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背景下“环境工程土建基础”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

2022-10-13 01:46秦松岩梁雄伟解玉红
砖瓦 2022年10期
关键词:土建工科环境工程

王 博 秦松岩 梁雄伟 解玉红

(1.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天津 300384;2.哈尔滨学院地理与旅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科教兴国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等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高校工科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人才质量保障,其内涵是以成果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能够为我国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同时促进了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然而,立足于中国大地办教育,仅培养工程专业知识是不够的[1]。自古以来,中国对人才的培养注重“德才兼备”“德才配位”,此类人才通常会被委以重任。目前,工科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还在不断探索中,本文以天津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必修课为例,阐述目前工程教育背景下土建类课程思政教育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实践过程。

1 课程思政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1.1 思政元素在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的切入点

《环境工程土建基础》是由建筑材料、土建制图、给排水工艺设计等知识经过集中、精炼而整合的一门课程。以天津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本课程总学时为16学时,为专业必修课程,整个教学过程安排比较紧凑。在紧张教学的同时,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现有课堂并保持原有教学特色,何时、何处切入思政元素是教学顶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课程思政内容绝不能随意切入,否则会显得十分突兀,无法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因此,针对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对教学内容的挖掘需要紧密结合思政教育素材,如何提高教学内容和思政素材的契合度也是我们需要考量的问题[2]。片面从教学内容嵌入思政元素远不能够满足课程思政的要求,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情感等多重方面寻找切入点,形成课程思政氛围。这就更需要任课教师从教学设计环节开始思考,丰富教学手段,积累思政素材,把握课程的整体设计。从教学环节点滴入手,以“春风拂面”的授课方式将思政教学内容融入学习活动,令较为生涩的理论知识浸润到思政情感,易于被学生所接受[3]。综上所述,思政元素在本门课教学过程中的切入点选择,是进行教学设计环节中值得考虑的重要问题,切入点选择恰到好处能够助力整体教学的发展。

1.2 环境工程土建基础课程目标与思政元素融入难点

《环境工程土建基础》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给排水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全面阐述了环境工程类的土建工程设计、构造及所用建筑材料,与工程实践密切结合,是环境工程和土建工程的交叉课程。以本校该课程为例,共设有两项课程目标:①能够结合数学、自然科学相关知识,运用环境工程土建基本原理,分析环境工程中的土建材料、流体力学及系统问题,熟练运用于环境污染判别、预测与控制过程中;②培养学生将已掌握的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应用于理解、分析、计算环境工程中土建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是典型的工科专业课,应用性很强,需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运用到环境工程中,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该门课程注重理性思维和设计灵感,而思政元素更偏重于感性思维和职业道德等问题,在传统教学中很难做到课程与思政相融合。

1.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标点与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合

截至2013年,我国工科专业总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工程教育已经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广泛认可的一种工程教育保障制度,是我国工科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基础。自2020年以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开始将“立德树人”等德育教育理念写入自评报告指导书,思政元素和工程教育的融合为我国工科教育带来一股温暖的人文关怀[4]。自我校该专业2021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来,一直将致力于探索课程思政和工程教育融合的途径。以本专业《环境工程土建基础》为例,该课程能够将数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基本工程知识、经济和管理知识与环境工程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应用于解决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复杂工程问题中。其内涵是牢固掌握环境工程相关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在环境污染判别、预测与控制过程中,具备灵活运用的能力。通常工科类专业课程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的多为技术性指标,而技术类指标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中有一定难度。

2 环境工程土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2.1 知识传授与价值观的共振

工科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工程能力,如何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挖掘出有育人价值的观点,是思政元素找到切入点的关键问题[5]。以天津理工大学为例,在“土木工程建筑材料”章节中,先讲授建筑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等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展示故宫博物院三大殿的建筑材料,引入我国500年前的苏州御用“金砖”制作的高超工艺。对比古今制砖工艺的发展,从材料选择到制作工艺的判别过程中,学习不同应用场景下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同时,引出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专一坚守”“敬业诚信”“传承创造”和“精益求精”的内涵,最后留给学生思考我国传统工匠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联系[6]。通过深度挖掘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并在教研会中展开讨论,找到合理的思政元素切入点,改善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手段,融入教学情感,对课程思政元素切入点进行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环境工程土建基础课程课程思政切入点设计

2.2 浸润与拓展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思路

工科专业应用性较强,主要目的是用数学、自然科学等基本知识来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是知识简单的灌输,学生对知识点也难以入心入脑。以本门课程为例,2019~2021年课程目标的平均达成度为77.63%,尽管高于下限70%,但在课程质量报告分析中发现,学生对该课程目标涵盖的理论基础知识理解比较呆板,未能灵活应用于对环境污染现象的判别过程,说明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还需完善。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提出浸润式的教学理念,其核心内涵就是需要教师以“且教且悟”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感悟到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这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创造浸润式的教育场景。以本门课程为例,为了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搜集近几年全国各省环保督察等部门查处环境违法真实案例并加以整理,以思考题或课堂讨论的方式令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展开调查,并设立整改方案。通过对案例的讲解,拓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并树立职业精神。通过“显隐结合”的方式将课程目标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也提高了科学逻辑思考能力。同时,通过对案例中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深化了职业素养,规范了职业道德[7]。

2.3 立德树人与工程教育的融合

工程教育认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科教育质量保障制度,认证专业可以在本科工程教育学位上得到国际认可,也是我国“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而“立德树人”正是实现OBE理念的前提条件。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培养出的人才,归根结底毕业后要为实现我国伟大的民族复兴所服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8]。培养出的工程师既要有能够解决复杂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还要有国家意识、职业操守和文化自信等良好品德,学成之后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我国环保事业中,守住“绿水青山”。因此,在贯彻OBE理念的同时,一定在“树人”的基础上,考虑“立德”的问题,这样才能彻底将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和课程思政融合起来[9]。以本门课程为例,在课程导入时介绍本学科科技前沿与社会需求难点问题,激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兴趣,并建立起社会责任感。在讲授课程中引入行业中“科技兴国”人物先进事迹,讲真人真事,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榜样,树立职业理想。同时,实事求是地阐述目前我国在环境科技领域诸多“卡脖子”问题,例如产业的低碳清洁化,多重污染物协同控制,高分辨率分析环境监测等,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为国争光的斗志。以下列举本门课程在“立德树人”教育中引用的典型案例,如表2所示。

表2 “立德树人”与工程教育的融合点所引用案例

3 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是保障工科教学质量和拓展人才国际认可度的重要机制,其中课程思政的开展,是践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以天津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土建基础》的课程思政建设为例,通过知识传授与价值观的共振、浸润与拓展相结合、立德树人与工程教育的融合等方案解决课程思政建设中思政元素“难以切入、难以融入、难以融合”等问题。本次课程思政的建设实施,学生提高了学习热情,拓展了知识面,激发了爱国情怀,从工程教育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令学生明确未来从事环保行业解决复杂性工程问题的初心所在,进而提升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教学质量,同时为其他工科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土建工科环境工程
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实施以及应用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装备环境工程》杂志第四届理事会
《装备环境工程》期刊融合发展平台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对话专业:环境工程专业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土建装修工程中的施工交叉管理策略
《装备环境工程》杂志第四届理事会
房屋建筑土建监理质量控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