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鸣宇,彭伟清,韦彩琴,陈其峰,苏桂红
中山市中医院医学影像科,广东 中山 52840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主要分为急性脑梗死 (ACI)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两种。ACI、TIA患者发病早期均表现为头晕、头痛、视力减退、运动障碍、身体麻木等临床症状,在早期鉴别诊断中难度较大,极易出现诊断混淆等现象,影响患者的早期治疗[1]。又因ACI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故尽早明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临床对于ICVD诊断主要采用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其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为诊断ICVD的“金标准”,但该项检查对患者而言属于有创操作,极易造成创口感染或引发其他并发症,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局限性[2]。CT灌注扫描(CTP)是在常规CT扫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检查方法,该方法经静脉团注造影剂,定位感兴趣层面后对其行多次连续性扫描,并根据扫描参数变化情况判断脑组织的灌注状态,对早期鉴别诊断ICVD具有重要作用[3-4]。鉴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7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106例ICVD患者临床资料,采用CTP检查ICVD,旨在探究其诊断价值,以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现报告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7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106例ICV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CI组(n=84)、TIA组(n=22)。ACI组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54~68岁,平均年龄(61.20±2.1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8 h,平均时间(4.80±0.77)h。TIA组中男13例,女9例,年龄54~69岁,平均年龄(61.60±2.0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5~8 h,平均时间(4.70±0.84)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符合《神经病学(第九版)》中ICVD诊断标准[5],且ICVD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2)均为首次发病的ICVD患者。(3)患者临床资料均较为完整。(4)能够耐受CTP检查。排除标准:(1)伴有颅内出血。(2)既往有ICVD病史。(3)合并颅内肿瘤。(4)既往有手术史。(5)各类疾病所致的意识不清或昏迷。
整理两组患者CTP参数,检查方法如下:使用飞利浦256iCT检查,患者接受CT平扫及CTP检查,以听眦线为CT平扫起始层面,采用螺旋扫描采集容积数据,以层厚、层距为5 mm重建,视野23 cm,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使用高压注射器missour-XD2001(国械注进20142544818)经肘静脉团注碘海醇注射液(GE Healthcare AS,规格350 mg,批准文号:H20160027)40 m L,注射速度控制在5 mL/s,并同步动态扫描。观察感兴趣区,记录CTP参数,包括局部脑血流流量(CBF)、脑血流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
(1)比较两组患者的CTP参数情况,包括CBF、CBV、MTT、TTP。(2)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值,分析CBF、CBV、MTT、TTP在ACI、TI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CI组患者的CBF、CBV低于TIA组的健侧及患侧,MTT、TTP长于TIA组的健侧及患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CTP参数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CTP参数情况(±s)
组别ACI组(n=84)TIA组健侧(n=16)患侧(n=6)CBF(mL·min-1·100g-1)20.58±5.06 CBV(mL/100g-1)2.48±0.85 MTT(s)6.04±1.12 TTP(s)16.86±4.42 F值P值54.92±5.52 54.23±3.34 26.354<0.001 5.51±1.30 5.02±1.08 22.158<0.001 3.50±0.76 5.46±1.34 9.684<0.001 8.72±1.45 11.46±2.88 30.254<0.001
将两组患者各项CTP参数(CBF、CBV、MTT、TTP)作为检验变量,将ICVD作为状态变量(0=TIA,1=ACI),绘制ROC曲线,CBF、CBV、MTT、TTP诊断ACI的AUC分别为0.772、0.916、0.738、0.893,均有一定诊断价值,CBF、CBV、MTT、TTP诊断敏感度分别为0.722、 0.889、 0.722、 0.833,特 异 度 分 别 为0.544、0.750、0.603、0.794,且以CBV、TTP诊断效能较高,相关参数见表2,ROC曲线见图1。
图1 各项CTP参数CBF、CBV、MTT、TTP诊断ACI的ROC曲线
表2 CTP参数在ACI、TI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ICVD患者局部脑组织可出现病理及生理学变化,如血流动力学改变等,随着脑组织缺血缺氧等症状的持续加重,可进一步发展为ACI或TIA。ACI发病早期可出现运动障碍、身体麻木、头晕等症状,而TIA发病早期患者也有类似症状,两者在临床诊断时易出现误诊,同时TIA患者可在24 h内实现自主再灌注,而ACI患者则需要相应治疗以实现再灌注[6-7]。因此早期对于ACI、TIA的鉴别诊断对ICVD患者治疗有着重要意义。CTP检查具有操作简单、边界等特点,检查中依据相关参数的对比,可定量分析病变区域与健侧区域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于ICVD早期便可发现缺血病灶及缺血范围,有助于评估缺血部位脑组织是否存在侧支循环的建立[8-9]。CTP检查还可通过造影剂,对定位兴趣层面进行多次连续扫描,从而得到相关参数,并通过图像重建及伪彩染色处理得到伪彩图,继而直观地评价ICVD患者脑组织灌注情况,对于ICVD患者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10]。
张要宇等[11]研究中比较磁共振灌注成像与CTP在老年ICV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其研究结果得出,与磁共振灌注成像相比,CTP检查中若灌注参数(CBF、CBV、MTT、TTP)变化较大时,表明存在脑梗死灶病变,CTP诊断ICVD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磁共振灌注成像,诊断效能更好。王毅[12]研究中分析CTP在早期A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其研究结果得出,早期应用CTP检查诊断ACI准确率较高,且CTP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及灵活性,早期诊断ACI,降低致残及致死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次研究中探讨CTP对ICVD的诊断价值,研究结果显示,ACI组CBF、CBV低于TIA组,ACI组MTT、TTP长于TIA组,说明相较于TIA,ACI患者的CTP参数变化情况更为明显,分析原因:CBF是指在给定时间段大脑的血液供应情况,能够有效反映患者脑血流情况,如CBF水平过低,则表示患者脑血流量过低,可能导致脑组织坏死[13]。在供血动脉出现狭窄时,血管可通过将狭窄远端血管扩张并通过开放侧支血管,以维持CBF,但ACI患者由于血栓、动脉闭塞等因素缺血较为明显,从而导致CBF明显下降[14]。而TIA患者主要由于颈部或颅内动脉狭窄导致,缺血程度较低,因此患者CTP检查得到的CBF水平与正常水平相近,临床可利用CBF对ACI、TIA进行鉴别诊断。CBV能够有效反映组织血液灌注量,同时可有效评估患者缺血半暗带,通过不匹配区域法,CBF下降,而CBV升高或正常的不匹配区域则为缺血半暗带,可为早期诊治提供有效依据[15]。TIA患者由于缺血、缺氧时间较短,同时病情较轻,因此CBV值较ACI患者高。而ACI患者由于缺血、缺氧时间较长,患者组织血液灌注量较低,因此CBV水平降低明显,病情较为严重。MTT可提示脑灌注压的大小,MTT延长提示患者脑组织灌注压降低,脑灌注储备受损。TTP改变主要与侧支循环建立及血流速度变化有关,据相关研究显示,TTP>6 s则提示脑组织缺血,且随着时间延长提示缺血程度越严重[16-17]。因此得到ACI患者TTP长于TIA的结果。结合ACI患者CTP参数的异常情况,推测可通过各项CTP参数对TIA、ACI进行鉴别诊断。同时本次研究中进一步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值,研究结果显示,结果表明CTP可用于ACI与TIA的鉴别诊断,可为ICVD的诊断提供较为准确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CTP诊断ICVD准确率较高,通过观察CTP相应图像及参数,能够为临床鉴别诊断ACI、TIA提供信息,以早期诊断ICVD,可为临床ICVD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提高治疗效果。但本次研究中仅纳入106例ICVD患者,ACI组与TIA组患者样本量小,且为回顾性分析研究,还有待临床开展大样本量的前瞻性对照研究,以客观评价CTP对ICVD的诊断价值,以为早期鉴别诊断ACI、TIA提供更为科学地指导。
综上所述,CTP能够有效诊断ICVD,CTP检查获得的各项参数可为鉴别诊断ACI、TIA提供可靠依据,进而指导临床诊治。