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昕昊,孙荣喜,叶雄英,叶学敏,林小凡★
(1.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45;3.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2)
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Hemsl.)Hay.)又称小红栲、小叶槠等,属于壳斗科(Fagaceae)栲属(Castanopsis)的高大乔木,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典型的植被类型之一,是重要建群树种,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湖南、湖北、云南等海拔约1 5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1]。米槠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其木材硬重、坚实、耐磨、韧性好,是优良的速生用材树种,又是培育食用菌的优良生产材料[2],且果实富含淀粉,可直接食用[3];此外,米槠具有很强的固碳储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灾减灾等生态功能[4]。
目前,米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长[5-6]、林分特征[7-8]、森林凋落物[9-11]、土壤微生物[12-15]等方面。开展米槠文献计量学分析,可以从侧面反映米槠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为米槠研究者选题及研究提供参考。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为客观评估和分析米槠的研究现状提供了技术手段。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的某些特征的数量为基础,来论述与预测科学技术现象与规律的情报学分支,可应用于预测学科前沿的最新热点和动向[16]。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米槠文献的发表年度、科研机构、研究内容、核心作者进行分析,旨在揭示米槠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科学合理开展米槠研究提供参考。
以CNKI数据库为文献数据来源,以“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为检索词,检索所有中英文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及标准,时间跨度为1999-2021年,共收集与米槠相关的文献669篇,其中中文文献615篇,英文文献54篇。
将筛选出的669篇文章,按照不同分类要求分别将数据导入知识图绘工具Citespace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统计相关信息。同时利用CNKI自带的可视化分析模块以及Excel进行数据的辅助分析。从发表年度、核心发文作者、发文机构、研究内容、研究基金以及研究层次六个方面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在统计文献时均以第一作者、第一研究机构为标准进行筛选,最大限度地避免无效数据影响统计结果。
由图1可知,23年间以米槠为主题的发文数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999-2004年,2001年发文量最高,为19篇,2004年发文量最低,为12篇,整体范围内数据趋近于10篇,总共发表了94篇论文;2005-2011年出现一个上升期,平均发文量在每年20篇上下波动,总体发文量比上一阶段有了比较大的增长,该阶段共发表137篇论文;2012-2015年出现一个快速上升期,米槠研究的发文量开始进入井喷时期,2014年发文量达到最高,62篇,总量达到了204篇;而后从2016年至今,年均发文量趋于平稳,每年发文量在40篇上下小幅波动。
图1 1999-2021年CNKI收录的米槠研究领域发文量Fig.1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of C.carlesii in the CNKI database annually from 1999 to 2021
关键词是论文研究主题和核心观点的集中体现[17],对米槠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研究分析是了解米槠研究情况的关键途径。Citespace分析的视觉表即科学知识图谱上的每个节点代表分析的关键字。节点和文本大小表示此关键字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节点越大,关键词在文献中出现得越多,就能总结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与研究趋势[18]。对669篇有关米槠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共122个节点,183个关系节点。Q值为0.7117大于0.3,S值为0.6321大于0.5,说明图谱可信。由图2可知,目前米槠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土壤微生物、可溶性有机质、群落结构、生物量、酶活性等方向,研究取样的地点集中在广西、石灵山、武夷山等米槠自然资源丰富、生长态势良好的天然分布范围内。另外杉木作为米槠重要的伴生树种也经常与米槠放在一起进行研究。虽然目前米槠研究方向广泛,但是各研究方向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较低,说明研究者虽然注意到了米槠在各个研究方向上的价值,但是研究的深度不足。
文献的第一作者一般对该研究领域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掌握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利用Citespace数据分析功能对669篇米槠文献的第一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有利于清晰、直观地了解该研究领域经验丰富的学者。在今后的米槠研究中可以紧跟这些学者的研究步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图3可知,国内米槠研究领域发文最多的是杨玉盛教授,总发文量达到了57篇,其次为杨智杰和刘小飞,发文量分别为32和30篇。发文20篇以上的作者共8位,发文10篇以上的作者共19位。米槠研究领域的主要发文作者群体比较稳定,这说明国内米槠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已基本明确,并逐步稳定发展。由图4可知,杨玉盛教授的发文范围更广,并且与其他学者有着紧密的科研合作。而其他发文量较多的学者如熊德成、杨智杰等也在各自的米槠研究方向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图3 米槠文献发文作者发文量统计直方图Fig.3 Statistical histogram of published paper authors on the research of C.carlesii
图4 米槠文献作者Citespace可视化分析Fig.4 Visual analysis diagram of authors on C.carlesiiresearch in Citespace
从研究机构的发文量可以清晰直观地分析米槠最新的研究区域范围以及各研究机构在该研究领域的影响程度。在669篇米槠文献中,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机构如表1所示,福建师范大学的发文量占总机构发文量的比例最大,达到了27.3%。此外,福建农林大学的发文量也达到了15.2%,在所有发文机构中排名第二,说明米槠研究工作在福建省的研究机构中得到了广泛重视。从图4可知,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在米槠文献发表方面也有着最大、最广的影响范围,并且与其他研究机构有着紧密的联系。总而言之,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是最早开始研究米槠的机构,也是目前为止对米槠研究最为深入、最为具体的机构。这与米槠在福建省天然树种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分布相对集中、便于研究等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另一方面,这与杨玉盛教授在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都曾主持过米槠研究工作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表1 1999-2021年米槠研究领域机构发文量排名Tab.1 Top 9 institutions on the research of C.carlesii in the CNKI database from 1999 to 2021
科研项目研究基金数量的多少反映了国家对该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视程度。由图5可知,在669篇米槠研究领域文献中,有351篇文献由国家或省级科研基金扶持,占总发文量的52.5%,说明在米槠树种研究中,由国家或省级科研基金扶持的科研项目占总发文量的比重较大。在所有的由研究基金扶持的发文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所占的比例最大,为179篇,占科研项目基金发文量的46.88%。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基金名列二、三位,分别有84和22篇文献。这说明相较于其他省份而言,福建省对于米槠的科学研究特别重视,投入了大量的科研资金。所以福建省的米槠研究成果在国内也始终排名前列。
图5 米槠研究领域项目基金发文量统计Fig.5 Research field project fund publication statistics of C.carlesii
按研究层次发文量统计,米槠相关研究主要分布在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领域。在669篇米槠文献中,这两个领域的文章分别有356篇和127篇(如表2),分别占总发文量比的53.2%、19%。说明米槠研究主要偏向基础应用和工程技术型研究,依然集中在传统型的研究方向,缺少创新型理论研究和科学分析。同时专业实用技术和行业指导类的文章也非常稀缺,分别只有5篇和3篇,表明现阶段米槠研究的专业性有所不足,整个米槠研究与开发行业也缺乏理论性的科学指导。在今后的米槠研究中要更加注重米槠树种专业型实用技术的开发,并积极制定有关米槠种植、开发、利用等相关行业的行业规范,对米槠树种的种植、开发、利用起到指导性的作用[19]。
表2 米槠研究层次发文量排名Tab.2 Discipline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papers in C.carlesii
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1999-2021年669篇以米槠为主题的中英文文献进行分析,虽然未能全部涵盖米槠的研究文献,也可以了解米槠的发展趋势以及研究热点,为米槠研究提供一定参考。通过总结分析可以得出:
1)中国对米槠的研究开始得相对较晚,2000年前的文献报道也就只有50篇左右。但近23年,米槠相关的论文发文数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特别是2012年之后,米槠发文数量急速上升,表明米槠的研究价值开始显现,关注热度相比之前也显著提高。米槠的研究领域多集中在土壤微生物、可溶性有机质、群落结构、生物量、酶活性等方向[19-21]。但是关键词出现频率较低,说明米槠的研究深度不足,而且米槠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较少,主要体现在树木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深层次研究有所不足。
2)米槠研究领域的主要学者数量相对较多,但高发文量作者较少,发文群体比较集中。说明国内米槠研究领域学者群体比较稳定,研究方向确定较早。高发文量以杨玉盛、刘小飞、杨智杰为主形成主要作者群体,并且这些米槠研究领域的主要作者与其他米槠研究方向的作者合作紧密,对米槠研究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22]。
3)米槠研究领域发文机构的数量不断发展壮大,但是主要研究机构还集中在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这些机构对米槠进行了多年研究,培养出一大批米槠研究领域的学者,并积累了丰富的米槠研究经验。
4)米槠研究由国家或省级科研基金扶持的科研项目占总发文量的比重较大,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所占的比例最大,为179篇,占科研项目基金发文量的46.88%。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力度也比较大,说明福建省对于米槠的科学研究特别重视,投入了大量的科研资金,所以福建省米槠研究成果在国内也始终排名前列。
5)米槠文献的研究层次主要集中在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缺乏专业实用技术和行业指导。在今后的米槠研究中应当更加重视针对米槠实用性技术的开发,并对米槠的开发利用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指导方案。在完善米槠基本研究层次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展开全方位、创新性的研究。
综上所述,近23年来我国米槠领域研究呈现地域性较强的特点,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虽然近十年内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力度开始逐渐加大,并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专家,但研究内容多集中在米槠的生态学方面,对其生物学特性以及遗传改良和良种选育的研究鲜有报道。虽然米槠是我国重要的用材、生态树种和潜在的木本粮食树种,但对其生物学特性以及遗传改良和良种选育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今后应加强米槠的生物学、种质资源收集评价、遗传改良和良种选育工作,为合理利用米槠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