±5.14)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年,平均病程(1.43±0.31)年;体质量指数17~28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70±1.14)kg/m2。观察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45.41±5.1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年,平均病程(1.45±0.30)年;体质量指数18~2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68±1.12)kg/m2。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痰浊型眩晕的诊断标准:胸闷作恶,头重如裹,呕吐痰涎,视物旋转,苔白腻,脉弦滑;②语言、认知功能正常;③年龄>18岁;④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者;②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③依从性差,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者;④酒精或精神类药物依赖者。
1.3 方法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将120 mg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一品红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010)加入250 ml 5%葡萄糖中,静滴,1次/d;同时口服胞磷胆碱片(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08),0.2 g/次,3次/d;将0.6 g天麻素注射液(蓬莱诺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826)加入250 ml 5%葡萄糖中静滴,1次/d;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30),12 mg/次,3次/d。观察组加服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方药组成:泽泻15 g,茯苓12 g,白术、桂枝各9 g,甘草6 g。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1剂/d。2组均连续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完全消失为治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减轻为好转;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②中医证候积分: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对患者头重如裹、视物旋转、呕吐痰涎3项症状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1、2、3分,症状越严重,评分越高。③生活质量:采用眩晕障碍调查表(DHI)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评价眩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值0~100分,评分越高,眩晕对生活质量影响越大[5]。④不良反应和复发:记录治疗期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随访3个月,记录复发例数。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眩晕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中医证候积分和生活质量2组治疗后头重如裹、视物旋转、呕吐痰涎积分及DH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眩晕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生活质量比较 (分,
2.3 不良反应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4.55%(2/44),低于对照组的22.73%(1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5,P=0.013)。
随着对眩晕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眩晕与不良生活习惯、过度劳倦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当下人们作息多不规律,加之工作生活、压力等加大,致使该病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现代医学关于该病的治疗方法众多,包括药物、手术、康复训练等,然而尚无一种方法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眩晕呈进行性发展,病情反复发作会导致多种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6]。中医学关于该病早有记载,《古今医统》中记载:“肥人眩运,气虚有痰;瘦人眩运,血虚有火”,朱丹溪提出痰火致眩学说,张介宾认为“无虚不作眩”[7,8]。由此可见,眩晕为本虚标实证,由虚损所致,伤于脾胃,健运失司,导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浊中阻,引发眩晕,故治疗应实以祛痰健脾之法。
《金匮要略》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伤寒论》曰:“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头重如裹、视物旋转、呕吐痰涎积分、DHI评分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表明在眩晕患者中应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效果确切,可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眩晕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控制复发率,且安全可靠。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中泽泻泄热化浊、利水渗湿;桂枝发汗解表、温通经脉;甘草祛痰止咳、补脾益气;白术、茯苓燥湿利水、健脾益气。诸药共奏祛痰健脾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茯苓具有镇静催眠、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泽泻具有免疫调节、降血压、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桂枝具有抗炎、解热、调节脾胃功能等作用[9,10]。该中药方剂正中此病病机,能促进病情转归,缓解眩晕症状,且安全无毒副作用,患者普遍易于接受。
综上所述,应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效果较佳,可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眩晕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降低复发率,且安全可靠,利于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