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 军 黄吉美 扬 眉(曲靖市农业科学院 云南 曲靖 655000)
随着玉米生产规模的扩大,种植人工成本的增加,化学药剂防除成为目前玉米生产中治理杂草的主要措施,也是增加玉米产量、节约劳动成本的关键技术。加强精准施药技术的研究,加强对农民科学用药知识的培训,强化对安全用药行为的监管,是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有效举措。
试验地点选取在曲靖市沾益区菱角乡白沙坡村,海拔2045 m,年平均气温11.8℃,年降水量980 mm。
试验共设4个处理,以等量清水作空白对照,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2个小区,小区面积60 m2。小区间留有保护行。施药器械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或其他类型喷雾器,扇形喷头。玉米品种为‘靖玉1号’,除药剂处理因素外,玉米田间管理措施按常规进行。施药后7 d双粒播种,6片可见叶期定留苗2株。
各处理设计,见表1。
表1 除草剂减量小区试验
小区试验采用绝对数调查法,调查药剂防效。每小区随机选择固定3个样方,每样方1 m×1 m,共计3 m2,分别于播种前(5月18日)、播种后15d(6月2日)、播种后30 d(6月17日)和播种后45 d(7月3日)调查杂草的种类、株数。分别计算相对株防效。其中,药后45 d调查杂草的鲜重,计算鲜重相对防效。
在作物收获后,每个小区单独测产,考种调查,计算产量和增产率。
实测产量(kg/hm2)=鲜穗重×出籽率×(1-籽粒含水率)/(1-14%),
增产率(%)=(处理公顷产量-对照公顷产量)/对照公顷产量×100。
各处理对玉米田杂草的相对株防效及鲜重防效能,公式:
相对株防效=(空白对照区施药后杂草株数-药剂处理区施药后杂草株数)/空白对照区施药后杂草株数×100,
鲜重防效(%)=(对照区杂草鲜重-处理区杂草鲜重)/对照区杂草鲜重×100。
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Execl对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评价不同除草剂处理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效及其安全性。
播种后15d(6月2日)、播种后30 d(6月17日)和播种后45 d (7月3日)杂草的种类、株数。不同除草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见表2和表3。
表2 玉米田杂草的相对株防效
表3 玉米田杂草调查表及药后45 d鲜重防效
3.1.1 相对防效在播种后15d,只有T1(常规)、T2(常规+助剂)处理玉米田杂草的相对株防效达到了90%以上,T2处理(95.46%)高于T1处理(93.89%);在播种后30 d,T1、T2、T3、T4处理的相对株防效都达到了90%以上,表明除草剂在玉米播种后30 d效果均较佳,且T2处理的相对防效始终最高;在播种后45 d,只有T1、T2、T3处理的相对防效保持在90%以上,T2处理的相对防效依然最高。
通过对播种后15 d、播种后30 d、播种后45 d各处理相对防效的分析,表明助剂的使用能有效提高除草剂的利用率。
3.1.2 鲜重防效在播种后45 d,鲜重防效T2处理>T1处理>T3处理>T4处理,T2处理的鲜重防效最高,表明助剂的使用能提高除草剂的使用效果。
对小区测产及考种,调查不同除草剂处理后玉米的产量及性状,结果见表4。
表4 玉米产量调查表
结果显示,玉米产量T2处理>T3处理>T1处理>T4处理,表明助剂的使用能有效提高除草剂的利用率,T3处理减少20%除草剂的施用量,既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又提高了玉米产量。
试验结果表明,在防效和玉米产量上,使用900 g/L乙草胺+EC 200 mL防除杂草效果最好,助剂的使用能有效提高除草剂的利用率。但从节本增效方面来看,720g/L乙草胺+EC 200 mL处理效果最明显。说明使用助剂、减少20%除草剂施用量可节本增效,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