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晨子,蒙家宏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都匀,558000)
具身认知理论把身体由教育与教学的“边缘”提升到“中心”地位,认为学习并非简单的脖子以上的活动,并非纯粹的大脑认知,而是身心投入地主动体验式学习。[1-2]具身认知理论强调,一个人的认知、思维、记忆、学习、情感和态度等是身体作用于环境活动的结果。具身认知以一种新的视角、全新的方式看待学生怎样学习,看待教师怎样教学及学校怎样组织。本研究将从具身认知视角出发,将具身认知与小学英语教学结合起来,优化传统的教学设计,并以一节词汇课为例进行具体探讨,试图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更为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具身认知理论源于哲学领域对传统身心、主客二元的批判,以及对其关系形而上的思考与反思。心理学领域通过认知神经科学和实验心理学的证实,进一步验证和发展了具身认知理论。随后,具身认知理论被引入教育学领域,逐渐成为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3]具身认知在教育学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具身认知的教学意蕴方面,焦彩珍认为具身认知理论为当代教学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教学中师生主体存在的意义赋予了新的生命。[4]郑旭东等人认为,具身学习是一个在学习中行动、行动中反思、反思中实践、实践中建构的螺旋式上升活动过程。[5]二是基于具身认知视域下的教学设计方面,刘登珲等人审视了当前的教学情境,并对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设计。[6]宋耀武等人认为具身学习设计应从心身统一的具身动作设计、结构化的反思设计、交互性具身环境设计三个方面进行。[7]三是具身认知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领域方面,孙敬陶基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情境性、体验性、过程性、开放性的特征,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与实施。[8]蒋唯丹等人发现,通过具身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牢固,教学效果更佳。[9]综上所述,具身认知理论对教育学领域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设计能给一线教师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蓝本。
首先,具身认知对解决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师生身体的束缚化、师生互动的形式化及教学内容的去情境化有重要意义。坐姿端正、上课期间不可随意走动或东张西望等规矩和要求虽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束缚着小学生好动的天性,使他们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创造性。此外,教师上课面无表情、身无动作的现象使课堂师生互动流于形式、生生互动过于单一,多以一种你问我答的形式进行。“教师说,学生听”、教学情境虚拟化碎片化的现象使学生要么是很好的听众,要么是活的木偶,却不是情境中的主体。[6]具身认知理论强调体验式教与学,与小学英语教学的结合具有明显的优势,能为当前小学教育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小学英语教学指出一条新的探索之路。其次,具身认知指导下的英语教学能更好地让学生在听、看、说、唱、演、玩等学习形式中掌握新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状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要求教师多设计让学生多感官参与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情境中通过感知、模仿、观察和交流等活动,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10]具身认知理论强调多感官参与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基于具身认知视角的小学英语教学契合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能让学生多感官参与英语教学活动。最后,具身教学切合小学生身心与认知发展的规律。小学生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不长,天性爱动、爱玩、爱唱,英语教学忽视身体的体验性、知觉性和意义性等特征[11],使身体一直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完整的人是身心合一的,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倡导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身体感官来实现认知的发展,切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如图1所示,小学英语具身性教学设计分为具身性要素分析、具身性设计与开发、具身性实施、具身性评价四大模块。
图1 小学英语具身性教学设计一般过程
具身性要素分析主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在指向核心素养培养、发挥核心素养统领作用、指向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基础上,基于具身认知的教学目标更加强调身心合一的关键作用,更加强调教学对象的身体感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更加强调学生的身体参与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此外,对母语非英语的小学生来说,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要素的具身性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以图片、歌曲、动画、视频、游戏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调动眼、耳、手等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融入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具身性教学内容设置、具身性教学环境创设的重点和要点。
具身性要素分析之后,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三方面进行具身性教学设计与开发。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数是以对话文本或故事语篇的形式呈现,部分内容可能会与现实生活无关,因此教学内容的二次设计与开发十分必要。具身性教学内容的开发应增添与实际生活相关且能调动学生身体、多感官参与的相关素材,唤醒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自由的学习环境和身临其境的情境创设,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环境不应再是传统的座位编排、“正襟危坐”,而是提供语言输出的机会和语言实践运用的环境,给予学生“身心的自由”。具身认知理论提到,具身学习是集实感具身、实境具身、离境具身于一体的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2]因此,具身性教学过程可分为实感导入环节、实境新授环节和离境巩固练习环节。实物或实感导入后,学生先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理解新知,然后脱离当前的教学情境,回归现实进行语言的输出与迁移,最后通过螺旋上升的三个具身阶段,让身体多种感官参与整个课堂教学。综上所述,具身性教学设计相较于传统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身体及多感官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具身性要素分析、设计与开发后,具身性教学过程的实施需要从以下教学环节切入,即实施实感导入、实境新授和离境巩固练习。教学实施的过程需要特别注意教师活动的具身性和学生活动的具身性体验,不仅利用自身的肢体语言和动作刺激学生的大脑认知、感染学生,而且让学生在身体感知和大脑加工的双重作用下提高记忆的容量和质量。[12]教师活动的具身性主要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表情、动作等,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自身的肢体语言和动作。学生活动的具身性体验主要指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在体验中学习理解知识、在实践中内化知识、在迁移创新中运用知识。总之,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活动的实施,具身性教学实施更加强调体验式教与学,即学生的身心运动离不开教师话语、动作及表情的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具身性活动是相辅相成的。
具身性评价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包括生生间的具身性评价、师生间的具身性评价。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是评价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逐步建立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素养导向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10]生生间的具身性评价不应是简单的“鼓掌”,而应包括对其他同学发言时的表情、动作、发音等评价。师生间的具身性评价不应仅关注学生回答的正确性,或采用简单的评价用语,而应将关注点转向对学生上课时的表情、行为举止、放松度、态度、课堂参与度、注意力等的观察性评价。相较于传统的教学评价,具身性评价重点突出了观察性评价。
依据以上小学英语具身性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本文以小学英语科普版四年级下册一节词汇课为例,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1.具身性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例选自“Do you have a ruler? Let’s learn”,是围绕文具类词汇而展开的话题,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主题是“人与自我、学校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肢体语言和周边的实物,引导学生利用他们的多感官学习文具类词汇的相关表达,加深对文具类词汇的记忆和理解。
2.具身性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在10岁左右,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游戏、竞赛特别感兴趣。经过一年的英语学习,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并乐于参与课堂。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让学生动起来。
3.具身性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能听、会说、会认读新单词“ballpen”“eraser”,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pen”“pencil”“pencil box”“ruler”“crayon”和“book”等单词,能听懂并在实际语境中使用“Do you have...? ”“Yes,I do.”“No, I don’t.”等句式,以及语音语调正确。技能目标: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并唤醒学习英语的兴趣,热爱学习,乐于参与,大胆合作;能与同伴交流,使用“Do you have...? ”等句式询问他人喜好。具身目标:身体及多种感官参与课堂,结合TPR教学法记忆并理解文具类词汇与句型。
4.具身性教学环境的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与文具有关,教室是最合适的教学场所。因此,教师可以直接利用教室的场景,开展学习理解、实践应用以及迁移创新的教学活动。
1.实感导入环节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将实物书包贯穿整节课,让学生触摸书包里的东西,猜测书包里面有什么文具,回顾已学过的“pen”“pencil”“pencil box”“ruler”等文具类词汇。通过直接的感知觉,教师充分激发并唤醒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导入本课的教学主题。
2.实境新授环节
此环节,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在书包里摸一摸,“引出It’s ...”的句型,导入今天的主题句“Do you have... ?”。例如,“It’s a book,I have a book. Do you have a book? ”。在教学中,教师同时以形象的动作辅助学生学习“Do you have...?”新句型和“ballpen ”“eraser”新单词,既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运用TPR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记住本课的新授内容。把语言、思维和动作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活泼爱动的特征,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发挥想象力,能为新句型和单词的有效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3.离境巩固练习环节
具身教学强调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英文歌曲可创设一个调动身体多种感官参与的英语环境。因此,在此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自编歌曲,以歌曲的形式总结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本课词汇和句型的学习。优美动听的曲调再次把本课推向高潮,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了本课的知识点。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应充分带领学生融身于境,让学生的手、眼、耳、大脑相互配合记忆单词。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在体验中感知、理解文具类词汇的表达;其次,在实践中内化文具类词汇和句型;最后,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文具类词汇进行迁移创新。例如,在学习“ruler”这个单词时,教师可利用空中手写的方式,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引导学生跟随教师做动作。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以及迁移创新三个环节,学生能增强英语词汇的学习体验感。
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需要对其他同学自编歌曲含的单词、语音语调及表情等进行互相评价。在此环节,鉴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不够集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法再次调动学生的动觉,及时调整自身状态和学生的状态,引导学生巩固联系新词汇和新句型。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倡导调动身体的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来实现认知的发展。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身体的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以具身认知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设计的一种新的思路。当然,本研究仅提出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且仅以一节词汇课为例进行探讨,具身教学是否适用于英语教学其他课型或其他学科等有待进一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