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瑾昕
(太原市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城市园林景观作为规划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优化城市空间小气候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景观设计中应当充分发挥出可持续发展理念价值,彰显园林景观生态效益,美化城市形象。
可持续发展是基于环境保护理念,立足于当代同时又为后代人考虑的发展模式,主要核心内容包括发展和持续性两方面,前者是前提和基础条件,后者则是关键,二者相辅相成。近5年内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变化情况,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降低能源消耗尤为关键。同时可持续发展也是立足于当下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发展模式,利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1]。可持续发展也是克服环境、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阻碍的理性选择之一。
分析当前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工业化发展为提高经济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城市面貌的生态受到一定影响。通过在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布局水域及绿植,提升视觉效果、净化空气、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将城市全新面貌展现出来。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渗透,为构建生态文明城市,我国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投资额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可见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下,城市发展更加重视绿化环境建设[2],通过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布局城市生态效应,改善市容环境卫生的同时推动构建生态文明城市。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政治、经济或文化因素,环境因素也至为关键,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效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提高城市面貌的观赏性,对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形成一定刺激,从而发挥环境经济效益价值。
山西省太原市某园林位于城市东南方向,据市中心直线距离9km,总占地面积为28.5万m2,其中包括水域面积4.3万m2、绿地面积10.9万m2。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阶段,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最大化园林景观的生态效应,为城市发展增添色彩。
分析园林景观现场实际情况,归纳总结此次园林景观设计思路如表1所示。
表1 太原市园林景观设计思路
本次设计遵循规范指南包括《园林景观设计规范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太原市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公园设计规范》等。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以自然生态为主导,为园内植物营造出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其能够形成稳定性较强的生态群落,首先根据园林不同区域植物搭配方案,针对性改良土壤条件,确保植物生长土地肥沃、疏松、湿度适宜且有机质含量充足。在改良土壤阶段落实如下内容:①在园林植物栽培区域施加有机肥,营造适合植物生长的健康土壤环境。②考虑到在建设人工湿地时要求土壤的渗透性良好,对地表土壤进行深翻或在局部位置种植地被植物,使土壤结块问题得以解决[3]。另外在垫层中加入沉沙等改良材料,提高土壤的渗透性。
视觉美观性及生态价值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又一要素,在此次设计中植物搭配环节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以太原市乡土植物种类为主,辅助搭配外来植物种类,优先搭配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结合乔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构建“层次分明、四季常青、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在设计中遵循植物生长特性,合理布局上层、中层、下层以及水域空间的植物类型。在上层空间内合理布局乔木类植物,例如大乔、中乔和小乔,在中层空间中则以密度较大的灌木类植物为主,下层空间则以草本地被类植物为主,起到稳固水土的作用,水域空间则以千屈菜、芦苇等根系相对发达、能够起到一定净化效果的植物为主[4]。表2为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同空间层次的植物种类。
表2 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同空间层次的植物种类
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地域文化具有独特性,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是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还需重视文化的可持续。此次设计中,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对设计因素进行优化调整,在设计初期对太原市地域文化进行深入考究,在景观设计中将文化特色彰显出来,同时将文化要素和城市整体规划融合,打造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园林景观效果。
在园林局部位置设计多处跌水区,强化视觉空间层次感的同时,吸引游客驻足观赏,在游客行走位置设置木栈道,在沿线以提示板或景观摆件的形式展现太原市历史文化发展路径,使游客在观赏院内景观的同时,能够了解到更多关于太原市的文化背景,形成休憩放松、科普宣教、生态保护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景观。
可持续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物,包括新能源技术、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等技术,同时也是园林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走向。在此次设计中充分意识到可持续技术的重要价值,合理运用太阳能技术和水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技术,突显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
太阳能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园林路灯的夜间照明系统中,园林景观太阳能路灯系统,一方面节约了园内设施的用电成本,同时也强化了园林的观赏性。
太阳能路灯杆顶部为太阳能电池板,白天太阳光照射下能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夜间开启路灯开关后放电照明,日间再次通过能量转换储备电能,形成良性循环,节约园林内部用电量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
此外,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水资源是不可或缺的,我国在园林灌溉中所消耗的水资源占比较大,且不同灌溉方式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存在一定差异。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太原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高度重视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的设计,灌溉园林植物时先使用园林内雨水收集系统中的水源,灌溉方式上一改原有粗放式灌溉模式,采取喷灌技术。图1为植物灌溉喷灌技术,在水泵和管道的作用下,将水源以细小水雾的形式喷洒出来,水分洒布均匀,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喷出的水雾形成了较好的景观视觉效果,使园林景观更加生动。
图1 园林景观喷灌系统效果
分析喷灌系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优势,总结如表3所示。
表3 喷灌系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优势
在此次设计中为强化景观设计的生态性,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遵循低影响开发技术,完善渗透系统、净化系统和传输系统设计。
3.5.1 渗透系统
渗透系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自然降水的收集、处理和渗透中,在设计中遵循园林范围内地质勘查报告,合理排布设计渗透系统。渗透铺装道路,可以有效地使雨水通过铺装材料渗透至雨水收集系统中,经过滤处理再次应用,有效缓解了市政雨水管网的运行压力。
3.5.2 净化系统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其净化系统主要是充分利用植物或土壤的过滤净化功能,使自然降水中的污染物质得到有效的沉降或分解,强化园林内部水资源循环系统的净化能力。常见的净化系统设计表达包括设置人工湿地、制备缓冲带和生态浮岛。
人工湿地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具备一定综合性,充分发挥土壤、微生物以及植被的协同作用处理污水,其中植物的作用是为水体供给氧气,微生物的作用是使水中的有机物能够有效分解,降低水中污染物含量,在景观设计中坡度较缓的植被区则被称之为植被缓冲带,如太原某园林景观植被缓冲带坡度为5%,宽度为3.0m,在植被作用下能够缓解地表水体的流速,过滤一部分污染物质。
生态浮岛对于富营养化的水体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性,能够很好的对水中的氮、磷以及COD物质起到降解作用,充分运用水域空间,将浮岛放置在水中,形成区域规模的生态群落,优化园林内水环境。例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置的生态浮岛,为水鸟提供了休憩娱乐的场所,使植物、动物和浮游生物的物种更加丰富,为鱼类提供隐蔽场所。诸多水生植物能够快速消耗水中的氮、磷物质,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场景。
3.5.3 传输系统
传输系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雨水的回收利用方面,一方面可以缓解园林内部地表雨水的流速,避免水土严重流失,同时能够借助于植草沟、植被渠等设施对雨水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发挥海绵城市生态效果。
城市园林景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设计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园林植物的优化配置,尊重地域文化,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合理运用可持续发展技术和生态理念,强化园林设计的生态性和低碳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有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